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人物形象解读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小说人物解读与强化专练 考点: 1. 冯骥才苏七块 2. 金庸神雕侠侣(节选) 3. 蒙福森船歌(节选) 4. 契诃夫第六病室(节选) 5.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科尔内柳斯贝格的悲哀 【考点研究】 一、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二、分析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
2、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解题技巧】 第一步:分清描写,抓住关键词。 看所给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等,抓住描写中的关键词语,看其凸显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心理。 第二步: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 看看人物在这一语段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
3、关系,从而揣测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三步:深入文本,换位去思考。 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 三、概括人物形象常见7种错误类型 序号错误类型阐释 1答非所问答题时或是不知何谓“性格特点”,或是不会概括分析,或是抄写一些情节,或是介绍一些外部人物关系等,总是在“性格特点”的外围绕圈子,答不到重点。 2心理与性格混淆有些考生在答题时,会混淆“心理描写”和“性格特点”,分不清哪些是心理,哪些是性格,错把心理、情感
4、(情绪)描写内容(忧愁、苦闷、悲伤等)当成性格特点。 3忽略“身份”“形象特点”不等于“性格特点”,考生在回答“形象特点”类题目时,往往仅回答“性格特点”,而忘记了人物的出身、职业、地位等。 4层次混乱组织答案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清晰的层次结构,性格特点与具体事例糅合在一起,“乱云飞渡”,密密麻麻写一片,使阅卷老师看不明白想表达什么。有的考生写得虽有条理,分成两三条来总结,但其实说来说去,本质上一样,表述的还是一个特点。 5只贴标签有的考生答案中全是形容性格特点的词语,没有概括人物描写、事件情节。这样的答案有凑字数、碰运气之嫌疑,得分会比较低。 6舍本逐末,以次充主分析时不分主次,分析
5、出来的是次要特点,非最主要的特点。 7曲解文意,褒贬不当对性格特点分析不当,表述用词不当,颠倒感情色彩。 四、增分策略 序号全面准确概括形象特点的3个注意点 1审清设问答题方向不跑偏根据题干分清是形象特点概括还是性格特点概括,性格特点是人物内在的性情品格,形象特点除了包含内在的性格特点外,还包括人物外在的形象、身份等。 2思考5点确保要点不遗漏熟练掌握下面“概括形象特点的5个角度”,从文本中全面勾画、分析、判断。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刻画人物的手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
6、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有时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 (5)从人物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3动态分析整体把
7、握更精准在概括分析人物形象时,既要看局部,更要放在整体中把握,这样才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概括偏颇,才不至于把握不准形象的主次方面;另外,还要把握文章中人物、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变化,在发展中动态把握形象。【考题对接】 一、冯骥才苏七块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
8、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一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
9、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
10、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
11、,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当地的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生,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 C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
12、格、人品感到惊疑、怪异之际,又油然对之萌生敬佩之情。 D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手法,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让人读起来拍案叫绝。 3.请结合句子含意和背景谈谈你对“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这句话的理解。(6分) 4.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6分) 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一、冯骥才苏七块【答案】 1.医术奇。侧面写苏七块的医术高超,“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正面写了他高超的医术水平,“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喀嚓喀
13、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速度之快,手法之精,简直让外行人看到瞠目结舌的程度。外貌奇。先是远景“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接着近景“红唇皓齿,眸子赛灯”,最后又来个特写“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把一个有个性、精神、干练的人物活脱脱刻画了出来。看病规矩奇。故事交代他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因此得了个挨贬的绰号“苏七块”。为人处世奇。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这个事上一分钱的便宜没占到,从中可以看出苏七块做人原则性极强,但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的一面。(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此题是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答题时
14、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和描写人物的角度。从“苏七块”这个绰号可以看出其医术、规矩、为人,包括肖像描写都体现了“奇”的特点,答题时可分点作答。 2.B【解析】B项,“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分析错误,从全文来看,首先苏七块医术非常高明,其次结尾也表明他并非不善良,也谈不上没有医德。 3.苏大夫他心里是愿意帮助张四的,但他立的规矩不能动。(表面义)苏七块表面上面对弱小的“冷酷”,不过是为了掩饰他内心的善良,这是他的无奈也是当时社会的现实。(深层义)民国初年是一个没有“规矩”的时代。苏七块要在没有规矩的社会里生存下去,就必须立下有他“格色的规矩”。(背景义,时代义)(每
15、点2分) 【解析】从题干来看,此题是理解句子的含意,而且点明了理解的方向和内容:句子含意和背景。含意要指出表面和深层的含意,分析“背景”要从苏大夫立规矩的原因入手,这肯定不全是为了钱,而是他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 4.运用传神的动词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2分)传神的动词有“触”“隔”“截”等,形象的比喻是“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表现了“苏七块”动作的娴熟,再加上快节奏的短句叙述,都写出了“苏七块”医术的精湛。(4分) 【解析】答题时要先明确描写技巧和作用,再就是点明语言风格,以短句为主,节奏轻快,有力地烘托了“苏七块”的高明医术。 二、金庸神雕侠侣(节选)
16、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锨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阵势布
17、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围住了高台。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新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而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
18、真是无耻卑鄙已极。”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
19、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众人一见,无不大惊。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
20、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他久在蒙古
21、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好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郭精道:“走罢!”勒
22、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的心理变化过程。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 C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本文第18段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二、金庸神雕侠侣(节选)【答案】 1疑惑。蒙古军修筑高台,黄蓉不解其意。震惊。黄蓉
23、依情理推断郭襄落入敌军之手,并被绑上高台,吓晕过去。愤怒。对蒙古军卑鄙无耻行径的激愤。羞愧。丈夫因杨过责备自己时,黄蓉满脸通红。急迫。救女心切,黄蓉孤身出城。忧虑。敌众我寡,救女失败,丈夫大义凛然,眼看女儿性命难保,黄蓉心中担忧不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 文章第二段写对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降势,却不进攻。二是运来木石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这时黄药师
24、、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此时黄蓉的心理是疑惑,不了解敌军的用意何在。 第七段写“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待大家救醒她,才知道黄蓉依据情理推断郭襄落入敌人手中。 第八段,黄蓉说出自己的判断“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都已极。”通过言语可以看出此时黄蓉内心对蒙古军卑鄙无耻地拿他们的女儿威胁他们夫妇的行径的愤怒。 第八段写郭靖不明所以,等黄蓉解释明白后,问黄蓉为什么郭襄会落入敌人之手。黄蓉向郭靖说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郭靖听说杨过也在谷底生死未明,便当着众人面埋怨黄蓉舍弃杨过。因为“郭
25、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根据黄蓉此时的表情“满脸通红”可以推断出此时她的心理是羞愧。 然后第十段写“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在众人商议如何救郭襄时“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从“孤身出城”可见黄蓉当时救女的急迫之情。 第十段中众人见黄蓉孤身出城,纷纷上马追出。奔向高台。可是敌人拉强弓以待,台下有四个万人队将高台守得严密,无法靠近。郭靖大义凛然向郭襄喊到“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懂得了么”,然后拉弓射箭,射死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
26、古兵,带领众人回城。黄蓉站在城头“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此时的黄蓉救女失败,眼看女儿将性命不保,内心充满了对女儿的担忧之情。 2C【解析】C.“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错误,文中并未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只在第四段中有详细描写,“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可见选项说“多处”属于夸大其词。 三、蒙福森船歌(节选) 船歌 蒙福森 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
27、从来没有失过手。 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流过抚河镇。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流一路平缓,江面宽阔。然而至抚河镇时,水道突然变得弯曲,怪石嶙峋,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飞鸟鸣叫,猿猴嬉戏。 过了抚河镇不远,就是一个险滩,叫乱石滩。乱石滩水情复杂,滩险浪急,江水轰鸣,漩流咆哮声似鬼哭狼号,斯时要攻上险滩谈何容易!非要请抚河镇的船工不可,否则,外地人不知水情,十有八九翻船,葬身此地。 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嘴,一甩上衣,奔江边去了。张德贵把舵,指挥他
28、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 “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那声音,悠扬动听,铿锵有力,在山崖间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富有韵味喊着一个号子,可过险滩几丈。 过了乱石滩,前面江面宽阔,一马平川,水流骤然变得平缓,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一声“辛苦啦!”,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档攻滩就算完美结束了。 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
29、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一个三岁的女儿。空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过几年,他们就可以入学念书了。 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转眼,就到了1943年。 这年春天,日本人的枪炮声打破了抚河镇几百年来的宁静。一队队日本兵杀气腾腾地开进了抚河镇。 抚河镇的望江楼成了鬼子的司令部。鬼子以抚河镇为据点,四处烧杀淫掠,抢劫了大量的粮食,然后装到船上,准备运往前线。 鬼子占用了老百姓的帆船来运粮,可他们不敢过乱石滩。 一天,在汉奸的带领下,鬼子来到张德贵家他们要张德贵和他的兄弟们帮他们运粮过乱石滩。 张德贵断然拒绝。 鬼子军官嗖的一声拔出军刀,架在张
30、德贵的脖子上。张德贵冷冷地坐着,面不改色。鬼子军官恼羞成怒,嘴里叽里咕噜地骂着,眼珠一转,放下刀,带人走了。他们抓走了张德贵的老婆孩子,撂下话来:“哪天答应为皇军效力,哪天就放人!” 张德贵像困兽般焦躁不已,想了很久,终于,他到望江楼,跟鬼子说:“愿意替皇军效力。” 鬼子放了人。当天晚上,张德贵把老婆孩子交给他的徒弟赵小雷,让他连夜送他们去乡下避风头。 第二天,晨曦初露,江水苍茫,张德贵和他的十几个兄弟,像每次过乱石滩一样,有序分工,把运粮船带过乱石滩。 张德贵的几个徒弟像往常一样,要一起上船,张德贵不让,他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 这一次,张德贵没有能够把运粮船带过险滩,在最危险的地方,运粮船
31、撞到了一块大石头,船沉没了。满满一大船大米和押运的十几名鬼子,连同张德贵一起,瞬间,就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抚河中,再也不见踪影 船沉下去的那一刻,张德贵的兄弟们的号子声猛然如雷声般吼出来“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 两岸围观的老百姓不禁流下眼泪,那抚河上的船歌,铿锵有力,在山崖间久久地回荡着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小说塑造张德贵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处描写船歌写出在张德贵的带领下,船工齐心协力攻险滩、战胜自然的豪迈。 B第二处描写船歌写张德贵和鬼子同归于尽时场面的悲壮,兄弟们不约而同地用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