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功能1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系统一般生理神经系统一般生理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1.整体内起整体内起主导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作用的调节系统。2.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而完善的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而完善的应答应答,维,维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组成组成-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脑与脊髓,由神经细胞与神经脑与脊髓,由神经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胶质细胞组成。外周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由神经干与神经节组成。由神经干与神经节组成。2一、神经元一、神经元NeuronNeuron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
2、功能 1、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结构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多而短,逐步发出分支,愈分愈细。树突:多而短,逐步发出分支,愈分愈细。轴突:由轴丘分出,开始一段称始段,后具轴突:由轴丘分出,开始一段称始段,后具 有髓鞘;轴突的末梢分成许多分支。分支有髓鞘;轴突的末梢分成许多分支。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32 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1 1)功能部位)功能部位 受体部位受体部位;产生产生APAP的起始部的起始部 传导神经冲动部位传导神经冲动部位 释放神经递质部位释放神经递质部位
3、4(2 2)神经元基本功能)神经元基本功能 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传导兴奋;传导兴奋;整合、分析、贮存信息;整合、分析、贮存信息;神经神经-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5(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和纤维类型(二)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和纤维类型 1.1.神经纤维(神经纤维(Nerve fiberNerve fiber):):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统称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统称 轴索轴索(neuriteneurite)。轴索及其外面包裹的髓鞘(轴索及其外面包裹的髓鞘(myelin myelin sheathsheath)或神经膜或神经膜(neurilemmaneurilemm
4、a)构成神构成神 经纤维。经纤维。6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 绝缘性绝缘性 双向性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72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不同种类的神经纤维具有不同的传导速度不同种类的神经纤维具有不同的传导速度 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纤维直径: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其传纤维直径:神经纤维的直径越大,其传导速度也越大;这是因为直径大时神经纤导速度也越大;这是因为直径大时神经纤维的内阻就小,局部电流的强度和空间跨维的内阻就小,局部电流的强度和空间跨度就大。度就大。;V(m/s)=6V(m/s)=6D(D(总直径
5、总直径,m)m),其中其中:D=D=轴索轴索+髓鞘厚度髓鞘厚度8 轴索与总直径的比值:轴索与总直径的比值:比值比值=0.6,=0.6,为最适比例;为最适比例;有髓纤维有髓纤维 无髓纤维;无髓纤维;温度:恒温动物温度: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变温动物;如猫的如猫的A A类纤维的传导速度为类纤维的传导速度为100100m/sm/s,而蛙的而蛙的A A类纤维只有类纤维只有4040m/sm/s。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温度,速度,速度;温度温度,速度,速度;93.3.神经纤维的分类神经纤维的分类 按有无髓鞘分:按有无髓鞘分:有髓纤维有髓纤维 myelinatedmyelinated nerve ne
6、rve fiberfiber 无髓纤维无髓纤维 unmyelinatedunmyelinated nerve nerve fiber fiber10 根据电生理特性分:根据电生理特性分:主要是根据传导速度(复合动作电位内各主要是根据传导速度(复合动作电位内各波峰出现的时间)和后电位的差异波峰出现的时间)和后电位的差异 A A类(类(AA、A A、AA、A A)粗粗 快快 有髓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有髓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 B B类类(有髓有髓):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 C C类类(无髓无髓):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自主神经的节后纤维 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维后根中的痛觉传入纤维 细细 慢慢
7、11 根据直径分:根据直径分:类:又分为类:又分为a a和和b b类。相当于类。相当于AA 类:相当于类:相当于AA、AA 类:相当于类:相当于AA、B B类类 类:相当于类:相当于C C类类12(三)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三)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 1 1神经元内蛋白质神经元内蛋白质 在胞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内合成;在胞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内合成;2 2轴浆运输轴浆运输 顺向轴浆运输顺向轴浆运输 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运输。自胞体向轴突末梢的运输。按运输速度分为两类:按运输速度分为两类:快速轴浆运输:运输速度较快,快速轴浆运输:运输速度较快,可达可达300-400300-4
8、00mm/dmm/d。13 慢速轴浆运输:运输速度慢,为慢速轴浆运输:运输速度慢,为 1-12 1-12mm/d mm/d。如与细胞骨架有关的微如与细胞骨架有关的微管、微丝蛋白随微管、微丝的延伸而管、微丝蛋白随微管、微丝的延伸而延伸。延伸。逆向轴浆运输逆向轴浆运输(RetrogradeRetrograde axoplasmic trasport axoplasmic trasport)自末梢向胞体的运输。如狂犬病病毒、自末梢向胞体的运输。如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毒素等的运输。破伤风毒素等的运输。14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 1支持作用支持作用 2
9、2修复和再生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 3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4 4绝缘和屏障作用绝缘和屏障作用 5 5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6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15 三、神经三、神经突触突触 (一一)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分类: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为:根据突触接触的部位分为:(1 1)轴突轴突-树突式突触树突式突触 (2 2)轴突)轴突-胞体式突触胞体式突触 (3 3)轴突轴突-轴突式突触轴突式突触 (4 4)树突)树突-树突式突触树突式突触 根据突触的功能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根据突触的功能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 16(二二)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的微
10、细结构:1 1、突触小体:突触小体:(1 1)小体轴浆内有:线粒体、内含神经小体轴浆内有:线粒体、内含神经递质的大小形态不同的囊泡递质的大小形态不同的囊泡 (2 2)突触前膜较一般神经元的膜稍增厚,)突触前膜较一般神经元的膜稍增厚,约约7 7nmnm。在前膜内侧壁上附着致密突起,形在前膜内侧壁上附着致密突起,形成囊泡栏栅。栏栅结构引导突触小泡与突触成囊泡栏栅。栏栅结构引导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内侧面接触,促进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前膜内侧面接触,促进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放。1718 2 2、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宽宽2020nmnm,与细胞外液相通;与细胞外液相通;神经递质经此间隙扩散到后膜;神经递质
11、经此间隙扩散到后膜;存在使神经递质失活的酶类。存在使神经递质失活的酶类。3 3、突触后膜、突触后膜: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受体、化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受体、化 学门控离子通道。后膜对电刺激不敏感学门控离子通道。后膜对电刺激不敏感 (直接电刺激后膜不易产生去极化反应)。(直接电刺激后膜不易产生去极化反应)。1920(三)突触传递过程(三)突触传递过程 1 1、突触前过程:、突触前过程: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突突触前膜去极化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电压门控CaCa2+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膜外膜外CaCa2+2+内流入前膜内流入前膜轴浆内轴浆内 CaCa2+2
12、+升高升高 降低降低轴浆粘度;消除前膜内侧负电荷轴浆粘度;消除前膜内侧负电荷促进囊泡促进囊泡向前膜移动、接触、融合、破裂向前膜移动、接触、融合、破裂以出胞作用以出胞作用形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入间隙。(囊泡膜可再循形式将神经递质释放入间隙。(囊泡膜可再循环利用)环利用)21 2 2间隙过程:神经递质通过间隙并扩间隙过程:神经递质通过间隙并扩 散到后膜散到后膜 。22 3 3突触后过程:突触后过程: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作用于后膜上特异性 受体或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受体或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后膜对某后膜对某 些离子通透性改变些离子通透性改变带电离子发生跨带电离子发生跨 膜流动膜流动后膜发生去极化或
13、超极化后膜发生去极化或超极化 产生突触后电位产生突触后电位。23 总之,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总之,在突触传递过程中,突触前末梢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前末梢去极化是诱发递质释放的关键因素;因素;CaCa2+2+是前膜兴奋和递质释放过是前膜兴奋和递质释放过程的耦联因子;囊泡膜的再循环利用程的耦联因子;囊泡膜的再循环利用是突触传递持久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突触传递持久进行的必要条件。24(四四)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 1 1兴奋性突触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电位 :EPSP EPSP 兴奋性突触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记录电位的记录25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RP=-70mVRP=-70mV,电
14、刺激传入纤维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电刺激传入纤维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生去极化,产生经元发生去极化,产生EPSPEPSP。随刺激强度增加,随刺激强度增加,EPSPEPSP发生总和发生总和而逐渐增大而逐渐增大,当当EPSPEPSP总和达到阈电位总和达到阈电位-5252mVmV时,就在轴突始段出现电流密度时,就在轴突始段出现电流密度较大的外向电流,从而爆发可扩布性较大的外向电流,从而爆发可扩布性的的APAP。26 EPSPEPSP产生机制:产生机制: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突触前神经元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 作用于后膜受体,提高后膜对作用于后膜受体,提高后膜对NaNa+和和K K+,尤其是尤其是N
15、aNa+的通透性,导致后的通透性,导致后 膜局部去极化。膜局部去极化。27 2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记录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记录28IPSPIPSP产生机制:产生机制: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 膜,后膜膜,后膜ClCl-通道开放,通道开放,ClCl-内流,内流,膜发生超极化;对膜发生超极化;对K K+的通透性增的通透性增 加、加、K K+外流增加,以及外流增加,以及NaNa+或或CaCa2+2+通道关闭,膜发生超极化。通道关闭,膜发生超极化。293
16、3突触后电位的特点:突触后电位的特点:EPSPEPSP和和IPSPIPSP均属局部电位均属局部电位 等级性:大小与递质释放量有关;等级性:大小与递质释放量有关;电紧张扩布:电紧张扩布:这种作用取决于局这种作用取决于局 部电位与邻近细胞部电位与邻近细胞RPRP之间的电位之间的电位 差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电位差差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电位差 越大,距离越近,越大,距离越近,影响越大。影响越大。可叠加性可叠加性30 4 4EPSPEPSP和和IPSPIPSP在突触后神经元的整合在突触后神经元的整合 同时与多个神经末梢形成突触的突同时与多个神经末梢形成突触的突 触后神经元,其电位变化的总趋势触后神经元,
17、其电位变化的总趋势 取决于同时所产生的取决于同时所产生的EPSPEPSP和和IPSPIPSP的的 代数和。代数和。31 (五)五)突触的抑制和易化突触的抑制和易化 1 1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 突触后抑制特点: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突触后抑制特点: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活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IPSPIPSP;突触后抑制的分类及意义:突触后抑制的分类及意义:传入侧枝性抑制,又称为交互抑制传入侧枝性抑制,又称为交互抑制 意义:意义: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协调起来。回返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意义意义:使发出兴奋的神经元的活动及时终止;:使发出兴奋的神经元的
18、活动及时终止;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之间的活动步调一致。使同一中枢内许多神经元之间的活动步调一致。32回返性抑制与传入侧枝性抑制回返性抑制与传入侧枝性抑制332 2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 突触前抑制的概念:通过某种生理突触前抑制的概念:通过某种生理 机制改变突触前膜活动,使其兴奋机制改变突触前膜活动,使其兴奋 性递质释放减少,造成突触后神经性递质释放减少,造成突触后神经 元产生抑制效应。元产生抑制效应。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轴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轴轴轴 型突触的存在。型突触的存在。34 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突触前抑制产生机制:B B纤维兴奋纤维兴奋释放释放GABAGABA激活激活A A末末
19、梢梢 上上GABAGABAA A受体受体A A末梢末梢ClCl-电电导导(通透通透 性性)ClCl-外流外流A A末梢去极化末梢去极化 传到传到A A末梢末梢APAP幅值幅值CaCa2+2+内流入内流入A A 末梢量末梢量递质释放递质释放突触后突触后 EPSPEPSP变小变小神经元神经元C C抑制。抑制。35在脊髓后角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和交在脊髓后角初级感觉传入神经元和交 感神经末梢感神经末梢(相当于图中相当于图中A A末梢末梢)存在存在 GABAGABAB B受体受体。B B末梢释放末梢释放GABAGABA与与GABAGABAB B受受 体结合体结合G G蛋白介导蛋白介导A A末梢膜上末梢膜
20、上K K+通通 道开放道开放K K+外流外流CaCa2+2+内流入内流入A A末梢数末梢数 量减少。量减少。(或对百日咳敏感的或对百日咳敏感的G G蛋白可蛋白可 阻滞阻滞CaCa2+2+内流入内流入A A末梢末梢递质释放递质释放)36 除除GABAGABA外,其他递质也能通过外,其他递质也能通过G G蛋蛋白介导影响白介导影响K K+通道和通道和CaCa2+2+通道功能而介导通道功能而介导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前抑制的特点和意义:突触前抑制的特点和意义:特点:是一种去极化抑制;多发生于特点:是一种去极化抑制;多发生于感觉传入路中;需经两个以上中间神经元多突感觉传入路中;需经两个以上中间神经元
21、多突触传递;产生的潜伏期长(触传递;产生的潜伏期长(2020msms););意义:调制感觉传入活动意义:调制感觉传入活动37 3 3、突触前易化、突触前易化 在与突触前抑制相同的结构基础在与突触前抑制相同的结构基础 上,由于上,由于A A纤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纤维动作电位时程延长,CaCa2+2+通道开放时间增加,递质释通道开放时间增加,递质释 放增加,神经元放增加,神经元C C的的EPSPEPSP变大而产变大而产 生的。如:海兔缩鳃反射的敏感化生的。如:海兔缩鳃反射的敏感化 (sensitization)sensitization)的产生。的产生。38 (六)突触传递的特征六)突触传递的特征
22、 (一一)单向传布单向传布 (二二)突触延搁,又称中枢延搁突触延搁,又称中枢延搁。(三三)总和总和(四四)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 (五五)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突触部位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变化突触部位易受内环境理化因素变化的影响,如碱中毒、酸中毒、低氧、药物等,的影响,如碱中毒、酸中毒、低氧、药物等,而发生传递能力的改变而发生传递能力的改变。39(七)突触的可塑性七)突触的可塑性 突触易受已进行过活动的影响而发生突触易受已进行过活动的影响而发生传递效能的改变,此现象称为突触功能传递效能的改变,此现象称为突触功能可塑性。如:突触易化、长时程增强可塑性。如:突触易
23、化、长时程增强(LTP)LTP)、长时程抑制长时程抑制(LTD)LTD)、强直后增强强直后增强等,还可表现为习惯化和敏感化。等,还可表现为习惯化和敏感化。40(八)兴奋传递的其它方式(八)兴奋传递的其它方式1 1、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不存在突触前、后膜的特化结构;不存在突触前、后膜的特化结构;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 曲张体可支配多个效应细胞;曲张体可支配多个效应细胞;41 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距离一般大于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距离一般大于 20 20nm,nm,远者可达几十远者可达几十mm;递质扩散距离
24、远,耗时长,一般传递质扩散距离远,耗时长,一般传 递时间大于递时间大于1 1s s;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 器细胞有无相应受体。器细胞有无相应受体。422 2、电突触传递、电突触传递结构特点:结构特点: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两个神经元间紧密接触部位膜间距仅为两个神经元间紧密接触部位膜间距仅为2-32-3nmnm;膜两侧胞浆内不存在膜两侧胞浆内不存在vesiclevesicle,两侧膜两侧膜上有沟通两细胞胞浆的水相通道蛋白质,允许上有沟通两细胞胞浆的水相通道蛋白质,允许带电离子通过带电离子通过;无突触前、后膜之分,为双向传递;无突触前、后膜之分,
25、为双向传递;电阻低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电阻低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43几种形式的突触44 四、四、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一)神经递质神经递质 1 1神经递质的概念:在突触间起神经递质的概念:在突触间起 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信息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2 2确定神经递质的条件确定神经递质的条件 3 3神经调质神经调质 Neuromodulator Neuromodulator 的的 概念及调质的调制作用概念及调质的调制作用45 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成并在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
26、或效应器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46 4 4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分类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分类 胆碱类胆碱类 CholinesCholines:单胺类单胺类 MonoaminesMonoamines:氨基酸类氨基酸类 Aamino acidesAamino acides:谷氨酸谷氨酸(GluGlu),天冬氨酸天冬氨酸 (Asp)Asp),-氨基丁酸氨基丁酸(GABA)GABA),甘氨酸甘氨酸 (GlyGly)等,前两种为兴奋性氨基酸,等,前两种为兴奋性氨基酸,后两种为抑制性
27、氨基酸。后两种为抑制性氨基酸。47 Peptide(Peptide(肽类肽类):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调节肽 阿片肽阿片肽 胃肠肽胃肠肽 其他:血管紧张素其他:血管紧张素,血管,血管加加 压素压素(VP)VP),催产素催产素(OXT)OXT),心房心房 钠尿肽钠尿肽 48 嘌呤类嘌呤类PurinePurine:腺苷腺苷adenosineadenosine,ATPATP;脂类脂类LipidLipid: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如前列腺如前列腺Prostaglandin(PG)Prostaglandin(PG)气体类:气体类:NO,CONO,CO;49 (二二)Receptor(Re
28、ceptor(受体受体)1 1、ReceptorReceptor的概念的概念 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 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一般位于细胞膜上的分子。一般位于细胞膜上的receptorreceptor是是带有寡糖链的跨膜蛋白质分子。带有寡糖链的跨膜蛋白质分子。50突突触触前前受受体体512 2、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1 1)A Ah h及其受体及其受体 在外周神经系统,末梢释放递质在外周神经系统,末梢释放递质 ACh
29、ACh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52胆碱能纤维的分布:胆碱能纤维的分布: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支配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交感神经支配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交感神经 的节后纤维;的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53 A A胆碱能受体分类:胆碱能受体分类:分分N N、M M两类。两类。1 1)毒蕈碱受体()毒蕈碱受体(M M受体),是通过受体),是通过G G蛋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的受体。白和蛋白激酶途径的受体。
30、AChACh与其结与其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毒蕈碱样作用(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毒蕈碱样作用(M M样作用)样作用)2 2)烟碱受体)烟碱受体 :(:(N N受体),是配体化受体),是配体化学门控通道。学门控通道。AChACh与其结合所产生的效与其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烟碱样作用(应称为烟碱样作用(N N样作用)样作用)54B B胆碱能受体的分布:胆碱能受体的分布:分布于胆碱能纤维所对应的突触分布于胆碱能纤维所对应的突触后膜上,即:后膜上,即: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细胞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膜上:(N N1 1受体受体);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所支配的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汗腺腺细胞膜上汗腺
31、腺细胞膜上 :(M M受体受体);55 交感神经节后舒血管纤维支配的骨交感神经节后舒血管纤维支配的骨骼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骼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M M受体受体);副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细胞膜副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上:(N N1 1受体受体);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器细胞膜上:(M M受体受体);56 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骨骼肌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支配的骨骼肌终板 膜上膜上:(N N2 2受体)受体)*: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产生一: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产生一 种对抗和破坏骨骼肌终板膜上种对抗和破坏骨骼肌终板膜上N N2 2受
32、受 体的抗体,使骨骼肌不能接受运动体的抗体,使骨骼肌不能接受运动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元释放的AChACh的调控而产生肌无的调控而产生肌无 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57 (2)(2)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能与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能与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NENE)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但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但作为外周神经递质来说,只有作为外周神经递质来说,只有NENE。58 肾上腺能受体分类及阻断剂:肾上腺能受体分类及阻断剂:1 1受体:哌唑嗪受体:哌唑嗪;酚酚 妥妥 拉拉 明明 2 2 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可乐定可乐定Clonidi
33、neClonidine。由于其可激动由于其可激动2 2受体,抑制受体,抑制NENE释放,释放,因而用于治疗高血压。因而用于治疗高血压。受受体体 2受体:育亨宾;PrazosinYohimbinePhentolamine受体受体作用强作用强对对1 1。59 1 1受体:阿提洛尔受体:阿提洛尔 普拉洛尔普拉洛尔 2 2受体:丁氧胺受体:丁氧胺 3 3受体:参与脂肪受体:参与脂肪 代谢。代谢。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心脏病患者应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心脏病患者应 该用心得宁。该用心得宁。受受体体 PropranololPropranolol心得安心得安 普普 萘萘 洛洛 尔尔AtenoloAtenolo氨酰心
34、安氨酰心安PractololPractolol心得宁心得宁Butoxamine Butoxamine 心得乐心得乐60肾上腺能受体的分布:肾上腺能受体的分布: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细胞膜上效应细胞膜上(汗腺和受交感舒血管纤汗腺和受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的骨骼肌血管除外维支配的骨骼肌血管除外)。但不一定。但不一定都有都有和和受体,有的仅有受体,有的仅有受体如,受体如,皮肤血管),有的仅有皮肤血管),有的仅有受体(如,支受体(如,支气管平滑肌),有的气管平滑肌),有的和和受体均有如受体均有如,心肌)。,心肌)。61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后的效应:肾上腺素能受体激
35、动后的效应:A A与受体特性有关:与受体特性有关: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和NENE与与受体受体(主要是主要是1 1 受体受体)结合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以兴奋为结合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以兴奋为主,如:血管收缩,子宫收缩,扩瞳肌主,如:血管收缩,子宫收缩,扩瞳肌(虹膜辐射肌)收缩等;但也有抑制性(虹膜辐射肌)收缩等;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的,如小肠舒张。62 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和NENE与与受体受体(主要是主要是2 2受体受体)结合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以抑结合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以抑制为主,如:血管舒张,子宫舒张,制为主,如:血管舒张,子宫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与心肌支气管舒张等;但与心肌1 1受体结受体结合产
36、生的效应是兴奋性的。合产生的效应是兴奋性的。63 B B与配体的特性有关与配体的特性有关:(以其对心(以其对心 血管的作用为例)血管的作用为例)a aNENE对对受体作用强,对受体作用强,对1 1受体作用受体作用弱,对弱,对2 2受体几乎无作用。受体几乎无作用。NENE与与受受体结合,使皮肤血管、胃肠道及肾血体结合,使皮肤血管、胃肠道及肾血管收缩管收缩外周阻力外周阻力血压上升。血压上升。(用作升压药)(用作升压药)*:NENE用于抗休克,提升血压;用于用于抗休克,提升血压;用于消化道出血,收缩血管产生止血效应消化道出血,收缩血管产生止血效应64b b肾上腺素对肾上腺素对和和受体作用均强。受体作
37、用均强。与与1 1受体结合:心肌收缩力受体结合:心肌收缩力,心,心 率率心输出量心输出量血压血压 与与受体结合:皮肤粘膜血管、内受体结合:皮肤粘膜血管、内 脏尤其肾血管收缩脏尤其肾血管收缩血压血压 与与2 2受体结合:骨骼肌血管、冠脉受体结合:骨骼肌血管、冠脉 舒张舒张血压血压65由于对骨骼肌血管的舒张作用抵由于对骨骼肌血管的舒张作用抵消了皮肤粘膜血管的收缩作用,故血消了皮肤粘膜血管的收缩作用,故血压总的变化不大,只是血流在身体各压总的变化不大,只是血流在身体各部位的重新分布。这样部位的重新分布。这样,对对1 1受体的作受体的作用变得突出,故肾上腺素是强效心脏用变得突出,故肾上腺素是强效心脏兴
38、奋药。兴奋药。66C C取决于器官上两种受体的分布情况:取决于器官上两种受体的分布情况:如器官上有如器官上有和和两种受体,其效两种受体,其效 应取决于何种受体数量上占优势。应取决于何种受体数量上占优势。例如:血管平滑肌上有例如:血管平滑肌上有和和受受体,在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体,在皮肤、肾、胃肠的血管平滑肌上上受体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产受体数量上占优势,肾上腺素产生的效应是血管收缩;而骨骼肌和肝生的效应是血管收缩;而骨骼肌和肝脏的血管脏的血管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产受体占优势,肾上腺素产生的效应是血管舒张。生的效应是血管舒张。673 3、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中枢神经
39、递质的分类:中枢神经递质的分类:1、胆碱类:乙酰胆碱胆碱类:乙酰胆碱 Ach2 2、单胺类单胺类 (1 1)儿茶酚胺儿茶酚胺CACAa a、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b b、多巴胺多巴胺 c c、肾上肾上腺素腺素(2 2)吲哚胺(吲哚胺(IAIA)5-5-羟色胺(羟色胺(5-5-HTHT)68 3 3 、氨基酸类、氨基酸类(1 1)抑制性氨基酸类:抑制性氨基酸类:-氨基丁酸、甘氨氨基丁酸、甘氨酸酸(2 2)兴奋性氨基酸类:谷氨酸)兴奋性氨基酸类:谷氨酸 、门冬氨酸、门冬氨酸4 4、多肽类,神经肽类:阿片肽、多肽类,神经肽类:阿片肽 神经肽神经肽5 5、其他可能的神经递质、其他可能的神经递质前列
40、腺素,组胺,前列腺素,组胺,NONO(内皮源性舒张因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嘌呤类(子),嘌呤类(ATPATP,腺苷可能是外周抑制性腺苷可能是外周抑制性递质,腺苷可能是脑内调质)递质,腺苷可能是脑内调质)69五五 、反射反射(一一)反射与反射弧反射与反射弧 1.1.反射的概念和分类反射的概念和分类 (1 1)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规律性应答。(2 2)反射的分类:)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701)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概念概念:生来就有、数量有限、
41、比较固定和:生来就有、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形式低级的反射。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包括防御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特点特点:.生来就有,数量有限;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反射弧固定;反射弧固定;.无需大脑皮层参与,通过皮层无需大脑皮层参与,通过皮层 下中枢即可完成。下中枢即可完成。意义意义: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对:使人和动物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和种系个体生存和种系生存生存有重要意义。有重要意义。71 2)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概念概念: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特点特点:.
42、:.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训练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数量无限;起来的反射活动,数量无限;.反射弧易变,可以建立,也能消反射弧易变,可以建立,也能消退;退;.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形成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与。意义意义:使人和动物扩大了机体的适应范围:使人和动物扩大了机体的适应范围,有更大的预见性和灵活性,更精确和完善地,有更大的预见性和灵活性,更精确和完善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722.2.反射弧反射弧:1)1)反射弧的概念:反射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弧的概念:反射的结构基础和 基本单位。基本单位。2)2)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的组成:73 反射的
43、完成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反射的完成有赖于反射弧的完整,反射弧的任一环节中断,反射便不反射弧的任一环节中断,反射便不 能完成。能完成。简单反射中枢范围狭窄,如膝跳反简单反射中枢范围狭窄,如膝跳反 射中枢在脊髓腰段;角膜反射中枢射中枢在脊髓腰段;角膜反射中枢 在脑桥;在脑桥;复杂反射中枢范围广泛,如调节呼复杂反射中枢范围广泛,如调节呼 吸运动的中枢分布在延髓、脑桥、吸运动的中枢分布在延髓、脑桥、下丘脑,以及大脑皮层等部位内。下丘脑,以及大脑皮层等部位内。74 3)3)反射弧的中枢调控:反射弧的中枢调控:在整体情况下,感觉冲动进在整体情况下,感觉冲动进入脊髓或脑干后,除了在同一水平与入脊髓或脑干后,
44、除了在同一水平与传出神经发生联系并发出传出冲动外,传出神经发生联系并发出传出冲动外,还有上行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经过还有上行冲动传导到高级中枢,经过高级中枢的整合,再发出下行冲动来高级中枢的整合,再发出下行冲动来调整反射的传出冲动。调整反射的传出冲动。75 在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除直接在反射活动中,传出神经除直接 作用于效应器外,也作用于内分泌腺,作用于效应器外,也作用于内分泌腺,使其分泌激素,再间接作用于效应器。使其分泌激素,再间接作用于效应器。这成为神经调节的延伸部分。这成为神经调节的延伸部分。反射活动实际是一个闭合回路构反射活动实际是一个闭合回路构成的反馈自动控制系统。成的反馈自动控制系
45、统。76 (二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1.1.辐散辐散(Divergence)Divergence):辐散的意义:辐散的意义: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引起许多神经元的同时兴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引起许多神经元的同时兴奋或抑制,从而扩大了反应的空间范围。奋或抑制,从而扩大了反应的空间范围。2 2聚合聚合(Convergence)Convergence):意义:可使许多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在同一神意义:可使许多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在同一神经元发生总和。经元发生总和。773 3中间神经元链锁状中间神经元链锁状(Chain)Chain)联系联系:意义:兴奋冲动通过链锁状联系,意义:兴奋冲动通过链
46、锁状联系,在空间上扩大了反应范围。在空间上扩大了反应范围。4 4中间神经元环状中间神经元环状(Loop)Loop)联系联系:意义:环状联系是构成神经系统活意义:环状联系是构成神经系统活 动反馈调节回路的基础。动反馈调节回路的基础。中间神经元环状联系中间神经元环状联系中间神经元链锁状联系中间神经元链锁状联系78 1)1)当兴奋冲动通过环状联系时,如果当兴奋冲动通过环状联系时,如果环路中的各神经元生理效应一致,则传环路中的各神经元生理效应一致,则传出反应效应被加强和延续,产生后放现出反应效应被加强和延续,产生后放现象;这是一种正反馈。象;这是一种正反馈。即使原先的刺激已停止,但传出通路即使原先的刺激已停止,但传出通路仍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持续发放冲动,仍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持续发放冲动,这种现象称为后放这种现象称为后放(After discharge)After discharge)。79 2)2)当兴奋冲动通过环状联系时,如当兴奋冲动通过环状联系时,如果环路中的各神经元生理效应不一致,果环路中的各神经元生理效应不一致,即某些中间神经元为抑制性神经元,即某些中间神经元为抑制性神经元,则传出反应效应被及时终止。则传出反应效应被及时终止。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