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00多年前的一天,苏轼从监狱里走出来,被人押解着,远离亲眷,带着疲惫屈辱,带着累累伤痕,来到了当时偏僻、荒凉的黄州,来到了赤壁,展开了与赤壁的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涅槃,走向了思想上的成熟。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
2、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余秋雨苏东坡突围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才高八斗散文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为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欧苏”诗歌诗歌 与黄庭坚并称为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黄”词词 与辛弃疾并称为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苏辛”书法书法 列列“苏黄米蔡苏黄米蔡”之首之首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苏、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苏轼(1037-1101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唐宋散文八大家
3、”,”,后人称之为后人称之为“三苏三苏”。知人论世知人论世蔡襄蔡襄黄庭坚黄庭坚米芾米芾苏轼苏轼仕途坎坷仕途坎坷。宋神宗熙宁年间,。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哲宗亲政,苏轼被召回家,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
4、北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还,途中在常州病逝。豁达开朗豁达开朗。苏堤(工程师)、东坡。苏堤(工程师)、东坡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竹子(性高洁)。竹子(性高洁)。杭州西湖有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堤春晓”,”,苏东坡苏东坡发明了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肉”,”,曾自言曾自言“日啖日啖荔枝三百颗荔枝三百颗”,”,但他更关注精神的但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俗。”自题金山画像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身如不系之舟。
5、问汝平生功业,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宋神宗在熙宁年间(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从事改制。就在这这转折关头,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是元丰二年元丰二年发生的发生的文字狱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逮
6、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政治迫害。(乌台指的是御史台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写作背景写作背景起源:起源:由由诗经楚辞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是赋的近源。发展: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大体上经历了骚赋骚赋、汉赋汉赋、骈赋骈赋、律赋律赋、文赋文赋等阶段。等阶段。在在晚唐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
7、响下,赋又发展为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文赋”,它它句式参句式参差差,押韵比较随便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杜牧的阿房宫赋阿房宫赋就是一就是一篇文赋。篇文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赋作用:作用:班固班固说:说:“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或以抒下情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写作特点:写作特点:刘勰刘勰说过:说过:“赋,铺采摛文也赋,铺采摛文也。”借景抒情借景抒情,铺叙铺叙风物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
8、言志,卒章显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以寄讽喻之意意。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文赋”以区别于以区别于六朝六朝的的“骈赋骈赋”和和唐代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律赋”。学习活动一:文本诵读学习活动二:梳理文意1、层次划分。第一层,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笔法,如一首诗歌前的小序。第二层,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是月出之前的情况。第三层,第四七句,先写景后叙事,是月出之后的情况。2、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
9、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3、感情色彩如何?以喜悦为主(观景感受)。解读第一自然段:1、层次划分。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2、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3、“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什么不同?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看出“喜”。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解读第二自然段:4、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达了主人怎样的情怀?“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5、本段的“
10、悲”从何体现?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6、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悲伤。2、“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一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销声匿迹,那么默默无闻的平庸之辈,就更连影子都不曾晃动一下就悄然消失了。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的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遭
11、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到这样的苦闷和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解读第三自然段: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2、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答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解读
12、第四自然段:本段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欢喜。但作者的这种超脱却是政治失意后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在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的抑郁和悲伤。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依照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任凭小船随意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译:任凭小船随意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妇。译:使潜藏在深谷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上的寡妇听了流泪。译:使潜藏在深谷的蛟龙听了起舞,使独坐孤舟上的寡妇听了流泪。难句翻译难句翻译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
13、今在哪里呢?译: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在哪里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o)樽以相属。译: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译: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相劝酒。举杯互相劝酒。学习活动三:重点品读景物有色、声两方面:第1、5段写夜色,主要写清风、明月和江水;第2段摹声音。情感:“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14、“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客喜而笑,洗盏更酌”喜悦。“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悲伤。语言:多用整句,语言上下两句格式一致,内容相承,形式整齐,长短搭配,音韵和谐,有诗的韵味。如“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品读第一、二、五自然段,介绍景物,揣摩语言,体会情感。作者在文中写了赤壁的哪些美景?1.1.两段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布局的?两段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布局的?2.2.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与不变变”“”“取
15、与不取取与不取”的问题上,观点有何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析。不同?并加以分析。3.3.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品读第三、四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小组交流,互相点评)1.1.两段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布局的?两段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布局的?原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布局,构思巧妙。客人的观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与世界变化和历史变迁相比,个人显得渺小卑微。(悲观)针对客人的观点,主人提出反驳:变与不变;取与不取。(旷达)变变不变不变 逝者如斯(水)逝者如斯(水)未尝往也(水)未尝往也(水)盈虚者
16、如彼(月)盈虚者如彼(月)卒莫消长也(月)卒莫消长也(月)时刻在变时刻在变 (人)(人)无尽也(我)无尽也(我)2.2.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比较客与苏轼关于物和人在“变与不变变与不变”“”“取与不取取与不取”的问题上,观的问题上,观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析。点有何不同?并加以分析。小结: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辨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小结:苏轼的悲情从哲学思辨中、从自然美景中解脱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了出来,这种理性的思辨辨使他乐观旷达。使他乐观旷达。取取 不取清风明不取清风明月月 非吾之所有非吾之所有客:客:无穷,不变无穷,不变 须臾,变化须臾,变化 (片面)(片面)(悲)(悲)苏轼:苏轼:物与人都
17、是既变又不变物与人都是既变又不变 (全面)(全面)(喜)(喜)3 3.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不同?1 1、主、主作为道者的苏轼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学习活动四:深入探究探究一:全文的情感变化错落有致,请细读课文,仔细梳理。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功业难成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变幻无常命运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人生苦短,生命短暂人生短暂全文的情感:乐悲乐。探究二:这篇文章是如何将景、情、理相
18、融合的?本文写景、抒情、说理统一,形象性与哲理性统一。文章第一段写景。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之间”的美景引发感情抒发,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第二段客的议论,便以“托遗响于悲风托遗响于悲风”扣住风,作者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借助于具体的现实的自然物象表达了出来。第三段苏子反驳,起首就用“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来个针锋相对,以水和月作比,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取与不取两重性的道理,表现了热爱生活、淡泊名利、乐观旷达之情怀。全篇文章,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蕴,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
19、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探究三:这篇文章景美、情真、理深,语言也优美。语言有什么特点?这篇文章文辞优美,语言富有诗情画意。一是多用整句,两两相对,造成整齐和谐的音韵之美;二是善用铺排手法,渲染气氛,抒发情感,表达深刻的哲理。如写声音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渲染出声音的低沉悲凉,富有画面感和感染力。再如写曹操,用“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赋
20、诗,固一世之雄也。”表现曹军声势浩大,意气昂扬之情,生动有力。清风徐来清风徐来 白露白露 遗世独立遗世独立1、游、游 月出月出 写景写景 乐乐 水波不兴水波不兴 水光水光 羽化登天羽化登天 怨慕怨慕2、乐、乐 歌歌 箫声箫声 承上写承上写“乐乐”启下写启下写“悲悲”泣诉泣诉 苏子苏子 客客 孟德孟德 哀吾生之须臾哀吾生之须臾3、问问 而今安在哉而今安在哉 抒情抒情 悲悲 愀然愀然 答答 周郎周郎 羡长江之无穷羡长江之无穷 水水逝者如斯逝者如斯 变:天地不能一瞬变:天地不能一瞬 清风清风4、议论议论 乐乐 月月盈虚者如彼盈虚者如彼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明月明月5、喜笑、喜笑 更
21、酌更酌 狼籍狼籍 枕藉枕藉背诵梳理背诵梳理本文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客诉吊古伤今之情,苏子言矢志不移之情怀),触景生情,借题发挥,抒发了作者在“乌台诗案”遭到巨大挫折后内心的苦闷之情,表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豁达的宇宙观、人生观。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乃赋中佳作。总结主旨总结主旨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古代民歌中运用在古代民歌中运用得极为普遍。得极为普遍。铺排铺排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
22、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又可以一气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注、加强语势,还可以,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如木兰辞:如木兰辞:“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渲染出亲人们为迎接木兰还乡而做的工作和动人的渲染出亲人们为迎接木兰还乡而做的工作和动人的喜庆气氛。喜庆气氛。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课后阅读后赤壁赋,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后赤壁赋第
23、一段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无酒有客无酒”、“有有酒无肴酒无肴”之憾,后有之憾,后有“携酒与鱼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而游之乐。行文在平缓舒展中有曲折起伏。伏。第二段第二段,从,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履巉岩,披蒙茸茸”的山崖险情;从的山崖险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然而恐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的心情变化,极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
24、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境,表现旷然豁达的胸怀和慕仙出世的思想。同:都同:都以长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以长江夜月为景,以客为陪衬,异:异:前赤壁赋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意在借景抒怀,而,而后赤壁赋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重在游、状景,阐发哲理;,阐发哲理;前赋前赋主要是谈玄说理,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赋后赋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却是以叙事写景为主;前赋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赋后赋则主要写则主要写孟冬时节孟冬时节江岸上的活动。江岸上的活动。赤壁赋分前后两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赤壁赋分前后两篇,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文章通过同文章通过同地
25、点地点(赤壁赤壁),同一方式,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饮酒月夜泛舟饮酒),同,同题材题材(大江高大江高山清风明月山清风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字字如画,句句似诗,诗画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异曲,各有千秋。字字如画,句句似诗,诗画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异曲,各有千秋。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两篇文章均以两篇文章均以 赋赋 这种文体写这种文体写记游散文记游散文,一样的,一样的赤壁景色赤壁景色,境界却不相境界却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同,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前赋是前赋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后赋则是后赋则是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