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江油中学高二上期第三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商朝甲骨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中所归纳的汉字造字六法在甲骨文中已有充分体现,而且不少句子所具备的语法结构,与后世文言文几乎一致。这表明商朝甲骨文A. 印证了史书对商朝的记载B. 所记载的商朝历史真实可信C. 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D.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载体2. 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著作多数诗篇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 人们对自然认识不断深入B.
2、人文意识逐渐增强C. 周天子权威得以不断强化D. 人性论正走向成熟3. 荀子富国中说: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守时力民,进事长功,和齐百姓,使人不偷,是将率之事也。这说明荀子强调A. 顺应自然发展变化B. 关注农业生产C. 明确名分各负其责D. 制天命而用之4. 稷下学宫在它存在的150余年中,先后延揽天下贤士近千人,成为一个学者荟萃的文化中心,许多学术著作在这里问世,学宫内容纳道、法、儒、名、农、阴阳等各家学说。这可以直接佐证A. 稷下学宫是官方的学术交流机构B. 百家争鸣促进了学术文化交流C.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D. 诸子百家的学术主张
3、殊途同归5. 西汉时期,代表儒家的儒生和代表法家的官吏矛盾尖锐,有过多次争论。东汉时期在汉光武帝刘秀的推动下,儒生多精通法律,熟悉政务,王粲在儒论吏中说:“吏服训雅儒通文法。这种儒家士大夫的官吏化A. 背离了传统儒家的政治理想B. 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基础C. 体现了儒法并用的统治思想D. 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6. 北魏时期,仅471年到481年的十年间,就爆发了十八次人民的反抗斗争。下表的史料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人民起义繁多的原因在于来源史料魏书高祖纪二“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贿,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滋甚奸宄之声屡闻”宋书谢灵运传“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
4、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A. 民族矛盾激化B. 土地兼并严重C. 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D. 官僚集团横征暴敛7. 如表是由宋人文集中抽样出的206例士人阶层女性阅读者的墓志资料统计而成的。这反映出宋代士人阶层女性阅读内容佛道经典儒家经典史书诗词文女教典籍音乐家训天文医药等诸子百家等阅读人数1056933302119885百分比51%33%16.1%14.6%92%3.2%3.9%3.9%2.4%排序123456779A. 阅读目的具有较强功利性B. 社会地位得到极大提高C. 蔑视传统的纲常礼教观念D. 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8. 金史:蒲察官奴传记载:“金朝天兴元年,蒙金归德
5、之战中,(金)军中阴备火枪战具特火枪突人,北军(蒙古军)不能支,枪制,以救黄纸十六重为简,长二尺许,实以柳炭、铁滓、破末、硫黄、砒箱之属,以绳系枪端。盖汴京被攻已尝得用,今复用之。”材料表明A. 金军的火药武器得到进一步发展B. 金军借助火药武器有效抑制蒙军南扩C. 金军武器装备呈现出多元化趋势D. 金军的火药武器在战争发挥重要作用9.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A. 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B. 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
6、端C. 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D. 设方镇以消除郡县制度的弊端10. 鸦片战争结束后,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军事变革思想和“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思想,但士大夫阶层认为这是“用夷变夏”或“以夷变夏”。这说明当时A. 政治体制变革提上日程B. 中体西用思想遭遇抵制C. 中西思想融合成为必然D. 外部世界引起士人关注11. 19世纪60和70年代中国广泛流行“富国强兵”的口号。70年代中期起,出现了强调“富民”或“利民”重要性的思潮。如1875年郭嵩焘提出政府应该鼓励人民从事现代航运业和制造业,因为国富和民富是不可分割的。这一思想转变A. 表明洋务运动宗旨的转变B. 反映
7、了经济结构的新变化C. 表明政府重视民族工商业D. 说明洋务派阵营发生分化12. 戊戌变法时,有人劝康有为,先办教育培养人才,再搞变法改革。康有为说:局势严重,来不及了!辛亥革命前,严复也劝孙中山先办教育,孙的回答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这反映出两者A. 做事风格上接近B. 政治立场上趋同C. 教育观点上相承D. 现实要求上一致13.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指出:“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于是其于朝也,则建民主,开议院,其于野也,则合公司,用公举。于是而期之以十年,吾知中国之贫与弱有弥甚者。”材料表明作者A. 主张积极学习西方B. 反对因循守旧保守落后C. 批评盲目仿效
8、西方D. 认为变法图强迫在眉睫14. 下图为1928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侧面反映出( )A. 毛泽东革命道路论断的正确性B. 日本侵华对中发展的破坏C. “工农武装割据”的日益发展D. 国民党对中共政策不断调坚15.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名为帮助妈妈学文化。该画反映出当时中国A. 女性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B. 重视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C. 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完善D. 教育模式借鉴了宗法传统16. 1977年9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聂荣臻、徐向前、陈云的纪念文章,宣传毛泽东长期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聂荣臻在恢复和发展党的优良作风中说
9、: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要搞好党的作风,最重要的应该是恢复和发 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上述论述A. 消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及其不良影响B. 推动了全党全国拨乱反正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发展C. 显示出破除教条主义和进行思想解放的必要性D. 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起来17. 下表所示为对第一至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均由观众投票产生)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奖项相关信息的统计。表中信息可用于说明届数年份最佳男演员及作品最佳女演员及作品第一届1962崔嵬红旗谱祝希娟红色娘子军第二届1963张良哥俩好张瑞芳李双双第三届1980李仁堂泪痕陈冲小花第
10、四届1981达式常燕归来张瑜庐山恋第五届1982王心刚知音李秀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A. 改革开放活跃了艺术市场B. “双百”方针得到长期贯彻C. 伤痕文学得到了群众认可D. 文艺的发展受到政治影响18. 下面是近几年我国的科技成就。表格信息反映出时间成就说明2016年8月“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世界首颗量子卫星2016年9月中国“天眼”落成启用这是其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017年6月“复兴号”列车中国高铁技术世界先。至2019年底.高铁通车里程世界第一2019年6月工信部向四大运营商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5G技术已走到世界前列,但在相关的5G技术领域还有
11、不小差距,如高端芯片等A. 中国在高端科技领域全面领先B.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发展C. 科技发展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D.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强国19. 下表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部分)的观点。这些观点反映出智者学派人物观点晋罗泰戈拉法律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希庇阿斯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安提丰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A. 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B. 为城邦民主提供了理论基础C. 忽视法律对人行为的约束D. 开始树立人作为主体的地位20. 16世纪初,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他在书中呼呼明智强悍的君主应不择手段地使用权术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即使背信弃义
12、,也在所不惜。他的这一主张A. 推动意大利地区革命的爆发B.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政治内涵C. 摧毁了欧洲神学的理论基础D. 继承了苏格拉底的理性精神21. 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有段情节是: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该情节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是A. 天主教会的沉重压迫B. 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C. 宗教改革在欧洲开始D. 圣经代表理性和思想自由22. 17世纪英国革命的参与者并没有把该事件当成“革命”,通常是称作“清教运动”或“内战”,革命在当时有“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之意。18世纪法国革命的参与者把自己所从事的斗
13、争称作“革命”,革命成了天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这主要是因为A. 革命造成社会动荡减小B. 工业革命发展水平不同C. 人民主权观念广泛传播D. 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会23. 量子力学的诞生,推动了20世纪物理学许多分支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量子理论的创立还导致其他学科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如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等。据此可知,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是 ( )A. 科技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B. 科学研究新领域不断得到拓展C. 学科发展日益细化和交叉融合D. 理论创新是科学发展强大动力24. 1966年美国作家阿尔比创作戏剧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剧情发生在深夜,没有什么情节,通过两对夫妇之间近乎“谩
14、骂”的对话,表现了知识分子的苦恼,用轻松的喜剧形式表达了严肃的悲剧主题。据此可知,阿尔比所代表的文学流派A. 抒发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B. 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C. 剖析了社会生活的深刻本质D. 突出了对理性的肯定与坚守二、非选择题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状况,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其创设的故事与人物,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材料一 官场现形记,晚清李伯元著谴责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其部分故事摘抄如下: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赵温进京赶考,因拜礼太少而会试落榜,最后只好在京城里用钱捐了个官,做了赵中书江西代理巡抚何
15、某,悼号“荷包”,平生爱钱。三弟“三荷包”同样是个无底洞。两个“荷包”分赃不均而失和,抖出以前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外国人劝山东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上条陈,大讲“整顿商务”,被巡抚派往上海购买机器。陶子尧在上海被骗子魏翩仞、买办仇五科合伙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因从中帮忙,此事才了结。周因得陶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旧交浙江巡抚刘中远办洋务。周与文案戴大理钩心斗角,互相拆台材料二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
16、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撤职。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解冻文学”走向低潮。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材料三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兴起一股要求清除文革恶果,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伤痕文学”。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叛徒”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文革十年活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
17、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场现形记所包含的历史现象。(2)依据材料二、三比较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伤痕文学”的异同,并分析不同的原因。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目录第二章 中古以后的欧洲宗教改革第三章 欧洲启蒙运动的来龙去脉第五章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基础第六章 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第八章 从人权平等观念走向民主政治 第九章 欧洲近代国家的殖民和掠夺第十章 工业革命的动力及其对资源的侵占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引发的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 第十二章 民族国家分化为专制国
18、家或民主国家 第十三章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以及战后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十五章 现代工业生产大发展的福与祸 第十六章 现代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新的挑战 第十七章 20世纪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其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蔡和森在担任团中央机关报先驱主编期间,运用马克思主义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基
19、本问题。1924年,他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1925年年底,蔡和森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做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长篇讲演,详细回顾了从建党到1925年中央第二次扩大执委会议的历史,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党的历史任务和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做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史著作。1928年11月初,蔡和森发表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对“中国革命是不是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等问题的分析,正确指出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国革命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这对汲取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澄清党内一些同志的模糊认识,自觉贯
20、彻党的统一思想、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来具有重要的意义。摘编自李永春蔡和森年谱等(1)根据材料,概括蔡和森的主要理论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和森上述理论贡献的意义。28. 北朝民歌木兰诗最早记录了花木兰的形象。此后,木兰形象在文艺作品中不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木兰形象描写出处“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北朝民歌木兰诗增加了“放小脚”、“练武艺”、“劝爹娘”、“擒贼首”、“配因缘”等情节;“休女身拼,缇萦命判,这都是裙钗伴。立地撑天,说什么男儿汉!”明朝徐渭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花木兰心如麻无心纺织,恨敌寇犯边关侵我乡邻,可惜我曾学就混身武艺,不能够分亲忧为国效力”“但愿一去旗开得胜,平了贼儿回家再孝双亲”“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豫剧电影花木兰(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出品)根据材料概括“花木兰”形象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