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五课第五课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孟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课文,了解“性善论”的要义。3.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4.准确把握“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与“四端”与“治理天下”间的关系。孟子 孟子其人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战国时期时期哲学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
2、,与孔子并称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孟”。后人尊称他为。后人尊称他为“亚亚圣圣”。孟子所处的时代战国中期战国中期,封建制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确立。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对内残酷剥,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对内残酷剥,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扬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扬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大争之世“当是之时当是之时,秦用商君秦用商君,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
3、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是以所如者不合。”孟子荀卿列传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思想性善论“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仁、义、礼、智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民本思想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四书”。先秦语录体散文。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观点和政治活动。解题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狠心对待别人怜爱别人 读准字音孺子(r)怵惕(ch t)恻隐(c)内交(n)要誉(yo)羞恶(w)疏通文意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
5、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指上古的圣贤之君。则,就(本文取此意)代词,这用施行运转 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上古的圣贤之君有怜爱别人的心,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用怜爱别人的心来施行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了。于省略+状后 疏通文意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这里表原因,的原因 表凭借,用来的以为,认为突然惊骇,恐惧这样 译文:认为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的原因(在于):现在有人如果突然看见一个小孩将
6、要掉到井里,都有惊骇恐惧,哀痛怜悯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用来和小孩的父母结交的,不是用来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的,也不是厌恶这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结交博取名誉同乡厌恶小孩表否定判断,不是状语后置句 疏通文意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音节助词,无实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谦逊,推让事理的对与错 译文:由这看来,(一个人)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
7、代词,这、此 疏通文意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萌芽,发端。取独四肢 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判断句 疏通文意有是四端而自谓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事父母。”代词,这 伤害凡是 就像 刚刚 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凡是有
8、这四种发端的人,如果懂得全都加以推广且充实它们,就像刚刚开始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开始流淌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侍奉父母都不行。同“燃”通达,指泉水涌出。如果使安定。推广 充实 文本解读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证思路。u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u 2.先王有不忍非恶其声而然也:举例论证,列举先王治理国家和人们看到小孩坠井的反应,并分析原因。u 3.由是观之智之端也:推导“四心”,提出“四端”。u 4.人之有是四端也不足以事父母:点明“四端”的意义。文本解读第一部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9、u 分析本部分的特点及作用。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心明确,言简意赅,并提纲挈领地引起下文的论证。文本解读第一部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u我们该如何看待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u这个观点体现了孟子的哪一个主张?孟子是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性善论。文本解读第二部分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
10、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u这部分是通过什么论证方法来体现中心论点的?有何作用?通过举例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拿古代君王治理国家和普通百姓的恻隐之心来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中心论点。为下文引出“四端”及仁政,做铺垫铺垫。文本解读第三部分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反面论证:与前面的正面论证结合,一正一反,论证角度多样,说服力强。使用排比句式排比句式,整齐有气势。由举例论证到反面论证的过渡词过渡词是:由是观之。“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四端。u这简要分析
11、这部分的论证特点 文本解读第四部分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比喻论证,用人的生理构造(有四体)比喻心理特点(有四端),便于读者理解后者是与生俱来的道理。也为后文的论述张本。对比论证,突出扩充“四端”的重要性。文本解读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人要注重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趋于善;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那么还要不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呢?要。人有“四心”,也就是有“四端”。“端”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萌芽,需要后天不断地培养呵护,这些萌芽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仁者。文本解读举例论证 归纳在论证方法和语言上的特点。孺子入井比喻论证“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对比论证 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正面:足以保四海/反面:不足以事父母论证方法 文本解读使用比喻,生动形象归纳在论证方法和语言上的特点。以“四端”与“四体”进行比喻,启发对方,使对方更易接受自己的观点。使用排比句式,气势磅礴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极富雄辩色彩。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