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73053 上传时间:2020-04-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一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十一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高频考点呈现】【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二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 考点三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 考点四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高频考点剖析】【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考点一一 192919291933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 (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股市虚假繁荣,分期付款。 2.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 3.影响 (1)国际局势:各国纷纷转嫁危机,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2)国内局势: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辩证分析经济大危机的双重影响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深,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机制调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 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信号。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 启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强化了家庭意识,使美国向着福利国家迈进。 (3)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平民大量

3、失业,造成人们的消费、购买能力 下降,但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诸如美国电影业、广播业、图书报刊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4) 表 3 1929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19291930 年 19301931 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 3 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答案】C 【解析】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 1933 年罗斯福新政中订立的,不符合时间限

4、制,故 A 项错误;材料 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 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劳资矛盾加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 C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 周工资变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故 D 项错误。 2 (2018天津高考8)1930 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 提高了 890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 33 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 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当时这种措施( ) 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 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

5、系的崩溃 推动了本国经济的恢复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史实的能力。1930 年危机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已经爆发,美国颁布的关税法 律实质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使得危机进一步恶化和扩大。故选 D。 考点考点二二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开始 (1)背景:30 年代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实行 国家福利制度。 (4)影响:使美国暂时

6、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 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7、(2)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 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3)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 经济的重要手段。 2.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1)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内部的 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解决它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这些新变化 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的发展,提高了实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与自身相否 定的因素。 (3)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

8、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 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 义的一些良好经验。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 取“三 R” (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 ,下列项中属 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 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 【答案】B 【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 故 A 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 B 项正

9、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 故 C 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 D 项错误。 2 (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 26% 下降到 13%,物价上涨了 1 倍。1981 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 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答案】A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 26%下降到 13%,物价上涨了 1 倍”是属于 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

10、的结果之一, “推行包 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故选 A 项;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 “滞胀”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采取国有化属于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物价不会下降,排除 B 项;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对一般的方法都没有明显的作用,通货膨胀会继续,排除 C 项; “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涵,同样不能摆脱这一现象,更不会放弃自 由经济,排除 D 项。 3(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 35)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 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

11、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 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答案】A 【解析】根据“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自二战 后推行的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不利影响凸显,因此提出“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 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 ,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尼克松声称把权力下放到州和地方, 主要是为了解决财政不足的问题,权力下放只是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

12、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虽提到“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但这是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危机,况且此时联邦政府“财政支出 庞大”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会加重联邦政府财政负担,故 C 项错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 上干预经济,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恢复自由放任传统,故 D 项错误。 考点考点三三 列宁列宁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 (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3)特点

13、: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粮食税;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允许自由贸易。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意义: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差异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特点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 在经济领域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 整, 主

14、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 展生产 过渡方式 直接过渡 逐步过渡 生产资料所有制 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 分配原则 平均主义 多种分配形式 经济运行机制 绝对计划调节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作用和实践效果 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使国民 经济迅速恢复, 并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 济基础 2.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从阶级关系 看 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为社 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奠定新的经济基础 从管理体制 看 新经济政策意味着一种主要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核算制作为经济 杠杆的新管理体制 从

15、经济运行 机制看 新经济政策意味着摒弃了由国家直接组织生产和分配产品的经济形 态,走上了由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的商品经济形态 从社会发展 道路看 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经济文化较为落 后的国家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走向社会主义 的新道路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 (2019天津高考8)1918 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 “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 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 。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

16、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答案】C 【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国内战争结束之后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党人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体现出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属于对现 实的“妥协” ,这与苏俄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有相同的地方,即二者都属于对现实的一种暂时“妥协” , 通过这种“妥协”维护了都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 C 项;通过题干中“历史学家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 民的布列斯特” ,说明苏维埃政权没有把农民视为最危险的敌人,排除 A 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国 内战争结束之后出现的

17、经济和政治危机,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没有采取武装对抗方针, 排除 B 项;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基于苏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出发,所采取的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一种正确路径,但它还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 D 项。 4 (2015广东文综22)发生在 1920 年苏俄的现象有( ) A私营企业纷纷涌现 B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C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D农民积极参加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私营企业纷纷涌现”是在 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后,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 “国营企业 的经营自主权扩大”是在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时期,时间不符,故

18、 B 项错误;题干强调“发生在 1920 年 苏俄” ,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商品贸易,即政府禁止买卖粮食, 故 C 项正确; “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在斯大林时期,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考点考点四四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政治经济体制 考点回顾考点回顾 1.确立: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而确立。 2.表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政治上高度集权与专制。 3.评价 (1)积极:短时间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

19、质基础。 (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 4.调整 (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 (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考点深化考点深化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1)小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 (2)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 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

20、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 客观因素。 (3)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迷信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 2.二战后苏联三次改革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改革过程都脱离了苏联的实际。 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2)不同点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苏联社会陷入危机 指导 思想 只是对原有体制进行局部的改革 对苏联进行根本性变 革和改造 内容 从农业开始,重点在农业 领域 重点在工业,而且是重工业 领域 涉及经

21、济和政治领域 结果 造成了苏联的混乱 造成了苏联经济的全面滑坡 经济继续滑坡,导致 了苏联解体 考题印证考题印证 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5) 表 1 苏联 1970 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类别 1961 年对 1970 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 年实际产量 钢 145 亿 115 亿 煤 39 亿 335 亿 肉 2500 万 1230 万 蔬菜与瓜类 4700 万 1300 万 表 1 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得出 1970 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

22、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 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 A 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 发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 B 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 业上, 排除 C 项; 1970 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 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 排除 D 项。 2 (2018江苏高考18)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 7 个全联盟 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 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

23、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材料中“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 6 个全联盟部”仍是重工业,故 B 项错误;材 料中“1957 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 “在地方设立了 105 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 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说明赫鲁晓夫改革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故 C 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 下放的是管理权,材料中“把

24、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仍然是公有制经济 的主导,并没有削弱,故 D 项错误。 【高频考点练兵】【高频考点练兵】 1.20世纪30年代初,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 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 ( ) 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 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 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 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 【答案】 B 【解析】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深受大危机的影响。材料信息“美国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 多”折射出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

25、故选B项。 当时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时期,民众生活并不悠闲, 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显示许多家庭白天通过娱乐打发时 光,无法体现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故 D 项错误。 2.(2018 江苏扬州考前)以下是 19251939 年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这表明 ( ) A.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 B.德国在 1932 年以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C.英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三国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势力 【答案】 B 【解析】该图显示德国从 1932 年失业率逐渐下降,说明就业率开始上升,B 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始于 1

26、933 年,失业率有升有降,A 错误;英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受到经济危机打击,C 错误;德国没有有效遏制法 西斯势力,D 错误。 3.(2018 江苏扬州期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 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 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致力于实现“这项任务”的新政措施是( ) A.保护劳工权利,缓和阶级矛盾 B.防止盲目竞争,恢复工业生产 C.实行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 D.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答案】 C 【解析】“政府直接招雇”“雇用这

27、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属 于典型的以工代赈的特点,这有利于缓解失业压力,故 C 正确。A 属于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B 属于工业救济 的措施;D 属于现象,不是材料主旨。 4.美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现了如下现象:新的国家机构急剧增加;联邦工资名单日益扩大,政府在几年之 间,债务增长了一倍多。这一时期美国( ) A.垄断资本出现并壮大,控制国家政权 B.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 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 D.运用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新的国家机构急剧增加”“联邦工资名单日益扩大”“债务增长了一倍多”等信息 可

28、知,这一时期美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一局面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这些政策促使美国经济缓 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故选 B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垄断资本壮大,故 A 项错误;C、D 两项分别出现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20 世纪 80 年代,排除。 5.(2018 江苏南京三模)下面表格中的现象,说明了( ) 1935 年 5 月 27 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扼杀了 3 项“新政”立法,其中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6 年 1 月 6 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 6 票对 3 票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6 年 6 月 1 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票对4票判决纽约州的一项规定妇女与儿童

29、最低工资的法律违宪 A.美国民主运行机制弊端显现 B.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缺乏与时俱进理念 C.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非常时期过度集权 D.美国宪法至上原则得到充分彰显 【答案】 D 【解析】表格信息是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决了多项国会立法,这反映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对国会的制约,是美国宪法至上原则的体现,故 D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体现不出弊端,故 A 项 错误;否决立法和“与时俱进”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国会和总统, 故 C 项错误。 6. 年份 法国 联邦德国 瑞典 英国 1960 年 14.4 17.1 15.6 12.4 1970 年

30、 26.3 27.8 27.4 19.6 1980 年 30.9 26.6 33.2 20 1985 年 34.2 25.8 32 20.9 上表是部分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表(单位:%),对表中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 ) A.福利国家是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B.马歇尔计划为之实行奠定物质基础 C.福利国家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 D.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从 1960 年到 1985 年,法国、联邦德国、瑞典和英国的福利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整体呈上升态势,这与这些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关,故选 C 项。福利国家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一

31、种政策,A 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为战后欧洲经济复兴提供了条件,但并未对这些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奠定物质基础,故 B 项错误。20 世纪 5070 年代初,西方经济处于“黄金时期”,故 D 项错误。 7.(2018江苏南通二模)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 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 60 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 等 40 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 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 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 D.扩大政府职能,

32、转移福利开支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1981 年”“撤销和放宽了 60 多项管制条例”“40 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 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在逐步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社会福利,减轻政府负担,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误,错在“恢复自由放任”;C 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D 项说法错误,与材料相反。 8.(2019 江苏七市 3 月)1988 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 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 金。这一改革旨在( )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33、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答案】 A 【解析】由题干可以看出,国家只提供基本的养老金,要求企业和职工交一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 “福利国家”的规模,体现的是减少国家干预的特点,A 项正确;“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表明是减 少福利支出,不是加强社会保障,也不是放弃社会保障的责任,B、C 两项错误;减少国家干预,体现不出扩大 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的内容,D 项错误。 9.(2019 江苏徐州期中)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造成变 化的原因是( ) 经济部 门 年份(年) 美

34、国(%) 联邦德国 (%)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A.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表中数据反映的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A 项正确;B、C、D 三项都是 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国内的就业人口变化影响不大,排除。 10.(2

35、018 江苏四市一模)19181919 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接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 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有关资料表明, 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 58%65%。这说明苏俄( )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收集制影响民众生活 C.经济政策不符合国家需要 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 【答案】B 【解析】 题干中人们背口袋往城市运粮以解决粮食问题或其他物品短缺问题,结合“19181919 年”可知, 苏俄此时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影响了民众生活,“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

36、 达 58%65%”正说明“背口袋的人”暂时填补了市场的缺失,B 正确。A 材料未体现,排除;19181919 年苏 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必要措施,C 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要求取消自由 贸易,D 错误。 11.(2018 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1925 年,苏联的一位农妇马秀拉给农民报写信说:“共产党好像竭力要 使所有的农民变穷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 上富农的标签,把它看成苏维埃政权的敌人。”材料表明( ) A.农民对战后继续实行余粮收集制的不满 B.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 C.新经济政策导致农民成为政权

37、的敌人 D.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 【答案】 D 【解析】根据“如果一个农民成功地改善了自己的经营,那他就会从贫农队伍中除名,在他头上贴上富农的 标签,把它看成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可以看出,农民对经济状况改善后政治地位的担忧,D正确。 1921年“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废止,A 时间不符,排除;新经济政策允许农民致富,B 不符合题意,排除;C 不符合史实,排 除。 12.据统计,苏联在 1928 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有马的占 45.2%,没有乳牛的占 34.8%,有一匹马的占 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

38、9.2%,乳牛 总数的 42.7%。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 A.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 B.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 C.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D.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 【答案】 B 【解析】集体农庄中马匹和乳牛比例的变化折射出苏联集体农庄生产资料集中程度的提高,其主要目的是 发展集体农业以推进工业化发展,故选 B 项。A、C 两项均是材料信息反映的表面现象,排除;材料信息无法 体现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故 D 项错误。 13.(2019 江苏南京模拟)苏联赫鲁晓夫执政后对斯大林时期推行的集体农庄进行改革,中国改革开放后也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们( ) A.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性调整 B.都突破了

39、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都超越了两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D.都是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在两国的反映 【答案】 A 【解析】赫鲁晓夫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 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两者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选 A 项。 14. (2019 江苏全真模拟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阅读下 列材料: 材料一 苏联从 1940 到 1952 年,农业总产量增加 10%,1953 年的粮食总产量 8 250 万吨,低于 1913 年 8 600 万吨的水平。1958 年苏联谷物产量达 13 470

40、 万吨,比 1953 年增加了 5 220 万吨,畜牧业也有较大发 展。但苏联农业在 1963 年又陷于严重困境,粮食和副食供应日趋紧张,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购进粮食。 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撤销国民经济委员会,重建各工业、建筑业部门,又回到原来条条领导方 式。1965 年 9 月开始推行以改进计划工作和加强对企业经济刺激为主要内容的新体制。在农业方面, 制定并加强了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增加农业投资,注意采用经济核算制,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制, 鼓励个人副业生产,重视农业生产专业化,加强农业科研,等等。但农业仍然是粗放型,现代化水平很低, 抗灾能力差,产量难以显著提高。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

41、中的落后部门。 摘编自张泽森、田锡文20 世纪的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20 世纪 40 年代到 60 年代初期苏联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分别说明其主 要成因。(6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依旧落后的原因。(4 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苏联农业改革的历史教训。(2 分) 【答案】(1)1940 到 1953 年,农业发展缓慢,成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 有所发展,成因是赫鲁晓夫改革有所成效;1963 年又陷困境,成因是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没有科学的指

42、导思 想,缺乏持久性。(6 分) (2)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工业(忽视农业),而且其执政后期改革与经济发展日趋停滞;有限的 农业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冲破旧体制;没有对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4 分) (3)教训:要把农业放在相当重要的地位(国民经济比例协调);改革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要勇于突破 旧体制,不断深入;体制改革与现代化技术改造应同步进行;等。(2 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苏联从 1940 到 1952 年,农业总产量增加 10%”可归纳出当时农业发 展缓慢,原因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回答;据材料一“1958 年苏联谷物产量达 13 470 万吨,比 1953 年增加 了 5 220 万吨,畜牧业也有较大发展”可归纳出苏联农业有所发展,原因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效回答;根 据材料一“苏联农业在 1963 年又陷于严重困境,粮食和副食供应日趋紧张,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购进粮食” 可归纳出苏联农业陷入困境,原因从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回答。第(2)问,据材料二“重建各工业、建筑业 部门,又回到原来条条领导方式。农业仍然是粗放型,现代化水平很低,抗灾能力差”并结合所学从勃 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及农业体制的落后等方面回答。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穷人.docx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穷人.docx
  •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场景歌.docx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场景歌.docx
  •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拍手歌.docx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拍手歌.docx
  •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下(第七单元).docx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下(第七单元).docx
  •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docx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上(第七单元).docx
  •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赤壁赋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有你真好.docx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六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有你真好.docx
  •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下(第七单元)大象的耳朵.docx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下(第七单元)大象的耳朵.docx
  •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神州谣.docx 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神州谣.docx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专题十一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