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阳七中八下语文单元试卷德阳七中八下语文单元试卷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运用(3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俨然(yn) 溯洄(sh) 器皿(mn) 豁然开朗(hu) B垂髫(tio) 佁然(y) 箬篷(ru) 袒胸露乳(tn) C窈窕(tio) 阡陌(xin) 参差(c) 辗转反侧(zhn) D俶尔(ch) 好逑(qi) 篆章(zhun) 落英缤纷(bng)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欣然规
2、 往(规:打算,计划) B心乐 之(乐:以为乐) C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属于) D溯洄 从之(溯洄:逆流而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B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C便扶向路/济困扶危 D乃记之而去/桃花源记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 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 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 年的诗歌 305 篇,又称诗三百。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掌握自然规律以前,人们往往认为沙漠里有魔鬼在作怪;但是掌握了科学知识 以后,人
4、们便可以把这种光怪陆离 的现象解释清楚。 B.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涌现了许多为救国而不顾个人生死的英雄,他们的行为可 歌可泣 ,令人钦佩! C.连云港地理区位非常重要是毋庸置疑 的。她是我国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一个 重要战略枢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D.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汶川抗震救灾的队员往往突然会走投无路 ,但他们克服了 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7、古诗文默写。(8 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_, _。 (2)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 _。 (3) 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
5、的句子是:_, _。 (4)蒹葭中使用了比兴手法的诗句是“_,_”。 8阅读名著,回答问题。(5 分)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 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 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 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献给世界上最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 放而斗争。”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作为座右铭的文字,是出自苏联小说 , 这是书中主人公 对生命的诠释。(2 分) 某校文学社团决定举办“读名著,谈感受”的一系
6、列活动。其活动之一就是围绕上面这 一小说主人公的名言召开一个题为“生命的价值”的小型研讨会。 请你为主持人拟一段研讨 会的开场白。(不少于 40 字)(2 分) 请按下面的格式,自选角度写一段话介绍保尔。要求结合名著中的其它情节,最少使用 一个成语。 保尔是一个 。 (1 分) 9综合性学习。(7 分) 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 古典
7、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 情感, 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月亮组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 涵?(2 分) 诗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二: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戴叔伦关山月 内涵: _ _ _。 (2)【活动二】德阳七中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 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3 分)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8、。 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老师要求。 结论: _ _ _。 (3) 请完整写出一首关于明月的古诗词。(2 分)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24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 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9、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 分) (1)水尤清冽_ (2)潭中鱼可百许头_ (3)其岸势犬牙差互_ (4)悄怆幽邃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 者为“石潭”
10、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游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13 第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2 分) _ _ 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 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
11、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12、至一家,老人 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 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 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 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 “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康与之昨梦录)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 (2)渔人甚异 之_ (3)麻枲之属 _ (4)迫 暮_ 15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 (2)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_ 16甲文中的“渔人”没有
13、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那么乙文中的“杨氏” 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2 分) _ _ _ 17 两篇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2 分) _ _ 三、现代文阅读(14 分) 过了云步桥,我们开始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南天门应该近了,由于山 峡回环曲折,反而望不见了。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 挤,芊芊莽莽,要把搀岩的山石装起来。连我上了一点岁数的人,也学小孩子, 掐了一把,直到花朵和叶子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在涧里,随水漂去。 但是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的, 却是那些 “吸翠霞而夭矫” 的松树。 (1)
14、 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的象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杈 叶,象是和狂风乌云去争夺天日,又象是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 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象一顶墨绿大伞,支开了等 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显出一副潇洒的模样。不管怎么样,它们都让你觉得它 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谁少了谁,都象不应该似的。雾在对松山的山峡飘来飘 去, 天色眼看黑将下来。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 一级又一级, 是乐趣也是苦趣, 好象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我 靠住升仙坊,仰起头来朝上望,紧十八盘仿佛一架长梯,搭在南天门口。我胆怯 了。新砌的石
15、级窄窄的,搁不下整脚。怪不得东汉的应劭,在泰山封禅仪记 里,这样形容:“仰视天门辽,如从空中视天,直上七里,赖羊肠逶迤,名曰 环道,往往有亘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 后人顶,如画生累人矣,所谓磨胸捏石扪天之难也。”一位老大爷,斜着脚步, 穿花一般,侧着身子,赶到我们前头。一位老大娘,挎着香袋,尽管脚小,也稳 稳当当,从我们身边过去。(2)我象应劭说的那样,“目视而脚不随”,抓住 铁扶手,揪牢年轻人,走十几步,歇一口气,终于在下午七点钟,上到南天门。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18. 选文截取的作者登泰山哪个景点的内容?请用思维导图拟出作者行踪。(4 分) 1
16、9、写文章高妙之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选文中未提“雨”,但我们可从 哪里读出是“雨中?并简析理由。(2 分) 20、选文引用应劭的话有什么作用?(2 分) 21、说说你对“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象从 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 迈前脚, 拖后脚, 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 ” 中的 “乐 趣”和“苦趣”的理解。(2 分) 22、从不同角度品析两个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四、写作(50 分) 23、小作文(10 分)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 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 依然挂
17、着绿叶的繁枝,又都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 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开头写一段描写为主的文字,字数 150 左右。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条鱼,一直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情,却因为只能在水中生活而无法实 现。他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便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 回到池塘,向鱼讲述了他的见闻。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事物,鱼根据青蛙的 描述进行了想象,但所想象的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 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是头上长角的鱼 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又常受 制于已有的经验。 所以, 要想真正认知新事物, 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 丰富经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 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