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壶口瀑布 第1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游记中的“所至”和“所见”,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2.理解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感受文章精妙的结构。【教学重点】把握游记中的“所至”和“所见”,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感受文章精妙的结构。【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瀑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受到文人画士的青睐,以之为歌咏的题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梁衡的佳作壶口瀑布挟雷裹电,震撼人心,含义隽永,耐人寻味。过渡:在走进文本之前,我们首先欣赏一段视频,请大家看完后用四字词语,分享一下你
2、觉得壶口瀑布有着怎样的魅力!预设: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雄伟壮观。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视频给学生一个直观印象,让学生谈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既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也为引出壶口瀑布的教学做铺垫。二、夯实基础1.字词检测sng sh chn xun jn 推 搡 霎 时 驰 骋 漩 涡 寒 噤 汩 汩 l i zh y chn 湿漉漉 雾 霭 出 轧 迂 回 潺 潺 怒不可遏2.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著名的新闻理论家、作家和学者。著有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名山大川感思录等。3.文学常识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2.
3、“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现实生活等。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所至”是游记的线索,是骨骼。“所见”是游记的主体,是着力描写的对象,是血肉。“所感”是游记的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游记,所以除了积累字词外,要让学生把握游记特点,了解游记要素。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2.探究方法(1)快速浏览读课文,圈画关键词。(3)根据圈画的关键词组织语言,进行概括。3.成果展示作者先后
4、两次游览了壶口瀑布。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是枯水季节。 观景位置不同、观景视角、瀑布呈现的特点不同、观景体验不同。设计意图:通过速读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内容,培养学生筛选、提取信息,整合内容的能力。(二)合作探究一过渡:作者为什么要去两次?为什么又要把两次所见都写进文章里?不嫌多余吗?请速读课文,查明原因。1.探究任务精读课文第二至五段,圈画重要信息,完成出示的表格。第一次第二次观景时间雨季枯水季节观景位置观景视角景观特点观景体验2.过程安排(1)根据示例,从文中圈画关键词句,提取信息。(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3)小组内选择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在班级内为大家分享讲解小组成果。3.成果展示
5、 预设: 第一次第二次观景时间雨季枯水季节观景位置河滩河心观景视角俯视(单一视角) 俯视仰观视线由上至下,又由下而上平视俯视(定点观景,视角变换)景观特点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汽扑面、涛声震耳大水,如泉,成溪,如丝如缕所有水的形态;河底巨石观景体验可怕、急慌慌、心不住地跳从从容容、陷入沉思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表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明晰两次观瀑在作者书笔下的独具匠心。(三)合作探究二过渡:作者第一次在雨季观瀑,不但没有找到“想象中的飞瀑”而且“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最后只能“匆匆逃离”。可以说,这是一次很煞风景的观景经历。为什么还要把它写出来呢?1
6、.探究任务比较阅读,体会两次观瀑的情感变化。2.探究过程(1)自由朗读“我在雾中心还在不住地跳”思考作者此时的情感。(2)小组讨论:第二次枯水季节观瀑,作者得以“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并且还“陷人沉思”。此时,他对壶口瀑布的情感态度又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呢?(3)浏览最后两段,找到抒情、议论的语句,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4)小组内分享交流,形成小组结论。3.成果展示 预设:本来想要“寻找想象中的飞瀑”可是“突然”产生的“可怕的警觉”,让他“匆匆逃离”。“急慌慌”“逃离”“心还在不住地跳”等语,表明雨季观瀑时,除了模糊地感受到水势浩大以外,作者对壶口瀑布的情感态度是相当疏离的。第二次枯水季节观瀑
7、,作者赞美了黄河的伟大。从“匆匆逃离”到“看见伟大”,两次观瀑,文章实现了思想情感上的巨大转折与升华。由此可见,作者写雨季是为了引出枯水季节的描写,略写是为详写蓄势。没有前者的铺垫与反衬,后者的情感震荡之力可能削弱很多。4.活动小结像这种写景咏物的短文,最后一段,往往用于升华的,用于抒情议论的,所以作为整篇文章的收束它有重要的作用。而写雨季是为了引出枯水季节的描写。这叫“铺垫”,用略写把详写的内容展开,这叫巧妙的构思。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次观瀑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学习详略的裁剪及铺垫、反衬等写作技巧的运用。四、课堂小结如果黄河是中华民族一部读不完的史诗,壶口就是这部长诗
8、的惊叹号!这节课我们跟随梁衡的脚步,领略了“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这篇文章之所以给我们带来如此震撼,除了谋篇布局的精巧还有什么特点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进行探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期待。五、拓展延伸过渡:有这么一位作家,也将壶口瀑布收入笔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黄河魂(节选)宗璞来到壶口,我一下子惊呆了。壶口瀑布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仿佛把我给吞没了。方才还萦绕脑际的那一切疑虑,顷刻间烟消云散。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鳞巨龙。它们翻滚着,缠绕着,拥挤着,厮咬着,昂首甩尾,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倏而,腾空
9、而起;猛然,俯冲而下。如同百米冲刺一般,它们各不相让,非要在壶口“冲线”的一霎那,争个你低我高。来了!来了!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惊涛,如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壶口。就在前面的一排巨浪刚刚冲来的一瞬间,后面的一排早已接踵而至。雷霆万均的冲击力,足以所向披靡,那紧随其后的更是势不可挡。说是迟,那是快,只听得“轰隆”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前呼后拥的千万条巨龙,齐刷刷地跌进深渊震耳欲聋的雷声还在轰鸣,紧接着撼天动地的霹雳又已炸响。跌落深渊的巨龙,拼命挣扎着、蜿蜒着,企图跃出深渊。可跟踪而至的后来者,又以泰山压顶之势猛冲下来。在山呼海啸般的轰鸣中,无数的断鳞残甲,化作腥风血雨,从深渊中升腾,如同
10、一股强劲的龙卷风,冲天而起,扶摇直上伫立在壶口瀑布前,不知不觉一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目睹瞬息万变的奇观,耳闻震耳欲聋的轰鸣,我深深地被壶口瀑布那动人心魄的力量所震撼,为她那前赴后继的献身壮举所感染,为她那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气概所感动我的整个身心已经融化进壶口瀑布中去了。引导语:读一读,比较一下,写景有什么异同?预设:(1)同:黄河的气势磅礴。(2)异:梁文还写出了壶口瀑布的柔和秀美、神秘朦胧、柔中带刚的特性。景物意象特征更加丰满蕴藉。设计意图:巩固旧知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六、布置作业1.课堂练习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注意停顿和重音,感情充沛。2.课后作业(1)基础作业:阅读课文,完成思考探究三。(2)拓展作业:收集有关黄河的诗句和名言,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本课内容,在了解“所知所见”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的“所思所感”,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板书设计】 两次观瀑 详略得当 壶口瀑布 构思精妙 铺垫反衬 梁衡 所至所见 触景生情 所感(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