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7 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备考指导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016 江苏单科, T7)洋货对家庭手工业的冲击 1.准确掌握历史概念,比如经济结构变动、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等。 2.从横向角度,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3.从纵向角度,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从中归纳出发(2014 江苏单科, T7)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
2、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2017 江苏单科, T11)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2016 江苏单科, T9)甲午战争后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016 江苏单科, T1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战时经济部的设立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015 江苏单科, T8)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展特征和历史影响。 (2013 江苏单科, T8)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3.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 的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知识点一 自
3、然经济开始解体 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 2.标志:中国手工 棉纺织业 的衰败标志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表现 (1)农业:中国农产品的 商品化 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 (2)手工业:中国的各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 (3)商业和金融业: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 上海 。 4.影响: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劳动力 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 民族工业 的兴起。 【深化理解】 列强经济入侵的双重影响 列强的经济入侵,一方面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激化了社会矛盾,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同时也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
4、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知识点二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1.兴起 (1)背景 自然经济的解体为其提供商品和 劳动力 市场。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背景? 洋务运动创 办的近代军事和 民用工业 企业的诱导。 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刺激。 (2)途径? 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 机器生产 ,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3)代表? 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 发昌机器厂 。 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 继昌隆缫丝厂 。 2.初步发展 (1)条件? 列强的 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
5、然经济。 实业救国 思潮的影响。 为解决 财政危机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代表:张謇在南通创办 大生纱厂 等。 (3)影响: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考法 1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影响 典例 (2016 江苏单科, 7)1884 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 “ 洋舶互市 ? 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
6、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解析 材料 “ 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 表明对洋货的需求,并没有说店铺增多,故 A 项错误;材料 “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表明由于受到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故 B 项正确;材料 “ 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 表明洋货的销售并没有遭到抵制,故 C 项错误;材料 “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 业渐歇 ” 表明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没有促进手工业发展,故 D 项错误。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答案 B 【方法突破】 明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抓关
7、键 根据 “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可知自然经济受到打击。 定方法 找准题眼,即学会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句 “ 洋舶互市 ? 殆不啻十之五 ”“ 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 就掌握了这段材料的中心思想。这是阅读材料的一条捷径。 【史论链接】 多视角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知识角度 (1)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 位。 (2)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
8、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史观角度 (1)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3)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 、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考法 2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作用 典例 (2012 江苏单科, 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 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 “ 金陵机器制造局 ” 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 “ 工首 ? 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9、” 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 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 师夷长技 ” 思想的具体实践 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 B.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 D. 解析 洋务企业 “ 金陵机器制造局 ” 表明 正确。 单纯从材料不能反映出来,且洋务派军事工业的产品仍然落后于西方,故 有误。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是 “ 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具体实践,故 正确。洋务企业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 错误。 答案 A 【方法突破】 明考点 洋务运动 抓关键 “ 金陵机器制造局 ” 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的,“ 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
10、,但与外国的技术差距仍然存在。 定方法 组合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 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正确的选项排除。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史论链接】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 “ 中学 ” 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 “ 传统人 ” 开始向 “ 现代人 ” 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
11、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 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识点一 短暂春天 1.原因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 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
12、京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 热情。 (3)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 1915 年因反对 “ 二十一条 ” 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4)一战期间,欧洲列强 暂时放松 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概况 (1)从 1912 1919 年,新增厂矿和新增资本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2)纺织业 和面粉业是发展最快的两大行业。 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4.特点 (1)主要在 轻工业 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13、(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3)民族资本与自然经济相比, 传统经济 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图解历史】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春天的影响 知识点二 短暂发展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开展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法币改革的促进作用。 2.表现:工商业产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1935 年 以后,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知识点三 陷入困境 1.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 (1)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洗劫和破坏。 (2)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2.解放战争时期 (1)原因 国民党的内战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美国利用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 的压迫。 繁重的捐税负担。 (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易错易误】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夏秋冬 “ 春 ” 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 短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