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考情分析知识建构本专题内容是对前面的总结与提升,是地理思维的具体体现。因此是高考的重点。其中对于差异性的考查方式多是直接考查,常以区域环境为背景,考查其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而对于整体性的考查多是渗透在具体的案例或者问题中。命题形式:选择题与综合题均有呈现。本专题内容重在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3考情分析知识建构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精要知识精要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考点一考点二5考点一考点二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6考点一考点二
2、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7考点一考点二8考点一考点二典型例题典型例题(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9考点一考点二(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
3、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10考点一考点二分析解答 第一步:读图示,析材料 11考点一考点二12考点一考点二第二步:析设问,求答案第(1)题,结合上述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的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是仍然处于冰期,故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湖泊补给大于蒸发量,湖
4、水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第(3)题,结合材料与图示的分析,里海的补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13考点一考点二第(4)题,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处,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
5、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14考点一考点二思维建模思维建模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15考点一考点二2.地理环境
6、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16考点一考点二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17考点一考点二演练冲关演练冲关黄土沟谷特征点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
7、征点的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据此完成13题。18考点一考点二1.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A.径流源点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D.裂点2.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山地众多地壳隆起B.平原广布流水沉积
8、C.沟壑纵横流水侵蚀D.丘陵连绵风力沉积3.淤地坝最适宜建在()A.径流源点B.沟谷节点C.局部侵蚀基准点D.裂点DC C 19考点一考点二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可判断,裂点处沟道坡度变化较大,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第2题,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从图中可获知该地地貌表现为沟壑纵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与该地的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第3题,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在该地建坝可以控制整个沟谷的水和沙,是修建淤地坝的最佳地点。20考点一考点二4.(2019湖南娄底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
9、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伊塞克湖属于内陆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 608米,面积约6 2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材料二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棉区和畜牧区。随着灌溉技术的提高,灌溉用水量明显减少。湖中有20多种鱼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该湖已成为候鸟迁徙、过冬和繁殖之地。21考点一考点二材料三图1为伊塞克湖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19902015年湖泊面积变化曲线。(1)简述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成因。(2)分析伊塞克湖入湖径流量东多西少的自然原因。(3)推测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
10、变化的影响因素。(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伊塞克湖开发利用的价值。22考点一考点二答案(1)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2)盛行西风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在湖泊东岸形成丰富的降水(雪);东岸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3)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量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量增大。(4)生态价值:维
11、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经济价值:湖内可通航;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旅游观光。科研价值:为地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23考点一考点二解析 第(1)题,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特点的形成与该湖的补给水源特点、水体水文特征、周边地形、湖水盐度及湖泊本身的特点有关。伊塞克湖居于内陆,入湖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泥沙含量少;湖水处于静水环境,泥沙大量淤积;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冬季水温较高;湖水盐度较高,不易结冰;湖泊深度和容积较大,不易结冰。这些条件使得伊塞克湖“清澈澄碧、终年不冻”。第(2)题,联系中亚的有关地理知识可知,当地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湖泊位于西风带;来自大
12、西洋、湖泊蒸发的水汽被吹送到湖泊东岸,受山地抬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同时,湖泊的东岸海拔高,气温低,有常年积雪,补给水源充足。这些条件使得该湖的东岸河流发育较多,入湖径流量大。24考点一考点二第(3)题,伊塞克湖1998年以来湖泊面积呈波动增大的特点,这与湖泊补给水源的增多有关。近些年,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增多,入湖径流量增大;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减少,入湖径流量增大。第(4)题,伊塞克湖属于湿地,其开发利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科研、经济价值等方面。如伊塞克湖的生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等;经济价值:湖内可通航、提供丰富的
13、渔业资源、旅游观光;科研价值:为地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25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精要知识精要1.气候类型的分布与自然带的分布考点一考点二26考点一考点二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7考点一考点二28考点一考点二3.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29考点一考点二30考点一考点二典型例题典型例题(2018江苏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米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毫米,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1考点一考点二(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
14、大的是()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32考点一考点二分析解答 第一步:读图示,析材料 33考点一考点二34考点一考点二第二步:析设问,求答案第(1)题,结合上述分析,该流域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作用强,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海拔2 5003 400米处应该没有固态水。第(2)题,结合
15、材料分析,由甲自然带所在的区域的降水量的多少可以判断甲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答案(1)B(2)B35考点一考点二思维建模思维建模1.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和亚欧大陆的高纬度地区;平行于海岸线延伸、垂直于海岸线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如喜马拉雅山脉、乞力马扎罗山等中、低纬度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36考点一考点二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
16、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判断山地纬度的高低。通常情况下:山地海拔、相对高度相同,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越高。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山地所在的纬度低,分布海拔低的山地所在的纬度高。(3)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的纬度、山体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37考点一考点二(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阴坡,进而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
17、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者基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如上图;南半球则反之。(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而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因而雪线高)38考点一考点二(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吕梁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
18、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39考点一考点二演练冲关演练冲关(2019浙江4月选考模拟)读某山的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40考点一考点二1.该山最可能为()A.山东泰山B.新疆天山C.福建武夷山 D.吉林长白山2.有关该山地中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高山云雾茶最适宜种植在山地草甸土B.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土层也最薄C.水热条件是图中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D.植被与土壤的对应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 C 41考点一考点二解析 第1题,该山的山麓自然带和土壤是常绿阔叶林红壤,是典型的亚热带自然带和土壤。山麓自然带往往就是山地所在地区的水平自
19、然带,据此可以判断此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东泰山、吉林长白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新疆天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福建武夷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选C项。第2题,高山云雾茶适宜种植在水热条件较好的酸性红壤、黄红壤中,不宜种植在山地草甸土中,A项错;红壤分布处坡度缓,水土流失较弱,土层较厚,B项错;垂直地域分异是热量与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C项正确;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定气候对应一定的土壤和植被,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D项错。42考点一考点二3.读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比较A山脉和B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2)A山脉在海拔
20、3 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降水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高于北坡,说明其原因。43考点一考点二答案(1)差异:B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B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A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A山脉出现的高度比B山脉低。原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类似,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两山山麓海拔相当,但B山脉纬度低,相对高度大。相对高度越大,纬度位置越低的山脉,自然带数量越多;纬度低的山脉,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2)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由于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因此雪线较高。44考点一考点二解析 第(1)题,对比A、B两图
21、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情况,可知B山脉自然带带谱更加丰富;B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A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A山脉出现的高度比B山脉低,因而可以推测出B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原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类似,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两山山麓海拔相当,但B山脉纬度低,相对高度大。相对高度越大,纬度位置越低的山脉,自然带数量越多;纬度低的山脉,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第(2)题,读出A山脉南、北坡各自然带分布高度情况,可知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这是由于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条件较好,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相对于北坡较高,因此雪线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