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2532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0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板块三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魏晋至隋唐【阶段特征阶段特征】魏晋至隋唐魏晋至隋唐(220907年年)是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时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年)1.政治政治:国家分裂国家分裂,出现民族大融合出现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三省制雏形出现;九九品中正制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士族势力强大。2.经济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草市产生。3.科技文化科技文化:三教并行三教并行,

2、儒学危机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二、隋唐时期二、隋唐时期(581907年年)1.政治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宋代在中央和宋代在中央和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地方全面实行分化事权的改革;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元代行省制影响深远。2.经济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瓷器出口;商品经商品经济繁荣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3、重农抑商政策松动。重农抑商政策松动。3.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政策宽松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文化繁荣,形形成中华文化圈。成中华文化圈。第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成熟考情备考分析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考题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考题角度考题角度备考分析备考分析(1)2017全国全国卷卷,26:对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对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不同历史叙述的历史解释不同历史叙述的历史解释(2)2017全国全国卷

4、卷,25:从魏晋以后的官修史书从魏晋以后的官修史书考查史书的政治性考查史书的政治性(3)2016全国全国卷卷,25: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的影响(4)2014全国全国卷卷,40: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科举制(八股取士八股取士)(5)2014海南卷海南卷,3:东晋时期的门第观念东晋时期的门第观念(6)2013全国全国卷卷,41: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史变迁汉、唐历史变迁(7)2011全国卷全国卷,40:秦至唐官员选拔依据变化和秦至唐官员选拔依据变化和原因原因1.高频考点高频考点:选官制演变及其影响选官制演变及其影响,三省制演变三省制演变及其成熟。及其成熟。2

5、.备考策略备考策略:(1)魏晋到隋唐是中国由分裂走向魏晋到隋唐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统一的时期,中国古代的中枢权力机构、选官中国古代的中枢权力机构、选官制度、监察谏议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制度、监察谏议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为隋唐的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学习本考点应抓住关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学习本考点应抓住关键词键词“成熟成熟”。(2)选官制度应系统掌握世卿世选官制度应系统掌握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相关知识举制的相关知识,形成对选官制度的规律性认形成对选官制度的规律性认识。识。主干知识整合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整合知识夯实基础夯

6、实基础抓主干抓主干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2.隋唐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1)内容内容三省三省:指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指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最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高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影响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是中国

7、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以后历朝基本沿袭。(3)局限局限:流程式分工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削弱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削弱1.背景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实为割据势力。2.问题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三、选官制度三、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1)含义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8、(2)盛行朝代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3)选官依据选官依据:门第出身。门第出身。(4)弊端弊端:不注重才能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2.科举制科举制(1)形成形成: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形成。(2)完善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3)作用作用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把选拔人才和任命

9、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公正。四、民族大融合四、民族大融合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加强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加强,吴国境内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吴国境内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西西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族大融合。重理解

10、重理解1.门阀士族的衰落门阀士族的衰落南北朝后期南北朝后期,门阀士族已经显出衰落的迹象门阀士族已经显出衰落的迹象,至隋唐时期至隋唐时期,终于完全退出了历终于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史舞台。(1)门阀士族衰落最重要的原因在经济方面。门阀士族衰落最重要的原因在经济方面。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期南北朝后期至隋唐时期,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士族经济不再像以前士族经济不再像以前那样相对稳定那样相对稳定,从根本上动摇士族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声望。从根本上动摇士族的政治

11、地位和社会声望。门阀的盛衰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唐朝中叶门阀的盛衰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唐朝中叶,土地买卖界土地买卖界限松弛限松弛,均田制崩溃均田制崩溃,不能保证士族继续占有大量土地和荫客、部曲等劳动不能保证士族继续占有大量土地和荫客、部曲等劳动人手人手,士族因此失去了往日的经济地位和特权士族因此失去了往日的经济地位和特权,其社会、政治地位也必然随其社会、政治地位也必然随之衰落下去。之衰落下去。(2)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隋唐时期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隋

12、唐时期,学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学校教育得到迅速发展,文化得以在更文化得以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普及广泛的空间内普及,学术的中心由家族转向社会学术的中心由家族转向社会,这使得士族渐渐丧失了以这使得士族渐渐丧失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往的文化优势,社会政治地位也逐渐下降社会政治地位也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士族的衰落。最终导致士族的衰落。(3)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4)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士族失去了在礼法门风上的优势。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

13、普及使士族失去了在礼法门风上的优势。一方面方面,寒庶地主中也出现了很多寒庶地主中也出现了很多“名节风教名节风教”之人之人;另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些士族门一些士族门风日趋败坏风日趋败坏,士庶区别日趋泯灭士庶区别日趋泯灭,动摇了士族赖以生存的等级特权。动摇了士族赖以生存的等级特权。2.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特点相权三分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能互这样既能互相制衡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提高行政效率。职权分明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三省职权按

14、行政程序划分,政令从起草政令从起草(中书省中书省)、审核、审核(门下省门下省)、至执行至执行(尚书省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都经由三省处理。加强皇权加强皇权: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分散了宰相及中央机构的权力,互相牵制互相牵制;同时同时,将尚书省权分六将尚书省权分六部部,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既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又推动了部门牵制与机构运转。节制君权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补君主才干的不足。(2)评价评价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

15、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三省六部制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减少决策失误,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防止个人权力过分膨胀,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沿用。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政腐败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的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权力失去制约和平衡,三三省

16、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省六部制也就失去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3.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要点史料探究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研习史料探究重点探究重点【解答解答】(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中枢机构的演变中枢机构的演变”注意三个限定时期注意三个限定时期,即汉、即汉、魏晋、唐。魏晋、唐。(2)定时空定时空,找关联找关联: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侍从设立中朝汉武帝重用身边亲信侍从设立中朝,削弱相权。魏晋南削弱相权。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相

17、权分散。权分散。(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反映出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反映出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反映出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反映出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反映出唐代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反映出唐代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相权分割相权分割,加强了皇权。加强了皇权。【答案答案】演变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隋唐时期三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省长官正式成为宰相。【深化拓展深化拓展】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古代中国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1.削弱相权削弱相权: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

18、断加强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相权不断削弱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直至被废除。削弱相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两种:(1)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皇权的独尊。(2)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室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室)转移转移,即由远及近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或由外到内);同时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

19、是不断地由内朝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内宫内)向外朝向外朝(外廷外廷)转移转移,即由内向外即由内向外,内朝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内朝逐渐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2.加强思想控制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汉武帝“罢黜百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明清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分化事权,使其相互节制使其相互节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制,推行郡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宋代实行二

20、府三司制等。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东厂、西厂、锦衣卫等。【解答解答】(1)明问题明问题,找方向找方向:第第(1)问问,注意归纳材料信息回答注意归纳材料信息回答“弊端弊端”。第。第(2)问问,围围绕绕“平民政治平民政治”分析思考分析思考,提炼概

21、括答案。提炼概括答案。(2)定时空定时空,找关联找关联: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实行九品中正制,逐渐出现很多弊端逐渐出现很多弊端,难以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隋唐时期难以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隋唐时期,科举制创立并日趋完善科举制创立并日趋完善,有利于打破特权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垄断,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流动促进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流动,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3)提信息提信息,找关键找关键:体现了九品中正制在选官标准、选官权等掌握方面存在体现了九品中正制在选官标准、选官权等掌握方面存在弊端。弊端。体现了科举制在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22、。体现了科举制在多个方面的积极作用。【答案答案】(1)弊端弊端:依据门第高低选官依据门第高低选官,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世家大族把持选官权世家大族把持选官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成为士族垄断政治的工具。成为士族垄断政治的工具。(2)内涵内涵:追求自由平等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打破了宗法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打破了宗法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促进了社会阶促进了社会阶层之间的良性流动层之间的良性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的参政。有利于庶族地主的参政。【深化拓展深化拓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和影响1.发展趋势发展趋势(1)选拔标

23、准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逐渐发展为学识、才能。由家世门第、财产等逐渐发展为学识、才能。(2)选拔方式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品评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由血缘、推荐、地方品评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3)选拔形式选拔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客观。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客观。(4)选官基础选官基础:日益扩大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5)主要启示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2.影响影响项目项目阐释阐释积极积极影响影响社会整社会整合功能合功能否定特权制度否定特权制度,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

24、理内核和价值观念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内核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转化层的流动和转化推动文推动文化发展化发展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带动了民间崇尚带动了民间崇尚人文、教育的社会风气人文、教育的社会风气巩固国巩固国家统一家统一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适应了适应了“大一统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意识形态的需要,加强了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巩固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推动世推动世界文明界文明选才方式在唐朝时就

25、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选才方式在唐朝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被西方国家吸收并改造成为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近代被西方国家吸收并改造成为近现代文官考试制度消极消极影响影响重才重才轻品轻品选拔人才有时过于重视才学标准选拔人才有时过于重视才学标准,忽视品德忽视品德,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官本位官本位思想思想直接促进了中国古代官本位社会的发育直接促进了中国古代官本位社会的发育;科举文化所孕育而成的官场文化科举文化所孕育而成的官场文化,至今仍有至今仍有消极影响消极影响禁锢禁锢思想思想强化儒家的正统地位强化儒家的正

26、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发展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发展;抑制了科技进步和新知识、新学科的抑制了科技进步和新知识、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产生和发展高考教材连线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教材补缺【析考题析考题】角度一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角度一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典例典例1】(2017全国全国卷卷,2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记述出处出处“秦王秦王(李世民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我师败绩。”旧唐书旧唐书高祖本纪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薛举寇泾州

27、,太宗太宗(李世民李世民)率众讨之率众讨之,不利而旋。不利而旋。”旧唐书旧唐书太宗本纪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刘文静(唐朝将领唐朝将领)及薛举战及薛举战于泾州于泾州,败绩。败绩。”新唐书新唐书高祖本纪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太宗有疾有疾,诸将为举所败。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新唐书太宗本纪太宗本纪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

28、役失败【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四段材料是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四段材料是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能够得出的基本历史能够得出的基本历史事实是事实是“唐军曾经与薛举战于泾州唐军曾经与薛举战于泾州,结果唐军战败结果唐军战败”。四段材料的不同点。四段材料的不同点是对唐军战败原因的描述不同是对唐军战败原因的描述不同,比较于比较于旧唐书旧唐书,新唐书新唐书则有美化李则有美化李世民之嫌世民之嫌,因此因此,C项正确。项正确。A、B两项两项新唐书新唐书旧唐书旧唐书中说法矛盾中说法矛盾,排除。李世民是否排除。李世民是否“患病患病”只有第四段材料提及只有第四段材料提及,这也可能是作者美化李这也可能是作者美化李世民的托词

29、世民的托词,不能认定为历史事实不能认定为历史事实,D项错误。项错误。答案答案:C角度二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角度二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典例典例2】(2013大纲卷大纲卷,12)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古代中国的监察

30、区是由中央派驻官员实行间接管理的区域古代中国的监察区是由中央派驻官员实行间接管理的区域,行政区则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区域行政区则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区域,监察区转为行政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监察区转为行政区是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体现展的体现,A项正确。项正确。B项中项中“经济发展经济发展”、D项中项中“疆域变化疆域变化”等表述均等表述均与监察区关系不大与监察区关系不大;监察区转为行政区后监察区转为行政区后,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更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更强,C项项表述错误。表述错误。答案答案:A角度三科举制的社会影响角度三科举制的社会影响【典例典例3】(2016全国全国卷卷,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

31、试任用的察举制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经魏晋九品中正制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汉代察举制是推荐、考试、试用三者相结合汉代察举制是推荐、考试、试用三者相结合,重在推荐。唐代科举重在推荐。唐代科举是考试、试用相结合是考试、试用相结合,重在考试重在考试,开放程度更高开放程度更高,更多的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考更多的

32、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考试改变命运试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暮登天子堂”的示范效应、导向效应更强的示范效应、导向效应更强,从而可以带动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D项正确。项正确。察举制和科举制都无法保证选拔察举制和科举制都无法保证选拔“最优秀最优秀”的官吏的官吏,官吏的优秀与否与考试能力的官吏的优秀与否与考试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高低没有必然联系,A项可排除。考试的局限就在于不能鉴别道德水平项可排除。考试的局限就在于不能鉴别道德水平,B项可排除。项可排除。世家子弟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世家子弟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项可排除。项可排除。答案答案:D【练

33、考题练考题】1.(2017江苏卷江苏卷,3)唐初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解析解析:C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便于皇帝控制选

34、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便于皇帝控制;皇帝掌决策权皇帝掌决策权,与决策职能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门下两省地位上升实际上体现皇权的加强。综合二者来相关联的中书、门下两省地位上升实际上体现皇权的加强。综合二者来看材料反映了君权的加强、相权的削弱看材料反映了君权的加强、相权的削弱,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在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在三省六部制度下的调整三省六部制度下的调整,A项错误项错误;B项材料无从体现项材料无从体现;决策权始终掌握在皇决策权始终掌握在皇帝手中帝手中,D项说法错误。项说法错误。2.(2015四川卷四川卷,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在

35、东汉亦属少府,虽典虽典机要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居真宰相之任。任。”这段话意在指出这段话意在指出()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位尊权重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解析解析:C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两汉时中书令、尚书令只是少府的属官两汉时中书令、尚书令只是少府的属官,地地位较低位较低,魏晋以来魏晋以来,其地位有所上升其地位有所上升,至

36、唐代为三省官长至唐代为三省官长,成为宰相成为宰相,是中枢权是中枢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中书令和尚书令的地位逐渐提高这说明中书令和尚书令的地位逐渐提高,故选故选C项。项。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项与题干主旨不符;B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材料并未体现三省制的材料并未体现三省制的曲折发展历程曲折发展历程,D项错误。项错误。3.(2012安徽卷安徽卷,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这句话意在

37、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选官应注重品行解析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材料中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材料中“以以言辞刀笔取人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而不悉其行”以至以后所取官员不称职以至以后所取官员不称职,“虽刑戮之虽刑戮之,而民已而民已敝敝”,联系唐代选官制联系唐代选官制科举制科举制,可知唐太宗的用意是说科举制注重了所可知唐太宗的用意是说科举制注重了所选人才的选人才的“才学才学”,而忽视了其品行而忽视了其品行,故故D项符合题意。项符

38、合题意。A、B、C三项均与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材料内容不符。4.(2012山东卷山东卷,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参预朝政。其目的是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抑制朋党之争解析解析:B唐朝的三省体制将相权分割唐朝的三省体制将相权分割,高宗还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高宗还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让三省让三省中品位较低的官员参预朝政中品位较低的官员参预朝政,更加削弱了相权更加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1讲魏晋至隋唐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成熟.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