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古诗词诵读【资料助读】【资料助读】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不见下渝州。主旨思想主旨思想 本诗描写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本诗描写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景致,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恋恋不舍和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乡恋恋不舍的无限情思。的无限情思。走近作者走近作者李白李白(701(701762)762),字,字太白太白,号,号青莲居士青莲居士
2、,唐朝唐朝诗诗人,有人,有“诗仙诗仙”之称,伟大的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存世诗文,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蜀道难将进酒将进酒等诗篇,有等诗篇,有李太白集李太白集传世。传世。诗歌大意诗歌大意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了,多么思念啊!思念啊!写
3、作背景写作背景这首诗出自这首诗出自李白集校注李白集校注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725)以前。以前。名句赏析名句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从诗从“峨眉山月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天。“秋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以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以“秋秋”字形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入入”和和
4、“流流”两两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个动词,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意境可谓空灵入妙。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又逢君。主旨思想主旨思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抒写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抒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再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现实中与李龟年的再相逢,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
5、和对彼此现状的悲叹。变化的苍凉感叹和对彼此现状的悲叹。走近作者走近作者杜甫杜甫(712(712770)770),字,字子美子美,诗中常自称,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少陵野老,世称世称杜少陵杜少陵、杜工部杜工部。其先代由原籍襄阳。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今属湖北)迁居巩县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今河南巩义)。其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其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诗史诗史”。杜甫是。杜甫是唐代唐代最伟大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诗圣”,与李白并称与李白并称“李杜李杜”。存诗。存诗1 4001 400多首,有
6、多首,有杜工部杜工部集集。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湖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湖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的诗。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的诗。诗歌大意诗歌大意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眼下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
7、到能在这时巧遇你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这位老相识。名句赏析名句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落花时节”,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正是”和和“又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间蕴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
8、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岑参强欲登高去,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应傍战场开。主旨思想主旨思想 这首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这首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疾苦人民的深深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疾苦人民的深深关切。关切。走近作者走近作者岑参岑参(约约715715770)770),汉族,原籍南阳,汉族,原籍南阳(今属河南今属河南新野新野),迁居江陵,迁居江陵(今属湖北今属湖北),是,是唐代唐代著名的著名的边塞诗人边塞诗人。
9、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时未收长安。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在凤翔写的。诗歌大意诗歌
10、大意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地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地开放了。开放了。名句赏析名句赏析“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无人送酒来无人送酒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情景,只能遥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遥
11、遥”字渲染字渲染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出诗人与长安的相距之远。“怜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蹋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岂不可悲可叹!开在被乱军糟蹋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岂不可悲可叹!诗人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诗人把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的情绪包容在一起加以抒发,真是抒发,真是“可悲可悲”至极。至极。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
12、霜。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夜征人尽望乡。主旨思想主旨思想这首诗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这首诗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包括吹笛人)浓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芦管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之情。走近作者走近作者李益李益(748(748
13、约约829)829),唐代唐代诗人,字诗人,字君虞君虞,陕西姑,陕西姑臧臧(今甘肃武威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769)进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783)登书判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今存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今存李益李益集集两卷,两卷,李君虞诗集李君虞诗集两卷。两卷。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
14、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646年年(贞观二十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受降城”之名即由此之名即由此而来。而来。名句赏析名句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
15、多少征人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一夜”和和“尽望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达标训练】【达标训练】1.1.名句默写名句默写1.1.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半轮秋,_。答案:答案:影入平羌江水流
16、影入平羌江水流2.2.正是江南好风景,正是江南好风景,_ 。答案:答案: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又逢君3._3._,无人送酒来。,无人送酒来。答案:答案:强欲登高去强欲登高去4.4.回乐烽前沙似雪,回乐烽前沙似雪,_。答案:答案:受降城外月如霜受降城外月如霜二、理解默写二、理解默写1.1.李白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达意境清朗秀美,风一诗中表达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的句子是:致自然天成的句子是:_,_。答案:答案: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2.“_2.“_,_”_”,这是杜甫,这是杜甫江南逢江南逢李龟年李龟年一诗中的末尾两句,抒发了诗人在时世凋敝一诗中
17、的末尾两句,抒发了诗人在时世凋敝丧乱之际又见故人的无穷感慨。丧乱之际又见故人的无穷感慨。答案:答案:正是江南好风景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又逢君3.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诗人由陶渊明因无一诗中诗人由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是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是:“_:“_,_。”答案:答案:强欲登高去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无人送酒来 4.4.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一诗中“_,_”_”描绘了一幅大漠月夜图。描绘了一幅大漠月夜图。答案:答案:回乐烽前沙似雪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受降城外月如霜3.3.诗词赏析诗词赏析1.1.欣
18、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李白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思君不见下渝洲。(1)(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哪里?答:答:_答案:答案: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2)(2)第二句诗用第二句诗用“入入”“”“流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怎样的一种“动动”中之景?中之景?答:答:_【解析】【解析】本题考
19、查对诗句的体验与赏析能力,答题时本题考查对诗句的体验与赏析能力,答题时紧扣题干中的紧扣题干中的“动动中之景中之景”。答案:答案:月亮映入流动的江水,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月亮映入流动的江水,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2.2.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完成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题。江南逢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1)“寻常寻常”“”“几度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用?答:答:_答案:答案: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体现了
20、诗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人与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2)(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_答案: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
21、送酒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1 1)这 首 诗 写 了 这 一 中 国 传 统 节 日,从 诗 中)这 首 诗 写 了 这 一 中 国 传 统 节 日,从 诗 中“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等词语可以看出。答案:答案:重阳节重阳节 九日九日 登高登高 饮酒菊(任选两个词语即可)饮酒菊(任选两个词语即可)(2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
22、?请简要分析。答:答:_答案: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诗人一是直抒其情,是直抒其情,“遥怜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象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纷飞的战火,残垣断壁间丛丛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乡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故园菊来写故乡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事的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意对即可)忧虑。(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