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郁达夫郁达夫导入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也留下了无数描写秋的佳作,同学们,读以下诗句,你能体会诗人的感情吗?了无数描写秋的佳作,同学们,读以下诗句,你能体会诗人的感情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长沙)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描绘的秋日的绚丽壮美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描绘的秋日的绚丽壮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
2、尽长江滚滚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杜甫登高)杜甫渲染的秋风的萧条悲凉杜甫渲染的秋风的萧条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往,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对长亭往,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柳永雨霖铃)柳永寄寓的秋雨的凄切悲苦柳永寄寓的秋雨的凄切悲苦 面对秋景,诗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面对秋景,诗人的感受是不同的。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面对面对“故都的秋故都的秋”,他描绘的是怎样的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循着细腻的笔触去,他描绘的是怎样的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循着细腻的笔触去细细品味一下郁达夫的细细品味一下郁达夫的
3、“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味。味。学习目标 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体味本文紧扣“清”“静”“悲凉”的感情线索,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和本文严谨的结构。品味本文清新质朴、典雅蕴藉的散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点: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格;“神聚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
4、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不散的神”,而人,而人与事则是与事则是“散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形”。“形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5、,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的统
6、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文体知识文体知识3、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写情沁人心
7、脾。散文素有散文素有“美文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分类:分类:1.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2.2.抒情散文抒情散文3.3.哲理散文哲理散文鉴赏技法:鉴赏技法:1.1.读散文要识得读散文要识得“技法技
8、法”2.”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3.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4.4.品味散文的语言品味散文的语言5.5.领会作品的内涵领会作品的内涵文体知识文体知识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2/071896/12/071945/09/171945/09/17他,幼年丧父,饱读古典诗书,困顿的生活赋予他诗人的忧郁特质。他,少年留日,饱受异族欺
9、凌,屈辱的日子赋予他作家的忧伤情怀。他,壮年漂泊,饱尝抗战之苦,苦难的祖国赋予他战士的忧患悲凉。他,在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终年49岁。他,在1952年被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作者经历早期:1920年1933年。早期作品主要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见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后的失望感叹。中期:1933年1938年。这个时期,是郁达夫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留连往返于山林江湖,思想苦闷,写下了很多山水游记。晚期:1938年1945年。1938年春,郁达夫参加了政治部的抗日宣传工作,写下了许多政论文来鼓舞人们战斗。创作历程大
10、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只愁亡国后,大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只愁亡国后,营墓更无田。营墓更无田。万一国破家亡后,对花洒泪岂成诗。万一国破家亡后,对花洒泪岂成诗。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受苦呢!沉沦经典作品小说短篇: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写作背景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原因,作者从上海移居杭州。在生活上,郁达夫也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1934年7月,郁达夫率家人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
11、再次饱尝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题目是“故都的秋”,写的是北平的秋天,那能否换成“北平的秋”?故都的秋“故都故都”(北平北平)不仅不仅指明地点指明地点,而且而且“故故”含有含有深切的眷念深切的眷念之意,之意,“都都”也暗含着一种也暗含着一种文文化底蕴化底蕴;“秋秋”字字说明说明描写的内容描写的内容,与,与“故都故都”结合在一起,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体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合的境界的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题目明确而又深沉,富有韵味,富有韵味。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总起总起北国之秋的北国之秋的特点特点什么特点?什么特点?主体主体故都秋景故都秋景哪些景物?哪些景物?总括总括
12、表达对故都表达对故都的情感的情感什么情感?什么情感?梳理文章层次,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读课文,理清结构,识记字音读课文,理清结构,识记字音混混混混沌沌沌沌()潭潭柘柘寺(寺()槐槐树(树()扫帚扫帚()落落蕊蕊()一一椽椽破屋(破屋()廿廿四桥(四桥()蟋蟀蟋蟀()嘶嘶叫(叫()房房檩檩()平平平平仄仄仄仄()普普陀陀寺(寺()譬譬如(如()颓颓废(废()鲈鲈鱼(鱼()dndnzhzhhuihuiso zhoururuchunchunninninx shuix shuisslnlnzztutupptutul l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1 12 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总写对北国之
13、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抒发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感受,抒发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3 31212):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描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描写故都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写故都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13131414):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自读思考读第一段,说说哪句话最能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呢?可是啊,北国的秋,却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合作探究秋院静观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日奇果图北国之秋的特
14、征集中体现在那些段落的描写之中呢?作者在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请同学们分别为这几幅秋面?请同学们分别为这几幅秋景取个诗意的名字。景取个诗意的名字。美学家说: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么我们那么我们就从故都的秋景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看。就从故都的秋景走入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看。秋院静观图秋日奇果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在第一幅图中,作者选在第一幅图中,作者选取了哪些平常的景物取了哪些平常的景物?它们是如何体现清、静它们是如何体现清、静和悲凉?和悲凉?秋院静观图秋日奇果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
15、蝉残鸣图景物:1、一椽破屋2、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3、青天下驯鸽的飞声4、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5、喇叭似的牵牛花6、尖细且长的秋草荒凉、衰败、沧桑荒凉、衰败、沧桑视觉,高远清爽视觉,高远清爽听觉,以声衬静听觉,以声衬静悠闲悠闲惬意惬意悲凉悲凉作者为什么喜欢蓝朵而最不喜欢红色,而且作者为什么喜欢蓝朵而最不喜欢红色,而且牵牛花底下还要有牵牛花底下还要有“疏疏落落的秋草疏疏落落的秋草”作陪衬?作陪衬?牵牛花,显出作者主观的喜好:牵牛花,显出作者主观的喜好:蓝色(蓝色(宁静而淡远宁静而淡远)白色(白色(纯净而雅洁纯净而雅洁)紫黑色(紫黑色(虽然清冷,却又沉重了点虽然清冷,却又沉重了点)淡红色(淡红色(
16、尽管淡,但毕竟又鲜艳了些尽管淡,但毕竟又鲜艳了些)回避暖色,偏好冷色,回避暖色,偏好冷色,要的就是清冷要的就是清冷作者所要求的点缀也是作者所要求的点缀也是“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长的秋草”(显示出(显示出生命的衰败生命的衰败,同样给人以,同样给人以悲凉之感悲凉之感。)。)秋院静观图秋日奇果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情感:所描绘的景物无一情感:所描绘的景物无一不显示出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悠闲中的孤寂、落寞落寞。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观赏景物时的心态、写出了观赏景物时的心态、动作,表现了
17、作者对故都之动作,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热爱和忧虑之情。秋的热爱和忧虑之情。秋院静观图秋日奇果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这幅画面是如何体现这幅画面是如何体现“清清”、“静静”、“悲凉悲凉”的特点的?的特点的?静静:“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其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其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清清:“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悲凉悲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点儿落寞”“”“梧桐一叶而天下知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秋”。葬花吟葬花吟:“花
18、谢花飞飞满天,红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消香断有谁怜”。当作者细细地感知槐树落蕊的时候,当作者细细地感知槐树落蕊的时候,一叶而知秋,引发的是对一叶而知秋,引发的是对生命流逝的落生命流逝的落寞与悲凉感寞与悲凉感,照应后文对古人悲秋的哲,照应后文对古人悲秋的哲思。思。一大片一大片“铺得满地铺得满地”的落蕊,写出的落蕊,写出了一种生命的凋零。了一种生命的凋零。生命的绽放固然美丽,但我们也要生命的绽放固然美丽,但我们也要学会发现学会发现生命的凋零之美生命的凋零之美也是一种领悟。也是一种领悟。秋槐落蕊图秋槐落蕊图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写落蕊的形态,给人一种万物寂寥之感,有种“无
19、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印证了北国之秋为何会让人感到清、静和悲凉。秋蝉残鸣图秋蝉残鸣图写秋蝉的目的何在?秋蝉,衰弱的残声,此处用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令人顿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加“浓”了秋味。同时秋蝉也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衰亡,给人一种悲凉之感,渲染了故都之秋寂廖、悲凉的气氛。秋院静观图秋日奇果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这里用这里用反衬反衬的手法,以有声写无的手法,以有声写无声,以动写静,写出了故都秋的静和声,以动写静,写出了故都秋的静和悲凉的特点。悲凉的特点。秋蝉哀鸣,牵动心魄。秋蝉哀鸣,牵动心魄。蝉凄哀的蝉凄哀的“嘶叫嘶叫”充满北平,遍充满北平,遍布每个角落,布每个角
20、落,“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种生命行将,这种生命行将结束的结束的“衰弱的残声衰弱的残声”,给人以悲凉,给人以悲凉感,引发人对感,引发人对生命漂泊与衰亡生命漂泊与衰亡的思考,的思考,扣击人的心扉扣击人的心扉,渲染了故都之秋寂廖、渲染了故都之秋寂廖、悲凉的气氛悲凉的气氛。秋蝉“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唐司空曙司空曙新新蝉蝉“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唐唐刘禹锡刘禹锡答答白刑部闻新蝉白刑部闻新蝉“日夕凉风至,闻
21、蝉但益悲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唐唐孟浩然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悲相伤”唐唐元稹元稹送卢诗送卢诗“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宋宋杨万里杨万里听蝉听蝉秋院静观图秋日奇果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古诗词中的古诗词中的“蝉蝉”意象:骆宾王、柳永、辛意象:骆宾王、柳永、辛弃疾等都曾写过与蝉相关的诗词,弃疾等都曾写过与蝉相关的诗词,“蝉蝉”寄寓寄寓了多样的人生感怀。了多样的人生感怀。骆宾王骆宾王在狱咏蝉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思深。那
22、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处避螳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院静观图秋日奇果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作者笔下的作者笔下的“秋雨图秋雨图”有何特点?有何特点?在在“秋雨图秋雨图”里加入里加入“都市闲人都市闲人”有怎样的有怎样的作用?作用?秋院静观图秋日奇果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1 1、“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下得奇,
23、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快,利索,不拖泥带水,快,利索,不拖泥带水,清爽清爽;声音声音“息列索落息列索落”,静静 ;2 2、声调、声调缓慢悠闲。缓慢悠闲。内容内容清凉,渐生凉意。清凉,渐生凉意。这里的这里的“都市闲人都市闲人”指的是普通百姓,他们指的是普通百姓,他们的形象更具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的形象更具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互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作者作者向往这种北平的悠闲向往这种北平的悠闲,希望保住这悠闲;,希望保住这悠闲;反衬出时局的危急,更突出悲凉之意反衬出时局的危急,更突出悲凉之意。秋院静观图秋日奇果图秋雨话凉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作者为什
24、么不写果子成熟时,作者为什么不写果子成熟时,而写而写“淡绿微黄淡绿微黄”的将熟未熟的将熟未熟的秋果景色?的秋果景色?视觉上给人一种冷色调;视觉上给人一种冷色调;“淡淡绿微黄绿微黄”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清、静所呈现出的是一种清、静的淡色,它与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清、的淡色,它与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独特情感体验相一致的,静、悲凉的独特情感体验相一致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作者笔下的秋为何如此“悲凉”呢?1 1、与黑暗的社会环境有关。与黑暗的社会环境有关。在在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衣食无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
25、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凋敝,读书人衣食无安,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离,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的。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感受。整个的人生感受。这种感受在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这种感受在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流露。流露。2 2、与作家个人气质和抑郁善感有关与作家个人气质和抑郁善感有关。作者生于乱世,。作者生于乱世,一生命运坎坷一生命运坎坷。幼。幼年(三岁)父亲去世,抗日时期妻子出轨,日本侵入家乡,母亲被夹在墙年(三岁)父亲去世,抗日时期妻子出轨,日本侵入家乡,母亲被夹
26、在墙中活活饿死。哥哥被日伪汉奸暗杀。经过两次婚姻失败,再有两次丧子之中活活饿死。哥哥被日伪汉奸暗杀。经过两次婚姻失败,再有两次丧子之痛,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痛,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饱受屈辱和歧视,他的身世命运在很大程,他的身世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有度上决定了他有悲伤压抑的性格悲伤压抑的性格,从而影响着他在创作上的情感倾向。,从而影响着他在创作上的情感倾向。3 3、与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与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在杭州期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着闲散寂寥的生活,提倡着闲散寂寥的生活,提倡“静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的文学
27、,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4 4、与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与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郁达夫作为一个现代文人,由于所受教育郁达夫作为一个现代文人,由于所受教育的影响,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中国旧式传统文人的积习,因此,当他写故都之秋时,的影响,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中国旧式传统文人的积习,因此,当他写故都之秋时,就自然地承袭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就自然地承袭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题目是故都的秋故都的秋可是在开头与结尾为可是在开头与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国的秋?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什么又写到了南国的秋?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手法。对比手法。作
28、者作者借南国的秋的温、润、慢借南国的秋的温、润、慢,通过对比,通过对比突突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是南国之秋所无法比拟的,是南国之秋所无法比拟的,而且而且首尾照应,回环往复首尾照应,回环往复,写得荡气回肠,动人心魄。作,写得荡气回肠,动人心魄。作者把者把南国之秋南国之秋比作比作黄酒、稀饭、鲈鱼和黄犬黄酒、稀饭、鲈鱼和黄犬;把;把北国之秋北国之秋比作比作白干、馍馍、大蟹和骆驼白干、馍馍、大蟹和骆驼。运用对比,形象的表现出两者的不同,突出北国之秋比南国之秋更够味,更合作者的心境。突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浓郁,表达对北国之秋突出北国之秋味的醇厚、浓郁,表达对北国之秋的眷恋、
29、向往之情。的眷恋、向往之情。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概括?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的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的呢?呢?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味。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味”去领悟秋之去领悟秋之“味味”,让人从形象的,让人从形象的“味味”去品味抽象的去品味抽象的“味味”。北国之秋就像。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白干、馍馍、大蟹、骆驼馍、大蟹、骆驼”,让人感到,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
30、浓、味烈、味深、味浓、味久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黄酒、稀饭、鲈鱼、黄犬犬”,让人感到,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用如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胸。本体本体黄酒黄酒白干白干稀饭稀饭馍馍馍馍鲈鱼鲈鱼大蟹大蟹黄犬黄犬骆驼骆驼文章结构图文章结构图感 受 和 向 往江 南 之 秋总 写秋 晨秋 槐秋 蝉秋 雨秋 树五 幅 秋 景 图分 写秋 的 色 味眷 念 之 情总 括故 都 的 秋。语言语言:句式整散结合,节奏感强:句式整散结合,节奏感强手法手法: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对比手法:排比、比喻修辞手法;对比手法结构结构:采用总分总结构,结构精巧,首尾呼应:采用总分总结构,结构精巧,首尾呼应景物的选取景物的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情景交融: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情景交融本文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