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古诗词一轮复习:题画诗 讲练概念: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所感而作之诗,即赏画者对绘画题材、内容、思想的评定,是对作品格调的艺术总结。狭义的题画诗就是把诗题在画面上,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广义的题画诗,是品评画作之诗和题于画面之诗的统称。题目的标志:标题中往往含有题、丹青、画家名称、画作名称等字眼。常见的意象:根据画作内容而定,属于诗画互补的审美意象。山水画的题画诗以写景为主,人物画的题画诗以抒情为主,花鸟画的题画诗以状物为主。抒发的情感: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赞美、感叹),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常用的艺术手法:化静为动。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
2、活、写动,使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变无为有。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借题发挥。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宣泄内心的不满。虚实结合。诗人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创造出优美深邃的意境。从2006年2019年共考了5次,基本三年或四年考一次实战演练:一、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2019全国卷1)题许道宁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译文: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苍翠的山岚属于哪一郡的山
3、。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独的暮色昏云,还未归去。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
4、,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味悠长,令人玩味不已。)二、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2006)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题竹石牧牛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五言古诗。是黄庭坚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一篇。前四句写画面,分述石、竹、牧童与牛。后四句是写意,主体是牛,眼光落在牛好磨角、争斗的特点,再关合画面的竹石,于是使静
5、的画面变得活泼生动,同时表白了自己爱竹爱石的心情,而爱竹石,正是当时文人对自己超尘脱俗的情操的寄托。词句注释:1.子瞻:苏轼。苏轼工画竹石枯木。2.伯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3.野次:野外。4.峥嵘:山高峻貌。这里代指形态峻奇的怪石。5.幽篁:深邃茂密的竹林。语出屈原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这里代指竹子。6.阿童:小童儿。语出晋书羊祜传中吴童谣“阿童复阿童”句。这里代指小牧童。7.箠(chu):竹鞭。8.御:驾驭。9.觳觫(hs):恐惧害怕得发抖状。语出孟子梁惠王。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10.砺角:磨角。11.残:损害。译文: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
6、竹子,挺拔碧绿。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14.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15.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答案】14.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和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15.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似乎是“厚”竹而“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恋爱;因为在作者心目
7、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田园生活,无论是牛角砺石还是牛斗竹残,都是作者不愿意见到的。如答成作者态度是“厚于竹而薄于石”的,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意思答对即可。三、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2008)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题李世南画扇是宋代诗人蔡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勾勒了一幅乡村的野外恬静、安详的画面。该诗不仅仅写出了静态的画,而且发挥想像,探索画家心理,给画赋予动态、声响,揭示画外的景与趣。注释: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
8、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译文: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入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钟声。14赏析“潺潺、瑟瑟”二词。(3分)“潺潺”“瑟瑟”,运用叠词细致入微的描摹了流水声和风声,以声衬静,渲染了乡村野外恬静的氛围(2分)。又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1分)。15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引出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答:以联想和想象引出了“水潺潺、风瑟瑟、近村、闻钟、深寺”这几处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9、(2分)这样写的好处是:写水声、风声、钟声,以声入诗,化静为动,以声衬静,(2分)使画面有声有色,丰富多彩,恬静而又不失生机。(1分)“知村近,觉寺深”则使画面更加开阔。(1分)(前两点计2分,后两点只要答出一点即可给1分)四、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2016全国卷 II)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唐)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曹霸宝马画成,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
10、通过对比,衬托出曹霸笔下宝马的神奇雄峻,烘托出曹霸绘画技艺的超凡高妙,表达了诗人对画家的赞美。诗人巧妙构思,匠心独运,细致刻画。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一二句写先帝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却各有不同,无一栩栩如生。为后面描写曹霸画马的过程做铺垫,与曹霸笔下的骏马形成对比,烘托出曹霸画技的高超。三四句写,玉花骢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扬首卓立,神气轩昂。“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雄峻神气,作为画中马的有力陪衬,进一步烘托曹霸的高超画技。五六句写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写生,曹霸当即独运匠心、细心构思,而后淋漓尽致落笔挥洒。时间之短暂,烘托技艺
11、之高超。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2011辽宁卷)。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黄庭坚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释: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译文:惠崇的这幅烟雨归雁图,让我仿佛置身于洞庭湖的浩淼湖波上。情不自禁地想唤来一艘小船带着我回到家乡去,听旁人劝告说这是一幅丹青,我方始醒悟过来,原来这是一幅画。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答: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
12、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做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答: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六、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
13、相马九方皋。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写梅格调高雅、风韵清绝,不因墨画而改其丽质;借吟梅花赞扬一切高洁美好的事物。第四首写画师画梅追求的是意境和神韵,而不求颜色完全相似,就和古时善于相马的九方皋一样,“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故能“遗貌取神”。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
14、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15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16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
15、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3分=5分)答案:14C解析: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15A解析: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没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容颜的梅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
16、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艺。D第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D错误。16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七、阅读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节选)王安石北宋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
17、许。旱云六月涨林莽,移我翛然堕洲渚。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往时所历今在眼,沙平水澹西江浦。【注】倚然:自在超脱的样子。翳:遮掩。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这首咏画诗中,作者对画家惠崇进行了高度评价,并流露出对他的景仰之情。(诗人对画作的评价、感情)B诗的第三句写出了诗人观画时的节令和环境:天气炎热,云气蒸腾,溽暑难消。(诗人赏画)C这幅面作描绘了一幅颇具情趣的水边凫雁图,和白雪映衬,色彩鲜明。(描述画面)D这幅画作有很强的感染力,使人浮想联翩,引起了作者对往日所见之景的回忆。(诗人感受)15.本诗是如何表现惠崇画技高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14
18、(3分)C。“雪”不是真的指自然界的雪,而是芦花似雪。15(6分)通过对惠崇的直接评价:开头两句将惠崇与画史上其他画家相比较,强调了他的突出地位,表现了画技的高超;通过对惠崇画作的正面描摹:五六两句艺术地再现了惠崇画作的特点,从色彩运用、构图技法等方面显示出画技的高超;通过观者的感受侧面烘托:观画后诗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暑热顿消;最后两句写这幅画唤起了诗人对昔日经历的回忆,引发了诗人的联想。注释:纯甫:王安石的小弟弟,名安上。惠崇:宋初僧人,能诗善画。画工鹅雁鹭鸶,尤工小景,状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画史:画家。许:推崇。涨:升起,弥漫。翛(xio)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西江浦:指诗人自己的家乡江西。译文:古往今来,画家多得数也数不清,惠崇虽然晚出,可最使我倾心。六月里树林里蒸腾起重重雾气,猛见到他的画,仿佛把我带到了水边小洲,暑气顿清。黄芦低垂,白色的芦花洒满了滩地,野鸭和大雁携带着伴侣,安闲可亲。往年所历忽然呈现在眼前,这平沙,这清水,不正是我家乡江西的水滨。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