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学以致其道》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415804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学以致其道》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学以致其道》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学以致其道》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学以致其道》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学以致其道》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学 以以 致致 其其 道道19-7子夏曰:子夏曰:“百工居肆(百工居肆(1)以)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注释注释(1)百工居肆:百工,各行各业的工匠。肆,古代社会制作物品的作坊。【读解读解】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百工居肆中以成其器物,君子之于道亦然。非学无以明道,亦无以尽道之蕴而通其变化。学者侈言道而疏于学,则道不自至,又何从明而尽之?致者,使之来而尽之之义。君子终身于学君子终身于学,犹百工之长日居肆中。【读解读解】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出状元也罢,非 状元也罢,总有他从事这种行业的手段和工作方法。所以子夏说“百工居肆

2、以成其事。”你要做一个工匠,总得进入一个店铺或作 坊,在那里锻炼你的手艺,做成你的产品。同样的道理,你要做 一个君子,要实现你的理想,达到你心目中的“道”,那也得有一 定的修炼手修炼手段和方式段和方式,这就是学习。所以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 道。”不学则一事无成。说到底,还是劝大家学习。我们补充一句,就叫做:“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14-24子曰: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者为人。”【读解读解】集解孔安国注:“为己,履而行之。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为人,徒能言之。”履而行之,是说古时学者将其所求的学问拿来自己实行,这是为自己修养而为自己

3、修养而学学。徒能言之,是说今时学者只将他所求的学问拿来炫示于人拿来炫示于人,令人知道他非常高明,而他自己不肯实行,这是为夸耀于人而学。古之学者,知道求学的意义,在成己成物求学的意义,在成己成物。为己,就是先成就自己。例如智仁勇,皆须自己先成就,然后始有能力成就他人。今之学者,不知道求学的意义。以求名利为先。所以,不修道德,只求学问。求学目的,是为了令人知道他有学问。以有学问,则可以获得种种利益。故云:“今之学者为人。”【读解读解】古今学者,学风有别。为人为己,一字之差,经渭分明:为己者,但求自我充实自我充实,尽 得风流,“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为人者,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故

4、作深刻博学,巧言令色以悦人以悦人。圣人概括古今学风,是就一般情形而论。事实上,古代学者未必尽是为己,现代学者也不全是为人。无论哪个时代,总是为 人为己的学者都有,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更应该注意的是你自己,学习到底是为人还是为己呢?用我们做学生时的通俗的问法:到底是我要学我要学还是要我学要我学呢?我要学是我要学是为己,要我学是为人为己,要我学是为人。说到底还是一个学习目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学习态度的问题。15-32子曰: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注释注释

5、(1)馁:音,饥饿。(2)禄:做官的俸禄。【读解读解】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忧虑道是否存在,不忧虑自己是否贫穷。忧道,就要卫卫道弘道道弘道,使道常在世间。【读解读解】不谋衣食并不是真的不要衣食,而是通过谋道而水到渠成地 获得衣食。在子路篇里,我们已看到学生樊迟去向孔子学耕田种地 而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这里又从正面来阐述了“君子谋道不 找食”的道理。其实,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看,孔子的话的确是有一定道理 的。以我们今天的情形而论,很多读书人,包括大学教授和搞文 化工作的专家、高级知识分子,就是不如一个拉人力车的或种蔬 茉的菜农收入高,更不用说和做生意的个体户相比了。但我们的 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是不

6、是要为了是不是要为了“谋食谋食”而而放弃教学和科研放弃教学和科研去 拉人力车,去种蔬菜,或去做生意呢?这时,我们就用得着“君 子谋进不谋食”这句话了。毕竟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有所从事的 职业的性质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还包含着 一种敬业精神敬业精神在内。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待遇还存在着一些不合 理的现象,但我们毕竟是君子,所从事的,毕竟是精神文明建设 的高尚事业啊。不合理现象需要得到解决,得到改变,但“君子 忧道不忧贫”,自己自己的追求的追求还是不能放弃不能放弃。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对“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 贫”的一种理解呢?13-4樊迟请学稼。子曰:樊迟请学稼。子曰:

7、“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请学为圃(1)。曰:)。曰:“吾不如老圃。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樊迟出。子曰:“小人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注释注释(1)圃:音,菜地,引申为种菜。(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3)襁:音,背婴孩的背篓。评析评析“焉用稼”,是孔子勉励弟子们要研究修研究修己安人的大学问己安人的大学问,要致力于治国平天

8、下的大事致力于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业,不要分心去种谷种菜,因为种谷种菜的事情自有农业专家如老农老圃去作。而且农业是否振兴,要看政治是否改善,如果政治不好,则农业以及工商等业都兴不起来。所以改善政改善政治实为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治实为发展农业的先决条件。由此可知,“焉用稼”一语并非忽视农人与农业。【读解读解】樊迟在圣人门下来学种庄稼,种蔬菜真可以说是找错了庙门,烧错了香,被孔子骂了个狗血淋头。“小人哉,樊须也!”这里的“小人”其实只是相对于“上”,即在上位的统治者而 言,是指他不堪造就,不求上不堪造就,不求上进进,倒不是说他品德上有什么问题。就像我们今天有些家长骂自己的子女:“你这个没有出息的东西!

9、”恨铁不成钢而已,没有其他的意思。孔子这一骂不打紧,到 2 0世纪 70年代我们批判他时,就把 这一条作了他培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的铁证。缺 席审判,把他打下了十八层地狱。其实,孔子的思想原本倒没有那么反动得透顶。不外乎表达出如下两层意思罢了:第一是社会分工的观念第一是社会分工的观念。除了在这里所说的道理外,在卫灵公篇里,孔子还更为 明确地提出了“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 在其中矣。”意思是说,作为君子,比如说读书人,你亲自去种地 难保不饿肚子,努力学习却可以得到俸禄。所以说,每个人要发 挥自己的所长,既然做了读书人,就应该一心向学,走“学而优学而优 则仕则仕”的

10、道路,而不该提出去学什么种田种地的事。第二是重脑力劳动而轻体力劳动第二是重脑力劳动而轻体力劳动。这是当时社会状况与孔子本身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膝文公上)存在决定 意识,孔子本来就是脑力劳动者的一员,或者说是统治阶级中的 一员,说出站在脑力劳动者或统治者立场上的话来,没有丝毫可 怪的地方。相反,真要让他说出劳动人民的话来,那才是非常可 怪的哩。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儒者重脑力劳动轻体力 劳动,走读书做官的道路的确也是很有影响的,要说有什么罪过也的确有那么一点。不过话说回来,脑力劳动贬值,出现人们所说的“体脑倒挂”现象,就一

11、定很对,很先进吗?恐怕也不见得罢。6-13子谓子夏曰: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无为小人儒。”【读解读解】儒者,其学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儒者,为治国平天下而学,以利天下人为己任以利天下人为己任。因此,须学大道。小人儒者,学为自己正学为自己正心修身而已心修身而已。子夏文学特长,孔子希望他进而学道,以资利益人群以资利益人群。故云,汝要学做君子儒,不要学做小人儒。【读解读解】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儒在孔子时,本属一种行业,后遂渐成为学派之称。孔门称儒家,孔子乃创此学派者。本章儒字尚是行业义。同一行业,亦有人品高下志趣大小之分,故每一行业

12、,各有君子小人。每一行业,各有君子小人。儒本以求仕,稍后,儒转向任教。盖有此一行业,则必有此一行业之传授人。于是儒转为师,师儒联称,遂为在乡里教道艺之人。故孔子为中国故孔子为中国儒家之创始人,亦中国师道之创始人。儒家之创始人,亦中国师道之创始人。惟来从学于孔子之门者,其前辈弟子,大率有志用世有志用世,后辈弟子,则转重为为师传道师传道。1-14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有道(2)而正()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焉,可谓好学也已。”注释注释(1)就:靠近、看齐。(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3)正:匡正、端正

13、。评析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读解读解】怎样才算是好学?怎样才算是好学?安贫乐道安贫乐道,不重视物质生活享受却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多做少说多做少说;以他人为镜来改正、修养自修养自己己。做到了这三个方面,就可以说得上是好学的人了。在这三个方面之中,最难做到的是第一个方面-安贫乐道。尤其是物欲横流,金钱具有挡不住的诱惑的时代,一个大学生

14、每月的费用少说也是几百元,孔子所描绘的好学生的典型,不过是一个寒酸而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穷书生罢。当然,在重精神而轻物质的时代,这种穷书生的形象未尝不是值得学习的榜样。1-7子夏(子夏(1)曰:)曰:“贤贤(贤贤(2)易色;事父母)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注释(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2)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3)易:有两种解

15、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4)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评析评析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贤贤,上贤字作贵重讲,下贤字作贤德讲。易色,易作轻字讲,色是美色。此明夫妇夫妇之伦。夫妇重德不重色,以正人伦之始。事父母父母能竭其力,此理之当然。君者国国之领袖,国为大团体,既曰事君,则必先公后私,故

16、曰能致其身。公教人员,食于民,当以民民事为先。交友友必须信实,办事、言语,皆无欺,可谓有信。五伦为学之本,行在五伦,即是学矣五伦为学之本,行在五伦,即是学矣。【读解读解】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不是看学历,不是看文凭,而是看你的行为,看你的言谈举止。作为孔子的高足之一,子夏可以说是深得了老师的真传。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说:“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都是教人求实务本,求实务本,学以致用;先做人,后做学问。学以致用;先做人,后做学问。这也使人想到毛泽东的教导:“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说来也是,一个人尽管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17、如果行为方式、言谈举止乖谬愚笨,不能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又有什么用呢?相反,一个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凭,没有进过大学校门,但他言谈举止得体,行为方式正确,能够有所创造,有所发明,难道你能够说他没有学习过什么吗?这就是求实务本,学以致用求实务本,学以致用的道理。6-3哀公问: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1),不贰过),不贰过(2),不幸短命死矣(),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则亡()。今也则亡(4),),未闻好学者也。未闻好学者也。”注释注释(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2)不贰过:“繁是重复、一再的意思。

18、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4)亡:同“无”。读解读解】不迁怒,不贰过 我们曾经听过夫子自道,说他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好学。(公冶长)现在又听他赞扬颜回好学,而且,只有颜回好学。这 一方面说明在圣人看来,只有颜回才是真正得了他的真传,继承 了他的衣钵,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进一步知道了“好学”的品质不是随便什么等闲之辈都可以有的,从而使我们再也不敢自诩为”好学”的人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孔子说到颜回好学时,并没有说他文学如何了得,历史如何如何了得,语言如何了得,而是 说他“不迁怒,不贰过”,既不迁怒于人,又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这在我们看来,完全是品德问题,而不是什

19、么好不好学的问题。这 又一次说明,在圣人门下,学习决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文文化知化知 识识而是包括“德育德育”的内容在内的,所谓“进进德修业德修业”,在儒学 里,都是属于“学”的范畴。说到“不迁怒,不贰过”,这六个字可真是我们一辈子都难以 企及的修养。所谓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 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不拿别人 做自己的出气筒。比如说,自己在外面受了气,不拿太太做出气 筒;受了太太的气不拿孩子做出气筒。或者,受了上司的气,不 拿下级做出气筒。如此等等,那可真是难以修成的涵养。至于说 不贰过,就是知错而改,不两知错而改,不两次犯

20、同样的错误次犯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 的修养。能够做到这一点,不说是非圣人不可,起码也是像颜回 那样的贤人了。如果说“好学”的标志就是这些,我们谁还敢自认为是“好 学”的人呢?子曰:子曰:“攻(攻(1)乎异端()乎异端(2),斯害也),斯害也已(已(3)!”【注释注释】(1)攻:治,钻研。(2)异端:指怪异的杂学邪说。(3)也已:语气词连用,表示肯定。【译文】孔于说:“钻研异端邪说,那是很有害的啊!”【读解读解】对于异端邪说的看法,历来有保守和激进两种截然相反的观 点、保守者往往以正统自居,把凡是不合自己见解,好走极端,走偏锋走偏锋的观点都视为异端邪说,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历史上的哥 白尼

21、、布鲁诺等都是这种观点的牺牲者。激进者往往以标新立异标新立异 为时尚,喜欢以偏激、个性来走特殊的路子,钻牛角尖,他们很 多时候都走入了死胡同,自生自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 新思想、新观点、新的科研成果、艺术杰作都是这种标新立异的 产物。所以有人专门著书异端的权力,为异端邪说当辩护人。当然,对于儒者来说,对于以中庸为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 来说,好走偏锋的异端邪说是不能被接受的。7-20子曰: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古,敏以求之者也。”评析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

22、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读解】不是天才,敏以求之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孔子按智力和知识的不同把人分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 矣。”生而知之者是智力最上等的人,具有非凡的天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才人物。孔子不以天才人物自居,而认为自 己是属于“学而知之”的中等之材,所以要“敏以求之”,通过勤通过勤 奋努力的奋努力的学习来求得知识学习来求得知识。至于学习的专业方向,则是“好古”,以古代文

23、化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有些像我们今天的历史系学生,没 有什么外国文学课程可学。集解集解:“郑玄曰,言此者勉劝人于学也言此者勉劝人于学也。”孔子在当时已有圣人之名,如子罕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圣人生而知之者,然非不学,如问礼于老聃,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等,皆好古敏以求之也。今世纵有生知之者,亦须勤学新纵有生知之者,亦须勤学新事物事物,何况非生知之者,不学可乎。孔子在这里的自述,一方面固然有谦虚谦虚的成分在内,另一方 面也是勉励勉励学生,告诉大家说,自己的一切关。识都是勤奋学习的 结果。既然圣人都是如此,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就更是只有 努力学习的份了吗?谁还敢自诩为“生而知

24、之”的天才呢?19-22卫公孙朝(卫公孙朝(1)问于子贡曰:)问于子贡曰:“仲尼(仲尼(2)焉学?焉学?”子贡曰: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评析评析这一章又讲到孔子之学何处而来的问题。子贡说,孔子承袭了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固定的老师给他传授。这实际是说,孔子肩负着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并把它发扬光大的责任,这不需要什么人讲授给孔子。表明了孔子“不耻下问不耻下问”、“学无常师

25、学无常师”的学习过程。【读解读解】圣人无常师圣人无常师 孔子自己说过名言:“三人行,必有我焉。”(述而)所 以,他的确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也没有跟什么名教授做过学 问,而实实在在是一个“天涯何处无老师”的人。所以,当公孙朝向子贡提出问题,要查询圣人的师门时,遭 到了子贡雄辩而有力的反诘。按照子贡的说法,圣人无处不可以无处不可以 学习,无人学习,无人不可以学习不可以学习,只要是合于文武之道的就行。这种看法 在唐代韩愈那篇著名的师说里得到了发挥。韩愈说:“生乎是 前,其闻道也因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 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26、少,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之所存,师 之所存也”就是子贡在这里描述孔子学习的状况。刘氏正义刘氏正义:“书传言,夫子问礼老聃,访乐苌弘,问官郯子,学琴师襄。其人苟有善言善行足其人苟有善言善行足取,皆为我师取,皆为我师。”圣人无常师。我们这些平庸之人还有什么不可以随处拜人为 师呢?由此想到,那些到处炫耀师门,炫耀是某某名牌大学名牌 系科毕业的人,说来真是浅薄。圣人没有师门,没有名牌大学的 毕业证书,不也照样成了圣人吗?考证历史,许多真正为人类、为 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还真的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真的像圣 人一样“无常师”呢!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子禽问于子

27、贡曰:夫子至于是邦(1)也,必闻)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其政,求之与,抑(2)与之与?)与之与?”子贡曰:子贡曰:“夫子夫子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3)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其诸(4)异乎人之求之与?)异乎人之求之与?”(1)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2)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3)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4)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读解读解】论语讲要论语讲要 温者貌和貌和,良者心善心善,恭者内肃内肃,俭乃节节约约,让即谦逊谦逊,具此五

28、者,可谓不求之求,乃令列国之君信而敬之,不疑忌其干人之政,故愿推诚咨以政事,实由人君自与。钱穆钱穆论语新解论语新解 温,柔和柔和义。良,易善易善义。恭,庄顺庄顺义。俭,节制节制义。让,谦逊谦逊义。五者就其表露在外之态度,可以想见其蕴蓄在心蕴蓄在心之德养。孔子因此德养,光挥接人,能不言而饮人以和,故所至获人敬信,乃自以其政就而问之。评析评析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9、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长而鉴人所短。【读解读解】温良恭俭让的风范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是一个人做人的态度,行为做人的态度,行为的风范的风范;植根于内则是人格的修人格的

30、修养养,文化的积淀文化的积淀。孔子因为有这样的修养和风范,所以别人会主动问政于他,请求他的指点。说到底,温、良、恭、俭、让是夫子的风范,儒者的本色夫子的风范,儒者的本色。所以,即便是孔子本人,虽然别人都愿意问政于他,但他最终还是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好回国做一个教书先生了此一生。19-6子夏曰;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博学而笃志(1),),切问(切问(2)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注释注释(1)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2)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评析评析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博学而笃志”即“博学而强记”,再一次谈到它的重要性的问题。【读解读解】既要

31、广博地学习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追求的中心中心,这就叫,“博学而 笃志”。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多 想当前的事情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 问而近思。”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体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实,也就是我们今天理理论联系实际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只不过说法有 所不同罢【读解读解】论语讲要论语讲要 “博学而笃志。”学无止境,必须广泛的求学,是为博学。将所学的学问记得很牢固,是为笃志。孔安国注:“广学而厚识之也广学而厚识之也。”尔雅释诂:“笃,笃,固也,厚也。固也,厚也。”志识记三字古时通用。“切问而近思。”所学有疑

32、难之处,赶快请问师友,此为切问。就自己所学寻思其义,是为近思。为政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子夏有近思之说。“仁在其中矣。”博学博学、笃志笃志、切问切问、近思近思,最后当然要实行实行。中庸记载子曰:“力行近乎仁力行近乎仁。”所以此说仁在其中。3-15子入太庙(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每事问。或曰:“孰谓鄹(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每事问。”子闻之,曰:子闻之,曰:“是礼也。是礼也。”注释注释(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2)鄹:音,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

33、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评析评析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恭敬态度。【读解】俗话说,问者问者不相亏不相亏。谦虚好学,不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耻下问,这既是礼的精神,也是做人的学问。孔子不仅要求学生这样做,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做出表率,这大概也是圣人风范的体现吧。论语讲要论语讲要孔子入太庙,参观演礼。演是演习。既是观礼,则有学习或传习之意,每事皆可以问,此问即是礼,故曰是礼也。2-17子曰:子曰:“由(由(1),诲女()

34、,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知也。”评析评析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读解读解】不要不懂装懂不要不懂装懂 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人们时常讽刺那种只会说“!”的“假洋鬼子”,这是不懂装懂的典型形象。而实际上,生活中这样的“假洋鬼子”到处都 是,充斥于各行各业。如果只是读书求知,这种“假洋鬼子”还不过是害己而已,没 有什么大碍。但如果让这种人从政治国,那可就不是害己的问题 了,小则害己害人害己害人,大则亡党亡国。所以,我们绝不要低估了不懂装懂的危害。因为它完全可能 由一种个人品质而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贻患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学以致其道》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