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单元滚动检测卷二 中国近代政治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70 分 ) 第 卷 (选择题 )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 A 解析 B 说法与本题无关,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辛丑条约中相关条款的结果; C说法错误,应该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D 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的列强 侵略特点。 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
2、英国与大清大臣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 A表明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 B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英国在南京条约中要求中英交往按英国礼仪要求进行,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故选 C。 3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下列条约最能体 现清政府堕落为 “ 洋人的朝廷 ”的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D 解析 辛丑条约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
3、活动,表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帮助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故选 D。 4下列对 19 世纪末帝国主义侵华特征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 ) A勒索战争赔款,增辟商埠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B控制中国海关 C倾销商品 D展开投资竞争,掀起瓜分狂潮 答案 D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伴随资本主义发展,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 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加强对外投资和抢夺殖民地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故选 D。 5 19 世纪末,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 C 解
4、析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政治经济主权遭到极大的破坏,并且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6 下 面漫画中的 “ 大饼 ” 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 大饼 ” 下刀,唯恐落于人后。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 现的时期是 ( ) A 19 世纪初期 B 19 世纪中期 C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D 20 世纪中期 答案 C 解析 仔细观察漫画,结合题干中 “ 大饼 ” 代表中国及列强对着 “ 大饼 ” 下刀及所学知识可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7侵略战争使中国 “ 旧有的小农经济制度,以及可以
5、容纳比较稠密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瓦解 ”“ 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 ” 和 “ 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 。这段论述主要是 ( ) A揭露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B认为侵略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进 步 C说明侵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 D强调侵略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制度 答案 B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辩证地理解,从材料中 “ 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 ” 和 “ 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 ,可以看出这种言论认为西方的侵略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8 1898 年 12
6、月,美国国会咨文: “ 正在中国发生着重大的事情,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 ? 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 ” 这反映了 ( ) A美国积极 关注辛丑条约签订的动态 B美国打算凭借其经济优势在中国谋求利益 C美国决定在中国占领租借地 D美国决定用占领菲律宾的手段获取在中国的利益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对华政策。据材料中 “ 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得到友好的待遇 ” 说明 B 正确。 A 中辛丑条约签订在 1901 年, A 错误; C、 D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9下列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属于人民群众自
7、发地进行的是 (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黄海海战中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 义和团反帝斗争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解题关键要把握住两点,一是 “ 人民群众 ” ,二是 “ 自发地 ” 。很显然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奋勇抵抗不具备这两个条件。 10与 “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 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B 解析 依据诗句中 “ 东沟海战 ”“ 致远 ” 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日双方在黄海进行的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奋勇杀敌的情形,故选 B。
8、 11下图 是中日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是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海战中,日军从海陆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选 D。 12 (加试题 )“( 左宗棠 )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殊功,可与张骞、班超并驾齐驱! ” 文中这样评价左宗棠是因为 ( ) A左宗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 B左宗棠以武力收回了伊犁 C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 D左宗棠在新疆建立了行省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 “ 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之奇勋,捍卫边疆之 殊功 ” 这一信息。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祖国统一,加强了中央对
9、边疆的控制。 13光绪帝闻讯某将领牺牲后,垂泪即作 “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 。该将领应该是 ( ) A左宗棠 B曾国藩 C刘永福 D邓世昌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 “ 光绪帝 ”“ 壮海军威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光绪帝时期并与海军相关且牺牲的人物为邓世昌,故选 D。 14下列关于近代中国 “ 历经磨难 ” 与 “ 自强不息 ” 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 三元里抗英 B第二次鸦片战争 反割台斗争 C马关条约 黄海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运动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割台斗争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而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故 B 不正确
10、,符合题意。 15 19 世纪末一个中国人说道: “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国皇帝【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何尝弃吾台民哉! ” 对于此话所反映的情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上述情况是由马关条约签订造成的 B中国人民反对割地、斥责清政府的悲愤心情 C反映了 “ 扶清灭洋 ” 的思想 D体现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思想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 “19 世纪末 ”“ 吾 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 ”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为 1895 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后,台湾人民的反应。 C 为义和团运动的旗帜,故选C。 16 1870 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
11、、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 “ 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首先材料中的行径都是对中国人民进行侵略的罪行,这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是教案出现的根本原因,也体现了中外之间的矛盾加剧。故答案选 B。 17 1937 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国共两党合作抗击日寇。下列各项中,属于太原会战组成部分的是 ( ) A平型关伏击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会战 答案 A 解析 1937 年国民政府组
12、织太原会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参加会战,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故选 A。 18抗战期间,宋哲元致国民政府密电: “ 连日血战,敌以伤亡过众,志气馁败。 ? 攻击喜峰口正面之敌,于上午十时向后撤 退,似有退却之样。 ” 该密电发于 ( ) A 1931 年 B 1933 年 C 1938 年 D 1940 年 答案 B 19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 “ 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 ”“ 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 中国红军万岁! ” 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13、】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 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 “ 西北小山村 ”“ 中国红军万岁 ” 等信息,可判定此场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主张。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最早于 1935 年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故这一场景最早出现于西安事变前后较合理,故选 C。 20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 “ 空前巨大的意义 ” 。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答案 A 21 “ 武昌起义后,一个月之内 ? 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 ?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 己瓦解的。 ” 这一材料 ( ) A说明了革命势力的强大 B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C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D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答案 B 解析 材料突出了清王朝瓦解的主要原因 自己瓦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