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 知识总结 (2).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3822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 知识总结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 知识总结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 知识总结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 知识总结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 知识总结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2 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时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考点一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生产资料所有制(1)影响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2.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2、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社会主义各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3.以公有制为主体(1)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地位及作用: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

3、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4)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5)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和地位: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

4、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5)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联系:国有经济包括在公有制经济范围之内,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4.非公有制经济(1)内容: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2)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稳定经

5、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4)要求: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联系:在功能定位上: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产权保护上: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权都不可侵犯。 在市场竞争中:二者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但在所有制结构中地位不平等)。 在政策待遇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实行统一

6、的市场准入制度;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有制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意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取长补短,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考点二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1)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从目标看: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

7、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从布局看: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从实现形式看: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

8、经济制度安排: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创新经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2.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党和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措施:国家角度:要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营造支持非公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

9、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贯彻落实包括市场准入、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企业角度:要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个人角度: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爱国敬业,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持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3)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

10、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第二课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一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1.优化资源配置(1)原因: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而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又是相对有限的。为了更好满足人类的多方面需要,社会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2)手段: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本手段。如果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是市场经济体制。2.市场调节(1)市场调节的方

11、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等机制来调节。(2)市场调节的优点: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生活中,市场价格及其波动,能够反映供求状况及其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3)市场调节的缺陷: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不能调”: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由市场来调节。“不让调”:如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不能由市场来调节,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调不准”: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它存在着自发性、盲目

12、性、滞后性等弊病。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和眼前利益,生产经营者可能会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可能会损害国家利益。盲目性,由于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和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的信息,因而其决策必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滞后性。提醒:市场调节的三个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自发性: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主体自发追逐利益,可能导致盲目竞争,不当行为。盲目性:盲目决策,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滞后性:事后调节,供求失衡,经济波动资源浪费。危害:单靠市场调节,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

13、资源浪费;会导致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3.市场体系(1)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2)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作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3)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措施: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正当竞争执法;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要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

14、出机制,从而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4)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国家:完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

15、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遵守市场规则,尤其是要坚持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消费者个人:树立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必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诚意观念,遵守市场道德。考点二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

16、,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1)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经济职能作用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17、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我国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科学的宏观调控为什么要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不足。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的内在要求。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

18、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问题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手段:含义内容经济手段国家利用经济政策和规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等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行政手段国家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等行政手段来调节和管理经济。行政命令、行政指示、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地位三种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

19、充。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是辅助手段。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政策: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税收、国债、转移支付等。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是指央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目标: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

20、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补充:(1)如何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国家:创设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竞争力;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诚信建设,维护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经营者:坚持创新发展、科学管理,形成竞争优势,展开正当竞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平台用户: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2)我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规范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制度环境,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释放

21、创新创业活力。(3)发展市场经济,为什么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优化资源配置。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三课时 我国的经济发展考点一 坚持新发展理念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

22、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要求:发展目的:发展为了人民。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动力:发展依靠人民。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结果: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4)意义: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2. 贯彻新发展

23、理念(1)必要性: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时代需求)是为了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需求)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重要性)(2)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注重问题具体措施创新发展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发展不平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

24、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放发展内外联动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社会公平正义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25、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关系: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通,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4)要求: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考点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1)原因: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

26、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2)构成: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基础和核心);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配置资源主要机制);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激励和平衡机制);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空间布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

27、色发展体系(生态环境基础);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与外界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制度基础)。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点)目标: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措施: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空间布局)

28、目标: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3)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国际市场)目标: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

29、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求:必须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4)总体要求:要抓好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改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5)其他要求: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等。(6)补充: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

30、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着力点)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全面实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空间布局)建没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

31、、共赢的方向发展。(国际市场)统筹安全与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基本原则)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企业发展。(战略支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32、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制保障)结合材料,建设其他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資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等。第四课时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考点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1)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基本内容: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意义: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

33、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能有效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体现公平原则。【提示】: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生产要素:按资本、劳动、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意义:有利于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

34、多样化。途径: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3)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措施: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

35、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总的原则: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总的要求: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根本措施:坚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把“蛋糕”做大。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教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

36、机制。在再分配方面: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考点二 我国的社会保障1.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原因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作用: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震器

37、”,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社会保障的构成体系: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存在大量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如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地位资金来源对象作用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

38、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有权利享有社会保险的人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福利津贴。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

39、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具有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征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稳定军心,稳定社会。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全覆盖原则)(2)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度原则)(3)要做到权责清晰,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权责统一原则

40、)(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总要求)补充: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从公平自身看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从分配与消费的关系看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看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从新发展理念看是坚持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人民

41、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做好“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看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 不断发挥作用,把“蛋糕”不断做大。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修2 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分析: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2.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分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42、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分析: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分析:不是国有经济,而是国有企业。6.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分析:没有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7.实行“三权分置”,深化农村

43、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使农村集体经济变为个体经济。( )分析:“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变革,并没有改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消除市场缺陷,保障公平竞争。( ) 分析:错在“消除”,市场缺陷不能消除,只能克服。2.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 分析: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发展起宏观调控作用。3.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市场调节滞后性的表现。( )分析:不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4.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分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

44、定性作用的基础。5.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决定价格的机制。( )分析: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6.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分析: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7.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 )分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或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8.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分析:促进全体人民实

45、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9.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分析: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积极的货币政策。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1.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 )分析: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2.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分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3.新发展理念是促进我国GDP快速增长的战略策略。( )分析: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4.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

46、生的根本性问题。( )分析: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5.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分析: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农村对土地没有所用权,有使用权。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分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分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分析: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2.叔叔经营农家乐,其收入主要属于财产性收入。( )分析:叔叔经营农家乐,其收入主要不属于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3.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分析:数据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收入差距。4.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的分配原则。( )分析: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再分配更加注重效率的分配原则。5.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 )分析: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政治 > 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2 经济与社会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第二册经济与社会 知识总结 (2).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