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45目录Contents0101青少年时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人成长的最困难阶段。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认为:青少年期可被称为人的第二次诞生。有学者主张从生理发展、年龄阶段、社会现象三个角度来界定青少年。青少年期又被称为“青春期前期”。由于体内激素分泌的大变动,青少年在该阶段经历着生理的急剧变化:身体迅速长高,体型改变,第二性征和性冲动出现,开始出现月经和遗精。在社会性方面,青少年重新评估自己,形成新的自我意象。随着身体的逐渐成熟和日益广泛地接触社会,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喜欢幻想,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容易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和受他人尤其是同辈群体的影响。01
2、青少年生理发展的特点体态特征神经系统的特征脑成熟生殖系统的特征性成熟身高体重骨骼青少年初期,脑部组织不论质与量都已达到成熟状态,因此有助于青少年高级心智能力的运作。人体神经系统共有三类:()中枢神经系统;()周边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性器官的快速发育与接近成熟,引发青少年的性敏感与性好奇,对性、两性特征、两性关系的探索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课题。02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1.智力国内心理学界一般认为,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并间接地适应环境的心理特点的有机综合,其主要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操作活动能力,其中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2.情绪一般来说,由生理需
3、要引起的情绪、情感是低层次的,由社会需求引起的情绪、情感是较高层次的,由社会政治生活和自我完善的需求而引起的情绪、情感是高层次的3.人格特质戴维波普诺认为,人格“指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可以分为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和感情)”02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4.性心理青少年要认识和接受的身体发育的情况很多。青少年时期的身体发育一个最明显特点是两次性特征的出现。生殖发展或性发育,是十分重要也是给青少年带来困扰最多的一个发育情况。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性体像意识的困扰。()性意识的困扰
4、。()性行为的困扰。青春期的社会适应问题03青春期的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发展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理论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3.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4.哈维格斯特的发展阶段和任务理论5.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一)生物进化理论英国学者田纳主要从生物进化论角度对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展开研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本能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所控制。本我()受本能驱使,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人心理能源、本能的源泉。04青少年社会化理论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库利形象地把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是他人这面“镜
5、子”的反射。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人从只能扮演有限的、特定的角色到能够扮演普通的“一般化他人”角色的演进的过程。05学习理论1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将行为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后者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受行为的结果控制。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探讨的主要课题是社会化,即社会是如何影响个体以使他们掌握社会规范,并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的。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05其他相关理论此外,人际沟通理论、标签理论、人文主义思想以及小组动力学理论也都对青少年的社会化、社会适应特点做了特别的探讨。标
6、签理论认为许多人被称为“有问题的人”,这与周围环境中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人文主义思想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意义世界”中,而每个人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或“解释”建立起来的。小组动力学理论由心理学家勒温创立,它的内容包括小组的形成、维持、发展,小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与个体的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冲突,领导方式对小组的影响,小组行为,等等。020201学习问题与考试焦虑青少年群体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学生身份是他们所承担和扮演的主要角色。大部分人要接受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从而进入高中以及职业高中、大专以及本科院校等读书。学校生活无
7、疑是他们生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顺利适应学校生活不仅能使他们能够顺利接受教育,学习内化社会规则,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化,也可以防止个别青少年游离在社会上,被不法社会团伙利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教育期望的落空,从而导致学习上的种种问题。个体自身的遗传素质、认知素质会影响不同个体对同一问题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个体对考试焦虑的感受程度不同,情绪反应也不同。现代遗传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的特点决定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酶系统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特点,从而决定大脑皮层分析与综合的特点,因此制约个体心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02人际交往1 1交友(同辈关系)2 2异性交往3 3亲子交往4 4师生
8、交往同辈群体在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哈里斯认为,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学习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方式的过程。他认为儿童在家中习得的行为,在家庭之外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儿童独立地在家庭内外习得两套行为系统。生理发育、身心需要导致青少年愿意接近异性。学业紧张、传统文化习俗却限制青少年与异性接近。一边是强烈的生理渴望,另一边是强大的社会阻力,使处于青春萌动的青少年无所适从。自由、放纵的孩子就会不计后果,铤而走险,甚至偷吃禁果,酿成苦果。自制、胆小的孩子不敢接近异性,甚至连正常的男女生交往都胆战心惊,不知所措。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都不是青少年成长的正确选择。心理学的研究表
9、明,健全完整的家庭对子女的身心发育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发育及行为塑造无疑起重要作用有学者研究表明,师生冲突主要是非现实性冲突。即师生双方不存在势不两立的对立与矛盾,也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师生冲突主要是由负面情绪导致的。师生一方或双方因为情绪状态不佳,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给对方,表现为对对方的指责、抱怨、批评甚至谩骂,师生冲突由此引发。03偏差行为多数研究者认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产生是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辈群体因素、社会因素、邻居状况及法令因素等)可能使青少年发生偏差行为,并认为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往往很复杂。从
10、社会工作研究的视角看,偏差行为青少年是不良社会环境的受害者,即失去功能的家庭、不良的教育制度及社会环境,造就出了今日的偏差行为青少年。03偏差行为04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的失职、父母教育的缺位关系紧密。绝大多数犯罪青少年来自问题家庭。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父母有犯罪经历、父母长期与孩子分离或者父母管教扭曲,都造成了青少年不能得到恰当的、持续的、稳定的亲情,使青少年有明显的情感缺失。情感缺失容易导致青少年情绪不稳定,认知偏激,往往以过激行为解决问题。而且,他们缺少亲情,很少得到积极的、正向的感情交流,受到的往往是负面的情感影响,使得他们习惯于以攻击的、伤害的方式对待别人,甚至通过攻击别人
11、、伤害别人达到自我宣泄、自我平衡。这正是青少年应激性犯罪的常见机制。因此,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学会以积极的、良性的方式对待他人、对待挑战,必须从和谐家庭关系、凝结美好情感入手。02情绪困扰1 1沮丧2 2压抑3 3抑郁4 4冷漠沮丧是指向自我的痛苦、无助的情绪体验。沮丧的青少年看上去很悲伤。他们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总认为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总怕别人耻笑,特别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或做事。沮丧源于害怕被抛弃和孤立,是社会性嫌弃的内在化,是对自身的嫌弃。他们有了问题过分自责,对生活和前途感到渺茫。压抑是情绪和情感被过分克制约束、不能适度表达和宣泄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混合着不满、苦闷、烦恼、空虚、困惑
12、、寂寞等多种情绪。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处于抑郁状态的青少年的视线中的一切仿佛都笼罩着一层暗淡的灰色。他们常常感到精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钝,并伴有痛苦、羞愧、自怨自责、悲观抑郁的情绪体验,自我评价偏低,对前途悲观失望。冷漠是个体受到挫折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消极情绪反应,表现为对外界刺激不关心、冷淡、退缩。冷漠往往是个体压抑内心情感与情绪的一种表现。02情绪困扰5 5嫉妒6 6焦虑7 7孤独8 8浮躁嫉妒是一种企图缩小和消除与他人的差距,恢复原有平衡关系的消极应对方式。它包含着焦虑、忧惧、悲哀、失望、愤怒、敌意、憎恨、羡慕、羞耻等不愉快的情绪,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情绪
13、体验。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负面情绪,是青少年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景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即预测到一些可怕的、可能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或情景将要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心理上产生的期待情绪,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焦躁和不安。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表现为沉默寡言、孤僻离群、常常不能与人友好相处、消极悲观、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难以适应、敏感多疑。浮躁是常见的一种情绪体验,包括:轻浮急躁,做事静不下心来;没有耐性、见异思迁、好大喜功、反复无常;没有稳定的目标,行为常捉摸不定,为幻想、欲望所支配。03030
14、1心理分析(心理动力)疗法心理分析疗法又称“精神分析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它通过对潜意识、防御机制、心理冲突、移情与反移情等基本概念的界定与分析,运用倾听、解释、移情和反移情、修通等技术处理心理问题的基本治疗因素,构成心理分析治疗模式,也是其他社会工作理论模式的基础。理论模式简介贺理斯特别重视沟通,认为沟通是个体与他人互动的不可或缺的媒介。个人的自我强度、自我防卫机能及知觉力等因素,对个人沟通技巧的优劣有决定性的影响。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削弱了个人的情绪力量,使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出现困惑。01心理分析(心理动力)疗法开始接触建立关系心理社会研究治疗过程评估工作程序与方法02认知行
15、为疗法认知行为理论是建立在学习理论、行为治疗、人格理论、结构主义基础之上的理论。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们的困扰源自本身的非理性思考,而非外在世界的影响。人生而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的特质。人具有改变认知、情绪及行为历程的天赋能力。人们的感知和如何建构自己的经验决定他们的感觉和行动。认知行为理论包括贝克的认知治疗()、艾里斯的理性情绪治疗()、麦克安波姆的认知行为治疗()等主要流派。理论模式简介02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优点是:整合思想与行动、了解与实行;积极主动的人性观与处遇态度;与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学这一研究主流相近;开放吸收其他学派与技术,使治疗方法多元化,一些认知理论学者在相关领域有重要的贡献
16、,如贝克在焦虑、恐惧、沮丧领域有先驱性的贡献。该疗法的缺点是:重视认知与情绪关系之分析,因此,认知程度低的个体,如幼儿、智能不足者、严重失常者等,不适用此理论;惯用面质与驳斥,会使当事人产生抗拒;相信由谈话、训练、教导可改变一个人的思考,有过度简化咨询与心理治疗之嫌;较不关心潜意识的因素与自我防卫,同时对于教育性和指导性的方法是否有效仍有争议;工作者可能不自觉地将主流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当事人。认知行为疗法的优点与局限02认知行为疗法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自我觉察。()自我质辩。()正确的自我意象。放松技术:()最早提出并使用放松训练这种技术的是舒尔茨。()系统脱敏是利用对抗性反向原理,在放松的
17、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使患者的神经过敏性反应逐步减弱直至消除的一种行为治疗法。认知矫正法纠正考试焦虑02认知行为疗法03社会生态系统视角生态理论认为,多重环境对人类行为与发展具有明显影响。该理论依据人的空间与社会距离,将环境分成一层套一层的系统:个体被置于最中间层,而环绕他的是一层层愈来愈大的体系,从内到外分别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与宏观系统。人与环境通过相互交流共存,每一次的交流累积使人与环境得以相互模塑、相互改变、相互影响。生态理论强调适应,即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形成正面支持,提升人的成长、发展的满足感。理论描述03社会生态系统视角1发现抗逆力,学校社会工作转换视角()抗逆力带来范式变革。
18、()抗逆力是能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激活抗逆力,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机制()抗逆力运作模型。()优化保护因素,促进抗逆力启动。内在保护因素的内容与特征。外在保护因素的内容与特征。3提升抗逆力,学校社会工作的操作方法()抗逆力视角带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创新。()提升学生心理抗逆力的操作方法。整合家、校、社会资源以提升抗逆力为重点的学校社会工作03社会生态系统视角04对个案管理方法的运用个案管理的一个主要过程就是分析案主的社会生态系统,系统地搜集和案主有关的资料,找出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找出社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和支持力量,帮助案主联系资源、落实和协调服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在中
19、国,影响学生的社会生态系统包括家庭、朋辈群体、学校、社区等等。个案管理方法承袭了传统社会工作的各种方法和技巧。不仅能考虑到学生在学校的处境和遇到的问题,而且学生的家庭和所在的社区的问题也在它的管理之下。因此,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能帮助学生理清脉络,从全盘入手考虑和解决问题。理论描述01对个案管理方法的运用识别服务对象()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的推介。()朋辈的推介。()案主或者其家庭主动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主动发掘。对案主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确定案主所需要的资源评定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完成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案主的对接监管服务的运输评估工作程序与方法01对个案管理方法的运用外展工作的对象为自信心不
20、足、孤僻、抽烟、喝酒、讲粗话、无所事事的青少年,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受到不良影响的青少年;二是经常单独在外游荡的青少年;三是与家庭关系紧张及经常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四是已经辍学或存在退学可能的青少年。外展工作挑战性很强,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更高,一名合格的外展社会工作者除了需要具备正直、热情、性格开放、乐于与人交往、不怕挫折、敢于承担责任和压力等前提素质外,还需要了解以下知识和具备以下能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社会工作相关法律,青少年辅导技巧,行为修正理论,危机介入理论,犯罪理论,青少年次文化,帮派小组动力,如何与青少年的父母合作,等等。外展行动及外展社会工作040404学习成就与完人教育Window
21、s1037.5%人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要为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学习服务,理应对人的生命历程予以整体的动态的把握,即观照学生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教育从人的根本属性出发,促进人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这不仅是我国教学改革努力追求的目标,也符合世界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04自我意识与学校辅导Windows1037.5%学校辅导模式应该在两个层面上确立明确的理念:哲学层面,如人性观、价值观、目标;心理学层面,如人的动机系统、人的发展历程、决定行为的因素、人格和行为改变的条件。学校辅
22、导是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是直接面向学生还是通过对教师和家长的咨询影响学生。学校辅导的目标在于协助学生克服他们在适应和发展上所遇到的困难。另有一种观点是把辅导区分为发展性的、预防性的及治疗性的,以此来描述不同的辅导目标。其实,这一区分不仅涉及目标,亦涉及辅导内容、对象和辅导方式。多数研究者同意把学校辅导的内容区分为生活辅导、学习辅导以及生涯(职业)辅导。04赋权与社会整合Windows1037.5%从某种程度上讲,青少年群体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也是弱势群体,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在经济上、感情上、决策上都依赖于远远强于自己的成人群体。没有人真正关心过青少年究竟想要什么,只知道社会要求青少年去做什
23、么。去上学,去考试,去考大学,而不问其兴趣、爱好、理想。因而需要为青少年群体赋权,给他们以话语权。必须引导青少年群体参与推动社会行动,进入社会政策制定的必要环节,影响决策层,这样才能真正制定出符合青少年群体利益的社会政策。04专业关系中的伦理问题Windows1037.5%心理辅导效果直接取决于工作双方的关系,如合作与否、合作积极性的高低等。在辅导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合作并积极主动的关系、合作但消极被动的关系、不合作的关系和被动消极的关系等。双方关系的临床意义在于工作者的建议是否能够被积极有效地接纳、认同并转化为青少年求助者希望得到的家庭环境的有益变化。04专业关系中的伦理问题Wind
24、ows1037.5%有效辅导关系的建立有赖于专业伦理关系,工作者自身的伦理意识、伦理素质和伦理言行,是保证辅导效果的第一要件。基奇纳和米拉等人指出,实现最高伦理层次的助人专业工作,以下六条道德原则是必不可少的。(一)自主性(二)无害性(三)获益性(四)公正性(五)诚信(六)真实性04专业关系中的伦理问题0505青少年社会工作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社会持续发展的依赖,因此,满足青少年群体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需要,关系到社会安定、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青少年群体特别是周岁以下的青少年,是生活中的受人驱动的群体。在社会中倡导一种关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氛围,有助于净化人伦精神,倡导一种关心弱者、立志于国家未来发展的良好风尚,有助于青少年群体的自身发展。青少年群体是成长中的人,是变化的,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动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有一整套的专业理论指导,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专业教育、研究方法等。它的服务性质强调非营利性,以助人为宗旨。它的工作方法讲究艺术性和技术性。它的工作过程具有周期性和变动性。青少年工作者面对的直接任务是解决青少年人生发展中的需要与求助,促进青少年群体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的充分发展和自我成才。这也是为了人类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