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读懂文本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文本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2.通过对戏剧语言、戏剧冲突的赏析,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提高戏剧鉴赏能力。3.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的意义,感受哈姆莱特性格的悲剧性。哈姆莱特(节选)莎士比亚(1564 1616),英国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法学校学习,后因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1588 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
2、开始独立创作。1616 年在其52 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代表作:悲剧有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历史剧有亨利四世。十四行诗有爱人的怨诉。作者简介“哈姆莱特”是故事的主人公,哈姆莱特这部戏剧讲述的是青年王子哈姆莱特为父亲复仇,最后与仇人同归于尽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题目解说写作背景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逐渐兴起的交替时代。当时矛盾斗争激化,社会动荡的风雷已隐约可闻。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
3、实中来。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封建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资料链接哈姆莱特剧情梗概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和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后来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的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整个社会和国家。他自己要肩负起这个重整乾坤的重任。他考虑问题的各个方面,又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的,怕落入坏人的圈套,他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
4、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待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进一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的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恐万分,仓皇退席。哈姆莱特的母亲企图劝说他忍让,却受到了他的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利娅的父亲。狡猾的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亲死亡、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妹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被毒剑刺中,王后饮了毒酒
5、,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愿。课文探究1.是默默承受,还是挺身反抗?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集中体现了哈姆莱特的思考,他不仅思考现实,还进行人类生命本体进行哲学探讨。这是一个敢于死还是敢于生的问题。人们面对残酷命运,敢于在反抗与斗争中死去是勇敢的,而勇于承担苦痛,在痛苦中实现拯救全局的理想也是勇敢的。2.“哈哈!你贞洁吗?”你认为哈姆莱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口气?因为奥菲利娅受人利用,要试探哈姆莱特,于是把哈姆莱特送给她的东西还给他。结果,戏演得过头了,使哈姆莱特认为奥菲利娅抛弃了他。此外,哈姆莱特也有故意伤害情人的想法,使情人对自己绝望,达到装疯而又不被人发现的目的。所
6、以他才说出如此伤害奥菲利娅的话来。3.莎士比亚借奥菲利娅之口是如何评价哈姆莱特的?莎士比亚用了七个短语从七个角度来极力赞美哈姆莱特,使他近乎完人。尽管哈姆莱特身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他敢于承担重任并坚持完成。他是一个英雄,同时也是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内容小结主题归纳课文节选的这场戏主要表现奧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误解后的冲突,及哈姆莱特内心关于生存还是毁灭问题的矛盾。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从表面看来,冲突是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的,但表
7、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文章塑造了一个内向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深入探究 哈姆莱特是个富于理想、敢于行动的人,勇敢果断使他具有“英雄”的个性,但在文段中却可以发现他的“迟疑”“忧郁”“孤独”他既是个身负为父复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王子。这种并不单一的个性,正是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魅力所在。1.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哈姆莱特具有哪些个性?一方面,通过哈姆莱特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另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扼腕,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如“朝臣的眼睛、学者
8、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作者刻画的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2.哈姆莱特在奥菲利娅面前装疯卖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段内心独白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哈姆莱特关于生和死的思考:是默默忍受命运还是挺身反抗苦难?死了,如果什么都消失了,是最好的结局,但是死后是否还会有梦,无从知晓。第二层是说人们因恐惧死后的不可知,而甘愿忍受现实的种种苦难,也借此揭示了现实的黑暗与不公。这段内心独白,反映了哈姆莱特想要复仇,而又迟疑、延宕的矛盾心理。3.如何理解这一场戏中哈姆莱特关于生命的思索?因为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想要复仇,然而任务是如此艰巨
9、,对手是如此强大,他主观上反对暴力却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失败的感觉,因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通过他的独白,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烦恼、失望、苦闷、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这里,哈姆莱特不是一个理想的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而是反映时代共性的典型的“这一个”,他有着丰富复杂、矛盾统一的性格内涵。4.结合剧本,思考哈姆莱特的性格为什么这么复杂。观点一:科勒律治在关于莎士比亚和其他戏剧家的讲演和注释一书里说:“莎士比亚将这一角色放在必须当机立断、马上行动的环境里。哈姆莱特勇敢,对于死无所谓;但是他由于敏感而动摇,因为多思而拖延,在努力下决
10、心的过程中失掉了(马上)行动的能力。”也就是说,他的感官与思考器官之间失掉了平衡,想得太多了,从而失掉了采取行动的力量。5.对于哈姆莱特这一角色,争议最多的是他迟迟不行动起来为父亲报仇的原因。你认为哈姆莱特行动迟缓的原因是什么?观点二:哈姆莱特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发现他面临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弑君篡位的问题,不能一刀将他叔父杀死了事。问题太复杂,太可怕了,他感到他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说哈姆莱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比别人看得更远,认识更深刻。他的拖延并非由于想
11、得太多,而是因为他看到了他的任务的复杂性。整顿乾坤一事使他犹豫起来,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由于缺乏处理这样的大事的胆识与能力,他踌躇了,以致造成了悲剧。6.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主要矛盾冲突?全剧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围绕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产生、进行的。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放在主要矛盾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矛盾冲突,以及哈姆莱特内心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矛盾冲突产生、展开的。这些矛盾冲突实际上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
12、力量的较量。从表面来看,矛盾冲突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心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的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通过人物,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当时黑暗现实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7.本文的戏剧语言有哪些特点?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表现哈姆莱特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长篇独白,在揭示他内心矛盾的同时,展示了莎士比亚词汇的丰富和生动。如哈姆莱特关于生死问题的著名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运用人物之间强烈的对比性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间的对比,也有正面同类人物之间的对比。如哈姆莱特的激情、深沉与克劳狄斯的阴沉、邪恶,哈姆莱特的矛盾、优柔寡断和奥菲利娅的单纯、深情惋惜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语言都适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及个性特点,真可谓各如其人,各有个性。运用比喻、隐喻等形象化的语言,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的变化。如奥菲利娅在谈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时,就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她说:“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我曾经从他音乐一般的盟誓中吮吸芬芳的甘蜜,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无比的青春美貌,在疯狂中凋谢!”这段语言就极富抒情性和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