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简介简介 内容提要 一、我国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形成过程 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组成 六、体系的建立流程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八、风险预控体系的成果 九、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的主要内容 十、与风险预控管理有关的疑点理解 一、我国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一、我国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安全发展意识不够强 安全法制手段不够硬 安全工作基础不够牢 安全整治措施不够实 安全管理监督不够严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一)安全从不同的角度有下列定义: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 们普遍
2、接受的状态。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 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害的条件。 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体的相互作用 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 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通俗讲: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是安全。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损失大。 社会影响大。 影响周期长。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二)事故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 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 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三)风险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 险、危害事故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综 合度量。 二、与安全相关
3、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按照这种对风险的理解,风险是一个二维按照这种对风险的理解,风险是一个二维 概念,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概念,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 造成的损失两个指标进行衡量,即造成的损失两个指标进行衡量,即 风险风险R=f(P,C)R=f(P,C) R=PR=PC C 式中式中: : P P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频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频率。 C C 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 如:百万吨死亡率,亿元如:百万吨死亡率,亿元GDPGDP死亡率。死亡率。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四)危险源的定义是: 危险的根源。
4、 危险源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或状态。 它大致包括人的不安全因素或行为、物 (机、环)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笼统、概括。适用于所有的生产过程。) 究竟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有哪些种类等 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无理论上的确切的界 定,国内外的学者都有不同的观点。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当前国内对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40号)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一)贮罐区(贮罐); (二)库区(库); (三)生产场所; (四)压力管道; (五)锅炉; (六)压力容器; (七)煤矿; (八)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九)
5、尾矿库; (十)放射源。 风险预控中的分类:根源危险源,状态危险源。 制度危险源,观念危险源,行为危险源,物态危险源。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五)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 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 程和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 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 陷。 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 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 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 了潜藏、隐蔽,而“患”字则体现了祸患,不 好的状况。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
6、全相关的概念 (五)隐患: 本公司隐患的分级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 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 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 排除的隐患;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 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一级重大级隐患。(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本公司 解决不了,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隐患) 二级重大级隐患。 (危害比较严重,治理难度大, 部门解决不了,须由公司协调解决的隐患) 一般隐患。(对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由部门、班组 解决的隐患)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六)危险源、隐患、风险、事故的关系:
7、危险源是风险存在的前提,没有危险源就没有 风险,但有危险源不意味着风险必定出现,当 全部的危险源都处于受控状态时,风险就不会 出现,当危险源处于失控状态,即隐患或不安 全行为发生时,风险就会出现,依据海因里希 法则可知,此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从而造 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9300) 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 轻伤48334件。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六)危险源、隐患、风险、事故的关系: 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 Law)又称海因里希安 全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 的300291法则。 这个法则意为:当一个企业有300
8、起隐患或违章, 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另外还有一起重 伤、死亡或重大事故。 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 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 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 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六)危险源、隐患、风险、事故的关系: 事故发生的因果风险链。只有辨识不到的危险源, 没有控制不了的风险;只有管控不到位的危险 源,没有杜绝不了的隐患。如高空作业 隐患、不 安全行为 危 险 源 风险事故损失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七)风险预控 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
9、措 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风险预控管理水平越高,风险水平越低。 风险预控管理水平越低,风险水平越高。 风险预控管理水平是连续的,P=01。 对应的,风险水平是连续的,R=10。 危险源的两极化管理:危险源辨识极大化,危险 源失控概率极小化,失控危险源的引发事故概率 极小化。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八)安全管理的特点 长期性 科学性 层次性 预防性 专业性 群众性 人为性 效益性 强制性 社会功能性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九)安全管理经历过程 经验管理。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凭经验和感觉处理安 全问题。从宏观方面查找危险因素。强制人管人。以事 后为主
10、。亡羊补牢式。随意性强。被动的模式。 制度管理。现代的安全管理模式。科学性和标准化程度 提高很大。但就事论事。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严密联系。 未形成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局部有效而全局失衡。 风险管理。当代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事前预防的。可以 修复管理上的漏洞,不断优化安全管理质量,最终实现 长效安全管理。上升到了体系化管理的高度。可以整合 安全管理的多方面因素,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分块实 施,持续改进,不断向本质安全目标逼近。 文化管理。将来的安全管理模式。 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 事故管理模式。 隐患管理模式。 危险源管理模式。 (十)PDCA循环 又称戴明循环。PDCA分别表示
11、:P-Plan (计划);D-Do(实施);C-Check(检 查);A-Action(改进)。是全面质量管 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也适用于一切循 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工厂中某些工人较其他工人更容易发生事故,即 存在易发生事故的人。从这种现象出发,明确提 出了“事故频发倾向论”。该理论认为,在从事 同样的工作和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企业里的某 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这些人被称作事 故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 因;如果通过人的性格特点区分出这部分人而不 予雇佣或予以解聘,则可以减少工业生产中的事 故,该理论把工
12、业事故致因完全归咎于人的天性。 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WH Heinrich, 1936)提出了事故因果 连锁理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 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 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Frank 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事故 因果连锁理论。博德认为事故的本质原因在于管 理的缺陷。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5个因素: 本质原因(安全管理)、基本原因(个人原因及 工作条件)、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
13、或物的不 安全状态)、事故和损失。 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种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 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 遗传遗传 及社及社 会环会环 境境 人的人的 缺点缺点 人的人的 不安不安 全行全行 为为 事故事故 伤害伤害 、 财产财产 损失损失 物物 的的 不不 安安 全全 状状 态态 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英国伦敦大学的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通过研究,操作者的 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 企业领导者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管理失误又是由
14、 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所引起。因此,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企 业中的制度和规定缺陷。 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日本学者北川彻三在对海因里希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正的基 础上,提出了另一种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他从技术原因、教育原 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4个方面探讨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并且 认为事故的基本原因应该包括管理、学校教育、社会或历史3个方 面的原因。 这里提到的基本原因中有些因素已经超出了电力生产安全管理 工作的范围,但是,充分认识这些基本原因因素,对综合利用可 能的技术、管理手段、法律法规、教育改革、安全文化建设等措 施来间接调控这些因素,实现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是非 常必要的。
15、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吉布森提出了解释事故发生物理本质的能量意外 释放论。他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 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 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 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在 1966年由哈登(W Hadden)在此基础上引伸出的 “能量意外释放论”(Energy Transfer Theory), 是事故致因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该理论 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转 移,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如 果意外释放的能量转移到人体,并且其量能超过 了人体的承受能
16、力,则人体将受到伤害。 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四)轨迹交叉理论 近十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事故致因理论是“轨迹交 叉”论。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 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同时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 地位,且可以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和相互转化,并 说明在人流和物流(能量流)之间设置安全装置作 为屏障,可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又可大大降低 事故发生的概率。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 发生了接触(交叉),事故就会发生。轨迹交叉论 的重点是说明人为因素难以控制,但可控制设备、 物流不
17、发生故障。 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 (一)背景: 1、事故频发、被动救灾,举世关注、压力 空前; 2、原因何在?众说纷纭; 3、多方努力寻求破解之方:ISO9000、 14000、NOSA、杜邦体系等等尝试收效甚 微。 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 (一)背景: 为此在为此在2005年年底,在国家煤炭安全总局年年底,在国家煤炭安全总局 组织下,中国矿业大学牵头开展安全生产组织下,中国矿业大学牵头开展安全生产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研究。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研究。 (二)体系形成: 在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煤矿在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煤矿20多次研讨。
18、多次研讨。 确定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管理体系。确定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试点试点 成果。成果。 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 (三)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树立“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的方针,树立“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 理念,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安全生理念,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安全生 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把事故降低到最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把事故降低到最 低甚至为零,使发生事故成为偶然,不发低甚至为零,使发生事故成为偶然,不发 生事故成为必然,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生事故
19、成为必然,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 水平。水平。 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 (四)风险管理的目标:(四)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预控为核心的、 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 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 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 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机、环、管” 的协调统一,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最 终实现杜绝已知规律的、酿成重大人员伤 亡的电力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电力本质安 全目标。 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 本质安全: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
20、备或生产 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 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即设备、设施或技术即设备、设施或技术 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 能。能。 (五)水平定位:(五)水平定位: 符合国情并具有电力特色的,与传统安全管理 相比更有效、更科学、更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应用,使电力生产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达到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 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 (六)风险管理:风险管理: 风险预控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与技风险预控
21、安全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经济与技 术条件下,在生产企业全生命周期过程术条件下,在生产企业全生命周期过程 (设计、建设、生产、扩建等)中对系统(设计、建设、生产、扩建等)中对系统 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中已知规律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 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弱、控制,分级,进而对其进行消除、减弱、控制, 通过企业“人通过企业“人-机机-环环-管”的最佳匹配,杜管”的最佳匹配,杜 绝有人员伤亡的责任事故,使各类事故造绝有人员伤亡的责任事故,使各类事故造 成的损失降低到成的损失降低到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人们期望值和社会可接受 水平水平的闭环风险管理过程。的闭环风险管理过程。
22、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形成过程 基本内涵:基本内涵: 以切断事故发生的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因果链为手段, 以以预控预控为核心,以为核心,以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危险源辨识和本质安 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全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为基础的,以人为基础的,以人 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为重点的,员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管理为重点的, 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效的安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有效的安 全管理体系。全管理体系。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 缺陷、管理无漏洞。缺陷、管理无漏洞。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冰山理论:冰山
23、理论 每一起重大事故的每一起重大事故的 发生都对应有相当发生都对应有相当 多的未遂事故。多的未遂事故。 核心理念:核心理念: “所有意外均可避免,所有危险均可控制”“所有意外均可避免,所有危险均可控制” 每项工作首先关注安全,通过风险评估,排每项工作首先关注安全,通过风险评估,排 查不安全因素,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标准和管查不安全因素,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标准和管 理措施,把风险切实、有效、可行地降低至可理措施,把风险切实、有效、可行地降低至可 以接受的程度。以接受的程度。 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六大环节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系统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系
24、统 结合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设备条件、自结合人员配备条件、机器设备条件、自 然条件等,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进行然条件等,运用多种方法,系统地进行 辨识。辨识。 是前提和基础。是前提和基础。 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危险源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危险源 分类、危险源信息监测与监控。分类、危险源信息监测与监控。 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二)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系统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系统 目的是根据事故发生机理,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适目的是根据事故发生机理,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适 当的当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
25、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 将风险消除、降低、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将风险消除、降低、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管理标准是处于安全状态下的条件;是管理工作的最管理标准是处于安全状态下的条件;是管理工作的最 低要求;是对比之后知道差别,从而消除风险产生原低要求;是对比之后知道差别,从而消除风险产生原 因的根据;是是否合格的准绳。因的根据;是是否合格的准绳。 管理措施用来进一步说明怎么做。是行为的指南。用管理措施用来进一步说明怎么做。是行为的指南。用 来落实标准的措施。来落实标准的措施。 要求覆盖所有危险源。要求覆盖所有危险源。 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三)人员不安全行
26、为的管理与控制系统 加强员工的行为安全管理一直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中加强员工的行为安全管理一直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中 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确保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确保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 因为人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因为人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和最直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和最直 接的原因;另外,即使是来自物的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接的原因;另外,即使是来自物的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事故,在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人的不事故,在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人的不 安全行为问题
27、。因此,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与安全行为问题。因此,加强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与 管理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管理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人员不安全行为是危险源是危险源。最活跃。 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管理。 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方法。 存在一定的重复,是一种强调。 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四)组织保障系统 设立什么样的组织机构? 构建闭环式的安全管理运行体系构建闭环式的安全管理运行体系 岗位职责? 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的人员准入和培训机制? 安全文化体系。 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五)管理
28、体系的运行评价系统 对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对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和考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和考核 检验运行的效果检验运行的效果 评价判断是否达到目标评价判断是否达到目标 找出存在问题找出存在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提出改进建议 改进完善改进完善 确保达到风险预控管理的要求确保达到风险预控管理的要求 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五、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组成 (六)信息支持系统 收集信息,保证能及时获得所需的各类信息收集信息,保证能及时获得所需的各类信息 具有有效、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具有有效、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全面、连续、针对性确保信息传递的及
29、时、全面、连续、针对性 能及时和准确反馈。能及时和准确反馈。 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 (一)决策与准备阶段 (二)体系设计建设阶段(包括:危险 源辨识与控制的内容) (三)培训阶段 (四)试运行阶段 (五)内部审核阶段 (六)体系评价与完善阶段 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 (二)体系设计建设阶段(1-2个月) 1、酝酿准备,决策与承诺 对现有机构进行组织、合并、重组,为进行风险预控 管理体系建设做好组织准备。并作出决策与承诺。 不是另起炉灶,是改进、补充和完善 2、成立领导协调组或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委员会,或 者领导小组。明确职能、责任 要
30、有一个总负责。要有文件。 明确职责:组织协调本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 系建设工作。 可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健环部,负责日常工作。 处(科)长任办公室主任。 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 (二)体系设计建设阶段(1个月-2个月) 3、明确管理方针,制定管理目标 4、建立健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制度 各类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规章制度。 搞好体系内的职责分配。 5、设定方案流程 确定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 明确体系建设的详细步骤和流程。 已进行PDCA循环的P阶段。 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 (二)体系设计建设阶段(1个月-2个月) 6、成立工
31、作组,明确小组分工(6个组) 风险小组:辨识与评估。 标准与措施小组:标准、措施、制度的制定, 文件要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 人员不安全行为小组:行为的分析,管理、 控制方法的制定。 保障小组:配套保障措施制定。 考核小组:定期、定性、定量评审。 信息系统小组: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 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 (二)体系设计建设阶段(1个月-2个月) 7、确定体系文件结构、框架,编制体系文件 8、工作组分头开展工作 辨识危险源(物态、制度、行为、观念)。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进入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流程。详见八、风险 预控工作的流程。 工作量很大。 9、发布 对上阶
32、段形成的各种方针、目标、标准、措施、 制度、体系文件进行发布。 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 (三)培训阶段(1周) (进入D阶段) 1、全员参与 组织全员,进行综合性的培训。 有针对性的培训。 是对体系所有内容的培训。 自下而上,保证群众基础,便于贯彻落实。 自上而下,保证制定的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符 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 2、全方位、全过程风险预控管理 注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防止眼高手低。防止只会说,不会做。 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 (四)体系试运行阶段(3个月) 是风险预控体系的初步实施、落实阶段。 工作办公室应:指导试运
33、行,进行大量的 咨询,收集各方面意见,进行记录和档案 管理。 记录是显性控制点。 记录的记录和管理是隐性控制点。 需要领导支持,员工理解。 控制好进度。 为审核做好准备。 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 (五)体系初步内部审核阶段(C阶段) 工作主要由考核小组负责。 审核工作从体系建立的时候就存在。 包括:体系文件编制中的审核,初稿的审核, 试运行中的审核。 方式:内部审核,外部审核。 内容: 1、考核、评价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2、方针、目标的达到程度 3、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4、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六、风险预控体系的建立流程 (六)体系评价与
34、完善阶段 (A阶段) 循序渐进的过程。 工作主要由标准与措施小组负责。 依据审核结果(不足、问题,措施)。 必要时,要建立评价体系,对体系进行系统分 析与评价。 目的:实现体系的改进、完善、提高。 方法:讨论、汇总、总结,修正。 必要时重新发布。完成一个循环。 循环一次,消除一批隐患,减低一批风险,提 升一次,上升一级,反复循环,不断提高。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一步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人- 机机-环环-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各危险源管四个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各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可能导致的
35、风险后果及事故类型。 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就是这个过程事实上也就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过程。的过程。 工作主要由风险小组担当。工作主要由风险小组担当。 在组建小组、确定范围、辨识方法培训的基础在组建小组、确定范围、辨识方法培训的基础 上进行。主要内容:上进行。主要内容: 人人-机机-环环-管四因素。管四因素。 过去、现状、将来三时态。过去、现状、将来三时态。 正常、异常、紧急三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状态。 风险后果、事故类型。风险后果、事故类型。 事故构成要素 事故构成要素事故构成要素 (4M要素)要素) 管理不善管理不善 工作环境不良状态工作环境不良状态 人人 不不 安安 全全 行行 为为 物不
36、安全状态物不安全状态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一步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 具体流程:具体流程: 1:划分单元。:划分单元。 2: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单元所有的工作任务: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单元所有的工作任务 或业务活动。或业务活动。 3:列举出每一任务的具体作业步骤(即工:列举出每一任务的具体作业步骤(即工 序)。序)。 4:选择、确定辨识方法。(工作任务分析法):选择、确定辨识方法。(工作任务分析法) 可参考可参考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 素分类与代码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进行辨识。标准内容全面、具体、。标准内容全面
37、、具体、 准确、系统,是一条捷径。准确、系统,是一条捷径。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一步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 5:辨识危险源。排查风险环节、风险:辨识危险源。排查风险环节、风险 部位、风险岗位。部位、风险岗位。 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结合实对照相关的规程、条例、标准,结合实 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际工作经验,综合考虑人、机、环、管四 个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工作个方面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工作 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中存在或潜在的危险源。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一步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
38、5:辨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 切入点: (1)自然因素 地震;雷电;降水(雨、洪水、雪、冰雹); 高气温与低气温;风;不良地质条件(断裂带、采 空区等)。 (2)内在的危险有害物质 原料、工艺、作业过程;危化品;非危化品; (3)内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一步第一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 6: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后果、: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后果、 风险类型以及相应的事故类型。风险类型以及相应的事故类型。 风险类型:人、机、环、管。风险类型:人、机、环、管。 事故类型:事故类型: G
39、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 分类,共20类。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二步:风险评估。(第二步:风险评估。(风险后果描述、划分风险风险后果描述、划分风险 等级、管理对象提炼等级、管理对象提炼)。)。 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险发生此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衡量风险发生 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 此过程是对风险(也是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此过程是对风险(也是对危险源)进行量化、 分级的过程。分级的过程。风险排序。便于实施分级管理。风险排序。便于实施分级管理。 危险源很多,在日常管控中要有轻重缓急, 这就需要对辨
40、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类。 危险源分类依据是危险源产生概率、危险源在 事故中重要程度与产生事故后带来损失。 风险评估是预控体系区别于经验管理与制度风险评估是预控体系区别于经验管理与制度 管理的特点之一。管理的特点之一。 数据有限。主观因素最大。没有更好的办法。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二步:风险评估。(第二步:风险评估。(风险后果描述、划分风险风险后果描述、划分风险 等级、管理对象提炼等级、管理对象提炼)。)。 1、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方法: LEC法:又称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 PSE法:又称半定量法; 注:两种方法原理相同,但风险值无关联性。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41、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二步:风险评估。(第二步:风险评估。(风险后果描述、划风险后果描述、划 分风险等级、管理对象提炼分风险等级、管理对象提炼)。)。 PSE法:又称半定量法; 风险值(R)=pSE P: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共分为10个等级 S:事件后果的严重度取值,共分为10个等级 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分为10个等级 R: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即风险值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 事故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任 务 工序 危险源 风 险 类 型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事故 类型 风险评估 可 能 性 损
42、失 风 险 值 风 险 等 级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2、 切入点切入点: 从小到大;从内到外;从简到繁;从易到难; 熟悉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性质,人员、任务、工序,等等 以工艺为主线,合理拆分,逐一破解。例如: 输煤系统:煤炭火车运输停运、斗轮机、皮带机 锅炉系统:水质较差、磨煤机故障、管道爆裂 取水系统:电气原因、取水泵故障、输水管道破裂等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风险等级判定及风险分级管控 风险值风险值 风险等级风险等级 风险后果风险后果 风险管控等级风险管控等级 管控人员管控人员 风险值400 5级 极易发生事故,后果 完全不可接受 重大风险
43、 安委会主任 200风险值400 4级 容易造成事故,后果 严重,需要立即采取 纠正措施 高风险 生产副总经理 70风险值200 3级 可能造成事故,后果 相当严重,需要采取 措施进行纠正 一般风险 部门主任 20风险值70 2级 可能造成事故,后果 较严重,需要进行关 注 较低风险 专业专工/专职 风险值20 1级 可能造成事故,后果 可以接受但有机会应 完善 可接受风险 班组长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任 务 工 序 危险源/危 害因素 风 险 类 型 风险及 其后果 描述 事 故 类 型 风险评估 管 理 对 象 管理标准 主 要 责 任 人 直 接 管 理 人 员
44、 主 要 监 管 部 门 主 要 监 管 人 员 管理措施 可 能 性 损 失 风 险 值 风 险 等 级 人 机 环 管 二 十 种 具 体 岗 位 的 人, 具 体 设 备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二步:风险评估。第二步:风险评估。 4、审核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结果 组织人员进行审核修订完善。全员行为。包括: 风险小组内进行系统审核。 下发全员征求意见。 收集意见,修改完善。 5、归类总结,形成风险概述 在审核基础上进行。 各部门(单位)总结,全厂总结。 任务数量,工序数量。 危险源总数,其中人的、物的、环的、管的方面的数量。 分类分级情况:重大、高、一般、较低、可
45、接受风险的 任务的数量。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三步:风险控制。第三步:风险控制。 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此过程又可以细化为: (一)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一)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 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中: 首先需要根据危险源辨识首先需要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结果,确结果,确 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监定管理对象、管理主要责任人、监管责任人及监 管部门。管部门。 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理其次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针对危险源制定合理 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
46、施。 (二)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二)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三步:风险控制。第三步:风险控制。 (一)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一)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 主要由标准和措施小组担当。主要由标准和措施小组担当。 承接上述流程。承接上述流程。 1、管理对象的提炼。、管理对象的提炼。 2、管理标准的制定。、管理标准的制定。 3、相关责任人和监督部门、监督人员安全职责、相关责任人和监督部门、监督人员安全职责 的确定。的确定。 4、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措施的制定。 5、标准和措施的审核。、标准和措施的审核。 6、试运行、
47、批准、发布、修订。(、试运行、批准、发布、修订。(PDCA循环)循环)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三步:风险控制。第三步:风险控制。 (一)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一)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过程。 具体的程序有:具体的程序有: 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选择确定编制人员、审核人员,成立编写小组、审核选择确定编制人员、审核人员,成立编写小组、审核 小组。小组。 人员培训。人员培训。 2、编写工作:、编写工作: 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提炼管理对象。制定。整提炼管理对象。制定。整 理汇总。理汇总。 3、审核工作:边编边审。、审核工作:边编边审。 阶段
48、性审核。初稿审核。阶段性审核。初稿审核。 基层审核。基层审核。 4、试运行:、试运行: 5、审议、批准、发布、修订。(、审议、批准、发布、修订。(PDCA循环)循环) 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七、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 第三步:风险控制。第三步:风险控制。 (二)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二)危险源的监测、预警、控制过程。 1、危险源的监测(主要由信息小组承担)、危险源的监测(主要由信息小组承担) 是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是在生产过程中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监测、 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检查,并及时向管理部门反馈危险源动态信息的过 程。程。 正是因为危险源、风险、事故都具有正是因为危险源、风险、事故都具有潜在性潜在性,风,风 险的产生具有险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造成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风险产生的原因 危险源具有复杂多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