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3.1坚持新发展理念(一)贯彻新发展理念1、基本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2、贯彻新发展理念必要性(原因)? (1)时代需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 国情需要: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问题、重要性、要求”)理念注重解决问题重要性做法创新发展动力问题发展动力决定发展
2、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进“四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发展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处理发展的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城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放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四”共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三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前进附:名词点击P35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就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4、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二)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 基本内涵: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P332、 意义: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3、 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 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2)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
5、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3)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3.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含义: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2、组成: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
6、因(必要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要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5、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39从总需求看,要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从总供给看,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
7、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二)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1)建设目标: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2、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目标: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
8、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P41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具体要求: 把“三农”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体要求:深入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3.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目标: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
9、变。(2)要求: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再补充其他体系:4、其他体系建设:(1)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2)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3)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4)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联系:2.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措施:(1)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不正
10、当竞争执法;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2)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总结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1)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3)主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4)主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5)动力:以改革
11、 创新为根本动力(6)目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7)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是指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结构。 措施:“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债务)、降成本、补短板。( 减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加法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补短板,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动能。)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1、国民收入的分配(1)含义: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
12、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2)原因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2)区别“三次分配”2、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 内容: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 为什么要实行这种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按劳分配p45(1)地位、性质: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
13、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公有制经济(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与农村经济中的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都属于按劳分配)。(3)原因(必然性+重要性)必然性: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p45“相关链接” 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重要性(意义):p45A.有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
14、生产的发展。B.它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4.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意义?含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参与收入分配,获得相应的报酬。意义:要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5.居民收入来源的途径:(1)劳动性收入,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工资、奖金、津贴、住房公积金等。(2)财产性收入,所拥有的财产获得的收入存款利息、股息、房屋出租、土地承包权流转。(3)经营性收
15、入,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收入开小店、摆小摊。(4)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的救助养老金、救灾款和社会救助等。6.劳动是财富的源泉P47(1)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要求: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三)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为什么)p47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必须完善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
16、的收入分配制度。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两个“基本同步”: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3)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机制。(4)第三次分配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5)规范分配秩序(“调高、加低、扩中、取非”)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
17、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6)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脱贫攻坚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7)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8)分配制度保证:坚持按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4.2 我国的社会保障(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含义: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
18、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社会保障的形式: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以及企业年金和社区服务等其他社会保障形式组成。(P51)(1)社会保险含义: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地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构成: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五险“)比较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性质自愿的市场行为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经营目标追求利润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经营方式保险公司经营由国家经办费用来源全部
19、由个人承担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保障对象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约定缴费的人法律规定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险的人保障水平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2)社会救助含义: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成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地位: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最后一道防线”。(3) 社会福利含义: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目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地位: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4) 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
20、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5) 其他保障形式(拓展了解)企业年金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比较社会保障四种基本形式区别社会保险社会
21、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对象公民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全体社会成员现军人、复员退伍、军人军烈属方式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政府实施政府实施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保障最低的生活水平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福利津贴物质照顾、工作生活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特殊社会保障地位核心地位历史最悠久、“最后一道防线”最高层次的保障特殊的社会保障3、 为什么需要社会保障(意义P51)?(1)稳定功能: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防范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其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稳定社会生活秩序。(2)调节功能:社会保障
22、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 化解矛盾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互助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社会互助”+个体“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1)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2)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2
23、)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3)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3、要做到权责清晰。(1)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2)资金的筹集需要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并严格依法监管。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同步测试卷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1年11月3
2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我党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尊重关心科技工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创造条件,让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者都有机会一展身手。这样做意在(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A.B.C.D.2.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筑牢发展基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健康发展发挥财政主导作用
25、,提高绿色投资回报A.B.C.D.3.百姓“盼环保”“求生态”,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央行、工信部等多部门紧急出台关于实现“碳中和”的相关行动政策,详细规划了强化节能减排效果的相应措施和目标,工信部致力于压缩粗钢产量,央行专注于绿色金融的持续推行。这表明( )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城乡发展的整体性我国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A.B.C.D.4.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2021年1月1日以来
26、,已有甘肃、山东、江苏、长沙、厦门等10余地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这样做有利于( )理顺分配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落实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劳动报酬,实现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发展动力A.B.C.D.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高裕。这是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可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A.B.C.D.6.“东数西算”,通俗地讲就是把东部地区产生的大量数据传输到西部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计算。从大数据中心建设到数据要素跨域流通,是
27、实现产业聚集、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下好“东数西算”这盘棋,有利于建设(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A.B.C.D.7.2021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时表示,将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准将为实体经济带来约1-2万亿元长期资金。之所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因为( )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体经济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A.B.C.D.8.所谓“供给侧结构
28、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属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进降费减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A.B.C.D.9.为减轻个人所得税负担,缓解中低收入群体压力,2021年1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实施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将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实施按月单独计税的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将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且需补税或年度汇算补税额不超过400元的免予补税政策延续至2023年底。该税收优惠政策( )能够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国内消
29、费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提高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再分配环节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措施A.B.C.D.10.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更重视“分好蛋糕”。下列措施有助于“分好蛋糕”的是( )A.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完善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做大经济总量C.政府做好再分配调节,强化税收调节D.支持政府主导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1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的要求是( )A.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B.先富帮后富,实现同步富裕C.消
30、灭分配差别,实行平均分配D.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12.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到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到21%之间。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实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A.B.C.D.13.上海推出的“老年综合津贴制度”,将“高龄老人营养补贴”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等单项补贴统筹调整为全市统一的老年综合补贴,受益范围扩大至65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这( )A.有助于扩大社会
31、救助覆盖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B.促进社会互助功能充分发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C.有利于实现公共资源分配平均化,实现发展成果共享D.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14.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但社保政策专业性强、体系复杂,造成部分群众参保意识不强。为此,某地政府开展“社保政策你我他”宣传解读活动,以推动政策“破壁出圈”。下列宣传标语中适用的有( )农民养老,首选农保,缴费不多,受益到老看病不贵,全靠医保,报销不少,全家无忧福利津贴,实物服务,改善生活,全面保障物质照顾,精神抚慰,工作安置,生活美好A.B.C.D.15.周礼地官中记载:“遗人掌邦之委积(储备粮草),以待施
32、惠。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艰厄;门关之委积,以养老孤;郊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积,以待凶荒。”这从侧面表明社会保障能够( )充分发挥社会成员的互助功能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A.B.C.D.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农业农村部和中央网信办推出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阿里利用自身数字产业优势,重点建设农村物流体系,盒马的数字化冷链能实现6个小时从西部山区直达东部餐
33、桌,不但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甚至可以在信息畅通的作用下,从销售端反作用于生产端,倒逼农村产业的品质升级,实现订单农业模式。阿里云智慧农业依托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建立高科技的数字农场,帮助农户实现智能种植。结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分析持续推动“农村新基建”的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较上年增产267亿斤,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保障了14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年年有余”已是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34、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目前,我国粮食供求中长期仍处于“紧平衡”偏紧态势。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虽然不断提高,但用于满足食物消费的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特别是大豆等饲料粮进口规模大,牛羊肉、奶制品和水果等进口增长快,这类农产品国内生产能力增长跟不上人们消费提高速度。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让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越端越稳、越吃越好。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近年来,河北省某地始终紧密结合本地改革发展的实际,多方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连续五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城乡居民社
35、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参保全覆盖;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并地就医“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有效落实;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大病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多播并举,形成了一张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没有漏洞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该地的做法对全国其他地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我党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尊重关心科技工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创造条件,让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者都有机会一展身手”的做法旨在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从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鼓励
36、有创新能力的人积极发明创造,增加收入。符合题意。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说法错误。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说法错误。故选D。2.答案:C解析: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产业健康发展,符合题意。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排除。“发挥财政主导作用”的说法错误,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排除。故选C。3.答案:B解析:央行、工信部等多部门紧急出台关于实现“碳中和”的相关行动政策,详细规划了强化节能减排效果的相应措施和目标,工信部致力于压缩粗钢产量,央行专注于绿色金融的持续推行。这表明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7、的发展思想,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以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盼,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央行、工信部等多部门在推动“碳中和”方面的努力,未涉及我国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符合题意。材料与提高城乡发展的整体性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A解析: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有利于理顺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符合题意。上调城乡居民养老金属于再分配范畴,提高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范畴,不选。材料强调的是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没有涉及缩小城乡差距,排除。故选A。5.答案:B解析:不符合题意,以人
38、民为中心的思想不能直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符合题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错误,应该是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故选B。6.答案:B解析:“东数西算”,通俗地讲,就是把东部地区产生的大量数据传输到西部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计算,从大数据中心建设到数据要素跨域流通,是实现产业聚集、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下好“东数西算”这盘棋,有利于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
39、创新、协调发展,而未体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不符合题意。故选B。7.答案:C解析:“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错误。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正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错误。故选C。8.答案:C解析:“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进降费减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正确。“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是在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C。9.答案:
40、B解析:延续实施部分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是再分配环节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措施,能够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刺激国内消费,正确。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属于再分配措施,错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属于初次分配举措,不符合题意。故选B。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D解析:不合题意,“实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属于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分配律”(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提高我国“分配律”,需要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故选D
41、。13.答案:D解析: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不能随意扩大,而且材料反映的也不是社会救助,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财政补贴,不属于社会互助,B项排除。“平均化”说法错误,C项排除。推出“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社会和谐发展,D项符合题意。故选D。14.答案:A解析: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类型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农民养老,首选农保,缴费不多,受
42、益到老”“看病不贵,全靠医保,报销不少,全家无忧”,这两个标语符合社保政策,符合题意。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目的是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属于社会福利,排除。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属于社会优抚,排除。故选A。15.答案:D解析:社会保障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而不是社会成员的互助功能,错误。社会保障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错误。“以恤民之艰厄
43、”“以养老孤”“以待凶荒”表明社会保障能够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正确。故选D。16.答案:农村新基建有利于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农村新基建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乡村振兴。解析:本题要求结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分析持续推动“农村新基建”的意义。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解题的步骤是原理与意义相结合。“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说明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销售端反作用于生产端,倒逼农村产业的品质升级,实现订单农业模式”说明有利
44、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立高科技的数字农场,帮助农户实现智能种植”说明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整合以上信息,组织答案即可17.答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粮食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适度进口粮食等农产品来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和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18.答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5、,把实现人民的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健全以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对民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健全覆盖全民、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该地的做法对全国其他地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知识限定为我国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属于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城乡居民社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参保全覆盖”可联系坚持以人民:有效信息:“社会教助体系更加健全,留守儿童关心关爱、农民工工资权益保障大病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可联系坚持应保尽保的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健全覆盖全民、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