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针灸学基础针灸学基础 贾萍 中医教研室 第三节第三节 针针 灸灸 法法针针 灸灸 法法针(针(acupunctureacupuncture)灸(灸(moxibustionmoxibustion)针灸针灸法包括刺法和灸法,简称针灸。法包括刺法和灸法,简称针灸。是通过针刺或艾灸刺激人体的一定部是通过针刺或艾灸刺激人体的一定部 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行气 活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活血的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 治疾病的目的。治疾病的目的。一、针法一、针法 又称又称“刺法刺法”。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利用金属制成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
2、治疗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治疗人体多种疾病的方法。人体多种疾病的方法。灵枢灵枢官针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毫针毫针皮肤针皮肤针/七星针七星针皮内针皮内针(一)毫针(一)毫针 1 1、构造、构造 针柄、针尾、针尖、针柄、针尾、针尖、针根、针根、针体。针体。2 2、毫针的规格、毫针的规格 (0.50.5寸寸55寸)寸)3 3、修藏、修藏(二)针刺练习二)针刺练习 1 1、纸垫练习法、纸垫练习法 2 2、棉团练习法、棉团练习法 3 3、自身练习法、自身练习法(三)针刺操作(三)针刺
3、操作 1 1、针刺前准备、针刺前准备 (1 1)做好针前教育)做好针前教育 (2 2)检查选择针具)检查选择针具 (3 3)体位选择(仰卧位、侧卧位)体位选择(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座位)仰靠坐位、俯伏座位)(4 4)消毒)消毒2.2.毫针针法毫针针法 (1 1)进针方法)进针方法 1 1)指切进针法)指切进针法 2 2)夹持进针法)夹持进针法 3 3)提捏进针法)提捏进针法4 4)舒张进针法)舒张进针法(2 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 1)针刺的角度)针刺的角度 直刺直刺 斜刺斜刺 横刺横刺 2 2)针刺的深度)针刺的深度(3 3)行针与得气)行针与得
4、气 1 1)行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行针:是指进针后为了使病人产生针 刺的感应刺的感应而而行使一定的手法。而而行使一定的手法。2 2)得气:又称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后,)得气:又称针感,是指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重等感觉而医者指下有一种沉重等感觉而医者指下有一种沉 紧的反应紧的反应。3 3)几种常用手法)几种常用手法 提插法:针尖刺入腧穴提插法:针尖刺入腧穴 一定深度后,一定深度后,施行上提下插施行上提下插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捻转法:针左右来回捻转。捻转法:针左右来回捻转。刮针法:指甲由下而上刮针柄。刮针法:指甲由下而上刮针柄。震颤法:将
5、针抖动震颤法:将针抖动 震颤。震颤。(4 4)针刺补泻)针刺补泻 提插补泻、捻转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 疾疾徐补泻、开阖补泻徐补泻、开阖补泻 迎迎随补泻、呼吸补泻随补泻、呼吸补泻 平平补平泻补平泻(5 5)留针与出针)留针与出针 1 1)留针)留针:10-2010-20分钟分钟 2 2)出针:注意针数)出针:注意针数 3.3.针刺注意事项针刺注意事项 1 1)过饥、过饱、酒醉、大惊、劳累;)过饥、过饱、酒醉、大惊、劳累;2 2)久病、大出血、大汗;)久病、大出血、大汗;3 3)妊娠;)妊娠;4 4)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者肿瘤)皮肤感染、溃疡、瘢痕或者肿瘤部部 位位。二、灸二、灸 法法采用艾叶
6、制成艾柱采用艾叶制成艾柱 或灸条,点燃后熏或灸条,点燃后熏 灼体表穴位或患位,灼体表穴位或患位,使之产生温热或灼痛感,以调整经使之产生温热或灼痛感,以调整经 络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络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用的材料:艾叶灸用的材料:艾叶灸法的作用灸法的作用 1.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 2.2.调和气血调和气血 3.3.回阳救逆回阳救逆 4.4.扶正祛邪扶正祛邪(一)常用灸法(一)常用灸法 1.1.艾柱灸艾柱灸 1 1)直接灸)直接灸 无瘢痕灸无瘢痕灸 瘢痕灸瘢痕灸 无瘢痕灸无瘢痕灸 瘢痕灸瘢痕灸2 2)间接灸(隔蒜灸、隔姜、隔盐灸、隔饼灸)间接灸(隔蒜灸、隔姜、隔盐灸、隔饼灸)
7、1 1)隔姜灸)隔姜灸 2 2)隔蒜灸)隔蒜灸 3 3)隔盐灸)隔盐灸 4 4)隔饼灸(附子饼)隔饼灸(附子饼)2.2.艾条灸艾条灸 3.3.温针灸温针灸3.3.现代灸现代灸(四)灸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四)灸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1.适应证: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适应证:慢性虚弱性疾病及风寒湿 邪所致病证。邪所致病证。2.2.禁忌证:实证、热证、阴虚发热证;禁忌证:实证、热证、阴虚发热证;颜面部、浅在血管部;颜面部、浅在血管部;妊娠期下腹及腰骶部。妊娠期下腹及腰骶部。(五)灸法的注意事项(五)灸法的注意事项 1.1.施灸次序:先阳经后阴经,先上背后下腹,施灸次序:先阳经后阴经,先上背后下腹,
8、先头身后四肢;先头身后四肢;2.2.体位选择:避免灼烧皮肤;体位选择:避免灼烧皮肤;3.3.水泡处理:大泡可用空针抽水液,再消毒,水泡处理:大泡可用空针抽水液,再消毒,防感染;防感染;瘢痕灸处理:局部保持清洁,防感染,可瘢痕灸处理:局部保持清洁,防感染,可 用辅料保护灸疮。用辅料保护灸疮。第六节第六节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 一、概述一、概述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辨证论证通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辨证论证通过 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达到调整阴阳、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达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二、针灸的治疗原则二、针灸的治疗原则 (一)补虚与泻实;(一)补虚与泻实;(二)清热与温寒;(
9、二)清热与温寒;热邪在表热邪在表-针刺浅而疾出针刺浅而疾出 寒邪内生寒邪内生-针刺深而留针针刺深而留针 (三)治标与治本;(三)治标与治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四)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1.1.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失眠失眠 肝气郁结:肝经穴位肝气郁结:肝经穴位 泻法泻法 心肾不交:心经、肾经穴心肾不交:心经、肾经穴 补法补法 2.2.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胃下垂胃下垂 脱肛脱肛 中气虚陷中气虚陷-百会、气海百会、气海 补法补法 子宫脱垂子宫脱垂 (五)局部与整体(五)局部与整体 1.1.局部治疗:牙痛局部治疗:牙痛-地仓、颊车;地仓、颊车;2.2.
10、整体治疗:呕吐整体治疗:呕吐-内关、中脘;内关、中脘;3.3.局部与整体兼治:头痛(肝阳上亢)局部与整体兼治:头痛(肝阳上亢)-局部:头维、百会、风池等局部:头维、百会、风池等 整体:太冲、肝俞穴。整体:太冲、肝俞穴。三、针灸的选穴与配穴三、针灸的选穴与配穴(一)选穴原则(一)选穴原则 1.1.局部选穴:就近取穴局部选穴:就近取穴 耳病耳病-耳门、听宫、听会耳门、听宫、听会 2.2.循经取穴: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循经取穴:经脉所通,主治所及 远距离取穴远距离取穴 3.3.对症选穴:大椎、曲池对症选穴:大椎、曲池-退热退热 合谷合谷-汗证(泻法发汗,补法止汗)汗证(泻法发汗,补法止汗)内关内关-止
11、呕止呕(二)配穴原则(二)配穴原则1.1.前后配穴法:咳嗽前后配穴法:咳嗽 中府、膻中(前)中府、膻中(前)肺俞、定喘(后)肺俞、定喘(后)2.2.上下配穴法:牙痛上下配穴法:牙痛 合谷(上)合谷(上)中庭(下)中庭(下)3.3.左右配穴法:面瘫(左)左右配穴法:面瘫(左)-合谷(右)合谷(右)(右)(右)-合谷(左)合谷(左)4.4.表里配穴法:肝病表里配穴法:肝病 期门、太冲(肝经)期门、太冲(肝经)阳陵泉、丘墟(胆经)阳陵泉、丘墟(胆经)5.5.远近配穴法:胃痛远近配穴法:胃痛 中脘(近)中脘(近)足三里(远)足三里(远)四、四、针刺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异常情况及处理1.1.晕针:晕针:1
12、 1)原因:体虚、疲劳、饥饿、)原因:体虚、疲劳、饥饿、紧张、手法重;紧张、手法重;2 2)现象:头晕、胸闷、汗出肢)现象:头晕、胸闷、汗出肢 冷、晕厥休克;冷、晕厥休克;3 3)处理:拔针、平卧休息、急)处理:拔针、平卧休息、急 救措施;救措施;4 4)预防:针前解释、手法轻。)预防:针前解释、手法轻。2.2.滞针:滞针:1 1)原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痉挛,行针)原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痉挛,行针 角度大,单向捻转;角度大,单向捻转;2 2)现象:捻转、提插发滞,出针困难;)现象:捻转、提插发滞,出针困难;3 3)处理:消除紧张,相反方向捻转;)处理:消除紧张,相反方向捻转;4 4)预防:
13、解释,避免单向捻转。)预防:解释,避免单向捻转。3.3.弯针:弯针:1 1)原因:手法不熟,用力过猛,体位)原因:手法不熟,用力过猛,体位 改变;改变;2 2)现象:针身弯曲;)现象:针身弯曲;3 3)处理:回复体位,顺势拔出;)处理:回复体位,顺势拔出;4 4)预防:手法熟练,患者勿改变体位。)预防:手法熟练,患者勿改变体位。4.4.断针:断针:1 1)原因:针质量欠佳、手法过强;)原因:针质量欠佳、手法过强;2 2)现象:针身折断残留体内;)现象:针身折断残留体内;3 3)处理:手或镊子拔出,手术;)处理:手或镊子拔出,手术;4 4)预防:检查针具,针身不全部)预防:检查针具,针身不全部
14、刺入,手法轻。刺入,手法轻。5.5.血肿:血肿:1 1)原因:针尖带钩、误伤血管;)原因:针尖带钩、误伤血管;2 2)现象:皮肤青紫色或肿胀疼痛;)现象:皮肤青紫色或肿胀疼痛;3 3)处理:先冷敷后热敷;)处理:先冷敷后热敷;4 4)预防:检查针具,避开血管。)预防:检查针具,避开血管。6.6.刺伤内脏刺伤内脏1 1)原因:针刺深度和角度不当;)原因:针刺深度和角度不当;2 2)现象:外伤性气胸多见有胸闷、胸痛、)现象:外伤性气胸多见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唇紫发绀;呼吸困难、唇紫发绀;3 3)处理:半卧位休息,防止感染、镇咳、)处理:半卧位休息,防止感染、镇咳、胸腔穿刺;胸腔穿刺;4 4)预
15、防:针刺掌握好角度和深度。)预防:针刺掌握好角度和深度。7.7.皮肤灼伤皮肤灼伤1 1)原因)原因:施灸过量,时间过长;:施灸过量,时间过长;2 2)现象)现象:施灸后局部出现大小水泡或灸疮;:施灸后局部出现大小水泡或灸疮;3 3)处理)处理:小水泡不搽破,大水泡刺破放出水:小水泡不搽破,大水泡刺破放出水液纱布包敷;液纱布包敷;4 4)预防)预防:施灸时间不宜太长,灸量不太强。:施灸时间不宜太长,灸量不太强。第七节第七节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一、耳针疗法一、耳针疗法 用针刺或其他方法用针刺或其他方法 刺激耳穴的一种疗法。刺激耳穴的一种疗法。(一)耳廓表面解剖(一)耳廓表面解剖(二)耳穴分布(二)耳
16、穴分布 减肥常用耳穴减肥常用耳穴(四)耳穴的应用四)耳穴的应用 1.1.适应范围适应范围 1 1)痛证;)痛证;2 2)炎症性疾病;)炎症性疾病;3 3)功能紊乱疾病;)功能紊乱疾病;4 4)过敏及变态性疾病;)过敏及变态性疾病;5 5)内分泌代谢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6 6)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7 7)慢性病。)慢性病。2.2.选穴原则选穴原则 1 1)病变部位;)病变部位;2 2)辨证选穴;)辨证选穴;3 3)现代医学理论选穴;)现代医学理论选穴;4 4)临床经验。)临床经验。3.3.耳针操作方法耳针操作方法 1 1)找反应点)找反应点 2 2)消毒)消毒 3 3)针刺或帖压(王不
17、留行籽)针刺或帖压(王不留行籽)4 4)出针)出针 5 5)疗程()疗程(1010天天/疗程)疗程)4.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防晕针)防晕针 2 2)严密消毒,防感染)严密消毒,防感染 3 3)孕妇禁刺)孕妇禁刺 4 4)双侧轮流选用)双侧轮流选用 5 5)结合运动疗法:肢体活动障碍及扭伤。)结合运动疗法:肢体活动障碍及扭伤。二、推拿疗法二、推拿疗法 又称按摩,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又称按摩,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 下,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下,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 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 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
18、法。(一)推拿作用原理(一)推拿作用原理 1.1.调理疏通经络调理疏通经络 2.2.促进气血运行促进气血运行 3.3.调整脏腑功能调整脏腑功能 4.4.舒经滑利关节舒经滑利关节 5.5.增强抗病能力增强抗病能力(二)推拿的基本治法(二)推拿的基本治法 温:扶阳温经散寒温:扶阳温经散寒 虚寒证虚寒证 补:补虚祛邪补:补虚祛邪 虚弱证虚弱证 和:调和气血、阴阳和:调和气血、阴阳 散:消瘀散结散:消瘀散结积滞证积滞证 通:祛病邪雍滞通:祛病邪雍滞痛证、经络不通痛证、经络不通 泻:通泻大便泻:通泻大便下焦实证下焦实证 汗:开泻腠理汗:开泻腠理外感病证外感病证 清:清热清:清热热证热证(三)推拿疗法的适
19、应证与禁忌证(三)推拿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内、外、妇、儿、适应证:内、外、妇、儿、骨、五官;骨、五官;禁忌证:急性病、出血、感染、禁忌证:急性病、出血、感染、肿瘤等。肿瘤等。(四)推拿手法简介(四)推拿手法简介 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用手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各种 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在 体表操作的方法。体表操作的方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1.1.推拿手法的补泻意义推拿手法的补泻意义 2.2.基础手法:基础手法:(一)摆动类手法(一)摆动类手法(二)按压类手法(二)按压类手法(三)捏拿类手法(三)捏拿类手法(四)摩擦
20、类手法(四)摩擦类手法(五)揉搓类手法(五)揉搓类手法(六)振动类手法(六)振动类手法(七)击打类手法(七)击打类手法 捏积疗法捏积疗法(捏脊疗法)(捏脊疗法)1 1)部位:背脊部)部位:背脊部2 2)主症:小儿疳)主症:小儿疳积、厌食、腹泻、积、厌食、腹泻、呕吐。呕吐。3 3)操作:捏三下)操作:捏三下提一下,称提一下,称“捏三捏三提一法提一法”。三、拔罐疗法三、拔罐疗法将罐具内形成负压而吸附于患处或穴位将罐具内形成负压而吸附于患处或穴位上,产生局部充血和瘀血,从而达到治上,产生局部充血和瘀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一)罐具种类(一)罐具种类 竹罐:价廉、易爆裂竹罐
21、:价廉、易爆裂 陶罐:吸力大、易破碎陶罐:吸力大、易破碎 玻璃罐:透明易观察、易破碎玻璃罐:透明易观察、易破碎(二)拔罐方法(二)拔罐方法 1 1)火罐法(投火、闪火、贴棉法)火罐法(投火、闪火、贴棉法)2 2)水罐法(水煮、水蒸气法)水罐法(水煮、水蒸气法)3 3)抽气法)抽气法 竹竹 罐罐玻璃罐玻璃罐抽气罐法抽气罐法民间罐法民间罐法民间罐法民间罐法很不卫生不可效仿很不卫生不可效仿 4 4拔罐法的应用拔罐法的应用 (1 1)留罐)留罐 (2 2)走罐)走罐 (3 3)闪罐)闪罐 (4 4)针罐)针罐(三)起罐方法:(三)起罐方法:1010分钟,皮肤紫红色,分钟,皮肤紫红色,一手持罐,一手按压
22、罐口皮肤,使一手持罐,一手按压罐口皮肤,使 空气进入,则罐脱落。空气进入,则罐脱落。(四)适应证与禁忌证(四)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肩背疼、腰腿痛、胃痛、适应证:肩背疼、腰腿痛、胃痛、痈疽初起等。痈疽初起等。禁忌证:出血、水肿、孕妇腰腹禁忌证:出血、水肿、孕妇腰腹 部、大血管部位等不宜部、大血管部位等不宜 拔罐。拔罐。四、刮痧法四、刮痧法 是采用边缘光滑的器具如铜钱、硬币、是采用边缘光滑的器具如铜钱、硬币、瓷器片、小汤匙等物,蘸上植物油或清水在瓷器片、小汤匙等物,蘸上植物油或清水在人体表部位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进行反复刮人体表部位从上到下、从内到外进行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细小的出血斑点,状
23、如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细小的出血斑点,状如沙粒,以促使全身气血流畅,邪气外透于表,沙粒,以促使全身气血流畅,邪气外透于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一)器具:汤勺等(一)器具:汤勺等(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 1 1刮痧部位:肩背部、颈部、前额刮痧部位:肩背部、颈部、前额 2 2刮痧方法:同一方向、柔和均匀刮痧方法:同一方向、柔和均匀(三)适应范围:(三)适应范围:中暑、发热中暑、发热(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力度均匀避免淤血力度均匀避免淤血五、刺络法五、刺络法 又称刺血络,是用三棱针刺破又称刺血络,是用三棱针刺破 患者身体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患者身体
24、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放出少量血液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一)针具:三棱针(一)针具:三棱针(二)操作方法(二)操作方法 1 1点刺法点刺法 2 2散刺法散刺法 3 3泻血法泻血法(三)适应范围:(三)适应范围:(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六、中药熏蒸六、中药熏蒸(一)起源:(一)起源:内经内经有有“摩之摩之浴之浴之”的论述。的论述。南朝许胤宗治好南朝许胤宗治好陈国柳太后的中陈国柳太后的中风病风病(二)机制:二)机制:药力和热力结合作药力和热力结合作 用于肌肤、孔窍及用于肌肤、孔窍及 腧穴,促进皮肤对腧穴,促进皮肤对 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促进血促进血 液循环。液循环。(三)适应症(三)适应症:1 1、腰腿颈肩疼痛:腰椎间盘突出、腰腿颈肩疼痛: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劳损;2 2、关节炎、关节炎:OA:OA、RARA、关节肿痛麻木;、关节肿痛麻木;3 3、妇科疾病:盆腔炎、痛经等;、妇科疾病:盆腔炎、痛经等;4 4、皮肤疾病:黄褐斑、皮肤粗糙、皮肤疾病:黄褐斑、皮肤粗糙、松弛;松弛;5 5、失眠症。、失眠症。七、电针疗法七、电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