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苏轼1.读读“神品之文神品之文”2.品品“月色之美月色之美”3.悟悟“闲人之情闲人之情”解题解题 “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寺内,俗称俗称“西西塔塔”,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是西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10501050年,距今已有年,距今已有900900多年的历史。塔通多年的历史。塔通高高64.564.5米米,异常俊秀挺拔
2、。异常俊秀挺拔。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事 。如如桃花源记桃花源记2.说:是一议论性的古代文体是一议论性的古代文体 ,大多就一事,大多就一事 一一 物或物或一种一种 现象抒发作者感慨。如现象抒发作者感慨。如爱莲说爱莲说。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陈述功德的文字,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如陋室铭陋室铭。4.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信又叫书即书信,古人的信又叫“尺牍尺牍”或叫或叫“信札信札”,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如是一种应用性的文体。如答谢中书书
3、答谢中书书。了解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资料资料: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张怀民,名梦得。宋神宗元丰六年(元丰六年(1083)贬黄州,初时寓)贬黄州,初时寓居承天寺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居承天寺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罣碍於迁谪之事,公心胸坦然,绝不罣碍於迁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无悲戚之容,是位有过人自制力和品
4、格清高超逸的人。曾筑亭於住所之格清高超逸的人。曾筑亭於住所之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旁,以纵揽江山之胜概,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水调歌头词相赠。快哉亭,并写水调歌头词相赠。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色入户,欣然/起行。念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无与为乐者,遂(susu)至承天寺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亦未寝(qnqn),相与,相与/步于中庭。庭下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如积水空明,水中明,水中藻、荇藻、荇(xngxng)交横,盖交横,盖竹柏竹柏(bibi)影也。何夜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无竹柏
5、?但但/少闲人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吾两人者耳。读准读准注意:字音、停顿、文言的味道、注意:字音、停顿、文言的味道、宁静的氛围、夜游的兴致、复杂的情愫。宁静的氛围、夜游的兴致、复杂的情愫。想要想要门门高兴的样子高兴的样子走动走动读懂读懂游乐游乐 的人的人共同,一起共同,一起 散步散步 院子里院子里于是,就于是,就睡睡也也到到和和形容水的澄澈形容水的澄澈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交错纵横交错纵横连词连词“大概是大概是”仿佛有藻、荇仿佛有藻、荇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吧。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吧。哪个哪个地方地方只是只是 清闲的人清闲的人语气词,相当于语气词,相当于“而已而已”“”“罢了罢了”只是缺少像我俩
6、这样的闲人罢了。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欣然欣然起行起行念念无与为乐者无与为乐者月色入月色入户户遂遂至承天寺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怀民亦未寝寝积水积水空明空明:盖盖竹柏影也:竹柏影也: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高兴的样子)(高兴的样子)(思考、想到)(思考、想到)(门)(门)(形容水的清澈透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原来是)(原来是)(于是、就)(于是、就)(只)(罢了)(只)(罢了)(睡)(睡)(要求:不但会解释,而且能联系旧知。(要求:不但会解释,而且能联系旧知。)读通读通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7、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这样的闲人罢了。(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
8、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六要素分别是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六要素分别是什么?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什么?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尽量用文中词语概括)(尽量用文中词语概括)欣然起行欣然起行寻张怀民寻张怀民步于中庭步于中庭漫步赏月漫步赏月发出感慨发出感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元丰六年十月十
9、二日夜,“我我”和张怀民一起和张怀民一起在承天寺的庭院中赏月。在承天寺的庭院中赏月。时间(夜),地点(承天寺)时间(夜),地点(承天寺)叙叙()之事)之事 写写()之景)之景 抒抒()之情)之情夜游夜游月色月色闲人闲人1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一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思问题思问题5.5.“寻张怀民寻张怀民”一句中的一句中的“寻寻”字用得好,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你认为好在哪里?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会蒙头
10、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呢?因此要“寻寻”,其次,其次,“寻寻”字有一种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品品“月色之美月色之美”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1.1.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如水一样清明澄澈及月夜环境的清幽,了月色如水一样清明澄澈及月
11、夜环境的清幽,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美妙境界,。2.苏轼用了什么手法把月亮写得苏轼用了什么手法把月亮写得如此富有神韵和诗意?如此富有神韵和诗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竹柏影也。水水藻、荇藻、荇竹柏影竹柏影皎洁空灵皎洁空灵清澈透明清澈透明疏影摇曳疏影摇曳清丽淡雅清丽淡雅静静动动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恬静敞亮的豁达胸襟恬静敞亮的豁达胸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样的感
12、情?背景背景:元丰二年,苏轼被诬在诗文中元丰二年,苏轼被诬在诗文中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他以犯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他以犯人身份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这人身份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不得签署公事,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自离开安置所,无薪俸,于是他不得擅自离开安置所,无薪俸,于是他在城外东坡租在城外东坡租50亩荒地开荒种地,种黄亩荒地开荒种地,种黄桑,盖草堂,养活家小。这段城东坡地桑,盖草堂,养活家小。这段城东坡地耕田的经历还使得他有了一个伴随一生耕田的经历还使得他有了一个伴随一生的雅号的雅号:“东坡居士东坡居士”。在黄州的苏轼,。在
13、黄州的苏轼,就成为闲人就成为闲人”苏东坡。苏东坡。具有闲情雅致、热爱生活、热爱美,懂得自具有闲情雅致、热爱生活、热爱美,懂得自我排遣、自我释放。我排遣、自我释放。那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呢?那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的心情呢?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态度的苏东坡?“闲闲”字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字的情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古风流人物
14、”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休将白发唱黄鸡。”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洒脱地说:“谁怕?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任平生。”获人生哲理获人生哲理 谈人生感悟谈人生感悟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态度,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让逆境成丰富自己的人生,让逆境成为塑造完美人格的雕塑家。为塑造完美
15、人格的雕塑家。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香满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2、课下整理听课笔记;、课下整理听课笔记;归纳重点词语;归纳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语句。理解重点语句。1至夜半时分,昙花盛开时舒展的花瓣已完整地收拢,重新闭合成一枝橄榄形的花苞。很多天以后我拿到了那天晚上留下的摄影照片,它在开花前和开花后的模样,几乎没有什么不同。2我很久很久地陪伴着它,陪伴着昙花走完了从生到死,生命流逝的全部旅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我们总是渴望长久和永生,我们恐惧死亡和消解;但那也许是对生
16、命的一种误读许多时候,生命的价值并不以时间为计。3我明白那个傍晚的阳台,昙花为什么一次次固执地呼唤我了。那最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一位幸运的伴舞者。它离去以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4人们对周遭所有事物,只要去“见”,都会产生境界;因而,人们读诗,只要去“见”,就能得到诗的境界。5只有用“直觉的知”,心无旁骛地关注诗本身,无暇思索诗句形象之外的东西,如果还有所觉,那就体味到了诗的意境。6看到梅花的画像或是读到描写梅花的诗句时,如果考虑到梅花是一种冬天开放的木本植物,那么,就是考虑到了梅花的意义,也就是梅花与其它事物的联系,而不是在关注梅花本身的形象。7诗的首联写了暮春时节送别友人时的情景,其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点染描绘,也有对友人深情厚谊的直接表达,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二者是融合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