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种“城”(“都”)的功能实际上只能是保护统治阶级的财富和既得权力,充作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这也就是说,我国最早的正式“城”的形成,并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出于政治要求的结果。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屹立于我国大地的巍然城堡,便成了奴隶主阶级的权力象征,控制广大奴隶的统治工具。可见此时的“城”,也和古埃及的城相似,只不过是政治控制中心,还不能构成经济中心。周代鲁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曲阜市区东、北面。周成王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于此。鲁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圆角长方形,东西最长处3.7公里,南北最宽处2.7 公里,周长11.5公里,四周有宽30米左右的城壕。共有城门11
2、座,东、西、北三面各有 3 门,南面有两门,门宽715米。南面2座门的外侧有夹门的墩台,当为左传记载的雉门及其两观。内城居全城中部偏北,平面近方形,东西宽约 550米,南北长约500 米,东、西、北三面残存地下的城垣宽10米左右。城内有密集的大型建筑基址。燕下都遗址位于易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是战国时期燕国都城的遗址。都城址平面为一不规整的长方形,东西长8300米,南北宽约4000米,面积32平方公里。中部南北纵贯一条古河道(运粮河),河东侧有一平行城垣,将故城分为东城和西城。东城平面近似正方,中间偏北处有一道东西横贯的“隔墙”,把东城又分成南北两部分,东城是当时人们的活动中心,有宫殿区,官
3、营手工业作坊区,市民居住区,贵族墓葬区等。西城的创建晚于东城,遗存较少,是为了东城安全而建的一座附城。(左图为复原模型)春秋淹城遗址座落在江苏武进市城区,距常州市区4公里,系春秋早期城池遗址,距今已有2800余年。遗址东西长850米,南北宽750米,占地约0.65平方公里,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建筑,其三城三河的形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平山中山王陵复原想象图中山王陵复原想象图新宮室的建設,從220BC起陸續興建信宮、甘泉宮、北宮。212BC興建更大規模的朝宮,做為朝廷的中心。朝宮的前殿即阿房宮,位於今日西安與咸陽之西南方,可見城
4、市宮殿雖有擴建,但整體佈局並未改變,朝廷中心仍在城的西南。阿房宮是南向的,但朝宮除在終南山建南門闕外,另建東門闕正對咸陽城東門,可見擴建後的咸陽城仍是座西向東的。咸陽城創建於戰國中期,秦孝文王時(250BC),宮館閣道相連30餘里。後來在統一的過程中,仿建六國宮殿,從咸陽城向東營建新宮,沿著渭水,達涇渭之交。秦始皇大崇墳台,其陵墓是中國最大者。壘土為長方形,截去上部稱為方上,現存陵體為三層方錐形夯土台,東西長345公尺,南北長350公尺,高40餘公尺。陵墓建築陵墓建築秦皇陵秦皇陵周圍有夯土牆垣兩重,南北狹長呈回字型。內垣周長3公里,設東西北三門,外垣6公里,只設東門,陵墓在回字型城牆的南半部,
5、呈座西朝東的規劃。陵墓建築陵墓建築秦皇陵秦皇陵固原秦长城汉长安城建于龙首原上,宫殿建筑在前,城垣建筑在后,并受渭河及其支流皂河的制约,北城垣呈与渭河平行的东北-西南走向,并有折曲,即所谓“北斗”形状。南墙因受先于建造的长乐、未央二宫和高庙位置的影响,也不在一条东西直线上,中部外凸。城市平面不规则,后世附会为天象观念。汉长安城西汉建都之初,利用秦代旧宫(长乐、未央),没有考虑修筑城墙。后因匈奴距长安仅数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到,威胁日紧。为安全计,公元前 194惠帝用五年时间加筑城墙。汉长安城汉武帝时期,扩建汉高祖修筑的北宫,在其西侧新建桂宫,于长乐宫北新建明光宫,并在长安城西墙外营建巨大的建章宫
6、。开凿昆明池及城市供水渠道。长安城虽然有城墙,但它并没有被当时的人看做都城活动的界限。汉武帝周回30里的建章宫更建在西墙之外,架设凌空阁道,跨越城墙,连通城内的未央宫。显然汉武帝并不在乎城墙的限制和军事防御能力,而看中地形与供水。汉长安城选址于渭河南岸龙首原,城内的宫殿区均建围墙环绕,占据地势高的南部,主要殿宇又建于高台上,都是为了显示皇权的居高临下。西汉长安城每边开三座城门,每门三个门道,中间是皇帝的御道(弛道)。城内垂直相交的大街分为若干职能区。宫殿:长乐宫初为皇帝视朝之所,后改为太后所居。未央宫为朝会之所。北宫、桂宫和明光宫为后妃之宫。武库:放置兵器,二宫之间。官署、贵宅:未央宫的北阙附
7、近和长安城东北的宣平门内,故有“北阙甲第”与“宣平贵里”之说。水陆交通便利,易集商贾。长安城东西市长安城内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城东北部和西北部,以西区最繁华,是市场和手工业作坊区。三辅黄图卷二记载长安城有“九市”,“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此道即横门大街。于街中立市楼以监控、管理市场交易,市楼两侧分为东市和西市,其中西市在惠帝六年建城墙时已经存在。市场集中在西部是由于城东部为贵族聚居区,占地较多;城西临渭水,建有中渭桥和便桥,有横穿关中的东西大道跨越渭河的渡口,也是东来的西域行商进入长安城最近的地点。皇家园林上林苑位于城外西南部,有数十处离宫别馆,取上游水源之便。并在西南郊开挖昆明池,既为操练水
8、军,又能解决都城水源不足的问题。汉长安闾里:长安城东北部地势最低,平民百姓所居,里是城市的基层行政组织。源自方里而井,居在公田之中的周礼所载土地、人口的布局统计法。“长安城中八街九陌,闾里一百六十”。闾里的户数记载不一,四周筑墙垣。“里甲”里门不许临街,惟贵族甲第可,以示有别。长安城宫殿面积过大,这160闾里可能会有一部分设在城外。“东郭”,指宣平门外的居住区,反映当时人视长安城范围不限在城墙以内。西汉墓葬移出城外,“陵旁立庙”,宫庙分离,宗庙退居次要。西汉末年汉成帝及王莽在汉长安城南陆续建造礼制建筑,逐渐衍化出祭天于南郊的观念和制度。汉长安符合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九经九纬,
9、经涂九轨,面朝后市”;但因宗庙移至城外帝陵之侧,不存在“左祖右社”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国即指国都,为每边长九里的方形城址,每边开三个城门;城中南北、东西向的街道各九条,街宽能容九轨之辙;面南而王,王宫所建坐北朝南,其左侧(东)建祖庙,右侧(西)立社稷坛;王宫南方面对上朝之廷,背后(北)开设市场,市场面积相当一夫之地,即方百步。长城烽燧的比较西汉用夯土筑,唐代改用土坯垒砌新疆轮台县西24公里拉依苏河畔,汉代夯筑烽燧,边长67米,残高8米;唐代烽燧土坯垒筑,边长13米,残高14米。附近建边堡7050米。西汉长城遗迹1
10、西汉长城遗迹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目前发现的西汉王朝或罗马帝国的军事城址都采用了方形的城墙轮廓,有相似的排列整齐的街道形态。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长城沿线边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罗马人建造的长城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罗马人长城结构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罗马长城及浴室结构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东方汉帝国与西方罗马帝国城市起源到中世纪城市汉平刚郡城地图、画像砖、陶器反映的汉代城市生活汉代地方城址位于桑干河谷的代郡(代王城)代王城中世纪城市东汉都城雒阳城内占主要面积的
11、仍然是皇室宫殿,南宫位于全城中部稍南,北宫居城市北部,两宫外建有围墙,两宫相距1里,有复道相连。学者认为南宫的前身可能是成周时代的王宫,周秦时代就存在南、北两宫制了。史记高祖本纪:“帝置酒洛阳南宫”,又汉书王莽传:“司徒王寻将十万屯洛阳,填南宫”,可知在西汉时洛阳已有南宫,朝廷的重大礼仪多在南宫举行,是比较重要的朝宫。管子:“凡仕者近(公)宫,不仕者与耕者近门,工商近市”。东汉雒阳的市场分布在城门附近。小结:秦汉城市的变化及特点1 秦汉都城以宫殿为城市主体的结构很突出,宫殿与宗庙分离,都城以宫殿为城市中心,宗庙移出城外,退居次要地位。2城墙的军事防御作用明显,但是早期城墙的功能并不仅仅着意于防御性,是城市的标志;市民居住的闾里和商业市场被正式纳入城市规划中,市场有了固定的位置,居民由血缘社会转为地缘社会。3前朝后寝的宫殿配置与联系,对中国王朝前期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4 秦汉城市大多依托前代旧城或宫殿而建,尚没有明确的规划思想;注意城市供水渠网的建设。5 伴随着郡县制地方行政体系的建立,确立了地方城市层级网络;秦汉地方城市形态多方形轮廓。秦汉城市结束了商周以来以血缘政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形成以地缘政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直接反映了从东周到秦汉社会历史的剧烈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