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世界史答题规律总结(实用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77795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世界史答题规律总结(实用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世界史答题规律总结(实用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世界史答题规律总结(实用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世界史答题规律总结(实用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世界史答题规律总结(实用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世界史答题规律总结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脉络,古代文明分散、多元、独立发展:近代以来,伴随生产力发展,经济全球化开始起步,人类联系不断加强、矛盾冲突升级最终引发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世界史古代史(远古-15世纪):独立发展、多元并存1、阶段特征:上古史(远古一476年):奴隶社会;古代文明产生,不断发展。中古时期的世界历史(5-15世纪):它自给自足的特性(农耕文明时代)决定了文明仍然呈现的是各个地区基本独立发展、多元并存的文明格局。2、考查角度:早期文明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早期文明独立发展、多元并存。3、答题规律总结:(1)

2、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制造水平的提高;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自然地理因素:多分布于大河流域,适合人类生存;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2)影响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因素有哪些?生产方式: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地理环境:生产力落后的上古时期,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周边环境:对文明的发展与稳定产生影响;宗教思想:文明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反过来深化了文明的多样性。(3)古代奴隶制帝国兴起的条件有哪些?地理条件:依靠大河或海洋的有利条件,便利了对外贸易与扩张;经济因素:农耕经济发达,商业与对外贸易发展,增强

3、了实力;政治因素: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统一;较为完备的官僚机构和军事实力;文化因素:具有发达的文化并向周边地区扩展、渗透;外交因素:利用自身优势和军事实力,进行殖民扩张;吸收和借鉴不同地区文明(4)古代三大帝国发展过程中相近之处是什么?版图范围: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疆域广阔;建立途径:武力扩张,军事征服;政权特点:君主专制;依靠军队、官僚体系维持;衰亡原因:帝国的维系取决于君主是否英明、官僚系统是否有效运转。最终,在军事扩张中,激化地区矛盾、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最终走向灭亡。(5)古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有什么特点?多元性:马其顿扩张后的帝国疆域空前广袤,这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多元文明共存

4、的局面。开放性:伴随着东西方文明交互渗透的过程,超越种族和国界的观念开始出现在希腊化的过程中,各地区和各部落之间的差别在减少,经济和文化的联系在加强希腊化时期的世界主义取代了过去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多元文化共存局面下的希腊化世界呈现开放的意识。(6)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经贸往来: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是经贸往来,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人口迁徙使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快文明的传播速度。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

5、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思想文化传播: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传播演变为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7)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带来什么影响?经济:工商业经济发展,冲击庄园经济,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政治: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推动国王统一事业;市民阶层参与政治,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使大学兴起,思想解放,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条件;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6、8)中世纪西欧王权加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削弱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国家走向统一,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与发展。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9)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繁荣的文化成就有何重大影响?(1)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相对稳定; 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统治者重视知识、人才;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兼收并蓄,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2)影响:对世界:阿拉伯人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对西方:为欧洲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把东方的技术发明传入西方

7、,有利于西欧社会的转型。对中国:传播中华文明成果,扩大了影响,加强与其他文明地区的联系对阿拉伯:丰富和发展了阿拉伯文化,扩大帝国影响力。(10)有人说“奥斯曼士耳其帝国是阿拉伯传统的继承者”。请谈谈你的理解。宗教:伊斯兰教扩张:都发源于西亚,通过武力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政治: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经济文化地位:伊斯坦布尔取代巴格达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心(11)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军事扩张:奥斯曼帝国大规模对外扩张,给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灾难。海外贸易:东西方贸易受到影响,促使西欧国家致力于寻

8、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地区局势:征服巴尔干半岛(欧洲火药桶)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导致该地区民族关系极为复杂,国际关系紧张,为一战爆发埋下伏笔。文化传播:使伊斯兰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大量拜占庭帝国的学者逃到意大利,推动了14世纪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民族国家:在对抗奥斯曼帝国进攻的过程中,君主专制强化,欧洲很多国家走上了民族国家的道路。(12)古代非洲文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起源早:世界上最早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区域性:东非、西非、南非各有特点,发展不平衡发展缓慢:受地理环境限制,非洲文明相对孤立封闭,社会发展相对落后(13)分析非洲和美洲的

9、文明大都在16世纪消亡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疾病、瘟疫等灾害;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2)启示: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二、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壮大,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1、阶段特征:(1)工场手工业时期(15世纪-18世纪中期):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现代化起步(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逐步战胜封建势力,资

10、本主义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或整体世界初步形成)。(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丰富发展人类的现代文明内涵。2、考查角度:全球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工业革命背景和影响;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3、答题规律总结:(1)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从中古晚期到近代,随着生

11、产力的发展,西欧国家王权兴起,教权逐渐被削弱。在各国内部,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封建割据势力被削弱,国家的权力逐渐得到承认,这有利于国家整体意识的加强和国家观念的形成。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传播了民主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2)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影响: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凝聚了民众,有利于民族独立和社会治理,促进了西方国家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为统治者绑架民众的意志,走向民族沙文主义,加剧对外侵略和扩张准备了条件。(3)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是什么?(1)积极:欧洲各殖民国家的扩张与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

12、了重大贡献;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财富以及大量的黑人奴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和廉价劳动力,这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殖民主义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2)消极:欧洲各殖民国家以武力作后盾,通过殖民扩张与掠夺,迫使亚、非、拉美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各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造成了其长时期的落后局面。(4)从不同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整体史观,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

13、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文明史观,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现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5) 比较英、美、法、德代议制政体:近代西方政治文明演变的规律是什么?分析其

14、发展的主要趋势类别英国德国美国法国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行政权内阁首相皇帝、宰相总统总统立法权议会议会国会国民议会权力中心议会皇帝总统议会特点君主虚位议会至上军事封建皇帝权重总统共和制议会共和制规律: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一立法一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工业革命下发展完善主要趋势:呈现出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7)说一说你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其统一性表现为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英、美、法、德四国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

15、政体名不相同,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样性。(8)分析15-16世纪中西方历史的主要不同点:政治: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西方在封建制度衰落的同时,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并且在荷兰最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经济:虽然都在商品经济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明清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西欧自然经济瓦解较快,新航路开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关系:明朝和西欧出现过远洋航行的壮举,但中国对外关系的总趋势是从明朝中期郑和远洋航行到其后的闭关锁

16、国;而西欧的新航路开辟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大量资本。思想:明清加强思想专制,宋明理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而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使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进一步加强:而西欧从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以及16世纪的宗教改革,解除了精神枷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两大思想文化运动,预兆着新的社会的到来。科技:中国传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科技滞后于西方;而文艺复兴促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教育:明清书院逐渐成为官办学校并且体现出强烈的君主专制的色彩;中国的印刷术传到西方,便利了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打破了僧侣和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一般平民也能接受教育。(9)大家是如何理解

17、17-18世纪是欧美社会的转型。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具体而言:三件大事-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文艺复兴,均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首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字不可分的整体,被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发生或加强这都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

18、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10)综合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西方世界和中国的影响(1)世界影响:经济(生产力和生产组织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大生产过渡,工厂制度诞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使资本主义过渡到生产与资本相对集中的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强。政治(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美资产阶级代议

19、制巩固,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巴黎公社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促使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等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世界一体化进程(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武

20、力扩张,以商品输出为主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瓜分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2)对中国的影响:政治: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国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出现: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引发太平天国起义和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变法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清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推行“新政”。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侵略客观上瓦解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诱导了

21、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张加剧;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社会生活及习俗发生变化。思想:第一次工业革命深层次的影响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促使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局面出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第二次工业革命,列强大举侵华,民族危机加重,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出现;兴起了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进一步变化。三、世界现代史(20世纪至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1、阶段特征:(1)两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20

22、世纪初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阶段,动荡、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两种现代化模式调整与创新是该时期典型的特征。(2)二战后的世界(20世纪下半叶):两极格局下的世界,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3)冷战结束后特别是21世纪起,当今世界的发展(或知识经济时代):当代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多极化只是一种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格局呈现的特点是“一超多强”,多极格局并未真正形成。但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大势。我们需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考查角度:两次世界大战起源影响;

23、战后国际秩序;国联与联合国;世界格局的演变;苏联改革;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与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3、答题规律总结:(1)从不同角度对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类型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高度集权的苏维埃体制、一党制、终身制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对苏俄新经济

24、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1978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进行比较对象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1978年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背景苏俄卫国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引起农民的普遍反对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有所抬头文革结束,党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民公社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封闭的经济模式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特点通过市场用固定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盲目,达到解除经济危机的目的克服计划经

25、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局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了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苏联解体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并促成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出现现代化腾飞的可喜景象认识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3)简述20世纪人类现代化的新趋势面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20世纪,人类探索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运用政府力量

26、干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社会制度相互借鉴,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竞争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显著特点,两种社会制度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鉴的一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调整和社会主义的改革。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社会主义国家单纯地依靠政府的计划来发展经济,排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这一误区的修正。经济大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国家单纯依靠市场来调整经济,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修正。20世纪的变革本质是对生产相对过剩、社会不公、

27、战乱不断等问题的回应和解决,这是现代史观对世界现代史的解读,是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分析20世纪的结论。从20世纪上半期的混乱到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再到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同进步的时代要求。(4)从美苏两极格局背景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对新中国进行封锁孤立;20世纪70年代,开始调整与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建交。对西欧: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经济上利用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随着西欧的崛起和联合,美国调整战略,逐渐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关系。对日本:美日关系经历了美国独占日本、扶植日本,作为在

28、远东地区对抗苏联等国的基地。日本从战后的追随美国到90年代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5)分析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从两极格局的形成来看:二战后美国、苏联实力增强,而英、法、德、日等国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美苏由联合走向对抗,两极对峙局面形成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来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从两极格局的瓦解来看:20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严重衰退,使得它无法继续与美国对抗,步步退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美苏对抗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从中国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使得中国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

29、力量。(6)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的形成使英、法、德、日等国受到美国的控制,而中国则与苏联建立了友好同盟关系。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对抗由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走向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苏联为在争霸中增强竞争力,企图控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外交,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洲国家的经济联合和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迫使美国调整了与欧洲国家的关系,缓和了与中国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解体,中俄关系有了新发展,中美、中日、美俄关系反复变化。(7)简述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

30、的变动及其原因时间格局原因战后初期至70年代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横财,实力大增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衰落状态70年代前期至80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战后日本经济崛起,向美国提出挑战欧洲经济恢复,且走向一体化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互相往来程度进一步加深;新的科技革命为经济全球化提供物质条件(8)简述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工场手工业阶段(从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一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金银是国家财富象征,国

31、家要获得财富必须大力促进产品出口以换取金银,阻止产品进口防止金银的流失。目的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到1929经济危机的爆发前(18世纪后半期一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自由放任政策,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导,国家奉行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原则,以尽量不干涉和少干涉经济为基本行政措施罗斯福新政到20世纪70年代初: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出现,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70年代初的主要经济模式,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暴露了

32、国家过分干预经济的弊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濡胀”阶段,通货膨胀严重。20世纪70年代以后,自由主义重新兴起(被称为新自由主义思潮),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缩减财政支出,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各国多推行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经济的“混合经济”。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2008年从美国开始,蔓延全球的金融次贷危机爆发,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市场调节失灵、国家经济衰退的局面。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计划,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9)分析中国与全球化第一次: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时期,错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主要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君

33、主专制得到强化并达到顶峰;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开始加速走向衰落。第二次:清朝晚期,错失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转移的机遇。主要原因: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西方列强在全球扩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被迫开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华民族危机加深。面对这局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三次:20世纪40年代中期50年代初期,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步的机遇。主要原因:内战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视;中国实行“一边倒”外

34、交政策。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在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下,新中国建立,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第四次:1957-1976年错失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主要原因:党的“左”倾错误,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及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现在(改革开放时期):奋起直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趋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引领中国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大决策: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35、C.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分析主要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英法关系-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时而对立时而联合英德关系-长时期是相互争夺的对手,目前是同盟关系。-从19世纪末起,是争夺远东优势地位的两个主要国家。美日关系-在近代为争夺欧洲霸权进行了长期争夺,并形成“世仇”法德关系-长期争夺世界霸权,18世纪曾一度形成敌对关系,一战后、二战英美关系后期、二战后,两国一直都是同盟关系。美苏关系-二战前是敌对国家,二战中结盟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二战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代表世界势力的两极。(11)简述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普遍经验。英

36、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开创了民主共和制,这些都为本国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德国因为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而使崛起之路天折。充分利用国际机遇期。英国充分利用了新航路开辟的机遇,却未能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是其衰落的重要因素。美国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有利地位,建立并强化了自己的强国地位。经济发展是大国崛起的基础。英国曾经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国长期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第一。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英国曾经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领头羊,美国和德国则领跑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和苏联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第 24 页 共 2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年高考统编版历史复习:世界史答题规律总结(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