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n重要字音:重要字音:n周监于二代:周监于二代:“监监”()通)通“鉴鉴”n八佾舞于庭:佾(八佾舞于庭:佾()n觚不觚:觚(觚不觚:觚()旧谷既没:没(旧谷既没:没()阙如也:阙()阙如也:阙()n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馔(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馔()曾(曾()三年之丧:丧(三年之丧:丧()n 期可已矣:期(期可已矣:期()n 而好犯上者,鲜矣:鲜(而好犯上者,鲜矣:鲜()n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1)(1)为仁。一日克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己复礼,天下归归仁焉仁焉(2)(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哉?”颜渊曰:颜渊曰:“请
2、问其请问其目目(3)(3)。”子曰:子曰:“非非礼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n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请回虽不敏,请事事(4)4)斯语矣。斯语矣。”(12121 1)n【注释【注释】n(1)(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n(2)(2)归仁:归仁:归:赞美。仁,即仁道。归:赞美。仁,即仁道。n(3)(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n(4)(4)事:从事,照着去做。事:从事,照着去做。q【评析【评析】n“克己复礼为仁克己
3、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以仁来维护。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贯穿于论语论语一书的始终。
4、一书的始终。n要义:要义:n补充:补充:n仲弓问仁。子曰: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怨,在家无怨。”仲弓曰,仲弓曰,“雍虽不敏,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请事斯语矣。”n仲弓询问仁。孔子说:仲弓询问仁。孔子说:“走出家门如同会见贵走出家门如同会见贵宾那样恭谨,役使百姓如同承办大祭那样敬肃。宾那样恭谨,役使百姓如同承办大祭那样敬肃。自己所不想干的事,不要强加于他人去做。自己所不想干的事,不要强加于他人去做。在在官府任职无人怨恨,在家闲居也无人怨恨。官府任职无人怨恨,在家闲居也无人怨恨。”
5、仲弓说,仲弓说,“我虽然迟钝,但让我依您说的去做我虽然迟钝,但让我依您说的去做吧。吧。”n子曰:子曰:“周周监监(1)1)于于二代二代(2)(2),郁郁郁郁(3)3)乎文哉,吾从周。乎文哉,吾从周。”(3 31414)n(1)(1)监:音监:音,同鉴,借鉴,同鉴,借鉴 n(2)(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n(3)(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意。n要义:遵从周礼要义:遵从周礼n子曰: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见周公(1)(1)。”n【注释【注释】n(1)(1)周公: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姓
6、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周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鲁国国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君的始祖,传说是西周典章制度的制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圣人之一。定者,他是孔子所崇拜的圣人之一。n要义:要义:推崇周礼推崇周礼孔子要恢复的是孔子要恢复的是 周礼是周礼是周初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成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为一整套习惯统治法规(“仪制仪制”)。)。作为原始礼
7、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有其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作用。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远古氏族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群体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会的生存和活动。因之这套活动。因之这套“礼仪礼仪”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n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爱、非常
8、和睦。周武王在生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庸说:“至诚如神。”真理之论也!n钱穆先生:钱穆先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尊仰者,实为周公。”n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
9、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居住了。n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这时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他有一些做法不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n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就发现了周公祈祷周武王延寿的这篇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寿而祈求兄长武王能够延寿的情真意切的话语时,成王内心非常的感动,非常的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听信谣言,还让叔叔到比较偏远的地方去。结果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公请回来
10、,请周公制礼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n孔子谓孔子谓季氏季氏(1)(1),“八佾八佾(2)(2)舞于庭,舞于庭,是是可可忍忍(3)(3),孰孰不可忍也!不可忍也!”(3 31 1)n 【评析】【评析】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程中的必然表现
11、。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要义:要义:要义:要义:要严守秩序,不可僭(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jin n)越。越。n程子曰: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臣之职,则为虚位。”n 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现实中提孔子在礼崩乐坏的现实中
12、提出了要恢复周礼的主张,那么出了要恢复周礼的主张,那么周礼到底有哪些内涵?请看后周礼到底有哪些内涵?请看后面面6-106-10章章。(16162 2)n要义:要义:主张政治有道。主张政治有道。n孔子生于乱世,当时的社会出现了礼孔子生于乱世,当时的社会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崩乐坏的局面,而孔子所在的鲁国自而孔子所在的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便掌握在以季氏为首的宣公以后政权便掌握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的手里,所谓三桓的手里,所谓“政在季氏政在季氏”已好已好几代。季氏又忙于与国君争权,将采几代。季氏又忙于与国君争权,将采邑政事都交给家臣,家臣势力膨胀,邑政事都交给家臣,家臣势力膨胀,鲁又出现了鲁又出现了“陪臣执
13、国命陪臣执国命”的现象,的现象,他大概是看到这种他大概是看到这种“无道无道”的现象才的现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会发出这样的感叹。n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请简述出来。是什么?请简述出来。n只有先正名才能言顺,事成,礼乐兴,刑罚恰当,百姓安心做事。要义:要义:要要“正名正名”(纠正与礼乐制度相(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违背的各种名分)。n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公曰:曰:“善哉!善哉!信信如君不君,臣不臣,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父不父,子不子,虽虽
14、有粟,吾得而有粟,吾得而食食诸诸?”探究:探究:宋儒说宋儒说“君君、臣臣君君、臣臣”就是就是“君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意相同吗?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务,不讲君主的责任。要义:要义:。n有子曰:有子曰:“其为人也其为人也孝弟孝弟(2)(2),而好,而好犯上犯上者者(3)(3),鲜鲜(4)(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5、未之有也。君子。君子务务本,本立而本,本立而道道生。生。孝弟孝弟也者,也者,其其为人之本与!为人之本与!”(1 12 2)(2)(2)孝弟:孝,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孝弟:孝,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读音和意义与“悌悌”(音(音)相同,即弟弟对待)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兄长的正确态度。旧注说: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兄长曰弟。n(3)(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n(4)(4)鲜:音鲜:音,少的意思。,少的意思。n(5)(5)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n(7)(7
16、)道: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n(8)(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长顺服,那么他在外
17、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犯上作乱”的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自
18、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一个显例。要义:要义:孝悌是仁之本孝悌是仁之本n子夏问孝,子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色难(1)1)。有事,。有事,弟子弟子服服其劳其劳(2)(2);有酒食,;有酒食,先生先生(3)(3)馔馔(4)(4),曾是以为曾是以为孝乎?孝乎?”n(1)(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n(2)(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n孔子关于孝的其他言论:孔子关于孝的其他言论:;不敬,何以别乎?
19、不敬,何以别乎?”n子游问孝。孔子说,子游问孝。孔子说,“世俗所谓孝,是指世俗所谓孝,是指赡养父母。其实,人连犬马都能养活;如赡养父母。其实,人连犬马都能养活;如果对父母只养而不敬,那么养犬马和养父果对父母只养而不敬,那么养犬马和养父母如何加以区别呢?母如何加以区别呢?”n子曰: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以喜,一则以惧。”n今译:父母的年纪,做子女的是不可以今译:父母的年纪,做子女的是不可以不知道的。父母寿数的增加,在让人为不知道的。父母寿数的增加,在让人为之欢喜的同时,也让人为之忧惧。之欢喜的同时,也让人为之忧惧。n【评析】n这一段说的是孔子
20、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意见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今天。这是以上的道德制度化,一直沿袭到
21、今天。这是以“孝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n要义:要义:n你赞成孔子的意见你赞成孔子的意见,还是赞成宰还是赞成宰我的意见?为什么?我的意见?为什么?n“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克己复礼就是
22、通过人们的们的的规定。的规定。这是孔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论语一书的始一书的始终。终。字在字在论语论语中共出现中共出现109109次,有次,有5858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章涉及,儒学甚至被称为。孔子思想体系图孔子思想体系图仁爱仁爱(核 心核 心)信义信义(人际 关系)和平和平(人际 关系)忠恕忠恕(组织 关系)孝悌孝悌(家庭 关系)忠恕忠恕(组织 关系)孝悌孝悌(家庭 关系)仁爱仁爱(核 心核 心)禮禮祭祀宗教祭祀宗教艺术文化艺术文化道德纲常道德纲常人本人性人本人性礼礼,经国家经国家,定社稷定社稷,序人民序人民,利后嗣利后嗣 (左传左传)生命个体情感欲望生
23、命个体情感欲望.在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人常常会不能自已人常常会不能自已.孟轲:一曰人,二曰心孟轲:一曰人,二曰心.孔丘孔丘:唯仁者能好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能恶 人人.是人的伦理修养是人的伦理修养.规范秩序规范秩序: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规范;是是人的一种自身的内在要求,而人的一种自身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别人强迫不是别人强迫。仁的基础:孝悌仁的基础:孝悌生前和颜悦色生前和颜悦色(敬,礼敬,礼)死后守丧三年。死后守丧三年。仁是约束自己,使一切视、听、言、动仁是约束自己,使一切视、听、言、动(四个四个)符合礼制,从而产生人性情感。符合礼制,从
24、而产生人性情感。基础知识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归纳整理重要词义:重要词义:克己复礼:约束自己回归于礼克己复礼:约束自己回归于礼天下天下归归仁焉:赞许仁焉:赞许 ;请问其目:条目请问其目:条目周周监监于二代:通于二代:通“鉴鉴”,借鉴,借鉴郁郁乎郁郁乎文文哉:完美哉:完美 孔子孔子谓谓季氏:评价季氏:评价天下天下有道有道:政治清明:政治清明 ;必也必也正名正名乎:纠正名分乎:纠正名分野野哉,由也:粗鲁哉,由也:粗鲁盖盖阙如阙如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行君道。下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行君道。下同信信如君不君:诚然,这里表假设
25、如君不君:诚然,这里表假设吾得而食吾得而食诸诸:之乎合音:之乎合音;而好犯上者,而好犯上者,鲜鲜矣:少矣:少曾曾是以为孝乎:乃,竟是以为孝乎:乃,竟三年之丧,期三年之丧,期已已久矣:太,甚;久矣:太,甚;期期可已矣:一周年;可已矣:一周年;食食旨旨不甘:美味;人不甘:美味;人而而不仁:如果不仁:如果通假字通假字:监通鉴:借鉴;希通稀:稀少;错通措:放置;女通汝:你;弟通悌;与通欤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觚不觚不觚觚:名词作动词,像觚。:名词作动词,像觚。必也必也正正名乎:使动,使名正,纠正名乎:使动,使名正,纠正君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第二个,臣臣,父父,子子:第二个“君君”、“臣臣”、“子子”
26、均为名词动用均为名词动用食食夫稻,夫稻,衣衣夫锦:均作动词。夫锦:均作动词。文言句式文言句式主谓倒置主谓倒置:甚矣吾衰也!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有是哉,子之迂也!有是哉,子之迂也!野哉,由也!野哉,由也!总结:感叹句中,主谓倒置便于表达感叹语气。总结:感叹句中,主谓倒置便于表达感叹语气。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子将奚先?子将奚先?为为“先奚先奚”未之有也。未之有也。为为“未有之也未有之也”玉帛云乎哉?为玉帛云乎哉?为“云玉帛乎哉云玉帛乎哉”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八佾舞于庭:于庭舞八佾八佾舞于庭:于庭舞八佾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于父母之怀免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于父母之怀免予也有三年
27、之爱于其父母乎:予也于其父母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予也于其父母有三年之爱有三年之爱成语:成语:n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n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n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礼崩乐坏: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n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反义词“名正名正言顺言顺”n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手足无措: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张,或无法应付。“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n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