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壹壹贰贰叁叁了解三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杜甫晚年律诗的特点。赏析三首诗,把握情景交融、借古抒怀的表现手法。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悟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诗体。两种诗体。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绝句共有四句话,分两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五绝”“”“七绝七绝”,。二四句要求押韵。律诗共八句,。二四句
2、要求押韵。律诗共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句话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五律”和和“七律七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诗歌常识 杜甫,字子美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故自称“杜陵杜陵布衣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诗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
3、国古人。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高峰,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的集大成者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诸体兼擅,无体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尊为“诗圣诗圣”。他的代表作一百多首,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代表作一百多首,最具代表性的是古体诗古体诗“三吏三吏”石壕吏石壕吏潼关吏潼关
4、吏新安吏新安吏、“三别三别”新婚别新婚别垂老别垂老别无家别无家别等,他也特别擅长律诗等,他也特别擅长律诗和绝句的写作,许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和绝句的写作,许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作者介绍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三吏吏”“”“三别三别”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工部集。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善于描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写细小的事物,题材是多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五言、七言、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又能融合前人艺术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自己“沉
5、郁顿挫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的独特风格。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的。作者介绍沉郁:思想内容。沉郁:思想内容。“沉沉”即即“深深”深刻、深广、深刻、深广、深厚深厚 “郁郁”即即“积积”真实、凝重、真实、凝重、含蓄含蓄顿挫:艺术形式。顿挫:艺术形式。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情感的千回百折、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旋律的跌宕起落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
6、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712-745)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正是他刻苦学习自述。二十岁后,后,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
7、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这个时期的创作,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如:望岳。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746-755)公元公元746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
8、弄了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野无遗贤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10年之久年之久.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杰出的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现实主义诗篇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现实主义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
9、高度。到了新的高度。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的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悲壮凄凉,形成,形成“沉郁顿挫沉郁顿挫”的诗风。的诗风。三、战乱流离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三、战乱流离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756-759756-759)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人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人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潼
10、关吏)、“三别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现实主义的高峰,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759-770)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
11、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 咏怀古迹(其三)作于唐代宗
12、大力元年(咏怀古迹(其三)作于唐代宗大力元年(766766)的秋天。夔州一带有)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未成的感慨。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未成的感慨。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咏怀古迹咏叹 王昭君 的事迹思考思考题目讲解题目讲解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王昭君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 闭月羞花之貌,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鱼落雁之容,其中,其中 落雁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
13、故事。,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竟宁元年竟宁元年(前前3333年年),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汉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后身葬异域,令人元帝挑选了王昭君作为和亲对象。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后身葬异域,令人悲慨。悲慨。对王昭君,历代不乏歌咏,就连王安石这样的硬汉也写了对王昭君,历代不乏歌咏,就连王安石这样的硬汉也写了明妃曲,对昭君出明妃曲,对昭君出塞之事大加议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是因为女人美貌入宫反被冷落,和男人塞之事大加议论,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是因为女人美貌入宫反被冷落,和男人怀
14、才入朝反不得志一样,都是让人感叹悲哀的事。杜甫咏王昭君之事,也不过借怀才入朝反不得志一样,都是让人感叹悲哀的事。杜甫咏王昭君之事,也不过借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的块垒。昭君之事,浇自己胸中的块垒。王昭君王昭君咏怀古迹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
15、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用一个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用一个“赴赴”字突出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也使整个画面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也使整个画
16、面“活活”了起来,变得生动,了起来,变得生动,借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烘托王昭君。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烘托王昭君。气势飞动,先声夺人不知何所指,气势飞动,先声夺人不知何所指,好像迎接一个英雄的出场。好像迎接一个英雄的出场。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颔联此句写昭君本人,一颔联此句写昭君本人,一“去去”一一“留留”,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连连”-”-写出塞之景;写出塞之景;“向向”-”-写思汉之心。写思汉之心。上句的上句的紫台紫台和和朔漠朔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
17、在万里之外,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的生活。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的生活。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概述悲剧一生。用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概述悲剧一生。用青冢、黄昏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的这两个最简单的词语营造出了悲凉的氛围。词语营造出了悲凉的氛围。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颈联揭示了悲剧根源。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颈联揭示了悲剧根源。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呢?此句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呢?此句进一步写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
18、幽魂。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根本不认识昭君,所以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际上就根本不认识昭君,所以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环佩”一句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一句写她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留青冢,然魂魄还会在月夜中归来。虽留青冢,然魂魄还会在月夜中归来。下句一个下句一个“空空”字,写出昭君骨留青冢,只有魂灵在月明之夜回到字,写出昭君骨留青冢,只有魂灵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遇深表同情!画图
19、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尾联点出昭君之怨。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尾联点出昭君之怨。千载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其怨难平,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死,其怨难平,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怨恨。最后一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怨埋没最后一联,宕开一笔,言千古琵琶之声,皆为昭君怨恨所凝:怨埋没汉宫,恨远离家国,乃至情之论!汉宫,恨远离家国,乃至情之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本诗小结首联:蓄势,引出人物首联:蓄势,引出人物颔联:咏叹,表达感慨颔联:咏叹,表达感慨颈联:讽喻,悲凄伤感颈联:讽
20、喻,悲凄伤感尾联:抒怀,蕴含怨恨尾联:抒怀,蕴含怨恨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借写王昭君貌美却遭受冷落、远这首诗借写王昭君貌美却遭受冷落、远嫁异域、远葬异乡的不幸命运,抒发了诗人嫁异域、远葬异乡的不幸命运,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怀才不遇的情怀。的情怀。思考思考1 1:咏怀古迹(其三)是如何塑造王昭君这个形象的?咏怀古迹(其三)是如何塑造王昭君这个形象的?颔联颔联叙述昭君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叙述昭君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常台连朔漠一去常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关山度若飞关山度若飞”的气概,的气概,“一去一去”二
21、字尤其真二字尤其真切,从正面表现了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昭君的坚强性格的坚强性格:“:“独留青独留青冢冢向黄昏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照君虽死而仿佛告诉人们,照君虽死而故故国之思犹在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环佩环佩空归夜月魂空归夜月魂”一句,跟上文一句,跟上文“独留独留”句相照句相照应,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应,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诗的开头,以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侧面烘
22、托昭君的形象君的形象。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最后两句写千年。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最后两句写千年(实际上实际上约约800800年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遭遇。烘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遭遇。中间两联,运用了中间两联,运用了对比和反衬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的荒漠。离开了不该离
23、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生时可以“识识”却没能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惨命运。思考思考2 2: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咏怀”,可里面只写王昭君的怨恨,并,可里面只写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的个人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中的无作者的个人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中的“咏怀咏怀”不符呢不符呢不是。本诗虽然看上去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没有诗人个人的咏怀,但是联系写不是。本诗虽然看上去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没有诗人个人的咏怀,但是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以知
24、道,诗人曾被唐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诗人曾被唐肃宗授为左拾遗,不料,后来因上疏救同僚房琯触后来因上疏救同僚房琯触怒了唐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所以诗人怒了唐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所以诗人表面上是在咏叹王昭君的不幸,其表面上是在咏叹王昭君的不幸,其实是在感叹自己的不幸实是在感叹自己的不幸;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暗中表达了自己的怨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暗中表达了自己的怨恨。王昭君有倾国倾城之貌而无人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王昭君有倾国倾城之貌而无人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画图省识”;”;自己一自己一片赤心,皇帝却不分忠佞,贬谪自己。而这些都不便明
25、说,片赤心,皇帝却不分忠佞,贬谪自己。而这些都不便明说,所以诗人只能借王昭所以诗人只能借王昭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抒情。这首诗歌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实现的。开头写王昭君的出生地,这首诗歌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这个人物形象实现的。开头写王昭君的出生地,从侧面烘托其高大形象从侧面烘托其高大形象;接着叙述其悲壮的一生,接着叙述其悲壮的一生,“一去一去”写其气概,写其气概,“独留独留”表现孤苦孑然的哀伤表现孤苦孑然的哀伤;“;“画图画图”句揭示造成悲剧的原因,句揭示造成悲剧的原因,“环佩环佩”句表现昭君的句表现昭君的故土之思。最后人们从琵琶声里听到昭君悲苦的申诉,禁不住既赞美她的美好,故土之思。最后人们从琵琶声里听到昭君悲苦的申诉,禁不住既赞美她的美好,又同情地的遭际又同情地的遭际,进一步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进一步从侧面烘托了昭君的形象。2.诗人借古抒怀。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他当时寓居在昭君的诗人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他当时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已想念故乡的心情。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已想念故乡的心情。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