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笫七章 病 机,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的机理,又称“病理”。 笫一节 发病原理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1、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维持和谐协调,保持动态平衡,即能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医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之,“阴阳失调”,即为病理状态。 2、人体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邪气和正气两个方面。(关键词正气,邪气) 3、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4、邪正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正胜邪却则不病,邪胜正负则发病,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外环境:生活工作环境,如气候变化、地域特点、工作条 件、居住环境等。外环境主要关系到病邪的形成。 内环境:人体内部
2、的差异性,如体质特点、精神状态等。 内环境决定正气的强弱。 三、发病途径 外感病邪侵入的发病途径:主要是皮毛、口鼻等。 内伤病因伤人的发病途径:包括邪伤和正虚两方面。 其他病因致病的发病途径:有从肌肤,有从口鼻,也有直 接损伤脏腑气血者。,四、发病形式 (一)感而即发 (二)伏而后发 (三)徐发 (四)继发 (五)复发 疾病复发的因素 (1)食复 (2)劳复 (3)药复 (4)重感复 (5)其他因素致复 (6)自复,笫二节 基本病机,基本观点疾病繁多,各有其病理特点,但邪正盛衰 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及脏腑经络失 常是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 一、 邪正盛衰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是邪正盛
3、衰病机的两个主要方面。此外,还有虚实错杂和虚实真假两种复杂病机。 1、邪盛。(邪气盛则实) 2、正衰。(精气夺则虚) 3、虚实错杂。 4、虚实真假。(“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一、 阴阳失调 阴阳偏盛和阴阳偏衰是阴阳失调病机的两个主要方面。 1、阴阳偏盛主要指邪气偏盛,多表现为实证。其中 l 阳偏盛病机特点为“实热”,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阴虚”。 l 阴偏盛病机特点为“实寒”,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阳虚”。 l 阴阳偏盛至极可导致“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2、阴阳偏衰主要指正气不足,多表现为虚证。其中 l 阳偏衰病机特点为“虚寒”,并可导致“阴寒内盛”。 l 阴偏衰病机特点为“虚
4、热”,并可导致“火热内生”。 l 阴偏衰或阳偏衰进一步发展,导致阴阳互损,最终阴阳俱虚。 l 亡阴或亡阳是指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丧失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两种严重病机。 3、生命活动终止而死亡,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三、 精气血津液失常 (一)精失常 主要指精不足的病理变化。 (二)气失常 1、气虚 2、气失调 主要表现为气滞和气逆两种病理。 (三)血失常 1、血虚 2、出血 3、血瘀 (四)津液失常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四、脏腑经络失常 (一) 脏腑失常 1、五脏失常 (1)心病病机 主要反映在心的气血阴阳不足或失调引起的心血运行异常和精神情志改变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
5、2)肝病病机 主要反映在肝气、肝阳常有余,肝阴、肝血常不足而引起的全身气机失调,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失常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3)脾病病机 主要反映在脾气、脾阳的不足或失调引起的运化、升清、统血功能失常三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4)肺病病机 主要反映在肺气、肺阴的不足和肺气失调引起的肺主呼吸、宣肺肃肺及通调水道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 (5)肾病病机 主要反映在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不足的病理变化。,2、六腑失常 (1)胆病病机 主要反映在胆气失调,疏泄失职所引起的贮藏和排泄胆汁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 (2)胃病病机 主要反映在胃气失于和降,或胃气、胃阴不足所引起的受纳和腐熟水谷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
6、。 (3)小肠病病机 主要反映在小肠气虚或小肠火盛所引起的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 (4)大肠病病机 主要反映在大肠气机失调或气阴不足所引起的传导失司的病理变化。 (5)膀胱病病机 主要反映在膀胱气化不利,或气虚固摄无权所引起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 (6)三焦病病机 主要反映相关脏腑失常的病理变化。,(二) 经络失常 略。 附 内生五变 1、概念又称内生五邪。指由于脏脏气血阴阳失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六淫外感致病的五种综合性病机变化。,2、内生五变与脏腑关系及致病特点 l 内风与肝关系密切。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临床以眩晕,肢体抽搐、震颤等表现为特点。 l 内寒与脾、肾阳虚关系密切。主要因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不足所致。临床以畏寒肢冷,大便久泄不止,或尿少浮肿,或性功能低下,男子精冷不育,女子宫寒不孕等表现为特点。 l 内湿与脾关系密切。主要因脾虚运化功能失健所致。临床以脘腹闷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溏泻,舌苔腻等表现为特点。 l 内燥与肺、胃、大肠关系密切。主要因津伤化燥。临床以肺燥干咳、胃燥口渴、肠燥便干秘结等表现为特点。 l 内热(火)与各脏腑都密功相关。 主要由“邪郁化火”、“五志化火”引起的实热病机和“阴虚火旺”引起的虚热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