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64474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四章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南北交融、东西并汇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 返回主目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佛教美术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第六节 工艺美术返回主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w汉末以来剧烈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引起了社会思想的深刻变化。独尊儒术的局面终被打破,各家思想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佛教在这特定的历史时期极度兴盛;长期被冷落的老庄思想也被士族文人视为新的精神支柱。佛教的发展和魏晋玄学的兴起,对这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w佛教造像和绘画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佛教艺术石窟和一些画佛像的名家。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

2、上有新的发展。绘画题材扩大,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登上画坛。更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绘画活动,画家论画的风气渐盛。工艺美术和雕塑在民族传统式样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艺术形式,呈现出一种承上启下具有融合性特征的新气象。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第二节第二节 佛教美术佛教美术一、佛教美术的兴起一、佛教美术的兴起w一般认为西北丝绸之路是佛教文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传播通道。我国著名的石窟,如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莫高窟、炳bng灵寺、麦积山,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等石窟,都是沿古丝绸之路由西向东分布的。应该说这个时期佛教美术的重头戏是在中国北部展开的。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北朝的绘画殿堂敦煌莫高窟 如果说南朝

3、画家以木结构的寺院为创作中心,那么北朝画家则是以石窟佛寺为活动场所。因木质不如石质易于保存,故至今传世的北朝绘画远远多于南朝,集中在当时少数民族政权开凿的甘肃、新疆等石窟中。其中甘肃敦煌莫高窟最引人瞩目。经历代开凿,如今它有492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外景w我国四大名窟:云冈 龙门 麦积山 敦煌 二、早期的二、早期的石窟壁画石窟壁画我国四大石窟我国四大石窟1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新疆克孜尔千佛洞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群,是龟兹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菱格花纹w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代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地方,也是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内地的桥梁。最能昭示当年佛教美术辉煌的

4、是占新疆石窟总数3/5的龟兹地区的石窟艺术。w龟兹石窟主要分布在库车、拜城、新和境内,最具代表性的有库木吐刺、森木赛姆、克孜尔尕g哈、克孜尔、托克拉克埃肯等石窟。西域美术奇葩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w新疆是佛教东渐的“桥头堡”,魏晋时期开凿的克孜尔千佛洞代表了当时的艺术成就,气势雄伟森严,外来影响大,民族风味浓。它的壁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菱格图案。在每个菱格中画着不同的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供养故事和千佛故事,皆以单幅的形式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这些菱格还含有佛教意义,莲瓣表示莲花,山为须弥山,树为菩提树,皆是佛家吉祥的象征。w魏晋南北朝克孜尔千佛洞菱格图案w魏晋南北朝克孜尔千佛洞菱格图案乐神图

5、w魏晋南北朝嘉峪关墓室壁画进食图w舍身饲虎图(局部)克孜尔石窟第38窟 4世纪w2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w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w3 甘肃敦煌莫高窟w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w敦煌是汉唐河西走廊交通要道的咽喉,东西文化艺术交汇之地。莫高窟开凿于敦煌东南约20公里的断崖上。前秦建元二年直至元代,历代均有建造。w在早期壁画中,故事画占据了很大比重。故事画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二是宣扬与佛有关的度化事迹的因缘故事;三是讲述释迦牟尼成佛前从善积德的本生故事。莫高窟早期壁画中最富人间气息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多为本生故事画。这些故事画通过生离死别、水淹

6、火烧、狼吃虎啖dn、自刎投岩等悲剧性场面的描绘,将所谓“忍辱牺牲”、“施舍”等大慈大悲的主题思想形象地表现出来。w伎乐天采用恰当的装饰手法,将两位飞天巧妙地布置在龛沿转角与背光之间的几何形中,飞天衣饰飘带随风而起,翩翩起舞。给说法图画增添了妩媚活泼的气氛。因此有人要将敦煌莫高窟喻为“飞天的故乡”了。此图为西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西魏敦煌壁画伎乐天w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这是甘肃炳灵寺石窟中的飞天,无论构图、形象、动态等方面的处理,都异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西秦壁画伎乐天w 莫高窟的北朝绘画内容,主要是讲述佛组出世前经历的佛本生故事,与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佛本生故

7、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垂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思想,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思完整。画面厚重朴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看出受到汉墓壁画及印度阿旃陀壁画的双重影响。北魏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魏晋南北朝壁画(魏晋南北朝壁画(2)九色鹿本生图九色鹿本生图 w摩诃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题材常见于早期佛教壁画中。此幅绘画把太子刺颈流血,舍身投崖,饿虎围食,两兄悲号报信,国王王后悲泣、收骨、造塔埋骨诸情节严密压缩在同一画面。人物安排交错有序,构图紧凑迫塞。整个画面以因年久变调而深邃难名、忽明忽暗的棕黑色为主,人体用粉色烘托,与散布其间的或平实庄严,或

8、灵动蜿蜒的各种形状的青灰色、紫灰色、酱红色纠缠在一起,造成其逼面而来的幽冷沉重、阴森凄厉的气氛。一条条深沉的黑线和轻如游丝的白线繁复多变,穿插其间,把人、神、虎、山、草、木连在一起,使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都围绕着勇猛救虎的主题组织在一起,告诉人们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虽然故事本身具有鲜明的纯粹性,但观者不得不折服其高超的压缩时空的处理手法,为其造成的严肃、悲壮的感染力所震慑。魏晋南北朝壁画(魏晋南北朝壁画(3)萨埵那太子萨埵那太子本生图本生图 w北魏、纵120cm、横155cm、壁画 敦煌莫高窟254窟右。魏晋南北朝壁画(魏晋南北朝壁画(4)五百强盗成五百强盗成佛图佛图 w w 憍jio萨

9、罗国有五百强盗作乱,被国王派大军征剿所俘,遭受酷刑,被挖去双眼,放逐山林。佛以神通力吹香山药使五百强盗眼睛复明。强盗皈依佛法,剃发出家,隐居山林,参禅入定,最后成佛。此图为官兵与强盗作战的场面。官兵乘骑铠马,戴盔披甲,手握长枪,与穿裤褶、麻鞋的强盗展开厮杀。官兵以精良的装备和有利的地形等优势进逼强盗,预示强盗必败。该图采用传统的横卷式连环画构图,一开始即为激烈的战斗场面,引人入胜。画面结构紧凑,情节连贯,情景交融,人物动态生动自然,面貌神情各异,画面上部飞天舞动,与下部的场景形成对比,既具有装饰美感,富有艺术魅力,又暗示了五百强盗最后成佛的必然结果,符合佛教要求w4 河南龙门石窟w我国石碑刻最

10、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w5 甘肃麦积山石窟w东方雕塑艺术馆三、石窟造像三、石窟造像 w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造像中最重要、最能体现佛教艺术兴盛景象的,无疑是石窟造像。w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石窟造像,就其风格发展演变而言,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十六国时期为第1阶段;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为第2阶段;北魏迁都至正光末年(524)为第3阶段;东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第4阶段。w第1阶段以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诸窟中的造像为代表。w第2阶段(即北魏前期)以云冈石窟造像为代表。w第3阶段(即北魏后期)以洛阳龙门宾阳洞造像为代表。w第4阶段以河北响堂山、山西天龙山等处石窟的北齐造像为代表。w一佛二菩萨像(局部)炳灵

11、寺第169窟 西秦w云冈第20窟大佛 北魏w龙门宾阳中洞主佛 北魏w响堂山佛像 北魏四、佛教建筑四、佛教建筑w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第三节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人物画的新发展 一、承上启下的人物画发展一、承上启下的人物画发展 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w牵牛 甘肃嘉峪关6号墓壁画 西晋二、南朝的人物画二、南朝的人物画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w曹不兴 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误笔成蝇w卫协 列女,以及上林苑、北风诗w至协始精w戴逵 竹林七贤图、高士图南朝代表人物及其作品w顾恺之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w传神理论 三绝“才绝,画绝,痴绝w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w六朝三大家 陆探微 顾恺之 张僧繇 w陆探微 人物造

12、型:“秀骨清像”斫zhu琴图w是宋代摹本之一。此图虽不及洛神赋图有名,也不及洛神赋图更具代表性,但在风格特征上仍凸现出顾恺之的千古一绝。这幅图描绘的是古代文人学士制琴的场景。由于没有具体的历史故事背景,也没有相关的文字说明,因此很可能是脱离文字的故事性而强调人物的各自特征。从画面上看,也确实难以找到故事发生的连贯性和时间的迁移性特点,只是呈现一个制作场面。各人制作的工艺虽有个同,但从画面的空间布局上看,工艺流程的先后次序不明显,而且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缺乏确定性与连续性。在古代的长卷人物画中,通常都注重故事的敷演,表达一定的伦理道德观念。此画恰在这一点上忽略不计。此画在人物的神态表现上是颇为传神的

13、。如右上角的一文土独坐于一长方席上,右手食指尖在木架丝线的中部轻轻地拨动,其目光下注却又不驻于何物,整个脸部呈全神贯注倾听状,这正是调定音律时所特有的表情神态,此态可谓传神矣 w女史箴图w此图仍足顾恺之的一幅仕女画卷,为宋人摹本。与女史箴图一样,内容表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抨击贾氏皇后的不检点行为。仕女的形象也近似女史箴图。其技法古朴,笔墨细腻,画中人物情态各异。虽线描敷彩,稍觉浮薄,但从图卷的人物形象动态、构图及表现风格上看,似是以魏晋之际的手笔为根据而摹写的作品。摹写痕迹颇为明显,但并非粗制滥造,确是一个好底本,非苏州片子所能。宋代版画插图本列女传曾经清阮元翻刻,其每页上端的插图人物动态都与

14、此图相似,但增加了背景,标为顾恺之图。这一插图与这一画卷相比较,至少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一部分面貌。与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图相比较,此卷更能体现顾恺之的艺术风格,得其风范独多,古朴之气迎面而来。行笔流畅,人物面部、手臂等处的勾画亦能细处求工,但略显雍容。顾恺之的原作散佚已久,今能看到忠实于原作的宋人摹本,已是非常难得。女史箴图w女史箴图(摹本局部)顾恺之东晋女史箴图w“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那时候,西晋皇帝昏庸无能,贾后耍阴谋,专朝政,引起宗室诸王不满。张华作女史箴,用韵文形式,以女史的口气写宫廷规箴。规劝教育宫廷中妇女遵循封建道德,宣扬对主当忠,对神当敬,对夫当从

15、的女性箴条。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同时,也列举历史故事来讽喻放荡而堕落的贾后。才华横溢的画家顾恺之便将此名篇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将相在箴文题于画侧,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w女史箴图高24.8厘米,长348.2厘米,横卷。w洛神赋图卷(摹本局部)顾恺之东晋洛神赋洛神赋 w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而创作的。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通过对人物情感及动态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思恋,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画中的洛神,凌波飘飘、含情脉脉,生动传神。画面气氛则悱恻缠绵。这正是曹植赋中“悦其淑美兮心振荡”的境界。画卷分为三部分:一、惊艳;

16、二、陈情;三、湝世。整个画面人物个性鲜明,顾盼生姿。在不同的时空中,人物自然地交替、重叠、变换、疏密安排相宜。作为背景的山川景物,其描绘巧妙地推 w南朝梁 张僧繇十八宿神形图卷(局部)w南朝梁 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局部)w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局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室的画像由200多块墓砖组成,人物形象皆作线雕而凸现在画面上。画家抓刀如笔,准确生动,南壁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为向、刘、阮、荣四人。人物之间以银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来表现,有的抚琴啸歌,有的颌首倾听,有的高谈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宽衣博带,孤傲高雅;崇尚老庄之情,追求

17、个性之心,溢于画面。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w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拓片局部)南京西善桥砖印壁画 晋末w南朝梁元帝与职贡图 随着绘画的发展,除文人(如顾恺之)参与绘画外,皇帝也加入了画家的行列。若以传世画迹来看,南朝梁元帝萧绎(约508年554年)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画家。他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聪慧好学,自幼爱作书画。当时南朝与各国友好相处,来朝贡的使臣不绝于途。萧绎职贡图,原图共三十五国使,如今只存十二使,如描述滑国、波斯、百济等使臣像,并撰文述各国风情,以记起事。原图不存,现有宋人摹本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院。w这副纵27.2厘米,横200.7厘米的图上,使臣

18、着各式民族服装,拱手而立。从他们仆仆风尘的脸上,流露出来到南朝进贡时既严肃又幸喜的表情,同时也传达不同地域和民族使者的不同面貌和气质;脸型肤色,各具特点。此图线条以高古游丝描为主,间以兰叶描,简练遒劲,并分层次加以晕染,形象准确生动,富有装饰性。在南朝卷轴画无一存留的今天,这幅宋摹本无疑是研究、了解当时各国历史风俗与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w职贡图(宋摹本局部)梁元帝萧绎w魏晋南北朝嘉峪关墓室壁画进食图w耕耘图w 嘉峪关古墓砖画。其形象刻画简洁生动、用笔粗放,信手挥洒。边关岁月嘉峪关墓室壁画 w北齐太原墓室壁画仪卫出行图 w山西太原的搂睿墓是迄今发现的最完美的北齐壁画。这幅出行图画有导骑二人,为首

19、者白袍长脸,眉清目秀,右手勒缰,扭转马头向后望。骑枣红马者仪态端庄,恬静肃穆。从者数人勒马回望。有的策马杨鞭有的坐骑受惊后马头高昂、眼睛上翻作惊骇状。壁画用单线勾画,平涂艳色,明暗映衬,富有立体感。特别是马的眼睛惟妙惟肖。仪卫出行图三、北朝的人物画三、北朝的人物画 w校书图(宋摹本局部)可能为杨子华首创 北齐画圣 牡丹圣手w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局部)北魏w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局部)北齐w洛阳宁懋mo石室线刻画(局部)北魏第四节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山水画的兴起一、山水画溯源一、山水画溯源w多数学者认为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立画种出现于魏晋时期。以顾恺之为代表的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为山水画的形成作

20、出了重要的贡献。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二、山水画论二、山水画论w宗炳的画山水序是重要的早期山水画文献。文中除了论述山水画艺术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山水画艺术“畅神”的功能观。宗炳的画山水序是当时山水画实践和表现技法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理论总结。w王微的叙画也是有关早期山水画的重要文献。文中阐明了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主张不照抄自然和追求形貌的真实,要经过提炼、概括,表现景物的内在精神,特别是景与情的联系:“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w1 宗炳 画山水序w第一部专门论述山水画的理论著作w2 顾恺之 论画提出“以形写神”传神论w3 王微 叙画w4 谢赫 古画品录w我国现存最早的较系统美

21、术史论专著w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w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第五节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南朝陵墓雕塑w当佛教造像之风席卷南北时,其他门类的雕塑也并未沉寂。陵墓雕刻,特别是南朝的陵墓雕刻也以精湛的技艺,恢宏的气度,展示出特有的魅力。w陵墓雕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器雕塑,即用雕塑手法制作的人俑、家畜和鸟兽以及建筑和车马等陪葬的模型。一类是陵墓表饰雕塑,即陵墓周围设立的石兽、石人等仪卫性雕塑,具有一定纪念夸示功能。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w对书俑 湖南长沙出土 西晋第六节第六节 工艺美术工艺美术w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东西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为工艺美术的发展

22、提供了新的契机。这个时期的工艺匠师们在长期实践提高制作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继承秦汉以来工艺美术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吸收各民族和外来的艺术形式,使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都有了新的发展。返回主目录返回节目录w青瓷羊w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w瓷质,高23.5厘米,长31.5厘米,宽15.2厘米。1958年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吴墓出土,中国博物馆藏 w男侍俑东晋,陶质,高34.4厘米,1957年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新宁砖瓦厂三号墓出土。南京市博物馆藏 w宋武帝刘裕初宁陵麒麟宋、石质,w身长318厘米,w残高256厘米,w现在江苏省南京市麒麟门外麒麟铺 w高髻j女俑宋,陶质,w高37.5厘米,1960年江

23、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出土,w南京博物院藏。w熊形瓷灯w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瓷质,w高11.5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15.5厘米。w1958年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吴墓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w梁南康简王萧绩辟邪梁,石质,通高333厘米,身长375厘米,现在江苏省句容县石狮乡石狮村。w鸽吴凤凰二年(公元273年),陶制 高4.5厘米 长5.4厘米,江苏省南京市光华门外赵士岗出土,南京博物院藏,该墓出土一群红陶胎薄茶黄釉的小件名器,品类繁多,鸽为其中之一。它形神兼备,宁静安详,温顺可爱。在六朝明器雕塑上,鸽是常见的形象,此件为孙吴陶塑动物精品。w青瓷仰覆莲花尊 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 北朝返回主目录

24、书法w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兰亭序w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