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原卷版).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73034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原卷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原卷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专题八专题八 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高频考点呈现】【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 18401900 年间的列强侵华 考点二 太平天国运动 考点三 辛亥革命 考点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 【高频考点剖析】【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考点一一 1840184019001900 年间的列强侵华年间的列强侵华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侵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尤其是两次 的推动。 2.发动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3.主要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 4.获得侵略权益:开放口岸通商、割地、赔款、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内地游历、传 教、开设工厂、设立租界、划分 等。 5.结果: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 的朝廷;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 觉醒,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 (1)19 世纪 4060 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 性的俄国,采用武装侵略的方式打开了中国国门,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各 种侵略权益,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 (2) 19 世纪 70 年代至 20 世纪初,老牌列强和后起列强既勾结又斗争,在继续实 行军事侵略和商品输出的同时,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积极扶植代理人, 并加紧进行资本输出

3、和文化侵略,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2.近代列强侵华的规律性认识 (1)侵华原因:属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次 工业革命是原动力。 (2)侵华方式:经历了一个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逐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 过程。侵华方式的变化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密切相关。例如,鸦片战 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要求;甲午中日战争反 映了列强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的特点;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则体现了垄断 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分割世界的要求。 (3)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从而为本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开辟道路。这是由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所

4、决定的。 (4)侵华格局: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从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为主的变 化;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4浙江高考9)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 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 ) 邱逢甲 徐骧 刘永福 丁日昌 A B C D 2 (2018天津高考5)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 “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 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 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

5、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考点考点二二 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 太平天国运动 (1)起因: 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 矛盾。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创立 。 (2) 天朝田亩制度 :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 定,强调 主义,带有明显的革命性和落后性。 (3) 资政新篇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 的改革方案。 (4)评价: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 的序幕。 2.辛亥革命 (1)过程: 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清

6、朝统治土崩瓦解。 建立民国: 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颁布 :1912 年 3 月,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2)结果:革命果实落入 之手,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意义: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的观念深入人心。 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直接背景 定都天京 天京变乱 经济主张 企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群众基础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是农民革命的产物,脱离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直接作用 在太平天国

7、运动初期,直接推动了革命斗争的 蓬勃发展 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未能付诸实 行,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影响 历史地位 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 后,先进的中国人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 路的迫切愿望 2.辛亥革命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四大突破及原因 (1)突破 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 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 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原

8、因 经济: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阶级力量:20 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 大。 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 步加深。 思想:20 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天津高考7) 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 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 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

9、反帝反封建性质 2 (2018海南高考7)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 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 ,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考点考点三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五四运动 (1)性质: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 的革命运动。 (2)特点: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意义: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2)

10、两个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 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国民大革命 (1)性质:以 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 (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 4.国共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 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 ”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 了巨大贡献。 (3)秋收起

11、义: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 (4)革命道路:毛泽东创建 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5)遵义会议: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 ;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6)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5.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 ”,奴化教 育,殖民掠夺与统治。 (2)全民族抗战 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实行 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 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持久抗战。 (3)意

12、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 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6.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和 会议。 (2)1947 年 6 月,挺进 ,开始战略反攻。 (3)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取得辽沈、淮海、 三大战役的胜利。 (4)1949 年 4 月,北平和谈破裂后,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 。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探索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 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中国的社会现实。

13、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 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 革命的胜利,于是进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从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中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国民革 命运动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错误,国民党右派窃取革命 成果。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 队;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 针。 (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 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创建井冈山 等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创立了“工农武装

14、割据”理论,探索出了 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遵义会 议是在没有共产国际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 己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演变的过程: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 对抗”的曲折历程。 合作对抗 再合作再对抗 (2)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基本因素 两党的阶级性质:1927 年之后的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 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 本原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

15、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 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国际环境: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 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19 年 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 “数月以来, 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 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 ”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

16、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 (2019.4浙江高考11)1922 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 “现在大多数人 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 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 ”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湖北新军起义 B护国运动 C “二次革命” 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3 (2019北京高考17) 1938 年初, 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它( ) 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 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4 (2019

17、江苏高考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 :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 大呼: “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 ”车夫操吴侬软语道: “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 ”这 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A18401894 年 B18951911 年 C19121945 年 D19461949 年 【高频考点练兵】【高频考点练兵】 1.(2019 江苏宿迁 1 月)蒋廷黻在 中国近代史 中写道:“他们(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 黄恩彤诸人) 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所以他们洋 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 ) A.“条约”指的是马关条约 B.“方法”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 C.“方法”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 D.“他们”深谙近代外交之道 2.(2019 江苏南京、盐城 1 月)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 江的交汇处,据守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因而在 1842 年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 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 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 3.1862 年,清政府怵于中英天津条约中“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字书写遇

19、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 作为正义”等规定,正式创办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肇始中国官办英(外)语教学。这反 映了清政府( ) A.形成新的外交理念 B.迎合列强的侵略要求 C.全面推动洋务运动 D.探索开启教育近代化 4.1860 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在军事上没有过多行动,在谈判涉及的惩凶、 赔款等问题上,为取得清 政府好感以便发展美国在华的商业贸易,其态度又与其他列强有所不同。这反映了美国( ) A.国力强大不屑于炫耀武力 B.与英国侵华存在本质差别 C.对华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 D.因内战正酣无力派兵远征 5.太平天国明令规定“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

20、买卖藏读”,否则问罪。并颁刻了 真天命诏书 旧遗诏圣书等宣扬基督教教义的书籍。这一举措( ) A.体现了其自身阶级局限性 B.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 C.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 D.实现了内部思想统一 6.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一般人心目中,提倡无君无父的民主,简直是大逆不道,能否实施民主也是一个争 论不休的问题。但是辛亥革命爆发后,民主取代君主成为社会的共识。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民主政治在中国得到基本确立 B.共和政体成为世界政治的主流 C.低效的君主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 D.专制制度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7.1905 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使用明末以

21、来民间秘密会社中的“天 运”纪年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这一做法( ) 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 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 C.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 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 8.1921 年 5 月 4 日,胡适于晨报“五四纪念号”发表文章,征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称:“学校不 仅是为造毕业生而设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个造成天下公是公非的所在。黄梨洲的理想国家里没有国会 一类的制度,但他要使学校执行国会的职务。”由此可见,胡适( ) A.认为中国革命道路开始发生改变 B.强调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C.肯定了青年学生的民主启蒙精神 D.希望利用传统文化建构民

22、主制度 9.1926 年 12 月,英国向曾参加华盛顿会议的列强宣布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主张列强应体认中国人民 修约要求之正当性,立即与中国谈判修改条约。英国这一举措( ) A.体现了列强既争夺又勾结的关系 B.是对中国民族主义运动高涨的回应 C.适应了南京国民政府修约的要求 D.说明中国重新获得外交事务主动权 10.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行”,而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 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 ) 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 B.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 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

23、 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 11.1936 年夏天,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在上海举办,六百余件精选展品中,描写国难、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 华侵略罪行的作品占主要部分。到 1937 年春,展览会移至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吸引了大批观众。此次 展览活动( ) A.有利于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发展 B.消除了国共两党抗战分歧 C.旨在提高中国人民必胜信念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2019 江苏南京、盐城 1 月)1946 年 10 月,在攻下张家口之后,国民党上下踌躇满志,多数高级将领对战 争前途表示乐观。时任国民党陆军参谋总长陈诚十分自信地表示:“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以 国军

24、的力量对于交通,任何一线均可在二周内打通。”这一判断( ) A.是基于抗战形势的全面分析 B.促使了全面内战的爆发 C.准确预估了战争发展的走向 D.轻视了中国共产党的作战能力 13.(2019 江苏扬州 1 月)“举行徐蚌作战,相机攻取宿县、 蚌埠,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破毁津浦路,使敌交通 断绝,陷刘峙全军于孤立地位。”这一作战战略构想是针对( ) A.徐州会战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淮海战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从古都变迁的轨迹看,西安、洛阳、开封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黄河南岸, 是古代中原的腹心地区,也是先秦至唐中叶各王朝都城的基本所在区域。而北

25、京则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居 古代中原的边缘,唐中叶以后,北方战乱时间较长,人口大量减少,经济日渐萧条。而秦岭淮河以南地 区比较安宁, 经济发展因北方人民避乱迁入而大大加快。 开封居黄河与大运河交汇处, 比较靠近江淮地区, 因此唐以后终于取代西安和洛阳, 成为统一王朝都城。 元朝和清朝都是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 两朝都是先取北京,再取华北,在定都北京后统一全国的。此外,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来说,北京 更贴近他们的故乡,便于保持与故乡的联系,以便保留一条退路。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古代都城 材料二 19121949 年间中国首都的变动 定(迁)都时间 概况 1912 年 1 月 1 月 1

26、 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孙中山就任临时 大总统 1912 年 4 月 2 月 25 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 月 10 日, 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4 月,中华民国移都北京 1927 年 4 月 4 月 14 日,国民党中央通过决议:建都南京,成立国民政府。18 日,南 京国民政府成立 1937 年 12 月 11 月 19 日, 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发布;12 月 1 日,重庆正式成为 中国战时首都 1946 年 5 月 4 月 23 日,重庆国民政府决定还都南京;5 月 5 日,国民政府首都迁回 南京 1949 年 9 月 9 月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北平改名为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据孙宅瓶、蒋顺兴民国迁都纪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趋势,分析说明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 主要因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 19121949 年间中国首都变动的特点,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评述 1937 年和 1949 年中国首都的变动。(1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专题八近代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原卷版).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