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期末复习ppt课件 (2).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9467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期末复习ppt课件 (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期末复习ppt课件 (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期末复习ppt课件 (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期末复习ppt课件 (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期末复习ppt课件 (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史部分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唐代赤金走龙1.中央官制与地方治理演进趋势:皇权不断增强,相权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明清内阁军机处无法制约皇权。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秦朝内外服制商朝中朝外朝制汉朝分封制西周三省六部制隋唐郡县制秦朝二府三司宋朝郡国并行汉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节度使唐代军机处清朝行省制度元明清血缘关系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军功战国-秦朝品行、才能汉代门第、德才魏晋南北朝分科考试隋唐-1905发展规律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演变为才学,趋向公开公平。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权力:从地方逐渐收归中央。2.选官制度一、中国古代史3.中国古代

2、的变法运动一、中国古代史商鞅变法(战国商鞅变法(战国秦国):秦国):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庆历新政(北宋):整顿吏治庆历新政(北宋):整顿吏治王安石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北宋):富国: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3、取代募兵制。4.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一、中国古代史名称名称时间时间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作用或影响作用或影响相地而衰征(齐)春秋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承认土地私有初税亩(鲁)春秋无论公田、私田,均按亩收税承认土地私有租调制魏晋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开始了以户为征收单位均田令北魏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推动鲜卑族封建化和北方经济恢复租庸调制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两税法唐朝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一条鞭法明朝田赋徭役杂税

4、合并,分摊在田亩上,银本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摊丁入亩清朝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5.思想文化发展一、中国古代史学派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思想主张儒 家孔 子孟 子荀 子道 家老 子庄 子墨 家墨 子阴阳家邹 衍法 家韩 非百家争鸣思想核心“仁”;施行“仁政”,恢复周礼;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性善论;提倡“仁政”性恶论;隆礼重法辩证法;无为而治崇尚逍遥自由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了“尚贤”的政治主张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思想5.思想文化发展一、中国古代史儒家思

5、想的发展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魏晋玄学隋朝:儒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三教合一);韩愈复兴儒学。宋朝:程朱理学明朝:王阳明心学、李贽【对理学的批判】;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清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经世致用】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6.科技文艺的发展一、中国古代史时间时间科技科技文学文学史学史学农学农学医学医学数学数学天文地理天文地理艺术艺术两汉造纸术汉赋、乐府诗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汜胜之书四民月令黄帝内经、神农百草经、华佗、张仲景“勾股定理”九章算术张衡发明“候

6、风地动仪”魏晋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贾思勰齐民要术祖冲之圆周率禹贡地域图书法:“书圣”王羲之绘画:顾恺之隋唐印刷术、火药、赵州桥唐诗孙思邈、唐本草僧一行测算本初子午线书法:“颜筋柳骨”绘画:“画圣”吴道子宋元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用于军事、梦溪笔谈宋词、元曲司马光资治通鉴王祯农书郭守敬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绘画:山水画为主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永乐大典小说徐光启农政全书李时珍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清朝四库全书昆曲、京剧6.科技文艺的发展一、中国古代史商周:青铜时代春秋战国:铁器时代汉朝:开始用煤作燃料魏晋:发明灌钢法冶 金 业原始社会:养蚕缫丝西汉:开辟丝绸之路,丝织品远销欧洲隋唐

7、:出现缂丝技艺宋朝:棉花传入中国元朝:黄道婆革新防治技术明清:棉布成为主要衣料纺 织 业原始社会陶器秦朝兵马俑东汉青瓷魏晋白瓷唐朝唐三彩宋朝五大名窑、瓷都“景德镇”元朝青花瓷(彩瓷)明朝斗彩、五彩清朝粉彩、珐琅彩陶 瓷 业1840鸦片战争鸦片战争1851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洋务运动1860s-1890s1894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1898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1900清末新政清末新政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1906清政府预备立宪清政府预备立宪191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12清帝退位清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建立

8、中华民国1919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爆发1917加入一战加入一战1915北洋军阀割据北洋军阀割据袁世凯复辟袁世凯复辟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列强侵华史国民抗争史二、中国近现代史1.近代不平等条约比较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时间国家目的签订条约条约危害战争影响1840年1856年1894年1900年英国英国、法国日本俄英美日德法意奥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转嫁国内危机,贯彻大陆政策进一步瓜分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1842南京条约1843虎门条约1844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

9、国的领土主权、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等权利,加重人民负担开始沦为两半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打破闭关锁国和朝贡外交局面,国际地位下降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内河航运权,鸦片贸易合法化;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俄国侵占领土,火烧圆明园1895马关条约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之资本主义发展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洋务运动破产;列强由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901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通过外交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

10、际上成为“国中之国”;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中国近现代史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2)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激化;(根本)(3)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且参加民众日益增多。2.败因(1)重大战略决策失误;(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直接原因);(3)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2.救亡图存的运动二、中国近现代史太平天国运动3.评价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汉族地主势力崛起。(2)催生了洋务运动。

11、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3)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资政新篇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4)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2.救亡图存的运动二、中国近现代史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区区别别产生背景产生背景社会经济社会经济主张主张群众基础群众基础作用作用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未能付诸实践时代特点时代特点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反映了先进中国人

12、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联系联系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落后性。2.救亡图存的运动太平天国处于全盛时期太平天国处于衰落时期主张消灭私有制;建立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人间天国主张发展私有制,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农民的要求,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响应。二、中国近现代史2.救亡图存的运动洋务运动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评价目的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致使领土主权丧失直接: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

13、来侵略根本:维护清朝统治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自强”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 “求富”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二、中国近现代史维新变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兴起。2.过程:公车上书百日维

14、新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斩菜市口3.败因:(1)客观: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2)主观: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身上。维新派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民革命。4.意义:爱国性、进步性、启蒙性、促进革命思想传播。2.救亡图存的运动二、中国近现代史2.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运动1.背景:(1)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3)反洋教斗争的兴起。

15、2.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主义性质,但盲目排外,各有积极与消极性)3.评价:(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二、中国近现代史2.救亡图存的运动辛亥革命1.背景(1)必然性:维新运动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改良道路走不通。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清末新政”和“预备

16、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2)偶然性:四川爆发保路运动;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二、中国近现代史2.救亡图存的运动辛亥革命2.过程:武昌起义建立民国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3.意义(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4.局限性: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

17、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二、中国近现代史2.救亡图存的运动派别派别代表代表主张主张特点特点地主阶级顽固派慈禧太后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左、李、张资产阶级维新派郑观应、王韬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反对封建专制,主张通过改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盲目排外,阻止历史前进的反动势力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没有使中国富强。学习西方上升到“制度”层面,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由于其阶级局限及资

18、本主义发展程度不足,其运动最终没有成功。二、中国近现代史3.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1.背景:经济原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政治原因: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卖国复辟,引起各阶级、各阶层强烈反对。(两半社会性质决定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实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二、中国近现代史3.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3.功绩: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

19、了思想革新和思想解放,传播了马克思主义。4.局限性: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特别表现在局限于知识分子阶层,没有与工农群众的斗争相结合。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如把中国的一些优秀文化遗产当作封建糟粕一概加以否定。二、中国近现代史4.比较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异同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革命派激进派激进派侧重点不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民主与科学);实行民主共和制实践方式不同实践结果不同相同1.背景:中国面临民族危机。2.目的: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3.理论基础: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4

20、.影响:冲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张通过改良方式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在思想文化领域批判专制主义思想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最后失败,并未实现其政治主张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主题、三大特征、四个阶段1.1.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即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或道路2.2.三大特征三大特征(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

21、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不断深化的历程。(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3.四个阶段四个阶段(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2)从戊戌变法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3)从 1915 年至 1919 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4)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1919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

22、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419251927国民革命国民革命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31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1934红军长征红军长征1936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七七事变七七事变19371945重庆谈判重庆谈判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1946国民党发动内战国民党发动内战1948-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败逃国民党败逃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三大战役相继取得胜利三大战役相继取得胜利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十年

23、对峙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二、中国近现代史5.国共合作的比较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任务形式组织机构政治纲领中共政策群众基础结果大革命时期,国内阶级矛盾为主抗日战争时期,中日矛盾为主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党内合作党外合作广州国民政府(广州革命根据地)新三民主义陈独秀妥协退让(右倾投降主义)既联合又斗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破裂,大革命失败更广泛,还包括爱国民主人士、大资产阶级维持,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二、中国近现代史6.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环境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

24、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2)外国资本主义压迫限制机器进口控制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直接摧残中国的民族工业。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减免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税,美货大量涌入。(3)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各级政府采用苛捐杂税勒索民族工业企业,极大地加重了民族工业企业的负担。(4)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压迫国民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严重地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企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25、特点二、中国近现代史7.一些重要的时间点事件事件时间时间标志标志五四运动国民党一大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七七事变武汉广州沦陷世界反法西统一战线形成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19年5月新文化运动转入宣传马克思主义时期1924年国民革命开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华北事变1935年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刊发中共宣言1937年9月22日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1938年10月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初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西柏坡会议1949年初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中

26、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抗美援朝胜利一五计划开始实施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宪法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参加万隆会议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共八大195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964第一科原子弹爆炸成功“四个现代化”伟大目标的提出196619701971197219761978“文化大革命”开始第一科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化大革命”结束,粉碎“四人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期三、中国当代史三、中国当代史19781978十一届三

27、中全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1979中美正式建交中美正式建交19801980设立设立5 5个经济特区个经济特区19821982五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新宪法五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新宪法19841984开放开放14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个沿海港口城市19871987中共十三大,确立中共十三大,确立“一个中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基本路线19921992“九二共识九二共识”199319931997199719991999200120012005200520082008汪辜会谈汪辜会谈香港回归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澳门回归正式加入正式加入WTOWTO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反国家分裂

28、法反国家分裂法201720172015201520132013“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倡议的提出习马会习马会中共十九大中共十九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中国当代史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世界: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推动形成新的世界均势。极大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给予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以沉

29、重打击,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1.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三、中国当代史2.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二土地改革解放农民三稳定物价恢复经济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肃清残敌剿匪反霸五重整外交独立自主三、中国当代史3.新中国的外交时期时期国内外形势国内外形势外交政策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两大阵营的对峙;亚非国家的独立“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70年代第三世界崛起;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30、。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三、中国当代史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经济领域:过渡时期总路线 提出: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提出。内容: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1949-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2)

31、政治领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中共八大召开时间:1956年 内容: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工作重心是进行经济建设)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三、中国当代史5.社会主义探索(1)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三、中国当代史5.社会主义的挫折大跃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一大二公”突出表现大炼钢铁、放高产卫星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错误实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

32、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不切实际地提高公有化程度,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水平危害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资源,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教训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国民经济应协调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三、中国当代史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经济路线经济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

33、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恢复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政治路线政治路线决定拨乱反正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组织路线组织路线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道路、新理论、新时期)三、中国当代史7.改革开放年代及农业政策年代及农业政策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是否改变土地私有制是否改变土地私有制突出意义或问题突出意义或问题1950-1952土地改革地主农民没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53-1956农业合作社农民集体改变:私有公有确立了农业的公有制1958-1983人民公社化无提高公有化程度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或调整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或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期末复习ppt课件 (2).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