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18598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14.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韩非子导入新课2第第7 7课课隋唐制度的变变化与创创新目目 录录CONTENT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一一选选官制官制度度 二二中央中央官制官制 三三赋税制度赋税制度时间时间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汉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隋唐至明清制度制度方法方法依据依据特点特点保证了贵族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垄断和特权。孝廉成为士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主要途径。高

2、官由世家高官由世家大族把持大族把持把读书、考试与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地联系做官紧密地联系起来。起来。世官制世官制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推荐推荐品行(品行(孝、廉)孝、廉)评定授官评定授官门第门第分科考试分科考试才学才学血缘血缘世袭世袭演变趋势:演变趋势:选拔标准: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选拔方式:地方评论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地方评论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 选拔形式选拔形式: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客观的原则。选官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人事任免控制

3、权的变化。选官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人事任免控制权的变化。【问题导学】请同学们思考,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请同学们思考,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制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制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创新一:选官制度 “世官制”:知识回顾:世卿世禄制是什么时期的选官用人制度?回忆内容和意义“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魏晋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魏晋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战国战国-秦:军功爵制秦:军功爵制思考:什么是军功爵制?即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的官员任“中正”,中正必须是二品现任中央官,中正以簿世(谱牒家世)、行状(才干、道德)

4、、乡品(中正鉴定)为标准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形成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中央任命中央任命中正官中正官(士族)(士族)评定人评定人才等级才等级任命官职任命官职初创时重视初创时重视家世家世、道德道德和和才能才能并重并重主要看重主要看重家世家世 雁塔题名雁塔题名科举制隋文帝隋文帝 分科考试;分科考试;隋炀帝隋炀帝 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唐太宗 增设明经;增设明经;武则天武则天 增加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增加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唐玄宗 高官主持考试,

5、以后成为定制。高官主持考试,以后成为定制。演变过程:演变过程:进士科进士科:科举考试最高等级。要求考生根据特定题目创作诗、赋。明经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材料材料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选

6、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时代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创立背景:创立背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和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7、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和特点。原因: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2.统治者统治者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巩固统治;3.继承发展继承发展前代选官制度;前代选官制度;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择优录取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材料一: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而且将其制度化且将其制度化它那它那“朝为田

8、舍郎朝为田舍郎,暮登暮登天子堂天子堂”式的式的“机会均等机会均等”的机制的机制,对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材料二: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白衣公卿”,又曰又曰“一品白衫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其艰难谓之“三十老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真长策,赚得

9、英雄尽白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影响?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在程序上给所有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阶层流动以才学为依据,保证了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影响:影响:科举制的评价实质:是一种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且被最高掌权者控制的制度。积极:1.相对公平公正,扩大统治基础;(为为庶族庶族开辟仕途,中央政府得以开辟仕途,中央政府得以网罗网罗天下俊才)天下俊才)2.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3.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4.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5.有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是唐诗、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

10、以儒学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了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6.推动世界文明进步,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对西方产生深远影响(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局限:官员缺乏进取精神及创新意识;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造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之一。背诵背诵2分钟分钟1.(2016全国全国卷卷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鉴

11、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真题再现真题再现 2.2.(江苏高考历史卷第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下图所示为下图所示为唐书唐书所载所载830830名进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D农业发展表现农业发展表现创新二: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问题导学】请同学们思考,从秦汉经魏晋请同学们思考,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中

12、国古代中枢政南北朝再到隋唐,中国古代中枢政务机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务机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秦朝:秦朝: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西汉武帝时:西汉武帝时:中外朝制中外朝制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宋代宋代二府三司二府三司元朝:元朝:一省二院制一省二院制明朝明朝废丞相,内阁制度废丞相,内阁制度淸朝淸朝军机处军机处所谓中枢政务机构,即在中国古代中央官僚机构中参与决策、发布政令、拥有实权的部门。中央官制的演变中央官制的演变皇帝皇帝全国政务全国政务监察百官监察百官(位低权重)(位低权重)左、右丞相“百官之首”御史大夫(副丞相)九卿太尉军务军务(虚有其位)(虚有其位)皇皇 帝帝尚书令侍 中

13、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有事上报有事上报九 卿由皇帝亲信担任外朝执行机构相权相权皇权皇权设立中朝中朝决策机构中央官制的演变中央官制的演变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政事堂(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皇皇 帝帝 中书省中书省尚书省尚书省门下门下省省起草诏令起草诏令负责负责 执行执行封驳审议封驳审议吏吏部部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六部六部-吏:主管吏:主管官吏的任免和考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核,户部:主管户籍、户部:主管户籍、土地、赋税等,土地、赋税等,礼部:主管礼仪、礼部:主管礼仪、科举等,科举等,兵部:主管军政,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狱,刑部:主管刑狱,工部工

14、部“主管国家的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工程建设等。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决策、审议、执行分解)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历史影响: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相互监督和牵制,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节制君权,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腐败。n 4)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的标志之一。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史学新研究史学新研究新材料:新材料:“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简单地说,就是朝廷下面设立三个省,简单地说,就是朝廷下面设立三个省,分别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是尚

15、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这套制度在唐朝的政治运这套制度在唐朝的政治运作中最大的特色归结为一句话,作中最大的特色归结为一句话,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让追求体制内最大限度的民主,让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决策、审议和行政权各自独立,政令与施政相分离,使得权力分,使得权力分配均衡合理且在有效监督下运行,配均衡合理且在有效监督下运行,做到理性决策做到理性决策,而且切实可行。,而且切实可行。以德治国的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最重要的是决策民主,在决策层面以德治国的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最重要的是决策民主,在决策层面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不是由哪一个部门单独负责,

16、而是由三个省共同进行,三省长官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共同组成朝廷决策班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 新视角新视角 史学主流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是皇权集中的产物,是皇史学主流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是皇权集中的产物,是皇权加强的表现。而材料中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体现了权加强的表现。而材料中观点认为三省六部制体现了“体制内的民主体制内的民主”。史学新研究史学新研究 新思维新思维 三省六部制最大限度追求三省六部制最大限度追求“体制内的民主体制内的民主”。实现权力实现权力有效监督有效监督把朝廷的决策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由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来把朝廷的决策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由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

17、来承担,按照决策、审议、执行的行政程序前后相继,并循环往承担,按照决策、审议、执行的行政程序前后相继,并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通过合理分散权力来加强民主决策,并对权力复的动态过程。通过合理分散权力来加强民主决策,并对权力运作形成监督和制约运作形成监督和制约实现权力实现权力分配均衡分配均衡“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集体施政集体施政,其行政,其行政体制设计注重权力之间的体制设计注重权力之间的相互或单向制约相互或单向制约,从制度上避免政策,从制度上避免政策失误和朝令夕改,通过失误和朝令夕改,通过正确的决策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正确的决策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决策与

18、行决策与行政分离政分离三省六部制的政权系统中,决策与行政分离已经完成并成熟,三省六部制的政权系统中,决策与行政分离已经完成并成熟,中书省和门下省成为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发令系统,而尚中书省和门下省成为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发令系统,而尚书省的决策权转移到中书省和门下省,行政权保留下来,尚书书省的决策权转移到中书省和门下省,行政权保留下来,尚书省向职能化方向发展省向职能化方向发展部门协同部门协同机制机制三省六部制具有部门协同机制,宰相集体办公的三省六部制具有部门协同机制,宰相集体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政事堂会议是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讨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关,

19、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讨论商定,集思广益,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论商定,集思广益,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平衡君权平衡君权任何政令未经中书、门下而发出者,均属违制,一切皇帝诏令任何政令未经中书、门下而发出者,均属违制,一切皇帝诏令必经中书、门下两省,这对君权有必经中书、门下两省,这对君权有一定一定的的限制限制作用作用【重点突破】隋唐时期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 比较:隋唐三省六部与美国三权分立 设置目的:三省六部制是为了加强皇权;三权分立是为防止专制独裁和维护民主。分权部门及内容:三省六部是程序分权: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权分立是职能分权:国会立法,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实质:三省

20、六部制是封建社会皇权专制加强的表现;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1.唐武则天及中宗时常有皇帝直接敕封官员之事,这种官员的任命状唐武则天及中宗时常有皇帝直接敕封官员之事,这种官员的任命状是墨敕斜封的,有别于经由中书省的朱笔正封敕命。时人讥称此类是墨敕斜封的,有别于经由中书省的朱笔正封敕命。时人讥称此类官员为官员为“斜封官斜封官”。这一现象表明当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中书省拥有官吏任免权中书省拥有官吏任免权B专制皇权失去最高权威专制皇权失去最高权威C集体议政机制得到认可集体议政机制得到认可D宰相辅政制度名存实亡宰相辅政制度名存实亡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

21、唐代宰相是委员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皇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D宰相数量逐渐增加宰相数量逐渐增加真题再现真题再现赋税制度赋税制度赋税制度的基本概念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实物实物或或货币货币。古代民众的义务:古代民众的义务: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无偿劳动。粮食、布帛粮食、布帛人头税人头税田亩税田亩税民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出赋钱。汉书汉书高帝纪高帝纪税谓收其税谓收其

22、田入田入也。也。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力役(力役 、军役、军役、杂役等等)杂役等等)“赋役赋役”轻徭薄赋、赋役繁重轻徭薄赋、赋役繁重古代赋税制度演变: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汉代时期汉代时期-魏晋时期魏晋时期-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北宋时期北宋时期-明朝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清朝时期-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一条鞭法(前期)租庸调制(前期)租庸调制(后期)两税法(后期)两税法租调制租调制编户齐民制度(编户齐民制度(赋税徭役赋税徭役制度形成)制度形成)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相地而衰征、初税亩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总体特点:总体特点:征收的标准:征收的标准:人丁人丁田亩、资产过

23、渡;田亩、资产过渡;征收的方式:征收的方式:实物地租实物地租货币地租;货币地租;征收的名目:征收的名目:多种成分多种成分单一货币单一货币征收时间:征收时间:由不定时由不定时定时定时农民服役:农民服役:由必须服役由必须服役可以代役可以代役地丁银地丁银创新三:赋税制度【前期前期】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隋唐时期:租调制是租调制是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和孝文帝改革时期和均田制均田制配套的税收法令,上接配套的税收法令,上接魏晋南北朝户调制,下启唐代魏晋南北朝户调制,下启唐代租庸调租庸调法。法。租调制租调制,指受田,指受田农民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2 2石、石、调帛或

24、布调帛或布1 1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纳一定量的谷物谷物,叫作,叫作“租租”;缴纳定量的绢或;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布,叫作,叫作“调调”唐代唐代在隋代实行的租调制基础上,在隋代实行的租调制基础上,增加了增加了“庸庸”。庸即指服。庸即指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作“庸庸”。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唐朝的庸不再有年龄限制。租庸调制使农民的生产时间较有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政府的

25、赋税收入有了保障。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阅读史料,分析问题阅读史料,分析问题 唐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

26、。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卷2222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中叶两税法实行的背景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中叶两税法实行的背景。均田制破坏均田制破坏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税制混乱税制混乱 阶级矛盾激化阶级矛盾激化 增加税收需要增加税收需要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后期后期】两税法两税法 1.1.背景: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背景: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

27、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国家财政紧张。难以维持;国家财政紧张。2 2内容内容(1 1)实行)实行“量出制入量出制入”的原则,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预算征收总的原则,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预算征收总额,分配到各地征收。额,分配到各地征收。(2 2)不分主户和客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一律就地落籍纳税。一律就地落籍纳税。(3 3)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杂税、杂役。(4 4)户税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按户等高低征钱,地税地税按亩缴纳谷物。按亩缴纳谷物。(5 5)一年分)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28、两次纳税。3 3特征:不再按丁征税,特征: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 4 4影响影响(1 1)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减轻人民的负担,人民的负担,缓和缓和社社会矛盾。会矛盾。(2 2)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3 3)两税法)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国

29、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4 4)由)由“舍地税人舍地税人”到到“舍人税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5 5)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品经济的发展。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三、赋税制度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租庸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两税法背景背景目的目的标准标准影响影响均田制实施均田制实施均田制无法推行均田制无法推行巩固统治,保证财政巩固统治,保证

30、财政收入收入缓和阶级矛盾,解决缓和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困难财政困难对农民人身控制强对农民人身控制强纳庸代役保证农时纳庸代役保证农时政府赋税得到保障政府赋税得到保障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简化税收名目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人丁人丁财产财产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探究: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租庸调制)以(租庸调制)以“人丁人丁”为本,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两税法)(

31、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不以丁身为本。”(均田制)成年男(均田制)成年男子承担一定的徭役子承担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制)(租庸调制)“以庸代役以庸代役”(两税法)取消租(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庸调和一切杂役(两税法)每户缴纳户税和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两税法)每户缴纳户税和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杂役。一年分夏季和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秋季两次纳税。税收种类简化(租庸调制)纳(租庸调制)纳粮粮为租;为租;纳纳布布为调;纳为调;纳布布代役为庸代役为庸(两税法)户税按户等高低征(两税法)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钱,地税按亩缴纳谷物。,地税按亩缴纳谷物。征税内容变化,实物货币征税标准转变,以人丁为主以财产为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隋唐隋唐制度制度的变的变化与化与创新创新选官选官制度制度中枢中枢机构机构赋税赋税制度制度演变过程:创新:科举制演变:创新:确立三省六部制影响:演变创新:唐前期租庸调制,中后期两税法背景内容影响:背景内容特点影响:背景内容特点影响:法律:法律: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