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传给08级学生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3129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PPT 页数:194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传给08级学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行政法传给08级学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行政法传给08级学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行政法传给08级学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行政法传给08级学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行政法基本理论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的概念 *第二节第二节 行政法的渊源与特点行政法的渊源与特点 *第三节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 *第四节第四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就是规定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调整行政法就是规定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内容上: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内容上: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 *对象上: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对象上: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 *形式上:行政法是各种行政法规范的总称形式上:行政法是各种行政法规范的总称 *1、行政的含义:国家行政主体对公共事务的组

2、织和管理、行政的含义:国家行政主体对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又称公共行政,或国家行政活动,又称公共行政,或国家行政 2、行政的本质:对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和分配活动、行政的本质:对公共利益的集合、维护和分配活动 3、行政的特征:持续性(区别与立法);主动性(区别、行政的特征:持续性(区别与立法);主动性(区别与司法)与司法)4、行政的构成:、行政的构成:(1)实施行政的主体,即)实施行政的主体,即“行政主体行政主体”(2)行政主体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即)行政主体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即“行政行为行政行为”(3)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予以补救,即)对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予以补救,即“行政救济行政救济”行

3、政关系: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发行政关系: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行政主体在集合、维护和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本质上,是行政主体在集合、维护和分配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与代表个人利益的相对一方当事人分配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与代表个人利益的相对一方当事人之间所发生的一种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之间所发生的一种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1、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行政法并不是指某一个法律文件,、从表现形式上来看,行政法并不是指某一个法律文件,更不等同于行政法典,而是各种行政法规范的总称,既可更不等同于行政法典,而是各种行政法规范的总称,既可以法典形式,

4、也可以分散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形式以法典形式,也可以分散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形式表现出来,通常称之为行政法的渊源表现出来,通常称之为行政法的渊源 2、从形式表现特征来看,无论是单行法律,还是数量巨、从形式表现特征来看,无论是单行法律,还是数量巨大的法规范性文件,都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约束与补充大的法规范性文件,都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约束与补充一、渊源一、渊源 *二、特征二、特征 *1、正式渊源:宪法典、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正式渊源:宪法典、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和法律解释以及部分行政规范、国际条约行政规章和法律解释以及部分行政规范、国际条约 2、非正式渊源:法理、惯例

5、和判例、非正式渊源:法理、惯例和判例 1、难以制定统一的法典: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广泛;行政、难以制定统一的法典:行政法的调整范围广泛;行政法规范的性质繁杂;行政法规范的变化频繁法规范的性质繁杂;行政法规范的变化频繁2、形式广泛,数量众多且富于变动性,缺乏稳定性、形式广泛,数量众多且富于变动性,缺乏稳定性3、实体法规范与程序法规范相并存、实体法规范与程序法规范相并存 一、概念一、概念 *二、要素二、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分类三、分类 *四、特征四、特征内内 容容*主主 体体*五、变动五、变动条条

6、 件件*形形 式式*行政法规范对行政权力行使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行政法规范对行政权力行使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加以调整之后所形成的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调整之后所形成的一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源于行政权力行使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源于行政权力行使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形成于行政法规范对上述社会关系调整之后形成于行政法规范对上述社会关系调整之后 是一种肯定、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一种肯定、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 简称为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行政权简称为行政法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行政权利的享受者和行政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利的享受者和行政义务的承担者。包括

7、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具有利害关系的行政第三人对人,以及其他具有利害关系的行政第三人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的国家行政机关政行为,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效果的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受行、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受行政权力作用或行政行为约束的另一方主体政权力作用或行政行为约束的另一方主体 3、行政第三人:与行政行为具有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行政第三人:与行政行为具有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

8、、法人或其他组织法人或其他组织 行政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标的或对象,联系主行政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标的或对象,联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媒介,包括金钱(债)、物、精神、生体之间权利义务的媒介,包括金钱(债)、物、精神、生命健康、自由、行为等命健康、自由、行为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行政主体的权力和义务:被称为、行政主体的权力和义务:被称为“职权职权”和和“职责职责”,包括正确适用法律、依法行使职权、遵守法定程序等包括正确适用法律、依法行使职权、遵守法定程序等2、相对、相对人的权利人的权利参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利参与国家行

9、政管理活动的权利 从行政主体或通过其管理活动获得利益的权利从行政主体或通过其管理活动获得利益的权利 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被侵犯时请求保护或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被侵犯时请求保护或救济的权利救济的权利3、相对人的义务:多为具体行政法规范所规定,包括遵、相对人的义务:多为具体行政法规范所规定,包括遵守行政法规范、服从行政管理、执行行政决定守行政法规范、服从行政管理、执行行政决定1、依据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的不同、依据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的不同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权力作用于行政系统之内而在行政内部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权力作用于行政系统之内而在行政主体与内部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10、与内部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外部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权力作用于行政系统之外而在行政外部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权力作用于行政系统之外而在行政主体与外部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与外部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2、区别、区别(1)前者反映国家自身管理,主体双方都属于行政系统,具有行)前者反映国家自身管理,主体双方都属于行政系统,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后者体现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体双方中一方为行政政隶属关系;后者体现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体双方中一方为行政主体,另一方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主的相对人,双方不具有主体,另一方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主的相对人,双方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行政隶属关系

11、(2)两者发生纠纷时有不同的处理途径和方法。前者一般由行政)两者发生纠纷时有不同的处理途径和方法。前者一般由行政系统内部解决而不诉诸司法机关,对后者有包括司法救济在内的完系统内部解决而不诉诸司法机关,对后者有包括司法救济在内的完整的纠纷解决机制整的纠纷解决机制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而且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不能相互转化或互换位置而且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不能相互转化或互换位置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无论是行政主体还是行政相对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无论是行政主体还是行政相对人都要受到一定资格和条件的限制人都要受到一定资

12、格和条件的限制 3主体地位的不对等性,表现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大主体地位的不对等性,表现为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化大多取决于行政主体单方的意思表示,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多取决于行政主体单方的意思表示,行政主体可以单方面依法对相对人采取强制措施,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先权或依法对相对人采取强制措施,行政主体享有行政优先权或行政特权行政特权1、内容具有法定性与不可分割性,主体之间不能相互约、内容具有法定性与不可分割性,主体之间不能相互约定权利、义务,也不能自由选择权利义务,必须由行政定权利、义务,也不能自由选择权利义务,必须由行政法规范规定法规范规定2、内容处分的有限性,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能自由处分、内容处分

13、的有限性,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能自由处分其权利义务其权利义务3、纠纷处理的特殊性,表现为行政纠纷处理上的不可调、纠纷处理的特殊性,表现为行政纠纷处理上的不可调解性以及行政机关本身参与纠纷处理解性以及行政机关本身参与纠纷处理行政法规范的存在行政法规范的存在 行政法律事行政法律事实的出现实的出现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法律行为1、产生: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之间实际形成特定的权利义、产生: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之间实际形成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务关系2、变更: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在行政法律关系存续期间发、变更: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在行政法律关系存续期间发生部分变化的情况,即权利义务的部分扩大或缩小生部分变化的情况,即权利义

14、务的部分扩大或缩小3、消灭:主体间权利义务完全消灭,原因包括主体消灭、消灭:主体间权利义务完全消灭,原因包括主体消灭、设定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或行政行为消灭以及客体的消灭设定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或行政行为消灭以及客体的消灭一、确立标准一、确立标准 *二、功能二、功能 *三、行政法三、行政法定原则定原则职权法定原则职权法定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原则 *四、行政四、行政均衡原则均衡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平等对待原则 *禁止过度原则禁止过度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信赖保护原则 *五、行政五、行政正当原则正当原则避免偏私原则避免偏私原则行政参与原则行政参与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

15、基于法的正义价值基于法的正义价值 符合法的形式正义,要求行政应严格符合法律的规定符合法的形式正义,要求行政应严格符合法律的规定 体现法的实质正义,即行政必须保持均衡合理体现法的实质正义,即行政必须保持均衡合理 体现法的程序正义,即行政必须严格符合法定的过程体现法的程序正义,即行政必须严格符合法定的过程1、法律的整合功能,使得行政法规范在多样性中贯穿着、法律的整合功能,使得行政法规范在多样性中贯穿着统一性统一性2、行为准则功能、行为准则功能3、司法适用功能,法院司法审查应当遵循行政法的基本、司法适用功能,法院司法审查应当遵循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克服成文法规则的局限性以及可能的内在冲突性原则,克服成

16、文法规则的局限性以及可能的内在冲突性1、行政职权来源于法,一切行政行为必须依法定的职权、行政职权来源于法,一切行政行为必须依法定的职权为基础,无法则无权为基础,无法则无权2、行使职权受制于法,行政主体应当按照法律的实体和、行使职权受制于法,行政主体应当按照法律的实体和程序要求行使职权程序要求行使职权3、越权无效,行政主体如果越权则不具有法律效力,法、越权无效,行政主体如果越权则不具有法律效力,法院及其他有权国家机关可以撤销或者宣布越权行为无效,院及其他有权国家机关可以撤销或者宣布越权行为无效,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法律相对于行政权具有优越地位,以法律指

17、导行政,行法律相对于行政权具有优越地位,以法律指导行政,行政行为与法律相抵触应不发生效力政行为与法律相抵触应不发生效力 1、行政立法应服从法律位阶的要求,以上位法作为行政、行政立法应服从法律位阶的要求,以上位法作为行政立法的根据立法的根据2、下位阶的法律不得与上位阶的法律冲突,若存在冲突、下位阶的法律不得与上位阶的法律冲突,若存在冲突则下位阶法的冲突条款无效而以上位阶法有关内容为准则下位阶法的冲突条款无效而以上位阶法有关内容为准在国家法律秩序范围内,严格区分国家立法权与行政立法在国家法律秩序范围内,严格区分国家立法权与行政立法权,某些事项必须专属于立法者规范,行政机关不得代为权,某些事项必须专

18、属于立法者规范,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规定 *要求行政主体在选择作出何种内容的行政行为时必须权衡要求行政主体在选择作出何种内容的行政行为时必须权衡各种利益关系作出最佳的选择,实现其实体内容的合理,各种利益关系作出最佳的选择,实现其实体内容的合理,体现法的实质正义体现法的实质正义 基础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基础是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1、禁止恣意原则:行政主体的任何措施都必须有合理充分的实质、禁止恣意原则:行政主体的任何措施都必须有合理充分的实质理由,要求行政主体坚持同等对待规则、区别对待规则以及比例对理由,要求行政主体坚持同等对待规则、区别对待规则以及比例对待规则待规则2、行政自我约束原则:行政主

19、体做出行政裁量决定时,若无正当、行政自我约束原则:行政主体做出行政裁量决定时,若无正当理由,应当受到行政惯例或者行政先例的拘束理由,应当受到行政惯例或者行政先例的拘束要求行政主体在限制个人利益的手段与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之间进要求行政主体在限制个人利益的手段与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之间进行权衡行权衡1、必要性原则:或为最少侵害原则,即行政权的行使应尽可能使、必要性原则:或为最少侵害原则,即行政权的行使应尽可能使相对人的损害保持在最小的范围内相对人的损害保持在最小的范围内2、合比例性原则:或为相称性原则,即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合法权、合比例性原则:或为相称性原则,即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干预不得超过所

20、追求的行政目的的价值,两者之间必须合比例益的干预不得超过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的价值,两者之间必须合比例或相称或相称当行政相对人对授益性行政行为形成值得保护的信赖时,行政主体当行政相对人对授益性行政行为形成值得保护的信赖时,行政主体不得随意撤销或者废止该行为,否则必须合理补偿行政相对人不得随意撤销或者废止该行为,否则必须合理补偿行政相对人存在信赖基础存在信赖基础具备信赖行为具备信赖行为相对人基于对行政行为的信赖而采取不可逆转的行为相对人基于对行政行为的信赖而采取不可逆转的行为信赖值得保护信赖值得保护必须是正当的信赖且信赖利益须大于撤销或废止原行必须是正当的信赖且信赖利益须大于撤销或废止原行政行为所欲

21、维护的公共利益政行为所欲维护的公共利益授益性行政行为生效且被相对人获知授益性行政行为生效且被相对人获知权衡权衡对信赖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进行权衡,只有后者大于对信赖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进行权衡,只有后者大于或等于前者时,行政主体才可撤销或者废止原行政行或等于前者时,行政主体才可撤销或者废止原行政行为,但必须给予相对人合理的补偿为,但必须给予相对人合理的补偿第二章第二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第二节第二节 公务员公务员 *一、概念: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一、概念:依宪法或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对国家各项行政事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对

22、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中央行政机关中央行政机关 *地方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二、行政机关之间关系二、行政机关之间关系1、纵向关系:行政组织系统中基于隶属性所形成的上、纵向关系:行政组织系统中基于隶属性所形成的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领导关系:上下行政机关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领导关系:上下行政机关之间的命令与服从关系 指导关系:上下行政机关之间的一种行业或业务上指导关系:上下行政机关之间的一种行业或业务上的指导与监督关系的指导与监督关系 2、横向关系:无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横向关系:无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权限划

23、分关系,如人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权限划分,权限划分关系,如人民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权限划分,划分的结果是各种行政管辖权划分的结果是各种行政管辖权公务协助关系(职务上的协助):对于某一事务无管公务协助关系(职务上的协助):对于某一事务无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基于有管辖权行政机关的请求,依辖权的行政机关,基于有管辖权行政机关的请求,依法运用职权予以协助法运用职权予以协助监督制约关系,如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财政部门监督制约关系,如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财政部门与其他行政机关之间关系与其他行政机关之间关系三、行政权限: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所不能超越三、行政权限:法律规定的行政主体行使职权所不能超越的范围或界

24、限,即行政职权的限度的范围或界限,即行政职权的限度 级别管辖权: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行政主体间处理某级别管辖权: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行政主体间处理某一行政事务上的权限划分(或分工)一行政事务上的权限划分(或分工)事务管辖权:从事不同公务或行政事务的行政主体之事务管辖权:从事不同公务或行政事务的行政主体之间的权限分工间的权限分工地域管辖权:具有相同公务性质、但地域不同的行政地域管辖权:具有相同公务性质、但地域不同的行政主体之间的权限分工主体之间的权限分工1、分类、分类 2、行政权限的裁定:经有关行政主体的裁定来确定行政、行政权限的裁定:经有关行政主体的裁定来确定行政主体的权限主体的权限移送管辖权:无

25、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把已受理的事务移送移送管辖权:无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把已受理的事务移送给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管辖给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指定管辖权:当管辖权发生争议时,由上级行政机关以指定管辖权:当管辖权发生争议时,由上级行政机关以决定的方式指出争议双方中的一方行政机关行使管辖权决定的方式指出争议双方中的一方行政机关行使管辖权移转管辖权:由上级行政机关决定或同意,把管辖权由移转管辖权:由上级行政机关决定或同意,把管辖权由下级行政机关移送给上级行政机关或由上级行政机关移下级行政机关移送给上级行政机关或由上级行政机关移送给下级行政机关送给下级行政机关一、公务员一、公务员概概 念念*条条 件件*管管 理理

26、*三、公务员职务三、公务员职务二、纪律要求二、纪律要求处处 分分*救救 济济四、确定职务行为的因素四、确定职务行为的因素 *事事 由由*途途 径径*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十八周岁年满十八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1、职位职位*分类制

27、度分类制度 2、公务员职务序列公务员职务序列 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类等类别 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级副职非领导职务非领导职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包括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包括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

28、任科员、副主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公务员因违法违纪公务员因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公务员法公务员法给予处分,给予处分,处分分为:警告(处分分为:警告(6个个月)、记过(月)、记过(12个月)、记大过(个月)、记大过(18个月)、降个月)、降级、撤职(级、撤职(24个月)、开除个月)、开除申申诉诉的的事事由由处处 分分辞退或取消录用辞退或取消录用降职、免职降职、免职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定期考核定为不称职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以批准申请辞职、提前退休未予以批准未按照规定确定或扣减工资、福利、未按照规定确定或扣减工资、福利、保

29、险待遇保险待遇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诉的其他情形形复核:不服(知道之日起复核:不服(知道之日起30日内),向原日内),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处理机关申请复核(30日内);对该结果不日内);对该结果不服(接到结果之日起服(接到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公日内),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作出该人事处理的上一级务员主管部门或作出该人事处理的上一级机关申诉(机关申诉(60日内,延长时间不超过日内,延长时间不超过30日)日)申诉:不经过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申诉:不经过复核,自知道该人事处理之日起日起30日内直接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日内直接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作出该人事处

30、理的上一级机关申诉作出该人事处理的上一级机关申诉再申诉: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再申诉:对省级以下机关作出的申诉处理决定不服,可向作出申诉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定不服,可向作出申诉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再申诉机关提出再申诉 确定职务行为的因素:确定职务行为的因素:身份因素身份因素时空因素时空因素职权因素职权因素目的因素目的因素根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实施的行为根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实施的行为 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时间、地域范围内实施的行为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时间、地域范围内实施的行为 凡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名义实施的行为凡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名义实施的行为 为了履行法定职责和义

31、务,维护公共利益而为的行为为了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维护公共利益而为的行为 第三章行政行为概述第三章行政行为概述第一节基本理论第一节基本理论 *第二节第二节 抽象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 *第三节第三节 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的概念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二、行政行为的特征 *三、行政行为的效力三、行政行为的效力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四、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行使行政职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权和履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法

32、律行为法律行为事实行为事实行为 行政法律行政法律 行为行为民事法律民事法律 行为行为抽象行政抽象行政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具体行政具体行政法律行为法律行为犯罪行为犯罪行为1、从属法律性:、从属法律性:执行法律的行为,须从属于法律,执行法律的行为,须从属于法律,具有法律依据,表现为依法行政具有法律依据,表现为依法行政立法行为立法行为公民、组织的行为公民、组织的行为2、裁量性:、裁量性:对于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确规定对于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确规定或虽有明确规定但有一定幅度的事项,行政主体或虽有明确规定但有一定幅度的事项,行政主体有权以自己的意志作出决定和采取措施,但必须有权以自己的意志作出决定和采取

33、措施,但必须在法律之下在法律之下3、单方性:、单方性: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只要在行政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只要在行政组织法或特定法律、法规所授权限范围内,即可组织法或特定法律、法规所授权限范围内,即可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无需与行政相对方协商和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无需与行政相对方协商和征得相对方的同意征得相对方的同意4、强制性:、强制性:行政主体以国家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以国家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以国家强制力为实现的保障,当其行使职能的行以国家强制力为实现的保障,当其行使职能的行为遇到障碍,在没有其他途径克服障碍时,可以为遇到障碍,在没有其他途径克服障碍时,可以运用强制手段,消除障碍,

34、保障行政行为实现运用强制手段,消除障碍,保障行政行为实现1、确定力:、确定力:行政行为实施后,除非有重大、明行政行为实施后,除非有重大、明显违法的情形,即发生法律效力显违法的情形,即发生法律效力行政主体本身或其上级行政机关,或其他任何行政主体本身或其上级行政机关,或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撤销或废国家机关,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撤销或废止止超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后,不得对该行超过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后,不得对该行为的效力提起异议,在复议、诉讼期间不停为的效力提起异议,在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对该行为的执行止对该行为的执行2、拘束力:、拘束力:行政行为做出后,作为行政相对人行政行

35、为做出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所有个人、组织都要接受该行为的约束,不能的所有个人、组织都要接受该行为的约束,不能做出与该行为相抵触或违反该行为要求的行为做出与该行为相抵触或违反该行为要求的行为 3、执行力:、执行力:行政行为做出后,行政相对人必行政行为做出后,行政相对人必须自觉履行相应行为为之确定的义务,如果其拒须自觉履行相应行为为之确定的义务,如果其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相应行政主体可以依法采取绝履行或拖延履行,相应行政主体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或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强制措施或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1、以行政行为的功能和对象的区别为标准:、以行政行为的功能和对象的区别为标准:抽象行政行为:行政

36、主体针对不特定的对象抽象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的对象设定或规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设定或规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活动动 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具具体行政行为:行政主体针对特定对象具体适用法律规范所作出来的,对特定对象体适用法律规范所作出来的,对特定对象产生约束力的活动产生约束力的活动 2、区分的意义、区分的意义一、抽象行政行为的基本理论一、抽象行政行为的基本理论 *二、行政法规的基本知识二、行政法规的基本知识 *1、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 *2、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的分类 *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多数人制定的,具有普遍约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

37、多数人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束力的行为规则,以文件的形式表现,以文件的形式表现抽抽 象象 行行 政政 行行 为为规规 范范 文文 件件非规范文件非规范文件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行政一般行政规范文件规范文件行政法规和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和能多次适用的行政措能多次适用的行政措施、决定、命令施、决定、命令行政主体发布的针对不特定对象行政主体发布的针对不特定对象的通常为一次性适用的决定、决的通常为一次性适用的决定、决议、通告、通知等议、通告、通知等行行 政政 立立 法法行政法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其他规范性文件分分 类类性性 质质 *概

38、概 念念 *行政立法行政立法:有权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有权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并颁布有关行政管理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并颁布有关行政管理事项的,普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事项的,普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具有立法的性质,是从属性立法行为;又具有立法的性质,是从属性立法行为;又具有行政的性质,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具有行政的性质,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行行 政政 性性 *立立 法法 性性 *行行政政性性主体是行政机关主体是行政机关所调整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项或与行所调整对象主要是行政管理事项或与行政管理有关的事务政管理有关的事务目的主要是执行和实施权力机关制定的目的主要是执行和

39、实施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法律,实现行政管理职能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主主 体体对对 象象时间效力时间效力程程 序序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制定人们遵守的行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制定人们遵守的行为规则为规则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普遍属于法的范畴,具有法的基本特征,即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必须遵循较严格的程序必须遵循较严格的程序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主主 体体客客 体体效效 力力程程 序序形形 式式立立法法性性1、行政法规的立法范围、行政法规的立法范围 *2、行政法规的名称:条例、规定、办法、行政法规的名称:条例、

40、规定、办法3、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 *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规的事项宪法宪法第第89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管理职权立立 项项:立法有规划,符合要求立法有规划,符合要求起起 草草:遵循原则,各行政部门职能协调一致遵循原则,各行政部门职能协调一致审审 查查:国务院法制机构审查国务院法制机构审查决决 定定: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国务院审批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国务院审批公公 布布:总理签署总理令公布总理签署总理令公布备备 案案:公布后公布后30日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日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一、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一

41、、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 *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 *三、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三、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要件 *四、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四、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关关 系系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政主体针对特定行政管理对象实施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决定,其主要体现为书面行为,如行政处罚决定,其主要体现为书面形式的行政决定形式的行政决定1、以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程度为标准、以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程度为标准羁束行政行为:法律规范对行为的范围、条羁束行政行为:法律规范对行为的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件、标准、形式、程序等作了较详细、具体、明确

42、规定明确规定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行为范围等作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主体自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主体自行选择行选择2、以行为启动是否需要当事人申请为前提、以行为启动是否需要当事人申请为前提依职权行政行为:行政主体直接依法律、法规依职权行政行为:行政主体直接依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职权,而无需依行政相对人申请作规定的行政职权,而无需依行政相对人申请作为启动条件而实施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为启动条件而实施的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应请求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启动要以

43、行政应请求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启动要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条件,如行政许可相对人的申请为前提条件,如行政许可3、以行为内容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为标、以行为内容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为标准准授益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授益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权益或免除其义务的行为,如行政救助权益或免除其义务的行为,如行政救助不利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不利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为行政相对人设定义务或剥夺、限制其权益的行政行为,定义务或剥夺、限制其权益的行政行为,如行政权强制如行政权强制1、存在行政权能、存在行政权能2、实际运用行政权、实际运用行政权3、存在法律效果、存在法律效果4、存

44、在意思表示行为、存在意思表示行为1、行为主体合法、行为主体合法2、行为权限合法、行为权限合法3、行为内容合法、行为内容合法4、行为程序合法、行为程序合法5、行为形式合法、行为形式合法行为主体(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行为主体(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行政行为成立要件行政行为成立要件行政行为行政行为非行政行为非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合法成行政行为合法成立要件立要件合法的行合法的行政行为政行为违法的行违法的行政行为政行为第四章第四章 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第一节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述行政处罚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种类与实施机关行政处罚的种类与实施机关 *第三节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管辖与适用行政处罚的管辖与适用

45、*第四节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决定行政处罚的决定 *第五节第五节 行政处罚的执行行政处罚的执行 *一、行政处罚概念一、行政处罚概念 *二、行政处罚特征二、行政处罚特征 *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行政处分行政处分*刑罚刑罚*四、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四、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五、行政处罚权的设定五、行政处罚权的设定*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政相对人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1、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

46、组织织2、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组织 3、前提是相对人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前提是相对人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行为4、性质为以惩戒违法为目的的具有制裁性的具、性质为以惩戒违法为目的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区别:1、主体范围不同、主体范围不同2、制裁对象不同制裁对象不同3、形式不同、形式不同4、性质不同、性质不同5、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同6、救济途径不同、救济途径不同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区别: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区别:1、行为的权力性质不同、行为的权力性质不同

47、2、行为主体不同行为主体不同3、被处罚的对象不同、被处罚的对象不同4、作出处罚决定的程序不同、作出处罚决定的程序不同5、处罚的种类不同、处罚的种类不同 1、处罚、处罚法法 定原定原则则 行政主体实施处罚必须依据相应的权限行政主体实施处罚必须依据相应的权限行政主体实施处罚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行政主体实施处罚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行政主体应遵守法定程序实施处罚行政主体应遵守法定程序实施处罚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3、公正原、公正原则则过罚相当原则: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过罚相当原则: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适用行政处罚,所科罚种和处罚幅度要适用行政处罚,所科罚种和处罚幅度要与违法行为人的

48、违法过错程度相适应与违法行为人的违法过错程度相适应4、公开原、公开原则则应受处罚的行为公开,处罚的种类、形应受处罚的行为公开,处罚的种类、形式、程序、决定依法公开式、程序、决定依法公开5、一事、一事不再罚原不再罚原则则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或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罚不得以同一事实或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款的行政处罚6、处罚、处罚救济原则救济原则处罚前处罚前救济救济陈述权、申辩权、要求听陈述权、申辩权、要求听证权证权处罚后救处罚后救济济申请行政复议、行政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权诉讼权2、行政法规: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行

49、政法规: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但如果法律已经对违法行为作了规定,需要行政但如果法律已经对违法行为作了规定,需要行政法规作具体规定的,行政法规不得超出法律已经法规作具体规定的,行政法规不得超出法律已经规定的限度规定的限度3、地方性法规: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地方性法规: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但不得超越法律、行政但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规已经规定的限度法规已经规定的限度1、法律: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法律: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律设定4、规章:、规章:在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情况在法律、行政法规未作规定的情况

50、下,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若法律、下,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若法律、行政法规已经规定了行政处罚的,规章只能对行政法规已经规定了行政处罚的,规章只能对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做出具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做出具体体5、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一、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行政处罚的种类二、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二、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 *三、集中执法机关三、集中执法机关 1、人身自由罚、人身自由罚行政拘留行政拘留 *2、行为罚、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停产停业 *吊销、暂扣许可证和执照吊销、暂扣许可证和执照3、财产罚、财产罚 罚罚 款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行政法传给08级学生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