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黑龙江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新唐书 选举志下 记载:“(唐代)凡用荫,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其任流外 而应流内,从九品上叙”,此外在国子学“生三百人”中,“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孙若从二品以上曾孙及勋 官二品、县公、京官四品带三品勋封之子为之”。这些现象反映出唐代()A社会地位决定考试成败 B选官制度有待完善 C贵族政治仍居主导地位 D科举考试并未实施 2如图为中国古代京剧服饰中的图案。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京剧服饰()A反映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B是儒家思想艺术化的体现 C适应了社会大众的审美心理
2、D有利于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3清代前期,吴敬梓编著儒林外史,在他笔下,“儒林”围绕功名富贵而相互勾结、吹捧、敲诈,礼义廉耻等封建道德一概绝灭,制礼作乐成为改变世风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儒林外史()A仍未摆脱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B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色彩 C 旨在宣扬市民阶层的财富观 D使理学观念遭到了颠覆 4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与其奢也,宁俭”“奢则不孙(恭顺),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奢不违 礼,用不伤义”等观念。孔子这些观念的提出()A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展开 B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和谐 C促使儒家思想地位上升 D实现了儒道思想的融合 5清史稿 中记载,内阁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
3、批木处、诰敕房等机构,军机处有满屋、汉屋、内翻书房、方略馆等。这些机构的职权都包括民族区分、拟定旨意、收发奏折文 件、档案管理等,呈现出明显的交叉性和相似性。这种机构设置()A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B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 C表明制衡原则贯穿决策始终 D强化了滿洲贵族的政治特权 6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 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7冯梦龙短篇小说“三言”大卖,激起了出版商野心。他们联系另一
4、位通俗文学作家,凌初,于是拍 案惊奇 问世,市场一片叫好;书商见此,与凌商议,凌再次挥笔,写出二刻拍案惊奇。这反映了 第 1页 共 8页 当时()A商人文化眼光敏锐 B短篇小说市场广阔 C科举考试内容变化 D市民阶层精神需求 8宋代地主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之间的矛盾,用 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率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 平上。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B封建转佃制的积极作用 C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 D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9史料记载,唐代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
5、富。”出现这一局面的主 要原因是()A平定安史之乱的需要 B节度使权力过于集中 C少数民族首领的叛乱 D边疆军务强化的需要 10历史学家白钢对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有如下描述:政治层面,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层面,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 建生产方式,文化层面一是推行蒙昧主义,二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分别是指()A三公九卿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帝制度、宗法制、中央集权制、法家思想 C三公九卿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迷信思想 D皇帝制度、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6、 11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时不用带“翻译”;秦始皇“书同文”能够顺利推行。对上述现象出现的 原因用如图所示信息进行解释,正确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保障 B个人的威望与号召 C“学在民间”的出现 D文化的交融与认同 12宋书 记载刘宋的一段描述:至于元嘉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 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由此可知,这一时期()A北民南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技术 第 2页 共 8页 B江南成为全国粮食生产中心 C三吴地区的工商业繁荣局面形成 D南方经济开发取得一定成就 13乾隆时期,
7、扬州徽商拥有的资本居然高达四五千万两白银。乾隆朝最鼎盛时国库所存白银也不过七 万多两。因此,乾隆帝感叹道“富哉商乎,朕不及也”。这一现象说明()A康乾盛世的记载明显浮夸 B民间资本的积累初具规模 C清朝统治的经济基础动摇 D商帮群体的实力均很雄厚 14初唐时期,道士傅奕上疏李渊,以天下大治必“共遵李(道)、孔(儒)之教,而无胡佛”的理由 奏请灭佛,表示赞同的朝臣仅一人,反对居多,其中中书令萧瑀,更是把佛祖比作圣人,双方展开激烈 争辩,最后不了了之。这反映出唐初()A道教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B佛教的群众基础较好 C朝廷对宗教进行了整顿 D儒学的地位相对稳固 15下面是一份关于中国古代江南地区人口数
8、量的统计表。该表反映了()时间 人口总数(单位:口)东汉永和五年(公元 140 年)6 294 801 唐朝天宝元年(公元 742年)10 579 726 宋朝崇宁年间(1102-1106 年)14 580 885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 1393 年)35 987 111 A人口南迁使北方经济急剧衰退 B明初是江南人口发展的最高峰 C唐朝是江南经济发展的转折点 D经济格局变化促进人口的增长 16据图 1 和图 2 可知()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形态 D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17洪武元年,明太祖命诸将分军屯种直隶滁州、庐州、凤阳等地,同时不断下令军
9、队到边区和人烟稀 少的地方开垦荒地。自洪武十五年平定云南以后,多次派大军前往屯垦。沐英父子镇滇时先后督军垦田 三十万余亩。这()A稳定了边疆统治秩序 B加速了明初经济恢复 第 3页 共 8页 C遏制了豪强兼并土地 D推动了军人身份转型 18据如表可知,清朝前期的这些做法()顺治十八年(1661 年),强令居民内迁以防范沿海居民和海外郑氏反清势力勾结 康熙十一年(1672 年),规定“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房居住,耕种 田地者,皆拿问治罪”乾隆年间(17361796 年),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人浙江海口”A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
10、型 B缓解了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 C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D基于清廷对国际形势的误判 19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江苏松江府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江西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 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市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B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现 C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D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20清乾隆年间朝廷编撰皇朝通志,其中地理志突破了以往以山川为纲要、以中原为核心的九州书 写体系,采用以当朝行政区划为纲的疆域书写体系,将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视同仁。这种地理志书写 体系的变化()
11、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B服务于国家认同的需要 C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的统一 D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21魏源在海国图志 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疑开网之 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 亦义民。”这表明他()A主张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B反对清朝妥协投降政策 C希望利用人民力量御辱 D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惊醒 221870 年中国主要进口货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据如表可知()鸦片 棉布 匹 棉 纱 谷物粉 面 糖 烟 草 煤 煤 油 金属矿 物 机 器 铁路材料车 辆 其他 43.0 28.0 3.0 0
12、.04 0.1 0.09 5.8 19.97 B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较缓慢 D中国的民族工业尚未起步 第 4页 共 8页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C洋货在中国依然相对滞销23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时局,这()第一节 铁路权 一 东三省铁路 十 北海南宁铁路 第二节 财权 一 全国海关税权 六 山东全省矿务权 第三节 练兵权 一 江南洋操 五 各省海陆军 A表明中国近代边疆危机开始出现 B迫使中国社会掀起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C导致清朝政府迅速陷入崩溃边缘 D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41872 年,内阁大学士宋晋上奏朝廷称:“闽省连年制造轮船,闻经费已拨至四五百万,未
13、免糜费太 重。此项轮船,将谓用以制夷,则早经议和,不必为此猜嫌之举,且用之外洋交锋,断不能如各国轮船 之利便,名为远谋,实同虚耗。”其言论()A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B标志着中国土大夫意识的觉醒 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困境 D体现了知识界对洋务派的担忧 251897 年,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总理衙门两度求助俄国未果。11 月,俄国主动提出“助华”,并派 遣军舰进入旅顺、大连,俄皇表示:“俄舰借泊,一为胶事,二为度冬,三为助华防护他国占据。”据此 推知,俄国的这一行为()A促使清政府加强海军建设 B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 C加重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D证明“以夷制夷”策略有效 26下表反映出福州茶叶
14、出口量猛增。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英国市场的需求 B内外战争的冲击 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福建茶叶生产迅速扩张 271912 年 5 月 9 日,广东民生日报 在“论说”中写道:“从前正绅,既多遭盗贼蹂躏,逃亡殆尽;其未遭挫折者,亦自以亡清头衔,不足以慑服乡里,且鉴于前车,不复挺身任事,于是地方办事机构,扫灭净尽。”此记述可说明,当时()第 5页 共 8页 A乡村社会秩序已弃旧趋新 C下层民众的民主意识觉醒 2820 世纪初,新的知识精英群体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专制太甚,人心难收,自费留 学、国外求学或著书立说以图学制革命者,颇不乏人”。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社会
15、 A清朝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成为主流 C救亡图存的方向发生转移 D形成了政治变革的思想和群体基础 29革命军 是近代邹容撰政书,一册。1903 年(光绪二十九年)5 月上海大同书局刊行,“忍令上国 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定名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所有宣战、议和、订盟、通商,及独立国一切应为之事,俱有十分权利与各大国平等”。该书被誉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 科书”,它 以宣传民主共和为其主旋律以资产阶级进化论为主要武器 深受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旗帜鲜明地鼓动资产阶级革命 A B C D 30清朝钦差大臣李星沅和专办广西军务大臣周天爵在给朝廷的奏报中,
16、称拜上帝会为“尚弟会”、“尚 地会”,对太平军首领亦张冠李戴,还奏报称广西起义除太平军外,尚有各州县天地会众,形势极为严 峻。据此可知当时 A清政府对战局产生误判 B官员谎报军情贻误战机 C列强侵略引发农民暴动 D中央权威受到严重削弱 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40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材料一 西周宗族制度,到东周时期发生了比较剧烈的破坏。东周大小宗族间展开了长期的兼并战争,许多 国家和采邑灭亡了,原来的经济基础变化了。在战争中某些统治者继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对祀与戎有 了新的认识。东周在西周的文化基础上表现出伟大的创造性,产生了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
17、家。郑国子产创法家,齐国孙武创兵家,鲁国孔丘创儒家,宋大夫墨翟创墨家,诸子百家的多家学派在东周 后半期都创始了。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位时期,儒家学说取而代之,获得“独尊”。(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 儒生补充进来 同时推广蜀郡太守文翁的兴学措施,令郡国皆立学校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 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 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 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
18、篆刻,亦何益哉!”请回答:第 6页 共 8页 B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基层D地方传统旧势力受到冲击(归)德国(归)英国(归)英国(归)英德(归)俄国(归)法国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自 1593 年利玛窦把四书 翻译成了拉丁文后,中国大部分文史经典,都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成为全 人类的财富。1601 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向明神宗献自鸣钟、八音琴、三棱镜、天主像、圣母像等,次年在中国刊印了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1607 年,由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 正式出版,使西方几何学第一次传到我国,对我 国的几何学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612 年,泰西水法 由意大利传教士
19、讲授,徐光启根据笔记整理,并结合中国的水利机械情况经过实 验后编译成书。后被收入四库全书 子部 农家类 和农政全书。1613 年,耶稣会士曾德昭到达中国,1636 年返回欧洲,在旅途上完成了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 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1756 年,伏尔泰的风俗论 在 日内瓦出版。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也对中国有不少论述。伏尔泰借用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从表中提取相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 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第 7页 共 8页 第 8页 共 8页 时期收入支出1750 年以前英格兰的教区(较
20、大的农村 社会的地方行政机关)以一定的 税率征收济贫税。爱尔兰不存在政府的救济系统,而苏格兰则主要 以私人 自愿捐献为基础。1750-1837 年1806 年所得税以完整的税制出 现。工农业部门都采取了一些纳 税措施。1795 年伯克郡决定,根据家庭的大小和面包的价格对 当地的农业工人增加工作补贴。1837-1880 年1894 年提出了修正遗产税案。关 税和货物税占英国政府国家收入 的 1/3 至 2/3。1834 年,中央政府从此开始集中地对救济进行管理;1870 年通过教育法建立小学制度,资金来源主要是地 方税收。1880-1914 年1907 年开始区分劳动所得税和非 劳动所得税,19
21、09 年开始实行累 进所得税制。1908 年法律规定 70 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获取年金。1911 年通过的国民保险法也把失业保险涵盖在内,是 由雇员、雇主和政府三方共同出资。整理自韩玲慧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从 1597 年至今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财 政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许多预算外支出数额庞大,“量出制入”成为政府的财政原则。除田赋仍 是主要来源外,盐课、关税等传统税项的地位逐渐为厘金、海关税等新增税项取代。各种新税(海关除 外)的征收和支配权从开始就掌握在各省手里。晚清国家财政有三个主要支出方向:军费、洋款、皇室 消费,用于如实业、行政、司法等建设的财政资源少之又少。1865
22、-1894 年 30 年间,洋务企业支出总 额仅占国家财政的 2.9%。清政府一味强调“量出制入”,完全忽视财政收入水平和民众承受赋税的能 力,结果自掘坟墓,亡于辛亥。摘编自邓小章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为什么不能成功 以晚清财政为分析视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6 世纪至 20 世纪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演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财政体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诸子百家学派在东周出现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尊儒的主要措施,并简析其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明清之际的“新儒学”与传统儒学的主要不同之处。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 16 世纪至 20 世纪初英国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