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9单元共9套单元达标测试卷B卷汇编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B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遗址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最初是一个300-400人依靠采集、狩猎为生的定居聚落,约公元前11050年,由于气候突变,该地居民开始尝试种植黑麦。之后其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表明( )A.气候因素导致农业革命B.农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C.人口增多推动房屋变迁D.叙利亚是人类文明起源2.随
2、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这表明( )阶级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社会的一种倒退私有制是社会阶级分化的前提和基础阶级分化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因素A.B.C.D.3.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
3、联系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C.人类文明发展均是大河文明的体现D.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统一前的两河流域,只有各城邦的成文法和习惯法。他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或习惯法,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了一部法典,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法令。对这部法典评述正确的是( )是法老统治国家的工具 颁布于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宣扬君权神授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A.B.C.D.5.观察下图,图片( )古代埃及文字中国古代文字A.体现了生产生活内容B.反映了阶级对抗特征C.说明了阶级分化本质D.体现了文化多元特色6.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在印度数千年的历史中建立起一套严格
4、的阶层划分和细致的职业分工,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它以神的名义把人按照严格的等级加以区分,种姓越高就被认为越纯净,离神越近。该制度( )A.主要涵盖印度社会的上层群体B.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大相径庭C.源于佛教D.对现代的印度社会的影响极小7.美国学者米勒在裸体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古希腊“裸体竞技”服务于消除差别的目标,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米勒意在表明,古希腊“裸体竞技”的习俗( )A.是城邦民主制度产生的原因B.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产物C.根源于法律至上的政治传统D.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8.公元前3世纪,在
5、奥克苏斯河畔(今阿富汗境内)的阿里坎拉姆城中,人们经常在剧场中欣赏索福克勒斯(雅典作家)的悲剧;在埃及,对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崇拜盛行,人们在酒神节举行节日游行。这反映了( )A.希腊化推广对社会生活的影响B.古希腊人以殖民方式扩展其文明C.多神崇拜和自然崇拜较为盛行D.非洲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程度低9.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米尼兹成为了上埃及的最高统治者。之后他又乘势征服了下埃及,初步完成了埃及的统一。米尼兹在继任时,考虑到上下埃及的不同情况,干脆进行了两次加冕仪式。这一决策所体现的英明之处是( )A.宣传宗教,发展经济B.入乡随俗,赢取民心C.注重礼仪,区域自治D.强干弱枝,加强专制10.公
6、元前8世纪,亚述帝国对外扩张时,每占领一个地区,便要索取大量的铁,之后发展到自己开采并冶炼铁矿。这一做法( )A.保证了亚述军队的先进性B.促使亚述帝国进入农耕时代C.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D.使亚述帝国纵横驰骋两千年11.下图为公元前8一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B.城邦公民间接参与国家管理C.斯巴达和雅典等地实行行省制D.地区性的大国先后兴起12.波斯帝国的建筑以王室为中心,有很强的世俗性,波斯人模仿两河地区的塔式建筑,柱子的装饰又具有埃及人的风格,浮雕和塑像艺术则受亚述的深刻影响。材料表明( )A.波斯文明的发
7、展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B.波斯文明的发展融合了各地区的成就和风格C.各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D.波斯文明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3.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古希腊部分大事表时间希腊世界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46年;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6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71年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38年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公元31年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分析上表,可知古希腊被征服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8、政治动荡B.外族入侵、战败而亡C.各地孤立、差异性大D.重视自治、离心力强14.罗马共和国初期,男女初婚年龄在15岁之前,多生育会被他人所尊敬,若新生儿是畸形胎,则家长有权将其杀死。罗马帝国中后期,虽然政府鼓励生育,但罗马的自由民新生儿数量仍不断下降。这反映了( )A.罗马帝国奴隶制进一步发展B.战乱夺走了大量自由民生命C.传统生育观念阻碍人口增长D.专制政府权威受到严重冲击15.下图是被基督教会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之称的阿奎那,他论证“君权神圣”的特点是( )把理性引进神学 排斥理性 运用“自然法则” 从世俗权力角度出发A.B.C.D.16.下图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
9、。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据此可推知(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17.【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26分)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希腊世界与中国部分大事简表时间事件希腊世界中国公元前460年公元前446年;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6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87年底比斯与斯巴达之
10、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54年魏齐桂陵之战公元前338年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18年(第一次)五国联合(合纵)攻秦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323年公元31年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秦逐渐统一天下;汉建立并巩固大一统帝国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材料二 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
11、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l世纪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历史演变的共性与差异。(14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材料一 文明先
12、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根,以后又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其他几个地区生根,那之后,便向四面八方传播。正象(像)农业革命以部落取代狩猎社会那样,现在部落社会又为文明所取代。在部落文化到达欧亚的边缘地区时,欧亚中心地区的部落文化正在被文明所取代。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蛮地区,这一取代过程不可抗拒地继续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指出文明产生的社会根源及早期文明地城分布所呈现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明是如何对外传播的,概括指出古代文明传播的基本方式。(8分)(3)根据所学知识,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对人类文明进步
13、有何作用?(10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在采取农业种植之后,阿布胡赖拉从最初的定居聚落迅速扩展成一个占地近12公顷且规划整齐的村落,房子由半地穴式房屋升格成单层的泥砖房,这说明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B项正确;气候因素导致了农业种植在当地的出现,但农业革命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气候,排除A项;房屋变迁是因为农业种植的出现,而非人口增多,排除C项;材料内容只能说明叙利亚的阿布胡赖拉是已知最早的农业遗址,并不能说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排除D项。故选:B。2.答案:B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人类最初各文明体及文化“轴心时代”的出现都是在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虽然各区域有千
14、山万水的阻隔,各文明体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是因为人类社会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是地理气候、技术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影响所致,B项正确;早期人类各文明独立发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古雅典文明是海洋文明,排除C项;地理气候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起决定性的是技术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5.答案:A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划分了等级,人为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与西方建立在人民主权概念之上的民主制度及追求民主平等的人权思想大相径庭,故选B项;种姓制度涵盖了印度整个社会阶层,排除A项;
15、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而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排除C项;种姓制度对现代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排除D项。7.答案:D解析:A.古希腊民主制城邦的产生和材料中的裸体竞技没有关系。B.材料信息更多的体现的是平等公平,没有体现出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物。C.材料中的体育竞技的规则体现不出是从政治传统上发展而来的。D.从材料中“在体育竞技中一旦脱了衣服,就很难区分穷人和富人,聪明和笨拙,是贵族、国王还是民主派了”可以看出古代希腊裸体竞技,体现了一定的平等公平的意识,有利于公民平等意识形成。故选:D。8.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公元前3世纪,在现在西亚地区人们欣赏雅典作家的悲剧作品,在北非希腊
16、酒神崇拜盛行,体现了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对西亚和北非社会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希腊化世界推动希腊文明的拓展是通过战争形式,并非殖民方式,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多神崇拜和自然崇拜的盛行,排除C项;非洲地区自古埃及文明农耕文明发展程度并不低,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B10.答案:A解析:A.公元前1000年,亚述进入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多山的亚述的开发,而且铁可制作出更加锐利的武器,有利于它的对外征服。亚述人自己开采并冶炼铁矿后,其冶金匠人制造的铁制品质量很高,保证了亚述军队的先进性,故A选项正确;B.亚述在此之前已经进入农耕时代,故B选项错误;C.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
17、统一,故C选项错误;D.亚述帝国兴起于公元前10世纪末,灭亡于公元前612年,纵横驰骋两千年说法错误,故D选项错误。故选:A。11.答案:A解析:公元前8前6世纪古希腊人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故A项正确。这些城邦国家独立自主,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B、C项错误。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古希腊岛屿众多,地形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这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波斯人模仿两河地区的塔式建筑,柱子的装饰又具有埃及人的风格,浮雕和塑像艺术
18、则受亚述的深刻影响”,可以看出波斯文明的发展融合了各地区的成就和风格,B项正确;材料不能看出曲折性和长期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古代文明的特点,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波斯文明对其他文明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B。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各个城邦国家之间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独立自治,民主意识较强,城邦之间战争频发。另外希腊地区虽城邦众多,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因而经常遭遇外来民族侵略,也最终亡于外族入侵,D项正确;AB项并非根本原因,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项;希腊地区城邦众多,这些城邦国家,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历史上它们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进行着共同的体育赛事,各地之间还进行着频
19、繁的商贸往来,并非各地孤立,排除C项。故选D项。14.答案:C15.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阿奎那论证“君权神圣”的过程中,并不排斥理性,故错误,正确,阿奎那论证“君权神圣”是运用“自然法则”,不是从世俗权力角度出发,故正确,错误,故C项正确,故选C。16.答案:C解析:A.材料没有信息表明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事实上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B.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中国人与美洲等地尚缺乏联系,中国丝织技术传往世界各地不正确,故B项错误;C.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亚许多地区,同时唐代纹锦中的图案也反映出当时中国也在吸收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C项正确
20、;D.材料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丝织技术中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故D项错误。故选:C。17.答案:(1)共性:战争频繁、政治动荡: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各自文明体在交流冲突中实现了互鉴和发展。差异:中国最终实现了长期的大一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希腊世界短暂统一后陷入长期混战,最终被外族征服。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社会治理体系中专制集权设计精密且运转有效;希腊及希腊化文明的基因决定了其离心力(或独立性)非常大,在国家管理中“民主”、“法制”元素表现突出且影响更深远。(2)差异原因:文明特质:中华文明发展有传承性和连续性;古希腊遭
21、到外族入侵,文明中断。政治制度:中国逐渐形成中央集权体制的雏形;古希腊城邦体制独立性强,政治体制多样。经济结构:中国江河农耕文明,定居自足,相对封闭:古希腊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兴盛,相对开放。思想文化:中国逐渐确立起并推行相对统一的官方思想:古希腊文明区的思想文化呈现多元性。解析:(1)共性:根据材料一简表中对“大事”的摘录,多次出现“战争”、“征服”、“之战”、“帝国”等词汇,据此可得出共性之一“战争频繁”,推理可得出“政治动荡”,从长期来看,东西方两地都呈现出“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结合所学可以进一步得出:两大文明体在各自交流冲突中都有互鉴、融合、发展。差异:主要根据材料一概括得出:中国最终
22、实现了长期的大一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希腊世界短暂统一后陷入长期混战,最终被外族征服;还可以结合所学深层次思考得出: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社会治理体系中专制集权设计精密且运转有效;希腊及希腊化文明的基因决定了其离心力(或独立性)大,自主性强,所以在国家管理中民主与法制元素表现更突出且影响深远。(2)原因:要求从不同角度简析。首先从“文明特质”上看:中华文明发展有传承性和连续性;古希腊遭到外族入侵,文明中断。这是由其各自不同的基因和复杂的历史传承长期综合发展决定的。第二,从“政治制度”上看:中国的夏、商、周三代基本上是“统一”的(天下共主),各区域族群(诸侯国)之间,对一些
23、带有根本性的“社会制度”是没有根本性争议的,中华国家文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这也是世界其他所有早期国家都缺乏的),在此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中央集权体制的雏形;而在古希腊,以诸多氏族城邦为基础所形成的古希腊城邦联盟的各族群,其间的文明差异性很大,其共同承认的社会生存准则覆盖范围很小,所以古希腊城邦体制独立性强,政治体制多样。第三,从“经济结构”上看:长期以来立足于江河冲积下的农耕文明,定居生活,自给自足,形成其相对的封闭性;古希腊说出的环境,自身的地域狭小又相互隔绝促成了其商品经济兴盛又不得不相对开放。第四,从“思想文化”上看:受政治经济多因素影响,中国逐渐确立起并推行相对统一的官方思想;
24、受文明特质和外族侵入等因素影响,古希腊文明区的思想文化呈现多元性。18.答案:(1)社会根源:农业革命的发生,即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特点:先在大河流域产生,分布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几个核心地区。(2)传播:从大河流域逐渐向外传播,逐渐波及欧亚大陆。方式:区域性的武力扩张;贸易往来;人口迁徙。(3)作用: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逐渐连成一片(或进一步扩张了农耕文明区);促进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或促进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文明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要是农业革命的发生,即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特点根
25、据“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蛮地区,这一取代过程不可抗拒地继续着”可知是先在大河流域产生,分布在欧亚大陆和美洲的几个核心地区。(2)传播根据“随着文明从大河流域的发源地向外传播,并跨越邻近的野蛮地区,这一取代过程不可抗拒地继续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从大河流域逐渐向外传播,逐渐波及欧亚大陆。方式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包括区域性的武力扩张;贸易往来;人口迁徙等。(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波斯帝国、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逐渐连成一片;促进古代世界各地区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B卷满分:100
26、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世纪欧洲出现了很多属于骑士文学的作品,它们所讲述的一般都是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朋友们的帮助,打败祸害一方的恶人的故事。且在主人公的经历中,包含了大量非宗教因素。骑士文学兴起的制度背景是( )A.教会权力的膨胀B.封建等级的实施C.议会制度的形成D.古典民主制的传承2.“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了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A.是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
27、荣的产物B.国王或皇帝是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C.封臣的主要义务是向封君进贡财物D.封君封臣以契约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3.下图描绘了中古西欧的“三种人”(僧侣、骑士、农民)。该图反映了( )A.中古西欧的社会分工体系B.封君封臣制度的逐渐衰落C.封建庄园农奴制度的瓦解D.基督教会主导地位的丧失4.16世纪,英、法、德等国的传统大学开始受到政府控制、干预,不少地区学生被明令禁止进入对立教派大学学习,数十所大学由国际大学转变为国内大学。大学的地位也逐步上升,成为服务于地方政治和地域发展的有效载体。这反映出欧洲( )A.民族国家兴起推动大学的世俗化B.世俗教权突破了政治束缚C.高等教育由平民化转变为精英化
28、D.民主思想促进教育近代化5.“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6.从罗马法的基本法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法律发展原因涉及到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变化,它们所提供的技术条件以及法律需求促成了民法大全开拓法律的规范空间。这反映了罗马法( )A.与时俱进并且为现实社会服务B.适用于协调帝国民族区
29、域矛盾的需要C.原则与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完善D.最大限度扩大公民权以维护民主政治7.15世纪中期以后,俄罗斯文化更加排斥西欧,更加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孤立,他们认为“可以想象到的最大的恶是西方的拉丁思想方式”。这主要是由于( )A.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迁B.基辅罗斯国家形成C.西欧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D.东正教中心的转移8.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
30、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这说明阿拉伯帝国( )A.货物主要靠船只运送B.贸易范围几乎是当时已知世界的极限C.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主要桥梁D.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贸易9.巴格达城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千零一夜中的几百个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这体现出阿拉伯帝国( )A.促进各大洲商贸的发展B.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C.建立了稳定的统治秩序 D.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1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4世纪初笈多帝国征服了印度,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成为南亚地区的唯一宗教B10世纪初,高丽王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仿效唐朝高丽王朝和唐朝发展水平一致C12
31、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实权D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A.AB.BC.CD.D11.1535年,奥斯曼帝国和法国签订双边特惠条约,授予法国商人一系列特权。1604年,英国和威尼斯人也签署条约,规定英法商人只付商品价值3%的关税,而当地商人却要付7%10%。这些条约的签订( )A.阻断了东西方传统商路B.促进了“三角贸易”的开展C.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出现D.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12.突厥人入侵印度后,田赋征收从旁遮普开始,逐渐扩大到德里附近。到了德里苏丹国苏丹阿拉乌德丁卡尔吉(12961316年在位)时,田赋征收扩大到整个北印
32、度。这反映出( )A.笈多帝国的政局日趋稳定B.德里苏丹国逐渐废除了落后的种姓制C.帝国境内的民族压迫严重D.外来征服者在印度的统治不断巩固13.幕府末期,日本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原因是( )A.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B.日本高利贷资本发达C.各地大名势力的衰落D.幕府的统治腐败14.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朝鲜文学为汉文学的一支。到了15世纪中叶,朝鲜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谚文”根据朝鲜语音,再参考中国的韵书,制成28个字母。从朝鲜的文字发展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朝鲜文字是从汉字派生而成的B.朝鲜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C.朝鲜
33、一直是中国的属国D.朝鲜的发展深受中国文明的影响15.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A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公元前后埃塞俄比亚地区进入文明时代B1112年,法国琅城居民起义,1128年,法王路六世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实行自治武装暴动是西欧城市获得自治的主要方式C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以后,英格兰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王权此时欧洲民族国家已经形成D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全国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统治印加帝国实现了对整个美洲的统治A.AB.BC.CD.D16.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使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
34、的神圣年所组成;两个年度周期平行运转,产生一个52年的大周期。阿兹特克人的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该历法为据。这表明( )A.太阳神在国家中地位极其重要B.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C.历法与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D.阿兹特克历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17.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责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
35、中古时期的亚洲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小玉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8分)(2)随着文明的扩张,中古时期的亚洲出现了2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请写出这两个国家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日本为例说明“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8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文明的总体特征。(8分)18.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6、,其中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和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古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玛雅文明何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衰败了呢?对其衰败原因众说纷纭,考古学界提出了以下假说:玛雅人居住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达到数百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个重大的社会负担。玛雅人当时选择的
37、居住地区土地不肥沃,不适宜种植谷物、稻米,只能种植些红薯之类的副食品充饥,或者以木瓜、香蕉、柑橘之类的果品为食,而且所收获的数量肯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需求,数以万计的人长期解决不了的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也深受飓风之苦。历史上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也难免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据调查,玛雅人十分仁慈,对于人间争斗是不赞成的,特别是认为人杀人更是不可理解的,就连宰杀动物都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与相邻的人类交往中,总是处在弱者的地位。倘有外界的入侵,玛雅人必然以失败告终。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也好于周围的人类。然而相邻人
38、类的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以上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大规模、闪电般的移民,繁荣昌盛的玛雅石造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8分)(2)据材料二指出玛雅文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衰败的几种原因假说。(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断玛雅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的地位,想一想这反映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什么特征?(8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骑士作为中世纪欧洲贵族的底层,其形成和发展受制于封建等级制的实施,故选B项,排除D项;A、C两项与骑士阶层的形成和骑
39、士文学的兴起无关,故排除A、C两项。2.答案:D解析:根据“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得出这是西欧封君封臣制之下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均排除。故选:D。3.答案:D4.答案:A解析:考查近代欧洲学校教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近代民族国家逐步形成,民族国家力求以世俗政府的权威取代天主教会在大学中的权威,大学逐步服务于现实政治,为民族国家政府培养公职人员,推动了欧洲大学世俗化与民族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世俗教育突
40、破教权束缚,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大学受教育者身份的变化,排除C项;这一时期英、法、德仍是专制国家,材料体现了封建王权与教权的争斗,无法体现民主思想对教育的作用,排除D项。5.答案:B6.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社会结构、政治格局、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罗马法从十二铜表法发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说明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并且为现实社会服务,A项正确;B项是万民法的特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并且为现实社会服务,不是强调其原则和内容的更新与完善,排除C项;罗马没有实行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D8.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
41、可以看出,阿拉伯帝国的贸易范围涉及东亚的中国、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马来群岛、中亚和突厥、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东欧的俄罗斯以及非洲东部,在美洲新大陆发现之前,这几乎是当时已知世界的极限,故B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材料说的是经济交流,而不是文化交流,故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阿拉伯人贸易范围广,而不是垄断,故排除D。故选:B。9.答案:D解析:材料“巴格达城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一干零一夜中的几百个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体现的是阿拉伯国家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各大洲基本上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 材料也有经济交流的一面,材料与帝
42、国的统治秩序无关, 故选D项。10.答案:D解析:印度教并不是东南亚地区的唯一宗教,A是错误的;公元十世纪,高丽王朝效仿唐朝的政治经济进行改革,并不能说明高丽王朝和唐朝的发展水平是一致的,B是错误的;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天皇并不掌握实际权力,C是错误的;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过往的商品征收高额的关税,使得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D是正确的。故选:D。11.答案:D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商业格局的调整,而英法两国获得的关税优惠,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D项正确;材料提及奥斯曼帝国对待英法商人和当地商人的不同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欧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排
43、除B项;商业革命的商品数量或商业范围的扩大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选D。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突厥人入侵印度后田赋征收扩大到整个北印度”,田赋征收是实行有效统治的体现,据此可得出外来的突厥人对印度的统治不断巩固,故选D项;材料描述的是德里苏丹国,而非笈多帝国,故排除A项;田赋征收扩大与种姓制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民族压迫,故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日本幕府统治末期,日本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并逐渐发展壮大,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日本自然经济开始逐步瓦解,故选A;日本高利贷资本发达,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没有关系,排除B;各地大名势力衰落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影
44、响,排除C;幕府的统治腐败是导致幕府统治被推翻的原因,与日本自然经济的瓦解无关,排除D。故选:A。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朝鲜。A项的说法没有全面反映材料,而且说法不严谨,排除;B、C项材料无法体现;从朝鲜15世纪以前的发展和15世纪中叶“谚文”发明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文明对其影响深远,故D正确。15.答案:A解析:阿克苏姆王国的出现意味着这一时期的埃塞俄比亚进入了文明时代,A正确;西欧城市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是购买,排除B;C只能证明当时英国的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而非整个欧洲,排除;D的史实不能得出印加帝国的统治范围扩张到整个美洲,排除。故选:A。1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阿兹特克历为
45、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由一个365天的太阳年及一个260天的神圣年所组成阿兹特克人的祭司所掌管的繁缛的祭祀和庆典的周期,即以该历法为据”可知,阿兹特克历与当时政治宗教生活密切相连,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太阳神的地位,A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历法因其精确而为多数地区使用”,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历为大多数中美洲民族所习用,而不是专用于祭祀活动,故D项错误。17.答案:(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经济: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2)名称: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说明:日本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从奴隶社会
46、向封建社会过渡。(3)特征: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或多元性或多样性)。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可以得出政治上实行封君封臣制度:依据“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可以得出经济上盛行庄园与农奴制度;依据“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可以得出思想文化上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2)名称: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的亚洲出现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两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说明:根据所学内容,中古时期日本“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事件为大化改新,再结合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分析,即日本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3)结合所学可知,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或多元性或多样性。18.答案:(1)发明象形文字;推算出月亮等行星的运行周期;推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时间。(2)原因:土地不肥沃,人口增长迅速,饮食问题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玛雅人十分仁慈;传染病的流行。(3)地位: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地区隔绝情况下独立创造的,是美洲古代居民印第安人独创的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