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生平参考资料、生平参考资料2 2、“李三瘦李三瘦”指的是哪三瘦?指的是哪三瘦?醉花阴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点绛唇点绛唇(蹴罢秋千):露浓花瘦,(蹴罢秋千):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薄汗轻衣透。如梦令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红瘦。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嗅。这首词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的少年才力,也展现出了她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眼波才动眼波
2、才动被人猜被人猜”将少女眉目传情又恐被人识破的矜持心理表现得惟妙惟肖,作者用笔为自己作了一幅特殊格调的“肖像”。作为名门闺秀,不穿鞋而着袜行,含羞迎笑,倚门回首,假装嗅青梅。活脱脱得刻画了一个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这首词可以说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中的一颗明珠,词人用她常用的白描手法,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少女形象,抒发了少女无忧无虑的欢乐情怀。这应该是词人少女生活的真实写照。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浓睡不消残酒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写的是
3、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朵凋零了。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在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其中“绿肥红瘦”语最为清新,亦最受后人喜爱。这四个字,色泽艳,生动逼真,无限凄凉,却又妙在含蓄。把词人春光一瞬、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但在词作里,词人的愁却是只字未提,我们领略到的也是一种淡淡的、春光易逝的愁绪。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所具有的愁情: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所具有的愁情:伤春悲秋的闲愁伤春悲秋的闲愁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薄雾浓云愁
4、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本词从时间顺序上着笔,把难解的愁结从清晨写到深夜。秋风一起,人竟比黄花还瘦几分!这个“瘦”字,不仅是形容形貌的憔悴瘦弱,更给人以“人有病(心病),天知否”的联想。这首词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内心体验,抒发了怅惘悲愁的情怀,别有情致。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花
5、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下眉头,却上心头。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词的开头就描写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词人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描写了出游时的情形。从“轻解”二字,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那种没精打采和迷离怅惘的忧郁神情。本想借出游消愁解闷,可离别之情仍排遣不掉。“独上兰舟”的“独”字含蓄地点出了作者出游时的孤独之感。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怎不教她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作者想象丈夫应该寄书信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大雁来了,书信也该寄到我
6、这洒满月光的西楼!此情此景,收到大雁捎来的书信,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然而又是多么冷清、凄凉!“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飘零水自流”从两个从两个“自自”中表现出来的是李中表现出来的是李清照既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感到伤怀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感到伤怀,也是她俩真挚爱情,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的具体表现。“一种相思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就自然地引出来了,俩人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俩人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
7、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像李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像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此情无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
8、里行间,感人至深。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成婚至北宋灭亡时期的愁情:成婚至北宋灭亡时期的愁情:夫妻间离愁别绪的闺中相思之愁夫妻间离愁别绪的闺中相思之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这首词的上片开头一句写的是暮春景色。“风住尘香花已尽风住尘香花已尽”这是写狂风劲吹之后,落红无数,而且写落红化为尘泥,仍有余香。这就暗点了“暮春”,又暗写了“花之风骨”,实喻人之风骨。它不
9、仅写了暮春之景,也表达了词人的暮春之情。“日日晚倦梳头晚倦梳头”这一句形象地刻画了词人南渡后心灰意懒之态,更含蓄地表达了她此时内心的愁苦。“物是人非事事休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欲语泪先流流”,此二句创意精深,具有感人心脾的艺术魅力。是与非、物与人构成对比。物依然如故,人却今非昔比。国事、家事、心事,事事皆休,幸福的生活,美好的希望,缠绵的爱情,全都幻灭,只好化作一腔辛酸的泪水。下片,词人一笔宕开,写闻说和心头“泛轻舟”的念头。这一曲笔的运用,沉郁转为轻缓,绝望转为希望。词人的愁苦似乎可以借此得以解脱了。但顷刻间又被深沉的忧愁淹没了。她笔锋一转,“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心中那股
10、太深太重而又难以排解的忧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愁之所以如此深广,是因为此忧愁是由国家的破碎、身世的漂泊、孀居的寂寞、晚年的凄凉等凝聚而成的。为了突出愁字的深重,词人用小小的“舴艋舟”作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愁重舟轻,用笔精审,使得她内心深处不能明言,难以排遣的抽象的愁绪,顿时变成可以捉摸的形象。改嫁前的:改嫁前的:思乡怀旧、国破家亡夫死之愁思乡怀旧、国破家亡夫死之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过也,正伤心,却是
11、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句句含愁句句含愁愁思不绝愁思不绝怎样表现愁?怎样表现愁?解读意象解读意象丰富审美体验丰富审美体验东篱东篱 酒酒 黄花黄花雁雁 梧桐梧桐叠词之妙叠词之妙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凄凄惨惨戚戚”“”“点点滴滴点点滴滴”形式形式 节奏节奏 情感情感闲愁闲愁家国之愁家国之愁改嫁之后,除了家改嫁之后,除了家国之愁,还有:国之愁,还有:孤独寂寞之愁孤独寂寞之愁闷歌行 杨万里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近看两日远三日,气力穷时自会休。近看两日远三日,气力穷时自会休。诗人告诉我们,纵使风大浪高,也不要慌,诗人告诉我们,纵使风大浪高,也不要慌,不要愁,要一笑了之。为什么?因为少则两天,不要愁,要一笑了之。为什么?因为少则两天,多则三天,风力就会逐渐减弱,浪头就会逐渐多则三天,风力就会逐渐减弱,浪头就会逐渐平静下来。你只要稳住心,耐着性,把好舵,平静下来。你只要稳住心,耐着性,把好舵,就会迎来风平浪静的好日子就会迎来风平浪静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