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案例分析以铜梁县总图规划为例以铜梁县总图规划为例 2010.092010.09XSXS&ZZ&ZZ 2、追求短期效益,追路发展干扰过境交通,制约城市发展 3、建设管理不一致,规划落实存偏差 4、人均建设用地偏高,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1、“小马拉大车”现象普遍,“顾头不顾尾”5、千城一面,追求全能,难以在区域中兴起,各就各位 6、就业门槛低,城乡差别小,城乡“二传手”,“三农”2、城市竞争力亟待增强 3、可持续发展提出要求 1、公共产品的需求在提高 (资源、环境、就业、社保等矛盾的协调)铜梁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西北部,地处川中丘陵与川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南接永川市,西南靠
2、大足县,西北毗邻潼南县,东北连合川市,东南与璧山县为邻。铜梁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植物种类较多,有林木资源58种。矿产资源丰富,具有探明储量大、分布相对集中、品位较高、便于开采等特点。铜梁县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古老的“铜梁文化”和有温汤峡、巴岳山和重庆四大名泉中海拔最高的西温泉等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2.城市性质 1.城镇体系 3.城市特色 铜梁县分为东南部经济区、北部经济区、西部经济区、以及两翼经济区4个区域。而县城位于东南部经济区,现状发展水平较高,是县域商品粮、工业、商贸业的重要基地,也是县域重点开发地区。考虑铜梁在区域中的地位与作用,从发挥地域优势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趋势出发,确定其性
3、质为:铜梁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工业、商贸、教育、旅游为主,文化特色突出、人居环境良好的渝西经济区中现代化城市。“中华第一龙”名扬海内外,“铜梁龙灯”历史悠久。巴岳山“龙脉”、玄天湖“龙潭”、巴岳温泉“龙浴”,形成了用山、湖、泉勾画的铜梁龙“形”文化。具有全球最大的金属天青石矿。碳酸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水禽养殖基地、西部最大的羽绒集散加工基地等特色优势,主导铜梁县成为现代化工业城市。2.发展模式 1.规划结构 3.绿化 总体规划结构构思:城市由现状的一个组团一个中心向远期的多个组团,多级中心的复合结构过渡;表现方式:以城市自然山水及人工绿带构成城市生态构架,并与其它城市绿地构筑城市生
4、态网络。依据生态构架将城市划分为七大功能组团:中心组团(商贸综合组团老城区组团(行政综合组团)城北组团(居住组团)城南组团(类工业组团)城东组团(类工业组团)城东组团(类工业组团)巴岳山组团(旅游服务基地组团)。寻求合适生长点,严格对土地利用控制,达到高质量的点状建设,其余用地不许建设。动态规划:城市建设面临机遇时,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完整城市。生态构架:城市永久性生态绿地,禁止出现任何形式的建设内容。依托于城市自然山水构架的研究,充分考虑铜梁“五马归槽”的自然地貌,及对未来铜梁县城绿地布局的设想,按景观生态理论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有机结合的思想,首先建立城市的生态构架,并与各地块中的绿地相
5、结合共同构建城市的生态网络。从用地的角度来说,即首先明确城市的永久性绿地。依据生态构架(主要为永久性绿地)及城市用地发展设想划分城市组团,各组团相对独立完整,同时又有机结合,构成整体的城市结构关系。结合不同地形、各级中心区,设置相应的小型公共绿地,与城市主要绿地、廊道联系为整体。城市道路采用方格网的形式,根据用地布局将道路骨架设计为双“十”字路网骨架,形成交通性干道、生活性干道围合而成的复合式路网结构。过境公路应沿县城南、北、西三方向布置,使合川、壁山之间的车流不穿越县城。北面,考虑到渝遂高速下线口的设置,对上一轮总规设计的过境路东段进行调整,使得此地段既能更好的展示城市形象,又能合理的解决交通混乱的问题。西侧,遵照原规划,通过西环路,将潼南、大足之间的过境车辆引开。南侧,将远期规划过境路适当向西南外移,以使南部的工业组团相对完整,合理。3、挖掘发展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竞争力 4、不追求面片效益,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 2、重视及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管理法规与建设并重 1、从大区为出发,把握城市发展方向,布局规划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