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文言文训练部编版初专题六文言文训练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一语文上册急 相比 约定 舍弃 生气,恼怒 诚信 疑惑 能忍受 这,指河水 坚定 达到 振奋 解除,卸下 睡觉 罢了 讲述 待,等到 告知,开导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尊君在不?()(2)不亦说乎?()(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其人舍然大喜。()不,同“否”。说,同“悦”,愉快。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舍,同“释”,解除、消除。指子侄辈 离开 冷水 懈怠 轻薄 大腿 表推测,大概,原来是 能有多少 罢了 感到惭愧 按时 老师传授的知识 学过的知识 新的理解和体会 吃 攻击 上前 挖洞 像狗一样 从通道 6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能通达事理。(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可改变志气。(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
3、以成学。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8)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够狡猾的了,可是片刻的功夫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10)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1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二、文言文阅读训练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不久,一会儿 急 高兴地、愉快地 大体 相比 不如,不及 趁、乘 舍弃 回头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俄而雪骤
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3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如:去:古义为“离开”,今义为“前往”;顾:古义为“回头看”,今义为“顾及”“理睬”;儿女:古义为“子侄辈”,今义为“儿子女儿”;文义:古义为“文章的义理”,今义为“文章的意思”;委:古义为“舍弃”,今义为“委托”。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
5、氛?融洽、欢快、轻松。5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三人身上,你分别学到了什么?示例:从元方身上学到遇事要机智善辩,明理讲礼。从元方父亲身上学到要守信。从元方父亲友人身上学到要知错就改。(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元方入门不顾。【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
6、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A C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4理解填空。【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 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5从【甲】【乙
7、】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示例: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按时 同“悦”,愉快 生气,恼怒 替 诚信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越过 法度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以为快乐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舍弃 仁德 2下列加点的词属于词类活用,试解释.(1)吾日三省吾身()(2)传不习乎()(3)温故而知新()(4)饭疏食,饮水().名词做状语,每天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知识
8、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顺接连词,然后 转折连词,但是 并列连词,可不译 按时 当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9、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提到温习学过的知识这一问题,两则语录强调的重点是否相同?请分析说明。不同。前者强调“时习”的乐趣,后者强调“温故”对“知新”的作用。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放纵懈怠 安静,集中精神 接触社会 轻薄浮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3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诸葛亮,他的这封家书是写给谁的?其目的是什么?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
10、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4中国人历来崇尚和重视家教,无论是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学习和做人。5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提示:可以围绕全文总谈,也可以就某一名句而谈,但不要脱文而空谈。6从“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怎样的人才观?这三者是何关系?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志是成才的前提,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7赏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1、。这是“双重否定”的句子,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淡泊”与“宁静”,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狼 打麦场 柴草堆 屠户 狼 这里指神情、态度 突然 狡猾 解除,卸下 3下面语句表现了狼的狡猾,请依照示例,分别说说狼狡猾在哪里。示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耍弄新花招,诱敌包抄然后夹击。(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_。(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_ _。(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 _。准备变换策略,寻找吃掉屠户的机会 用闭眼和悠闲的神态麻痹屠户,诱使屠户放松警惕,为另一只狼赢得时间 一
12、狼麻痹屠户,另一狼到后面包抄,前后夹击屠户 4文章刻画屠户的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举例说明。略。5根据选文内容,概括狼和屠户的形象特征。狼:狡诈阴险。屠户:勇敢机智。6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可恶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的勇敢机智和斗争精神的赞扬。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7狼一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不要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六)(2016东营)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
13、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
14、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苏轼黠鼠赋)【注释】拊(f):拍。橐(tu):袋子。嘐(jio)嘐聱(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虿(chi):蝎子一类的毒虫。像狗一样 咬洞 被 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招引人;没有死的时候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3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甲文中屠户能认识
15、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断;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4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浇灌、灌溉 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挖掘、开凿 讲述 应答,回答 代词,这件事 助词,的 听到 使知道 被 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5“穿井得一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的危害。6你从宋君的态度中,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以讹传讹庸人自扰 无,没有 这个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