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鸽巢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69页例2。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鸽巢原理”的学习,增强对逻辑推理、模型思想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教学难点:建立数学模型,能灵活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师:在三国演义中,老师最欣赏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现在呢,老师来学学诸葛亮神机妙算,同学们看看老师算的准不准。课件出示:“在这组同学中,总有一个月份至少有2人过生日”。师:“总有”
2、是什么意思?“至少”是什么意思?生:“总有”就是一定有,“至少”就是最少、最起码。验证“总有一个月份至少有2人过生日”。师:老师是不是能“神机妙算”?其实老师是运用了鸽巢原理,同学们想学吗?(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师: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可以怎么放?学生课件操作,并记录这4种情况:笔筒笔筒笔筒40031022021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支铅笔。师:为什么?生:先平均每个笔筒中放1支,剩下的1支就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所以至少有一个笔筒中有2支铅笔。师:用算式怎么表示?生:43=11,11=2三、 提升思维,构建模型1.加深感悟师:老师把题目改一改,你
3、们看看还对不对: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生答略)师: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 )支铅笔。10支铅笔放进9个笔筒呢?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引导学生说理,逐渐采用假设的思路熟练地表达。)2.建立模型师:通过刚才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生:只要铅笔的数量比笔筒的数量多1,那么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2支铅笔。师:对的,铅笔放进笔筒会解释了,下面这两句话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课件出示:8只鸽子飞回7个鸽巢;10个苹果放进9个抽屉里。(学生回答略)师:以上问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其实都是一样的,鸽巢、抽屉就相当于笔筒,鸽子、苹果就相当于铅笔。师:像这样的
4、数学问题,叫做“鸽巢问题”,里面蕴含的数学原理,就叫做“鸽巢原理”。课件介绍鸽巢原理及狄利克雷。四、 运用模型,解决问题1. 解释“神机妙算”;2. 做一做第1题。3.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 本书。为什么?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呢?10本书呢?五、板书设计 鸽巢原理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 43=11,11=2六、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思维的理解,力图通过让学生经历具体的例子,如铅笔放进笔筒、苹果放进抽屉,来体验、理解“鸽巢原理”,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如“物体、东西、容器、场所”。2.注重思维连贯性。按课时划分,7本书放进3个抽屉是在第2课时,但教学时感觉学生的思维已到了临界点,水到渠成的放在本课时教学,效果更好。3.新授前未解释“总有”“至少”,导致学生理解新授知识有难度,以后在课前应注意降低教学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