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专题三测评专题三测评 (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铸 造(zh) 媲 美(p ) 一蹴 而就(ji) B.威慑 (sh) 咀嚼 (ji o) 斑驳 陆离(b) C.覆 辙(f) 憎 恨(zn) 骇 人听闻(h i) D.热忱 (chn) 酿 造(nin) 琳 琅满目(l n) 解析 A 项,“蹴”应读“c”;B 项,“嚼”应读“ju”;C 项,“覆”应读“f”。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2016 年,中国文化交流网将以互联
2、网+继续聚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中外文化交流事业,为政 府、社会、大众提供全面、专业、便捷的信息服务。 B.“它山之石,可以工玉”。一百年以前,鲁迅先生就大胆提出“拿来主义”,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拿 来”的好处。 C.但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有着传承五千多年的自强不息、愤勇争先的民族精神,我们才能不断超 越历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D.过端午洗龙舟水是中国传统习俗。炎炎夏日,大家不防来到活动现场来一次返璞归真的狂欢 体验,一同感受湿身清凉的端午节吧。 解析 B 项,“工玉”应为“攻玉”;C 项,“愤勇”应为“奋勇”;D 项,“不防”应为“不妨”。 答案 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3、是( ) A.自古以来我没有见过一件佳作是二人以上合作而成的,许多古代书法家被称为颠、狂、怪、 痴,他们都是飘来飘去的孤独魂魄,怀念 于自己的艺术世界,也正是由此。 B.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鞭策,才使我们民族在内乱出现之时,不同利益集团之间能以国家利益为 重,相敬如宾 ,最终在利益双赢的基础上团结起来。 C.大选的“总统辩论”就是一个靠话锋、靠应对出彩的场合,奥巴马既然 需要倍于常人的训练才 能应付,如今在缺乏准备、过于劳累外加轻敌的情况下,他在辩论中失控,也就有了一些合理性。 D.如果在宏阔的公众共享空间中对水的运用,主要不是使其上扬,而是用沿着墙面流泻与奔腾 出 大面积水池的方式,就会很有点
4、“水自天来眼波横”的意趣。 解析 A 项,“怀念”,思念。一般对人而言。应用“迷醉”。B 项,“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 待宾客一样。原句应用“摒弃前嫌”。D 项,“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不符合语境。应用“营 造”。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何才能培养出“大国工匠”?不少职业院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重视 职业技术教育,促进职教事业的快速发展。 B.地方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政策落地期,上海、广东、江西等多省市已先后制定相关细化方案和 试点计划,以期推进国企改革步伐。 C.尽管国际原油价格已跌入底部区域,未来每桶跌破 20 美元的概率
5、极低,但人们对国际油价能 在短期内止跌回升并不看好。 - 2 - D.保持对汉语文明的敬畏之心,抵制庸俗、粗鄙和错误的汉语用法,是每一位青少年和 6.8 亿网 友的共同责任。 解析 A 项,表意不明,“不少”既可修饰“职业院校”,也可以修饰“领导和教师”。B 项,“推进”与“步 伐”搭配不当,把“推进”改为“加快”。D 项,不合逻辑,“青少年”和“6.8 亿网友”有交叉部分,两者不 能并列。 答案 C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秦汉时期,匈奴是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集团,秦始皇之所以修筑万里长城,就是为了抵御匈 奴。一说到秦始皇,可能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汉武
6、 帝。 , , , , , 。秦始皇比较热 衷于修长城和寻求长生不老药,而汉武帝则致力于经营西域和积极引进域外物质文明,从而迎 来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峰。 这两位帝王都堪称天之骄子 似乎汉武帝要略胜一筹 正所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但如果单单就拓展中西文化关系而言 世人常常将二者相提并论 就开拓疆土、雄才大略而论可谓各有千秋 A. B. C. D. 解析语段主要通过对比秦始皇、汉武帝对外交往的不同做法介绍中原与西域的关系,秦始皇主 要是修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主要是引进域外的物质文明。由横线前的内容可知,横线处的内容 应该先说秦始皇,再说汉武帝。从给出的四个选项来看,A
7、、B 两项都是把排在首位,C、D 两 项都是把排在首位。 如果作为横线处的首句,照应了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但其中的“堪 称天之骄子”是一个总结性语句,不能引领中的“正所谓”;如果作为横线处的首句,既照应了 上文的“秦始皇”“汉武帝”,也能够引出要求排列的其他句子。从横线后的句子内容可推知,汉武 帝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比秦始皇大,因此和要连排。从句意上来看,和横线后的内 容是紧密联系的。 答案 D 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 3 个小短句,保持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减词语。(4 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 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8、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解析首先确立中心句,“中国传统文化是的一种文化”。然后把它的传承与发展、特点等分 别组句即可。 参考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一种文化。它为中 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这种文化具有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 统优良的特点。 7.(2016 全国丙卷)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晚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 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字。(5 分) - 3 - 解析题干要求对所给的框架图进行解说。首先要把握框架图的结构,该框架图由下而上可分为 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该活动的三个阶
9、段:动员、演出、评奖。第二层围绕演出又分为参演人员、 内容、形式三个方面。第三层明确了演出人员和内容。按照活动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综合 考虑,组织语言即可。 参考答案本次迎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 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810 题。(9 分)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 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10、 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 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 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 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 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 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
11、解世 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 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 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 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 的心态去审视它,而不是用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 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12、这就是 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 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种“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 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 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 到猛烈的攻击。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 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 么! 8.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
13、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 4 - B.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 D.这是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的思想观念。 解析 A、B、D 三项只是含义的一个侧面,没有触及核心内容。 答案 C 9.下列解说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人类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 B.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 研究和总结经历几千年、 积聚了无数先人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 的中华文明。 C.当今世
14、界上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D.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一定会受到某些人的非议、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击。 解析仇视西方的应该是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欺凌的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 民众;“已经酝酿”前应有“似乎”二字。 答案 C 10.作者为什么“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 闭关排外的心理”?(3 分) 解析注意结合具体语境。 如“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参考答案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造成固步自封、心理扭曲 的后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5、1115 题。(20 分) 女裁缝 苏 童 这个女裁缝有点奇怪,她是专业上门为别人做衣服的,主业是做传统的中式棉袄、 棉袄罩衫, 副业兼做老人的寿衣。我母亲曾经把她请到我家做衣服,做我父亲的中式驼绒棉袄,也做我外婆 的寿衣。 女裁缝当时大约六十多岁,头发已经斑白,梳一个油亮亮的一丝不苟的发髻,穿一种我们 称之为大襟衣裳的黑袄,胸襟上别着一朵白兰花。她每天早晨挎着一只篮子来工作,我父亲卸了 一扇房门做她的工作台。 她坐在那里一针一线地缝纫,戴一副老花眼镜,微微张开嘴,似乎配合穿 针引线的节奏。我注意到她的门牙是空的,怪不得她说话时漏风,听上去特别响亮却又特别容易 引起歧义。她不是那种饶舌的老妇人
16、,尤其工作时候很少说话,但她喜欢哼一哼小曲什么的。这 个女裁缝自恃手艺高超,对伙食的要求也很高,天天要求有肉吃,这样的要求倒是成全了我的口 福,她在我们家干活的那几天,我也跟着吃了好几天的红烧肉。有一次我注意到她垫在篮子底部 的一本发黄的画报,抽出来一看,竟然是一本三十年代的电影画报,上面有许多陌生的矫揉造作 的女明星。 这本画报一看就是稀罕物,我向她索要,她把画报拿过来抖了几下,没有抖出什么有用 的东西,便很大度地说:拿去好了。 虽然那个女裁缝给我留下了意外的礼物,我母亲对她却没有好感,因为最后结算工钱的时 候,算出一个五角钱来,女裁缝坚决不肯放弃那五角钱,让人觉得她冷酷而不近人情。 女裁缝
17、家在昆山,不知为什么会跑到我们那里去,在什么地方租了一间房子。她经常出现在 我们那条街道上,有几次我上学时看见她像个孩子似的端坐在化工厂门口,让另一个老妇人为 她梳头,梳那个毫无必要的一丝不苟的髻子。 她的篮子就放在长凳下面,里面是一个针线盒,一把 剪刀,一把尺子,估计那是她没有针线可做的空闲的日子。 第二年女裁缝租了我们一个邻居的房子,这样也就成为了我们的邻居。每年寒暑假的时候, 会有两个操昆山话的小孩来到那间出租屋里,也不跟街上的孩子玩,姐姐和弟弟关在屋里又打 又闹。一个面目清癯文质彬彬的老人手拿一张报纸,看管着两个孩子,据说两个孩子是女裁缝的 - 5 - 孙子孙女,老头是她的丈夫。 女裁
18、缝的生活因此引起我们广泛的兴趣,这把年纪的老人,老夫老妻 天各一方的,是什么意思呢?有人这么去问女裁缝,女裁缝挥挥手说,烦死人了,我不要跟他们一起 过,过两天我就把他们全赶走! 事实上我们不知道女裁缝对亲人们的厌倦是否真切,但假期一过,女裁缝的丈夫和孙子孙 女便回了昆山,剩下这个女裁缝挎着篮子又开始在我们街上游荡。也许是因为年龄偏大老眼昏 花的关系,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也不知是哪个精明的主妇发现了,女裁缝的缝纫手艺严重退化,她 做的棉袄袖子会一长一短,便有妇女在她身后议论说,做的什么活,以后再也不请她了! 后来好像是没有什么人请女裁缝去家里做活了,女裁缝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有一次我看 见她出门去
19、老虎灶打开水,步履蹒跚,一副风烛残年的样子。而且她的脑门上还一左一右地贴着 两张红纸膏药,她打量我们街道行人的表情充满厌恶感,殊不知她自己那副模样看上去也令我 们厌恶。 那年春节前夕,昆山来了人,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和一个女干部模样的中年女人,原来 是女裁缝的儿子媳妇。他们绷着个脸,把病歪歪的女裁缝和一个大蓝印花包裹塞到了一辆黄鱼 车上,然后女裁缝就离开了我们那条街道,向火车站方向去了。我们看见女裁缝整个脸包在一块 围巾里,只露出一双眼睛,那双眼睛不知为什么充满了愤恨,那样的眼神不知是针对她的儿子媳 妇还是针对我们这些围观者的,她甚至不向人们道声再见。 人去屋空,小孩子们好奇地闯进女裁缝租住
20、的屋子一看,看见阴暗潮湿的屋里垃圾成堆,毛 主席的画像被烟气熏成了黄黑色,床底下则是满地的新近烧过的纸钱,眼尖的孩子在墙角处发 现了一只紫铜香炉,发现了蜡烛台,还有两截市面上少见的红色蜡烛,你能猜到这个古怪的老妇 人昨天干了什么,她在烧香,她在拜佛,她在大搞封建迷信呢!面对这样的“现场”孩子们群情激愤, 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批斗她是可以的,拿她游街也未尝不可,只可惜女裁缝走运,她 逃之夭夭了。 关于这个女裁缝的身世,我一直觉得有什么故事可挖,这个老妇人最后的眼神令我浮想联 翩。仇恨是神秘的。有一次我曾经向母亲问起过女裁缝的事情,我母亲说,她的嘴紧,从来不说自 己家的事情。但是我母亲又
21、肯定地说,他们工厂有个昆山人认识那个女裁缝,她以前是庵堂里的 尼姑! 我至今不能相信,在循规蹈矩的七十年代,在我所见过的特立独行的人中间,竟然有这么个 苍老的女裁缝。说起来也怪,每当那个女裁缝的面容出现在记忆中,我总是想起二十年前暮色中 的街道,有个挎篮子的老妇人在遍地夕照中独自回家,而且我总是毫无来由地想起毛主席诗词 中的两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1.概括第 1 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2 分) 解析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 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 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
22、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 参考答案生活在底层的旧式裁缝;手艺好;会生活(爱吃、爱美)。 12.作者开篇说“这个女裁缝有点奇怪”,她的“奇怪”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解析文章开篇说“这个女裁缝有点奇怪”,那么就确定答题区域是全文。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的 基础上加以概括。从第 4、5 段女裁缝的语言和人们的猜测,可见奇怪:女裁缝对亲人厌倦的态 度是否真切;从第 9 段可概括女裁缝的身世奇怪;第 8 段写孩子发现这个古怪的老妇人在阴暗潮 湿的屋里烧香拜佛,足见其奇怪;文章最后一段可概括在循规蹈矩的年代,女裁缝特立独行奇怪。 参考答案奇怪之处:女裁缝的身世;女裁缝对亲人厌倦的
23、态度是否真切;女裁缝对旁人充 满仇恨的眼神;这个古怪的老妇人在阴暗潮湿的屋里烧香拜佛;在循规蹈矩的年代,女裁缝 特立独行。 1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 分) - 6 - 解析本题考查结尾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结尾句在表现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的作用。从 内容方面来看,应该要回答清楚结尾描绘了什么内容,体现人物什么样的形象。 从结构方面来看, 主要应关注对于文章主旨方面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用暮色,遍地夕阳,挎篮子的老妇人等描写,表现女裁缝风烛残年的形象。引用诗句,渲 染悲凉气氛,表达作者的悲悯之情。以回忆中老人难以忘怀的形象,结尾深化主题。 14.本文多次写到女裁缝对旁人的“厌恶”,请结合具
24、体内容,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5 分) 解析题干问的是“多次写到女裁缝对旁人的厌恶”的意图,是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 时首先要找出文中几次写女裁缝对旁人的厌恶,理清女裁缝每次厌恶的对象:第一次是写女裁 缝厌恶亲人们(孙子孙女老伴),第二次是街道行人,第三次是儿子媳妇或围观者。然后分析厌恶 的原因,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参考答案女裁缝有手艺,有儿有女,老来却孤苦无依,面对如此冷漠的人情,她心怀怨恨。作为一 个从旧时代过来的人,她的特殊身份被人鄙视,她的宗教信仰被无情剥夺,这样的混乱世道,令她 心生愤恨。 15.本文以“童年视角”作为主要叙述方式,从孩子的感知角度叙事,请阐述这样写的
25、好处。(5 分) 解析这是就小说故事叙述方式设题,答题时可从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等方面回答。 比如对人物的作用:更能表现女裁缝的古怪。问孩子感知角度叙事的好处,首先在找孩子眼中的 人事,然后分析这些人事对人物和主旨的作用。 参考答案孩子的眼光纯真,这样写更真实可信,亲切自然;孩子好奇心重,因此更能表现女裁 缝的种种古怪;孩子又是无知的,在表现他们发现女裁缝躲在阴暗的小屋里烧香拜佛这个情 节时,借孩子的群情激愤,表现那个动乱年代人性的扭曲和冷漠。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620 题。(19 分) 真义堂记 归有光 昆山
26、治之西,有地名真义。其水曰真义浦,其里曰真义村。太湖之水,遶 郡城娄门东出,经昆 山入海。自昔湖瀼 相连,茫然巨浸 ,疑古之所谓三江、五湖,或有在于此者。其后通漕筑塘,水迹 之 非其故久矣。真义在今所谓致和塘上,今之塘,盖即古之江也。其浦则自巴城湖南 来,并 其村之 东,而南入于塘。巴城以西,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 ,乍大乍小,而阳城 湖最大。从西北望之,水与天际,真泽国也。 世传梁天监时,于此置信义县。而后人失传,遂以“信”为“真”。或谓天监所置即真义,以“真” 为“信”,盖为宋昭陵讳也。 前元时,其地为金粟道人所居,极 一时园池台榭之盛。 四方名士,如张翥、 柯九思、
27、杨维祯、李孝光,皆馆于其家,号为玉山佳处。予尝访其遗趾,求所谓百花之坊馆,不可 得而见,未尝不慨想其人,又叹其高标绝俗,如冥冥飞鸿,而犹不免自掊击于世俗也。 予之外高祖太常卿夏公,尝求顾氏之处,买田筑室焉 。然公自居城中,岁时一至而已。最后魏 氏复盛于此,其田庐童仆,未知与往时顾仲瑛何如也?而余从舅恭简公,讲明河、 洛之学,海内之士, 往往来聚星溪之上。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 ,以 慈孝恺悌称于 乡里。故真义虽 村落小聚,而 名闻四方。 嘉靖甲辰,舅氏分析诸子,而仲子浚甫筑新居于故宅之南,而名其堂曰真义。 舅父母尝往来过 诸子家,就其养。未几,二亲继谢。寻 以倭奴侵掠内地,时湖上
28、烟火不绝,独浚甫之堂无毁。于是 尚僦居城中,欲俟寇平,将还其旧。而旦暮西顾,未能忘也,因 求予作堂记。 浚甫有二孙,皆已胜衣,能趋拜。可知其后之繁衍昌大,而吾外舅厚德之报未有涯也。 - 7 -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 注遶,ro,同绕。瀼,河名。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昔湖瀼相连,茫然巨浸 浸:淹没 B.诸湖相灌输,或束或放 放:水流出 C.极 一时园池台榭之盛 极:成为最 D.寻 以倭奴侵掠内地 寻:搜索 解析 D 项,寻:不久。 答案 D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水迹之 非其故久矣 不如因而厚遇之 ,使归赵
29、B.而 名闻四方 背负青天而 莫之夭阏者 C.买田筑室焉 急于义而死焉 者也 D.因 求予作堂记 因 人之力而敝之 解析 A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B 项,连词,但是/连词,表承接,不译;C 项,均是兼词,在这 里;D 项,副词,于是,就/动词,依靠,凭借。 答案 C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真义浦地理位置,河湖交会,“水与天际,真泽国也”,交代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B.金粟道人建起了美丽的亭台楼阁,吸引四方名士来开馆讲学,使这里形成超尘脱俗的人文气 质。 C.我外舅魏家买田筑室,家业兴旺,兄弟懂河、洛知识,守孝悌之德,舅舅东溪于
30、是建了真义堂。 D.以水为源,以人为主,以真为性,以义为本,文化内涵深厚;行文娓娓道来,自然而真切动人。 解析 C 项,建忠义堂的不是“东溪”而是“浚甫”。 答案 C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其浦则自巴城湖南来,并其村之东,而南入于塘。(3 分) (2)吾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将顺其兄之志,以慈孝恺悌称于乡里。(4 分) 解析注意第(1)句中的“并”“南”及介词短语后置句式。第(2)句中的“以”“慈孝恺悌”等词句的翻 译。 参考答案(1)真义浦的水从巴城湖的南边流过来,与真义村的水汇合向东流去,向南进入致和塘。 (2)我舅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顺从兄长的心愿,凭着
31、孝老爱幼的人品在当地出了名。 参考译文昆山的西面,有个地方名叫真义。那里的河叫真义浦,那里的地名叫真义村。太湖的水, 绕郡城(娄:中空的,意为不直冲城内,可不译)从东门流出,经过昆山进入大海。 从前太湖与瀼河相 连,无边无际的洪水淹陆地,我怀疑古人说的三江、五湖,也许就在这里。后来这里通船运输,筑 坝围塘,水情不如以前汹涌也有很长时间了。 真义村座落在现在所称的致和塘上,现在的致和塘, 大概就是古代的大江了。真义浦的水从巴城湖的南边流过来,与真义村的水汇合向东流去,向南 进入致和塘。巴城湖的西边,有包湖、傀儡荡、鳗鲡湖。这些湖水互相交流,有时进有时出,有时 大时小,但阳城湖最大。从西北看望它,
32、水一直流到天边,这一带确实是一个水的世界。 世人传说,梁朝天监年间,朝廷在这里设置信义县。但后人没有继续沿用,就把“信”字改为 “真”字。有人说天监年间设置的就是真义,用“真”作“信”,大概是避宋昭陵的讳了。元代,这地方 是金粟道人的住地,这里有楼台亭榭,一时间成了最美的园池景观。四面八方的名人,如张翥、柯 九思、杨维祯、李孝光,在金粟道人家设馆讲学,号称为玉山佳处,我曾游览他们的居家讲学的旧 - 8 - 址,寻找人们所说的百花坊馆,结果没有找到,不能不感叹他们当时的读书活动;又感慨他们清雅 非常,好像无声无息的飞雁,始终与世俗相对抗。 我的外高祖太常(字卿夏)公,曾找到这块地顾姓主人的住处,
33、在这里买田建屋。但他自己还 住在城里,每年去一次罢了。最后魏氏又在这里繁盛起来,他们的田地房产、奴仆,不知道跟以前 的顾仲瑛相比又怎么样了?但我的小舅恭简公,能讲明黄河、洛水的学说,天下的读书人,常常来 到聚星溪畔相会。我舅舅光禄典簿东溪先生,能顺从兄长的心愿,凭着孝老爱幼的人品在当地出 了名,所以真义村里虽小,但名声传扬世界。 嘉靖甲辰年,舅家给孩子们分家,二儿子浚甫新家建在老房子的南边,并给堂屋取名叫真义, 舅父舅母曾经来看望孩子们,让他们赡养。没多久,两个老人先后去世。不久因倭寇入侵内地, 当时太湖上战火不停,只有浚甫的真义堂没被毁坏。在这期间他坚持租在城中住,想等敌寇平息 后再搬回到旧
34、屋。但总是不断西望,不能忘记自己的真义堂,于是要求我写一篇真义堂记。 浚甫两个孙子都已经长大,能向人行跪拜礼了。可知以后家庭繁衍会非常快,对我舅舅深厚 恩德的回报也没限量了。 20.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断句。(3 分) 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 修 常 人 近 事 少 工 射 入 山 泽 每 猎 大 获 为 后 将 军 钟 毓 长 史 毓 与 参 佐 射 戏 舒 常 为 坐 画 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解析做这道题时首先要读懂整个文段。在上文家有名士中已经提到文段的主人公魏舒,这 道题是对上文的补充和印证。魏舒的主
35、要特点是“不修常人近事”,其次是“工射”,还善于“坐画 筹”。理解了这段话的这些内容,断句并不难。 参考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 画筹。 参考译文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关心一般的人和最近发生的事情。年少时就精通射猎,进入深山 湖泽,每次打猎都有很多收获。 做后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和参佐进行射猎的游戏,魏舒常常为他 们主持并且谋划。 后来遇到参加射猎的人少了,就拿魏舒来充数,他百发百中,加上动作熟练优雅, 几乎达到了骑射绝妙的极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2122 题。(7 分) 宿铁关 西馆 岑 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36、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注铁关:即铁门关,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这首诗是作者赴安西节度使府任职途中所 作。天倪:天边。 2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巧妙,请简要赏析。(3 分) 解析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 析,此题注意从手法和诗歌的意蕴的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巧用夸张。 写马汗水落地踏土成泥和日行万步之多,巧妙地突出行程的辛劳和漫长。 巧借写马来写人。写马流汗与奔驰,巧妙地表现出作者路途的劳累和艰辛。 22.导学号 340100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37、- 9 -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 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 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塞 迥”“乡遥”“故园月”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深切思念故乡,但又豁达豪迈的思想感情。作者心忧边塞遥远,梦中回家也 会迷路,表现了对故乡的魂牵梦萦;作者不说自己宿于边塞望月思乡,却反写明月有情,陪伴自己 到边关,表现出豁达豪迈的情怀,使深切的思乡之情不流于感伤。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 2324 题。(5 分) 为无为,事无
38、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 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 故终无难矣。 (老子第六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六十四章) 注泮:散。 23.选段涉及了哪些相反或相对的概念,试加以概括(不少于四组)。(2 分) 解析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 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
39、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 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 分条作答。 参考答案大小;多少;难易;成败;始终。 24.这两节选段谈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3 分) 解析题干要求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从选段中内容概括即可,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重积累;如“慎终如始”,善始善终。 参考答案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在问题出现之前,把握住那些导致问题 产生的要素,进而采取措施。只有注重积累,方能成就大事。做事要有恒心,有善始善终的概 念。 参考译文以无
40、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 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 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 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 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 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 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 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
41、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 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 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 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 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这样遵循 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
42、10 -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至丹以荆卿为计, 。(苏洵六国论) (3) , 。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 (4)凭谁问: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解析注意字形的正确书写,不得出现错别字。 答案(1)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2)斯用兵之效也 始速祸焉 (3)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指点江山 粪土当年万户侯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跪拜礼是中国传统礼仪,如逢年过节,小辈要向老辈行跪拜礼,以
43、表达对其尊重和感恩。 但如今这 种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存在了,只是在一些电视真人秀节目或者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演 讲中出现。 请你就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文体得当,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本题没有为学生设置审题障碍。要求学生就跪拜礼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这一现 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传统礼仪与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可以 借鉴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也可以表达传统礼仪要与时俱进的 观点等。文体上最好写成议论文或评论性的文章。 例文 跪与感恩 在传统跪拜礼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绝迹的今天,人们不禁生疑:跪真的合适吗?在现代思想越
44、来越开放的现在,跪这种行礼方式似乎早就应当绝迹,而不应该保留到现在。 但我要说,不同的心 态会有不同的跪,只要是带着一颗纯粹的感恩之心,跪未尝不可。 确实,在很多时候,跪拜被蒙上了一重灰暗的色彩,不论古今。 臣子对君王的跪拜,平民对官员的跪拜,这在古代司空见惯的事,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奴 役。 不管是臣跪君,还是民跪官,下跪者总是带着一种卑微的心态和对对方的畏惧之情,而被跪者 大都产生高人一等的感觉。这种奴役无声无息,却比身体的奴役更叫人毛骨悚然,因为它让一个 人、一个民族沦为精神上的奴才,滋养了人心中的奴性。 某中学十余位学生为向老师替一位同学求情,在操场上齐刷刷一跪;某校校长为了激发学 生
45、的学习热情,在升旗仪式上下跪。这些跪,以求情、勉励之名,行的却是要挟之实。遇上什么无 能力解决的事,只想着一跪了之,这是懦夫之举,是用尊严换取效果的行径,更是对自己灵魂的背 叛!人之所以高贵,是因为他可以站着迎接挑战,而不是跪。 因为拒绝奴役、拒绝要挟,所以我们拒绝跪。但是,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跪拜父母,又要另当 别论了。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来自于父母,在父母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学会了知识,找到了朋 友,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是对父母的话,即便跪下又如 何?试想,一个人对其父母下跪,他的心里可会有半点不自然,有半分屈辱?不,不会。 对父母的跪拜 是感恩,
46、是情到深处的体现。或许对父母下跪并不能称之为孝举,但这至少可以表达孩子的感恩 之心,这就足够了。 - 11 - 当然,感恩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向父母下跪,我们可以做的还有更多,我无法忘记第一次替 父亲洗脚时父亲微红的眼眶,那一刻,我明白了对父母而言,什么是感恩。 同样是跪拜佛,有人因为无知,有人因为信仰;同样是跪拜天,有人因为恐惧,有人因为感恩。 我们无须在意跪的形式,真正重要的是那一颗感恩之心。 点评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只要是带着一颗纯粹的感恩之心,跪未尝不可。 然后对某些充满奴 役、要挟的“跪”的行为进行批驳,文章后半部分,重点肯定充满感恩之心的“跪拜”。文章先驳后 立,过渡自然。语言简洁有力,很有说服力,是一篇成功的评述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