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94835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7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姓氏的来源及发展 第二组第二组研究性学习 (一)我们选择这个课题的原因 1.出于中国姓氏来源的好奇心 2.姓氏排列原因 3.自己姓氏背后的各种原因(二)我们准备研究下面几个问题 1.姓氏起源 2.姓氏排列原因 3.少数民族姓氏 4.各个姓氏人口的多少原因(三)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四)我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姓氏种类多,调查范围广 缩小范围,选取部分调查(五)我们准备这样去开展研究 1.课余时间,到学校阅览室,查阅有关资料 2.上网查询 3.询问老师,同学获得有关信息(六)我们需要以下条件开展研究 图书资料 宽带网 老师(七)我们预期的研究成果及形式 论文百家姓(1)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2、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3、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百家姓 (2)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

4、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关于姓氏的例子1、房姓感恩戴德 投桃报李 传说上古尧帝见儿子丹朱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就把帝位传给了舜。舜继位之后,感激尧的恩德,就把丹朱封在舟渊,国号“庚”。又封丹朱的儿子陵在房邑,称房邑侯,房邑侯的子孙就以封地为姓,奉房陵为始祖。2、蒋姓一脉相承 源于姬姓 蒋姓是一个大姓,占百家姓第十三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确立宗法,建立典章,开始了诸侯大分封。唐书宰相世系表曰:“周公第

5、三子伯龄封于蒋,子孙以国为氏。”蒋国的位置在河南固始县西北一带。周朝的历代君王都姓姬,所以蒋姓源于姬姓。五代时期,西汉蒋诩的后人蒋显出任明时的监盐官,住在宁波城内,后来成为宁波望族,逐渐发展到浙东福建以及其它地方。蒋姓迁台,始于南明永历年间,当时有位叫蒋毅安的人跟随郑成功父子反清复明,后来参加光复台湾的壮举。3、关姓满族大姓 有一种说法,关姓起源于夏朝末年,当时的皇帝夏桀荒诞无道,残害百姓,暴?乐衲咽椋渲幸晃徽毕兔鞯拇蟪冀泄亓辏陨琊笠滴兀还烁鋈税参淮斡忠淮我仆脊嫒跋蔫睢蔫畈惶慈衔亓暌曰笾冢铝畎鸦仆挤倩伲亓晟绷恕:笕吮阋韵热嗣种械墓赜米髯约旱男帐稀?有学者认为,关龙逢就是豢龙逢,是舜帝时豢龙氏的

6、后代,以养龙为生,舜帝曾赐以复姓董父。相传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河南灵宝)时,被关令尹尧拦截,非要老子留下一篇文章才可过关。于是老子写了不朽的道德经,关令尹尧的子孙就以函谷关的关为姓。关姓也是满族人的一个主要姓氏。百家姓的起源(1)1、以氏为姓。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2、以国名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有的姓

7、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3、以邑名为姓氏。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4、以乡、亭名为氏。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关于百家姓的起源(2)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 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关于百家姓的起源(3)9、以技

8、艺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 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关于百家姓的图片王姓天下王氏出太原东周时候的第十一个王的儿子子乔,又叫太子晋,因顶撞父王被贬为庶民,当了老百姓,发配到现太原地区。儿子宗敬在这里时间长了之后,老百姓都因他是帝王人家门户的人,便叫他王家,渐渐演变成了王姓。以后,世代子子孙孙长期居

9、住太原,王姓从此繁衍开来,形成太原王。传到第十八代孙王翦正是秦始皇一统天下,兼并六国之时,王翦父子以武力替秦朝灭了六国中的五国,可惜生不逢时,秦朝好景不长,王翦便逃到山东琅琊韬光养晦,于是又引申出人才辈出的琅琊王。自汉以后,太原王、琅琊王向四方迁移,人口大增。王姓的由来最初指君王家的后裔,然而,自汉至唐,姓王的宰相出了92名,称王的却寥寥无几。王姓在两、三千年的发展史上,并非只有与子乔一脉相传,例如商代的刘姓始祖比干、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王子无忌以及田氏齐王等等,都有子孙称为王氏。王姓后来繁衍成中国人数最多的大姓之一。冯姓由来(1)来源有三: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

10、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2、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3、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冯姓,如:出颖川者,为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为左将军冯奉世之后;出长乐者,为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为燕王冯宏之后;出宏农者,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为唐监察御史冯师之后。郡望堂号:冯姓由来(2)郡望:始平郡:晋时置郡,治所在槐里

11、。杜陵县:此支冯氏,为上党冯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冯唐之弟冯骞。颖川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阳翟。上党郡:战国韩置郡,此支冯氏,其开基始祖为战国时韩上党太守冯亭。长乐郡:后魏置郡。京兆郡: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弘农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弘农。河间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冯姓由来(3)冯姓分布:战国时有冯亭,入赵,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上党潞县,有的在赵,子孙有许多为将相。至西汉文帝时、车骑都尉冯唐徙居安陵,其弟冯骞自上党徙居京兆杜陵。此外,先秦时代,冯氏已有徙居今山东者。三国以前,氏还有迁至今四川的射洪、中江、渠县等地及湖北公安者,东晋末,冯氏又有徙居和龙者。唐玄宗时著名宦官高力士,本为冯盎

12、之曾孙,后为宦官高延福收养,改姓高,此为冯姓改为高姓者。唐末黄巢起义时,中原冯氏有一支避难南迁福建宁化石壁,宋代分出上杭、漳州、武平等支脉,至宋末元初,上杭冯氏有的又南迁至广东的平远、潮州、揭阳,后再迁至丰顺、梅州等地。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广东、福建冯氏有数支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远播海外。汪姓家谱资料(1)汪姓,上溯至夏朝,距今近4000年。按今汪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第57位,占全国百家大姓总人口的0.38%。周武王时,周公封长子伯禽为鲁侯,至第21位君主鲁成公,成公庶子封地在汪,后代以封地为姓。鲁成公的这个儿子姬满出生于今山东曲阜一带,后封颖川侯,即今山东西南部。清代学者汪琬尧峰文钞中有汪姓缘

13、起考,记载“吾汪多从姬姓裔为正。鲁成公庶子生而有文在其手,左水右王,故名汪。其后子孙遂姓之。”安徽祁门县志氏族考:“汪氏得姓始于颖川侯,姓姬名汪(应该是姓姬氏汪)。”还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来的。据史料记载,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六子处休分姓汪。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虽然,关于汪姓还有很多说法,但主流的解释是:汪姓始祖叫汪满,是鲁成公之后,之前姓姬,出生于山东,封在山东。汪姓后有一支迁山西,形成望族,东汉末一支迁往安徽,以新安为主要集中地。宋以后成为大姓,安徽为最,占全国汪姓的44%。汪姓家谱资料(2)我浔阳(即今江西九江)

14、汪榜村之汪姓,到底由安徽迁来,还是山西移民,或山东南下,以家谱记载为准。最早见汪姓迁往江西省湖口县的记录见于安徽歙县西沙溪汪氏谱和歙西仙源汪氏族谱,故推断湖口一支迁自安徽歙县,属汪华之后。汪华,又名汪以华,隋朝末年曾在安徽宣州、婺源(曾归安徽,后属江西)及江西上饶一带自封“吴王”,稳定一方,长达十数年之久。唐朝立,高宗嘉奖,任歙州刺史,封越国公,后进京入朝参掌禁兵17年。古书有记载“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此后也。”安徽绩溪、徽州、新安、歙县等地均有汪氏家谱,记录有先人汪华对汪姓的功劳,并记载汪姓分支开始进入今江西的浮梁、鄱阳、婺源。东汉时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为躲避祸患,迁至

15、新安,子孙蕃盛,后发展为新安望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陈稷州别驾汪纲,陈亡,自歙州徒河间。这说明南朝时汪氏已迁于今安徽歙县,隋初有一支迁至今河南河间。唐代以前中原已经有汪氏聚居点。唐初有汪华,封越国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子孙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许多地方。宋代以后,南方的广东、广西、贵州等省都已有汪姓居民。自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汪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此后又有远播海外者。汪氏是台湾的第七十四个大姓,踪迹遍及全省。人数最多的是台北,其次是嘉南和新竹地区。我国南方各地的汪氏,有一部分来自江西,而他们江西的祖先也是从安徽搬过去的。台湾也不例外,台北县淡水镇和三重市的两个汪氏族谱,便是最好

16、的例子。台北县淡水镇汪氏族谱曰:“汪芒之后,望出婺源。”三重市汪氏族谱载:“汪氏起家新安,后自歙徙婺源,自婺源徙休宁而后入闽,居泉州之天马山。”台北县有一支汪氏,就是传自歙姓。汪氏自闽、粤迁移来台,是在二百五十年以前的满清康熙提间。当时,一位泉州人汪仰腾,到新竹市内的古贤里开基;到雍正七年,又有一位泉州人汪东文加入,另有一位广东人汪复隆入今苗栗县卓兰乡。汪姓家谱资料(3)汪姓算得上历史人物的,记载中最早的是汪踦。哀公十一年(即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交战于郎,尚未成年的汪踦战死,孔子要求按成人予以国葬。此事记载于礼记檀弓篇。还有一人是李白诗中提到的汪伦,为人仗义,有文采。“桃花谭水深千尺,不

17、及汪伦送我情”,是李白去庐山前谢汪伦设宴踏歌相送而作赠汪伦中的诗句。汪姓上中华名人大辞典多达100人。宋代出名的有政治家汪纲、汪澈,军事家汪应展、汪立信,文人汪藻、汪元量。马姓来源(1)1、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

18、2、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3、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马姓来源(2)4、回族中马姓很多,主要与阿拉伯人、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甚至有人称穆罕默德为

19、“马圣人”。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再加上“马”姓是皇帝赐姓,回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大大增加了“马”姓的人数。比如明代的航海家,武术家郑和,本姓就是“马”。5、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我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现在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6、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

20、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7、子姓。商代王室子孙经常称子某,卜辞中子马条目很多。冶姓有关资料(1)一、姓氏源流 公冶(Gng y)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为季氏的后代,以祖字为氏。根据国语注上记载,春秋时鲁国有季孙氏,族子季冶,字公冶,季氏的始祖便是季冶,官拜大夫,他的子孙后来便以公冶为氏。公冶氏是十分古老的一个复姓,这个复姓迄今大约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由上可知,公冶氏发祥于当时的鲁国,系出鲁国大族季氏之子季冶,由于季冶字为公冶,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而姓了公冶。得姓始祖:季冶。古代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人物叫季冶,又取个名叫公冶,他的后代就取公冶两字为姓。而后来又简化为公姓。公姓由许

21、多公字头的复姓简化而来,而公字头的复姓大都源自王公贵族。公冶姓也不例外。公冶是季姓的后代,鲁国季姓又是鲁恒公的儿子季友的后代。季友的兄长就是鲁庄公,鲁庄公死时将季友的儿子立为国群。可是这位国君不幸遭害,季友也逃亡。等季友回国时,又立他的小儿子为国君,就是鲁僖公。季家家族昌盛,而其中有一位季冶冶,因为又叫公冶,便形成公冶姓。故季冶就是公冶姓的得姓始祖。冶姓有关资料(2)二、迁徙分布(缺)公冶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公冶这个复姓迄今大约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春秋时,鲁国季氏是一个屡出君主的名门旺族。在季族家族中,有一个名叫季冶,字公冶,曾为季氏属大夫。他的字就是公冶姓氏的起源。还有

22、部分公冶氏的人是继承孔子的弟子公冶长的姓氏的。和许多复姓一样,公冶姓氏也向再单姓转变,后来逐渐被公氏所代替。公冶氏望出鲁郡。主要分布在现在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地区。三、历史名人 公冶长:字子长,春秋末期齐国人,孔子弟子。据论语的20篇中,有一篇名为“公冶长”者,首载孔子论公冶长之为人。据说公冶长不但以贤而著称,而且能通鸟语,多才多艺。后代人认为是吉祥,就画作年画。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鲁国郡: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晋改为郡。治所在鲁县(今山东省曲阜)。2、堂号 博通堂:孔子有弟子公冶长,通鸟语。一天,他听到鸟叫:“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你吃肉,我吃肠。”于是公冶长认为是老虎咬死了一只

23、羊,就赶到南山去看个究竟。谁知到了南山,竟是一个人在那里被杀。这时,恰巧县衙捕快赶到,把他当作杀人疑犯抓了起来。县令讯问情况,公冶长说他受了鸟骗。县令为了试探他,就命人把米用盐煮了喂给笼中的鸟吃,然后把鸟提到公冶长面前。小鸟边吃边叫,县令问:“这小鸟叫的是什么?”公冶长说:“小鸟说米里有盐。”县令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就释放了他。李姓的有关资料专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全国姓氏中以李姓最多,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超过8700万人。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遍及全世界。根据古资料显示,李姓是嬴(ying)姓颛(zhuan)顼(xu)的后裔,先为理姓(大理石的

24、理),商朝末年因避难逃至今河南,在河南鹿邑(yi)县定居。为了感激逃难时有木子(一种木本植物的果实)充饥及躲避殷纣王的追缉,改为李姓。李姓从商末到东周初的二百多年间一直居住在河南。东周时期李姓向甘肃、河北发展,西汉时期,李姓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从东汉开始,李姓陆续迁徙西南,分布于四川、广西一带。在唐朝以前李姓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在长江以南仅分布部分地区。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治了将近300年,李姓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朝李家皇室子孙众多,另外,凡有功于唐朝的人,均被赐与李姓,这样大大扩充了李姓人口。经过唐朝的大发展之后,李姓开始南迁,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河南的李姓于唐高宗年间进

25、入福建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不少李姓因避战乱迁往南方;第三次从唐末黄巢大起义到五代,因中原地区长期动乱,李姓自长安、河南等地方直接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王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四夏和大顺等政权。另外,李姓历代人才辈出。春秋时有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李耳(老子);唐代有政治家李渊,李世民、大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等;五代词人李后主;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名将李显忠;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文学家李梦阳、农民起义首领李自成;清代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李秀成,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近代有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

26、始人之一李大钊、地质学家李四光等等。海外居住的李姓也涌现了许多杰出人才。美籍华人李政道、李元哲,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为当今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祖籍广东的李光耀曾任新加坡总理;现代香港十大财团之首、广东潮州人李嘉诚等等。欧阳姓的有关资料欧阳复姓出自姒姓。欧阳姓为禹王的后代。禹之子启建立了夏朝,传至少康,封支庶子于会稽,建立越国,战国时期越王无疆亡国于楚。无疆受封于乌程欧阳山之南。古代时以山南为阳,故称欧阳侯亭,其后代子孙遂为欧阳氏。迁徙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丰、万载、湖北枝江、荆州、潜江、广东广州、河源、河南新郑、四川绵阳、四川遂宁、安徽阜阳、滁州、湖南长沙、浏阳、隆回、贵州、广

27、西滕县等地。堂号画荻堂:宋朝的欧阳修,从小就死了父亲,家里很穷,上不起学堂,但是母亲非常希望他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于是决定自己教他,买不起纸张,母亲就以地作纸,以荻当笔,教他识字。经过刻苦的学习,欧阳修终于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和对朝廷有用的人。郡望渤海郡:据郡望百家姓记载,欧阳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郡,地点在今天的河北省沧县祁姓的有关资料(1)在山西省晋中地区的寿阳县平舒村,有一个祁氏家族,在清朝中后期,该家族出了一位 人称“三代帝王师”的名人祁寯藻。祁寯藻(17931866),字叔颖,号淳甫,后改实甫。嘉庆十九年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历事四朝,可谓三晋名流,而该家族也成为三晋

28、的名门望族。可惜,学界向来多关注祁寓藻个人的生平事迹,于祁氏家族的发展素不重视。殊不知,祁寯藻的个人发展与其家族发展史有密切关系,故研究祁氏家族的发展与演变,实可加深对祁寓藻的认识。同时,由于家族的建设始终是植根于乡土社会的,因此笔者将把祁氏家族的发展演变与其生活的地方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祁姓的有关资料(2)一、寿阳祁家发展概况寿阳县在春秋时为晋国的马首邑,后属赵。汉朝为太原郡榆次之东,西晋始分榆次置寿阳,隶属乐平郡。至隋开皇十年于晋之故寿阳城置受阳县,隶并州,后又罢并州,改为太原郡。唐武德十一年,仍改受阳为寿阳,隶并州。开元十一年,改并州为太原府。到金兴定二年,寿阳县改隶平定州。元、明

29、两代,隶属于太原府,清雍正二年,又改隶平定州。明初,寿阳编成三十里,后裁为二十六里,又裁为二十四里。但寿阳民俗则分若干村为一所,又以村之大者为所头,以便办理公务。据光绪年间的方志记载,“统计现在之村,合在城凡五百四十有六,所九十有二”。祁家居住的平舒村乃西北十六所之一的平安所下辖两村之一,距城三十里。据家谱记载,祁姓的来源可上溯至黄帝之子,即所谓:“黄帝子二十有五,一食于祁,遂为氏。”而“吾宗祁氏,系出有周晋大夫奚,世居于晋”,“自始祖以上,谱牒莫考,相传为河东郡之洪洞人”,元末,始祖河东公祁旺“自洪洞县大槐树迁居寿阳县北平舒村”,“遂家焉”。十五世孙祁韵士在访大槐树里无知者慨然有作一诗中也写

30、道:“相传植槐树,家在洪洞住。当明洪武中,移民实诸路。卜宅寿水阳,北过龙门渡。”之后,该家族又分为南东西中四支,“二世族祖仲章为南股,五世族祖伏威为东股,六世族祖昭为西股”祁寓藻一支为中支,“昭之季弟六世祖讳暹,为余家中股之祖”,而这四大支中,又以“居平舒村者,户口最繁”。祁姓的有关资料(3)自河东公祁旺以下,历十一世,“均隐居力田”,至十一世祁昌,明末庠生,该公“生而敏悟,嗜读书,与胞弟器、族弟继昌砥砺成名,诗礼之传家,实肇于此”,死后“崇祀节孝祠”。自祁吕以下,自十四世至十七世,代代皆有高中进士之人:十四世祁文瀚,字北溟,中康熙癸巳恩科进士,官江南滁州来安县知县、江阴县知县:十五世祁韵士,

31、字谐庭、鹤皋,登乾隆戊戌科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并宝泉局监督,后因宝泉局亏铜案发,受到牵连遣戍伊犁;十六世祁寓藻乃韵士之子,嘉庆甲戌进士,其政治生涯当为祁家之最著者;祁宿藻乃离藻之弟,字幼章,道光戊戌科进士,历守湖北黄州、武昌等府,后任江宁布政使,守城忧愤而逝,死后附祀江宁将军祥厚祠以昭忠烈;十七世祁世长乃寓藻之子,字子禾,咸丰庚申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可以说,祁氏家族在清中后期发展到最为繁盛的时期。乾隆五十年,在祁韵士的从兄树蕙等人的倡议下,始筹建家庙,“卜地与村之西原,鸠工庀材,浃岁而庙成”,庙三楹,中祀始祖河东公祁旺。左右按照昭穆次序配享。在建家庙前,祁氏家族也有祭祀祖先

32、的仪式:“先是,余家祀先之礼,每岁首及长至黎明,族众毕集,悬世系图于堂祭之,以无庙故择一人为之主,即于其家设位而拜,即毕,复相率遍谒木主。至日晡始退,雍睦之谊,虽敦而诚。”(10)祁姓的有关资料(4)在祁氏家庙建成后不久,祁韵士就考虑到“立庙义主合祭,情难专伸”,于是“奉考妣栗主祀于老宅,并追奉高祖绵香公以下三世神位”。到嘉庆己巳年,祁韵士从伊犁返回平舒 村时,已经产生过修建支祠的想法,“吾欲别建祠以奉本支祭祀”,祁寯藻母“先太夫人亦时以建祠为念,购得宅东隙地以待营建”。但迟迟未动工,直到咸丰元年,祁寯藻才写信给三兄祁 藻,“就隙地旧址鸠工庀材,属族弟廷式经理其事,逾年而祠成”。修建支祠共花费

33、“白银千六百两有奇”,是祁寯藻、祁宿藻各出俸银完成修建工作的。(11)祠中供奉的祁氏宗支各位先祖分别是:“谨奉十一世祖绵香公以下三世神位,赠光禄大夫祖秀峰府君,祖妣王夫人、贾夫人,考访山府君、妣弓夫人、刘太夫人,敕赠光禄大夫兄芝舫府君,嫂任夫人、刘夫人、徐夫人,敕赠通议大夫兄锡纶府君,嫂张淑人,粟主合祀一堂。”(12)祁姓的有关资料(5)可以看出,祁氏的家族建设是伴随着族人自身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族人多“隐居力田”的时代,家族建设活动几乎没有展开,到家族里出现了科举入仕的人,才逐渐开始进行各种家族建设。家谱的修纂始于祁韵士之父祁文汪,所谓“先是,族无谱,吾父长治公广咨博访,实草创之”,却“未有成书”(13)。至韵士,方“仿史家年表例,编次成秩,属犹子朝鸾辈录一 通藏之”(14),到祁寯藻时,才得以刊刻,“适余家支祠落成,因梁刷多本,分致同族,而以锓版藏之支祠”(15)。而祁氏家庙的建成也是在祁韵士在朝任职期间,在祁韵士遣戍伊犁返乡后虽有修建支祠之意,却迟迟未果,直到祁寯藻、祁宿藻均在外做官期间,祁氏支祠方得建成。这说明祁寯藻一支在整个祁氏家族中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凸显出来,其独立发展的趋势也相当明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