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0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flying 文档编号:50174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0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0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0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0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0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十单元,第20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栏目导航,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政治上: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考点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3)内容农业:实行_。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商业:取消_。劳动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4)特征:兼有“战时”和“_”两种特色。(5)评价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消极: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2、余粮收集制,自由贸易,共产主义,2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_危机。(2)内容农业:以_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个别企业以_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恢复_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3)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经济和政治,粮食税,租让,货币流通,3“斯大林模式”(1)背景: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逝世后,_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2)表现工业建设:采取优先发展_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3、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_,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业建设:推行_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斯大林,重工业,公有制,农业集体化,(3)评价成就: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_;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向农民索取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_,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工业化模式,计划指令,1“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一种贡税。”但是,只要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工农的生活

4、,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不已。这种做法()A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B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济C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D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解析由“工人国家向资产阶级缴纳的一种贡税”“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可以推断出该制度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质就是利用货币手段恢复经济,故B项正确。,B,2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1927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1928年两次用

5、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A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而材料中“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B,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例题1】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政策的实施()A表明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

6、统经济学的观念C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D使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解析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允许私人贸易存在,说明该政策由国家控制命脉,基本实行国有制,但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因此可以确定该政策为新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A,1特点(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2评价(1)积极作用: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7、。,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评价及启示,(2)消极影响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3启示(1)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要注意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协调发展,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3)注意调动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改革僵化的模式,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例题2】1928年,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认为:必须考虑积累

8、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这反映出当时苏联的工业化()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精神B没有得到人民普遍支持C存在违背经济规律现象D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制约解析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A项错误;苏联工业化虽然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但整体上而言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排除B项;苏联的工业化是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即过度投资工业,而忽视了民生的改善,存在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故C项正确;苏联的工业化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不是受其制约,故D项错误。,C,11919年苏俄发行过一种纸币,上面印有多种文字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

9、起来”。1924年末,该纸币几乎完全被排挤出流通市场,并于1925年停发。关于该纸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发动十月革命需要而发行B因流通市场逐步恢复而被排挤C因违背计划经济模式而终止D其历程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B,解析苏俄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政策是动员国内一切物资供应前线,把全国的经济活动全部置于苏维埃政权控制之下。1921年随着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该纸币因为不是流通货币而逐渐被排挤出市场,故B项正确;从时间来看十月革命已结束,故A项错误;该纸币发行与流通时段计划经济模式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该纸币发行的主要背景是保卫苏维埃政权,反对外

10、来国家的干涉,故D项错误。,21931年,斯大林指出:“延缓速度就是落后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可见,斯大林强调建设的高速度主要是基于()A维护国家安全B应对经济危机C化解外交困局D打破政治孤立,A,解析由“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可知,当时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成为必然,因此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主要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故A项正确;1929年经济危机对苏联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

11、灭它的落后状况”指的是要加强经济实力,维护国家的独立,不是为了化解外交困局,故C项错误;打破政治孤立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_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2)措施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_;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考点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农业集体化,收购制,工业方面: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3)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2勃列日

12、涅夫改革(1)内容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_。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2)特点: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_有关的工业部门。,集中领导,军事,(3)评价苏联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军事实力增强。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的危机局面。(2)措施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_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市场,通过了一系列法规,调整苏联的_结构。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3)结果:经济改革未取得预期成果,将重点开始转向_,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所有制,政治领域,RR.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论述到:“在1945年之后,工业社会的组织问题也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另一端是由美国代表的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为了克服“体制的缺陷”()A斯大林积极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第20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ppt)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