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3822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波澜壮阔、吞云吐月、包蕴万千的宏伟景象,表现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诗歌赏析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请简要概括诗人所观赏到的景物。波澜壮阔的沧海;高耸挺立的山岛;丛生繁茂的草木;萧瑟的秋风;翻涌的波涛;为沧海吞吐的日月星辰。2、分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临”“观”的作用。“临”写出了诗人立足之高,居高临海,视野寥廓。所看到的景象

2、自然非同一般。“观”点题,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诗,引出一系列的壮阔画面,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3、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运用动静结合,描写观海时所见到的全景,“水何澹澹”是动景,写出了沧海的宽阔浩荡;“山岛竦峙”写出了静景,描写突兀耸立的山岛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4、请描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情景。岛上树木繁茂,各种草长的很茂盛,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5、分析“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这几句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运用动静结合。“山岛竦峙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静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动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以及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6、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的妙用。“涌”字准确地写出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显示它雄壮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7、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示例一:这两句互文见义,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的虚景。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都好似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表达自己宽广的胸怀和抒发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示例二:情景交融,诗人借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广阔浩大景象,来表达自己宽广的胸怀和抒发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

4、远大的抱负。示例三: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抒发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的抱负。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若”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或主观感受),暗示这四句并非是诗人所观,而是虚写。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理解性默写1.诗中描写秋风

5、呼啸、惊涛拍岸的句子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 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采用虚写的手法含蓄地表现了诗人伟大抱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盛夏时节,美丽的博斯腾湖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看到湖边一片郁郁葱葱,人们不禁想起曹操观沧海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这两句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歌主旨这首诗描写暮春景色,叙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之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以及因为朋友要去偏远之地而产生的深深担忧和思念。诗歌赏析1、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运

6、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杨花”漂泊不定,古诗中象征离散、漂泊。“子规”即杜鹃,象征悲凄凉离别、哀伤思归。诗歌的开头抓住这杨花和子规这两个意象,借景抒情,抒发诗人离别哀伤之痛。2、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在诗中的作用。“杨花”且“落尽”点名暮春的时令;渲染了悲凉感伤的氛围;引出下句叙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之事,抒发诗人对朋友的牵挂、思念之情。3、 分析杨花落尽子规啼的“尽、啼”。“尽”字点名暮春的时令;含飘零之感,营造了悲凉感伤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啼”字从听觉上进行描写,渲染悲凉之意(离别之恨),为下文抒情做铺垫。4、分析“闻道龙标过五溪”在诗中的作用。点名题目,指出王昌龄被贬之地的偏

7、远;表现了诗人未来得及与朋友告别的无奈惋惜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友人前途命运的关切之情。5、任选角度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拟人化,明月似乎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明月知晓人情,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同情和思念之情。示例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三: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使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愁心”一词,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对友人左迁龙标的同情,对友人

8、长途赴任的担心,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牵挂。7、 为何愁心寄给明月?传统文化里,人们常把明月作为思乡怀人的寄托,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8、赏析“寄”字。一个寄字,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传递友情的使者,寄托了诗人对朋友远离的无限同情、思念和牵挂之情。理解性默写1.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3.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两句诗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

9、闻道龙标过五溪。5.诗中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见于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主旨:通过描写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之情。1、 内容、手法角度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内容: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游他乡。写法:运用对偶,交代诗人客路行舟的美景;与尾联相呼应。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

10、无边的江天上。3、“潮平两岸阔”有版本作“潮平两岸失”,“阔”与“失”,哪个字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示例一: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示例二:阔字好,因为它直抒胸臆,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4、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涨潮时江水之势,水面变得辽阔了。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5、赏析“风正一帆悬”的“悬”

11、字。“悬”字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舒坦。6、从修辞、炼字、内容等任一方面赏析“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诗句含义: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内容、情感: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表现手法: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修辞方法:“生”与“人”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修辞方法: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画面: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情感、哲理:时序的交

12、替,匆匆不可待,叫诗人产生思乡之情。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7、从内容、情感、结构说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作用。A.内容、情感:尾联借用“雁足传书”的典故,观天空大雁北归,于是想到凭借鸿雁传书,以解乡愁。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主旨。B.结构:“乡书、归雁”紧扣首联“客路”,使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8、谈谈本诗颈联和尾联情感有什么不同。 颈联:高兴喜悦;尾联:作者淡淡的乡思愁绪。理解性默写1.表现时序交替,暗示时光流逝的句子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出来并将取代

13、旧事物哲理的诗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观景象传神地表现出来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写途中所见大江两岸景色的句子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5.直接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主旨:以简洁生动的词语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羁旅之愁。1、“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对比反衬离人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

14、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前三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对全曲有何作用? 选取九种极具特色的景物,描绘一副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3、作者用景物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从前三句任选一句,描述画面。 A.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B.不远处,在小桥流水稀少的村舍里,人们正准备着晚餐,炊烟袅袅。C.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牵着一匹瘦弱的老马,迎着凛冽的寒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4、结合前三句内容,分析本词语言精炼的特点。在前三句中诗人就用十八个字就描写出九种事物

15、,并用枯、老、昏、小、流、人、古、瘦九个词准确形象地展示出藤、树、鸦、桥、水、道、风、马等九种事物的动态与形状特征,两个字就成为一景,并流露无限愁思,可见语言简练且意蕴丰厚。5、用简要的语言欣赏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让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6、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枯藤、

16、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7、分析夕阳西下的作用。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引出断肠人一句,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8、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揭示主旨。断肠形象地突出漂泊异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因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9、简要分析小令的写法。示例一: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示例二:运用寓情于景,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表达作者孤寂愁苦之情。示例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如处于动态的流水与处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这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示例四:运用大量名词,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组成一副苍凉的深秋晚景图,表达作者飘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理解性默写1.直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梳理-(部)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