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3800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讲解背景资料一、作者作品列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旧题为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据考证,列子一书在汉朝以后就散佚了,现在流传的版本可能是晋人搜集有关的传说编成的。列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人称列子。列子终生致力研究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二、主题思想及写作特色 本文通过写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同时说明了要想战胜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的道理。 本文的

2、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对比衬托来表现人物。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有强烈的对比色彩。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有坚定的信念。 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课文全析一、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3、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二、翻译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

4、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你简直太

5、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三、注释(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2)王屋山:在山西

6、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3)方:指面积。(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7)且:副词,将近。(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9)惩(ch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10)塞(s):阻塞。(11)迂(y):曲折、绕远。(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13)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

7、,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17)献疑:提出疑问。(18)以:凭借。(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20)损:削减。(21)曾(c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ku)。(23)丘:土堆。(24)置:安放。(25)且:况且。(26)焉:疑问代词,哪里。(27)荷(h):扛的意思。(28)夫:成年男子。(29)箕畚(j b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30)孀(shung):孀妻,寡妇

8、。(31)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32)龀(ch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33)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36)叟(su):老头。(37)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39)长息:长叹。(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4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42)匮(ku):竭尽的意思。(43)

9、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44)苦:愁。(45)亡(w)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46)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47)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48)帝:神话中的天帝。(49)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50)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51)负:背。(52)厝(cu):同“措”,放置。(53)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54)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55)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56)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中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

10、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基础积累一、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3.河曲智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二、一词多义且 年且九十(副词,将近)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无陇断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动词,同“无”,没有)亡国恒亡(动词,灭亡)亡羊补牢(动词,丢失)而 面山而居(表修饰的连词)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可是)许 杂然相许(动词,赞同)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助词,表示约数)曾

11、曾不若孀妻弱子(副词,可译为“连都”)曾益其所不能(动词,同“增”,增加)苦 何苦而不平(动词,担心)必先苦其心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痛苦)诚 帝感其诚(名词,诚心)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副词,真正,确实)三、词类活用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2.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山)3.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对着)四、古今异义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古义:方圆,指面积。今义:常指方向或形状)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常用义为“曾经”)3.何苦而不平(古义:哪怕,怎怕。今义:不值得,犯不着)4.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被所苦。今义:惩

12、罚)5.寒暑易节(古义:更替。今义:容易)6.达于汉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 (省略介词“于”)2.倒装句(1)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应为“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3.被动句帝感其诚(语意被动)教材习题答案思考探究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大部分家人: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支持移山的举动,并主动献计献策,解决移山中存在的问题。愚公妻子: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13、焉置土石?”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邻人之孀妻弱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不顾力量弱小,支持移山的举动。智叟: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操蛇之神: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天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唯物主

14、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通过塑造愚公这一形象,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的道理,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你太不聪明了,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聪明如我,决不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