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 第六章第六章 心肝病证心肝病证 第七节第七节 癫癫 癎癎 概述概述 一、定义:癫癎是以突然仆倒,昏不识人,口吐涎 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惊掣啼叫,喉中发出 异声,片刻即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征,具有反 复发作特点的一种疾病。 概述概述 二、发病情况: 本病多发生于4岁以上的儿童,男女之比为 (1.11.7)1。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三、发病特点: 据我国1986年6省市调查, 其发病率为3510万年,其中儿童癫癎的发 病率约为成人的10倍。 癫癎发作的原因颇为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顽 痰内伏、暴受惊恐、惊风频发、外伤血瘀等。 病位主要在心、肝、脾、肾。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肾
2、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禀赋不足元 阴亏乏,后天调摄失宜脾失运化,均可造成气机不利,津 液运行不畅,日久可使痰浊内生,若复受于惊,惊则气乱, 痰随气逆,上蒙心窍则神昏,横窜经络引动肝风则抽搐。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1顽痰内伏 痰之所生,常因小儿脾常不足, 内伤积滞,水聚为痰,痰阻经络,上逆窍道,阻滞脏 腑气机升降之路,致使阴阳气不相顺接,清阳被蒙, 因而作癎。 正如医学纲目 肝胆部所言:“痰溢膈上, 则眩甚仆倒于地,而不知人,名之曰癫癎。”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2暴受惊恐 惊吓是小儿癫癎的常见原因之一。 小儿受惊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惊多指胎中受惊, 儿在母腹之中,动静莫不随母,若母惊于外,
3、则胎感于内, 势必影响胎儿,生后若有所犯,则引发癫癎。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素问 奇病论所云:“人生而有病颠疾者,病 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 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 为颠疾也。”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后天之惊与小儿生理特点有关,小儿神气怯弱,元 气未充,尤多痰邪内伏,若乍见异物,卒闻异声,或不慎 跌仆,暴受惊恐,可致气机逆乱,痰随气逆,蒙蔽清窍, 阻滞经络,则发为癫癎。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3惊风频发 外感瘟疫邪毒,化热化火,火盛生 风,风盛生痰,风火相煽,痰火交结,可发惊风。 惊风频作,未得根除,风邪与伏痰相搏,进而扰乱 神明,闭塞经络,亦可
4、继发癫癎。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证治准绳 幼科曾有“惊风三发便为癎”之论, 所谓三发是指惊风多次发作不愈而言,迁延可致癫癎。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4外伤血瘀 难产手术或颅脑外伤,血络受损,血 溢络外,瘀血停积,脑窍不通,以致精明失主,昏乱不知 人,筋脉失养,一时抽搐顿作,发为癫癎。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先天元阴不足,肝失所养,克脾伤心,故小儿出 生后亦可发为癫癎。 慎斋遗书 羊癫门所云:“羊癫风,系先天元阴 不足,以致肝邪克土伤心故也。”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癫癎反复发作,次数频繁,症状较重,病程迁延 或失治误治,致使寒痰凝滞,阻塞经络,蒙闭孔窍,可见 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一般以脾虚痰伏较为常见。 病
5、因病机病因病机 幼幼集成 癎疾证治云:“从前攻伐太过,致 中气虚衰,脾不运化,津液为痰,偶然有触,则昏晕卒倒, 良久方苏。” 脾虚日久可致肾虚,最后形成脾肾两虚。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1)主症: 卒然仆倒,不省人事。 四肢抽搐,项背强直。 口吐涎沫,牙关紧闭。 目睛上视。 瞳仁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2)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 (3)急性起病,经救治多可恢复,若日久频发,则可并发健 忘、痴呆等证。 (4)病发前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可有诱因。 (5)脑电图表现异常。 主症中有、项 并具备(2)、(3)两项条件者, 结合先兆、诱因、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即可
6、确定诊断。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的发作期以病因辨证为主,常见的病因有惊、风、 痰、瘀血等。 惊癎发病前常有惊吓史,发作时多伴有惊叫、恐惧等 精神症状; 风癎多由外感发热诱发,发作时抽搐明显,或伴有发 热等症;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痰癎发作以神识异常为主,常有失神,摔倒,手中持 物坠落等; 瘀血癎通常有明显的颅脑外伤史,头部疼痛位置较为 固定。 癫癎虚证的辨证,以病位为主,区分脾虚痰盛与脾肾 两虚。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癫癎的治疗,宜分标本虚实,实证以治标为主,着 重豁痰顺气、熄风开窍定癎; 虚证以治本为重,宜健脾化痰,柔肝缓急;癫癎持 续状态可用中西药配
7、合抢救。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对于反复发作,单纯中药治疗效果欠佳者,可配合针 灸、割治及埋线等方法综合治疗。 本病治疗时间较长,一般认为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仍 应服药23年,如遇青春期则再延长12年,方可逐渐停 药,切忌骤停抗癫癎药,以防引起反跳,加重癫癎发作。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癫癎发作基本控制后,可将抗癫癎中药汤剂改为 丸剂、散剂或糖浆剂,服用较为方便,易于长期用药。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惊癎 (2)痰癎 (3)风癎 (4)瘀血癎 (5)脾虚痰盛 (6)脾肾两虚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惊癎 证候: 起病前常有惊吓史。 发作时惊叫,吐舌,
8、急啼,神志恍惚,面色时红时白, 惊惕不安,如人将捕之状,四肢抽搐,大便粘稠: 舌淡红,舌苔白,脉弦滑,乍大乍小,指纹色青。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惊癎 辨证分析: 本证多有惊吓病史,或较强的精神刺激(如父母离异 等)。 平时胆小易惊,烦躁易怒,寐中不安或坐起喊叫,发作 时以惊叫急啼,精神恐惧为特点,神昏、抽搐症状较重。 详细询问家族史,部分患儿与遗传因素有关。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惊癎 治法: 镇惊安神。 方药: 镇惊丸(医宗金鉴 )加减。 常用茯神、枣仁、远志、朱砂、珍珠宁心安神; 石菖蒲、半夏、胆南星豁痰开窍; 钩藤、天麻熄风止痉; 水牛角、牛黄、黄连清火解毒
9、; 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惊癎 加减: 抽搐频繁者加蜈蚣、全蝎、僵蚕、白芍柔肝熄风; 夜间哭闹者加磁石、琥珀粉镇惊安神; 头痛者加菊花、石决明清肝泻火。 方中朱砂用量需慎,一般以每日0.51g(冲服) 为宜, 服药时间应控制在1个月之内,免致汞中毒。 全蝎、蜈蚣、僵蚕等动物类药物,以研末另冲服为宜。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2)痰癎 证候: 发作时痰涎壅盛,喉间痰鸣,瞪目直视; 神志恍惚,状如痴呆、失神,或仆倒于地,手足抽搐 不甚明显,或局部抽动,智力逐渐低下,或头痛、腹痛、 呕吐、肢体疼痛,骤发骤止,日久不愈; 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
10、治分类 (2)痰癎 辨证分析: 本证由痰浊留滞,蒙蔽心窍而致,表现为抽搐较轻,但 神识症状较重,如失神、平地摔倒等。 亦有无神昏抽搐,仅见头痛、腹痛、呕吐、肢体疼痛, 骤发骤止,久治不愈者,此为痰气逆乱,扰腑阻络,致使气 机阻滞,腑气不通所致。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2)痰癎 治法: 豁痰开窍。 方药: 涤痰汤(严氏易简归一方)加减。 常用石菖蒲、胆南星、陈皮、清半夏、茯苓、青 礞石豁痰开窍; 枳壳、沉香、川芎行气降逆活血; 朱砂、天麻安神熄风。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2)痰癎 加减: 眨眼、点头,发作频繁者加天竺黄、琥珀粉、莲子心清 心逐痰; 头痛加菊花、苦丁茶疏风清热;
11、 腹痛加白芍、甘草、玄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 呕吐加代赭石、竹茹降逆止呕; 肢体疼痛加威灵仙、鸡血藤祛风通络。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3)风癎 证候: 发作常由外感发热引起; 发作时突然仆倒,神志不清,颈项及全身强直,继而四肢抽 搐,两目上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及面部 色青; 舌苔白,脉弦滑。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3)风癎 辨证分析: 多由急惊风反复发作变化而来。 初次发作多因外感高热引起,年龄在岁以下, 尤其是 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以后逐渐发展为低热抽搐、无热 抽搐。 证候表现以抽风为主,一般是先强直,后阵挛、抽搐, 并伴有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口唇色青等
12、。 发作时间较长者,可危及到生命。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3)风癎 治法: 熄风止痉。 方药: 定癎丸(医学心悟)加减。 常用羚羊角粉、天麻、钩藤、全蝎、蜈蚣熄风止 痉; 石菖蒲、胆星、半夏豁痰开窍; 远志、茯苓、朱砂镇惊安神; 川芎、枳壳活血行气。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3)风癎 加减: 伴高热者加生石膏、连翘、黄芩清热熄风; 大便秘结加大黄、风化硝、芦荟泻火通便; 烦躁不安者加黄连、竹叶清热安神。 久治不愈,出现肝肾阴虚、虚风内动之象,可加用白 芍、龟版、当归、生地滋阴柔肝止痉。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4)瘀血癎 证候: 发作时头晕眩仆,神识不清,单侧或四肢抽
13、搐,抽 搐部位及动态较为固定; 头痛,大便干硬如羊矢,舌红或见瘀点; 舌苔少,脉涩,指纹沉滞。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4)瘀血癎 辨证分析: 本证常有明显的产伤或脑外伤病史。 若因产伤发作者,初发年龄多在个月之内; 因颅脑外伤而致发作者,多在伤后个月之内。 年长女孩的发作,还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行经前或 经期血量较少时易于发作。 发作的部位、症状每次大致相同,发作的时间有一定 的周期性,证候有体外或体内瘀血留滞症状。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4)瘀血癎 治法: 化瘀通窍。 方药: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常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 老葱、石菖蒲豁痰通窍; 天
14、麻、羌活熄风止痉。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4)瘀血癎 加减: 头痛剧烈、肌肤枯燥色紫者加参三七、阿胶、丹参、 五灵脂养血活血; 大便秘结加麻仁、芦荟润肠通便; 频发不止者,加失笑散行瘀散结。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5)脾虚痰盛 证候: 癫癎发作频繁或反复发作; 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时作眩晕,食欲欠佳,大便稀薄; 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软。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5)脾虚痰盛 辨证分析: 本证多因反复发作,耗伤机体气阴而致,临床表现以脾 胃损伤为主,脾为生痰之源,痰浊阻络,滞而不去,癎久难 愈。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5)脾虚痰盛 治法: 健脾化痰。 方药:
15、 六君子汤(世医得效方)加味。 常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陈皮、半夏行气化痰; 天麻、钩藤、乌梢蛇平肝熄风。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5)脾虚痰盛 加减: 大便稀薄者加山药、扁豆、藿香健脾燥湿; 纳呆食少者加山楂、神曲、砂仁醒脾开胃。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6)脾肾两虚 证候 : 发病年久,屡发不止; 时有眩晕,智力迟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气懒 言,四肢不温,睡眠不宁,大便稀溏; 舌淡红,舌苔白,脉沉细无力。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6)脾肾两虚 辨证分析: 本证多因抽搐发作较重,经久不愈,耗气 伤阳,致使脾肾阳虚。 发作多以瘛疭、抖动为主,体质较差,
16、智 力发育迟滞较为明显。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6)脾肾两虚 治法: 补益脾肾。 方药: 河车八味丸(幼幼集成)加减。 常用紫河车培补肾元; 生地、茯苓、山药、泽泻补气健脾利湿; 五味子、麦冬、丹皮清热养阴生津; 肉桂、附子温补肾阳。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6)脾肾两虚 加减: 抽搐频繁者加鳖甲、白芍滋阴熄风; 智力迟钝者,加益智仁、石菖蒲补肾开窍; 大便稀溏者,加扁豆、炮姜温中健脾。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1. 中药成药 2药物外治 3针灸疗法 4埋线疗法 5西医疗法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1. 中药成药 医癎丸:每服12丸,1日2次。用于惊癎。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2药物外治 吴
17、茱萸敷贴:将生吴茱萸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取 生面粉适量,用凡士林调为膏状。贴敷时,先将吴茱萸涂 在穴位上,覆盖纱布块,外用胶布固定(夏季纱布块宜小、 透气好)。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2药物外治 风癎者以吴茱萸敷神阙穴,痰癎者敷脾俞穴,惊癎 者敷肝俞穴,其他或混合发作型以贴神阙为主,另可任选肝 俞、脾俞穴之一。 可根据症状适当加穴,如痰多加膻中,夜晚多发者 加涌泉,热重者加大椎。隔日1次,每次12小时(从晚8时 到早8时为佳)。 治疗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1216个疗程。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3针灸疗法 (1)体针:实证取人中、合谷、十宣、涌泉,针刺, 用泻法; 虚证取大椎、神门、心俞、丰隆,内关
18、,针刺,平补 平泻法。 均隔日1次。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3针灸疗法 癫癎持续状态针刺取穴: 内关、人中、风府、大椎、后溪、申脉。 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 头维透率谷、百会透强间。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3针灸疗法 (2)耳针:选穴:胃、皮质下、神门、枕、 心。 每次选用35穴,留针2030分钟,间歇 捻针。 或埋针37天。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4埋线疗法 常用穴:大椎、腰奇、鸠尾。 备用穴:翳风。 每次选用23穴,埋入医用羊肠线,隔20日 1次,常用穴和备用穴轮换使用。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5西医疗法 癫癎持续状态: 一次癫癎发作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或者 虽有间歇期,但意识不能恢复,反复发作
19、连续30 分钟以上者称为癫癎持续状态。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5西医疗法 癫癎持续状态的治疗原则是: 控制惊厥发作,选用强有力的抗惊厥药物,经注射途径给药。 预防和控制并发症,避免脑水肿、酸中毒、过高热、呼吸循 环衰竭、低血糖等症状的发生。 针对病因处理。 发作停止以后,立即开始长期抗癫癎药物治疗。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5西医疗法 抗惊厥药物: 地西泮(安定):是治疗各型癫癎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剂量为每次0.250.5mg/Kg,或按每次12mg/岁,婴儿 期可按每次0.3mg/kg计算。 原药液不经稀释,静脉慢推,注射速度每分钟1mg,新生儿 则需每分钟0.10.2mg。必要时20分钟后重复应用
20、1次, 在24小时内可重复应用24次。 其他疗法其他疗法 5西医疗法 抗惊厥药物: 苯巴比妥钠:每次510mg/kg,肌注。 对于癫癎持续状态的病儿要采取严密的监护措施, 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血压、体温,并避免发 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预防与调护预防与调护 1预防 (1)孕期保健:孕妇宜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精 神刺激,避免跌仆或撞击腹部。 (2)预防产伤、外伤: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临产时 注意保护胎儿,及时处理难产,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时要 特别慎重,避免窒息,注意防止颅脑外伤。 (3)防受惊恐:禁止观看恐怖性影视剧,避免惊吓。 (4)预防后遗症:对于急惊风,若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中 毒性菌痢等疾病治疗必须彻底,除痰务尽,慎防留有痰湿阻 络扰心等后遗症。 预防与调护预防与调护 2调护 (1)控制发作诱因,如高热、惊吓、紧张、劳累、情绪激 动等。在发作期禁止玩电子游戏机等。 (2)嘱咐患儿不要到水边、火边玩耍,或持用刀剪锐器, 以免发生意外。 (3)抽搐时,切勿强力制止,以免扭伤筋骨,应使患儿保 持侧卧位,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使呼吸通 畅,痰涎流出,避免咬伤舌头或发生窒息。 (4)抽搐发作后,往往疲乏昏睡,应保证患儿休息,避免 噪音,不要急于呼叫,使其正气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