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模块综合 (二 ) 经济文明历程 (时间: 90 分钟 分值: 100 分 )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甲骨文卜辞: “( 王 )大令众人曰:协田。 ” 诗经: “ 千耦其耘。 ”( 宋代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材料反映了 ( )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解析 铁犁
2、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 “ 协田 ” 不符,故 A 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 “ 协田 ” 不符,故 B 项错误;从甲骨文卜辞到四时田园杂兴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故 C 项正确;精耕细作与甲骨文卜辞的内容 “ 协田 ” 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2.下面是国家博物馆对春秋时期的考工记中关于合金成分叙述的制图。这一制图能够说明春秋时期 ( ) A.青铜铸造技术高超 B.铁器产品多样化 C.手工业生产规模化 D.冶炼业分工细致 解析 材料中不同的青 铜器具采用不同的合金制剂说明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的器具为
3、青铜器非铁器,故 B 项错误;材料不能根据青铜器具的形状和制剂的情况得出生产规模,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青铜器生产分工状况,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3.宋会要辑稿 食货 商税: “ 沿江诸郡税场,今后商贾所载物货,如系茶盐米面铜钱,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 ( ) A.政府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B.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 C.商税不再是政府主要财源 D.商人合法利益受政府保护 解析 “ 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 表 明政府保护商人的权益,故 A 项错误;区域性长途贩运受到限制与材料的内容政府保护商人的权益不符,故 B 项错误
4、; “ 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 表明商税在政府收入中的重要性,故 C 项错误; “ 敢有违法收税者,许商贾越诉 ” 表明商人的合法权益受政府保护,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4.(明 )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 (今文莱 ),浡泥王称: “ 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 ”沈秩竟然回答: “ 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尔。 ” 永乐三年 (1405年 )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 (1402 年即位 )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 印诰。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B.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 C.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D.成为
5、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解析 材料中 “ 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 ” 表明更关注政治上王之称藩,故A 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 十三行 ”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但非唯一,故 B 项错误;朝贡贸易往往 “ 厚往薄来 ”“ 倍偿其价 ” ,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故 C 项错误;是重要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5.据 统计, 1842 年中国常年的进口总值中,棉制品仅占 8.4%, 1867 年上升为 21%,到了 1885年就以 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这种状况 ( ) A.说
6、明传统经济受到外国商品的冲击 B.表明进口棉制品取代了国内棉制品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反映了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新时尚 解析 由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棉制品大量进口,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故 A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大量进口,未体现棉制品完全取代国内棉制品,且 B 项不符合史实,故 B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制品在进口贸易中的比重上升,未体现中 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因而无法得出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的结论,故 C 项错误;材料仅体现棉制品的大量进口,不能反映西方生活方式,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6.“ 到 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
7、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 。其中 “ 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 主要得益于 ( )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短暂的春天 ” D.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解析 鸦 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 “ 到 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 ” 的时间判断, “ 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
8、就 ” 与洋务运动有关,马关条约签订后洋务运动破产了,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 短暂的春天 ” 出现在一战期间,故 C 项错误;据材料 “ 到 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 ” 的时间判断, “ 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 与洋务运动有关,洋务运动从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到 19 世纪 90 年代破产,历时 30 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7.上海 1890 年有 168 129
9、人, 1910 年时激增至 1 185 859 人。除自然增长外,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破产农民流入和破产手工业者增多所致。上述现象 ( ) A.表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 B.为民族工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C.导致小农经济走上了瓦解之路 D.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 变化 解析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由商品输入转为资本输出,而后者并不会直接导致大规模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故 A 项错误;无业人口的激增,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市场,故 B 项正确;近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走上了瓦解之路,故 C 项错误;仅仅
10、上海一地的人口激增并不能推断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8.1912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 剪辫令 ” 。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 所不齿, “ 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 ”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 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解析 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公民国家,与材料中 “ 剪辫令 ”不符,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
11、君主专制而非封建专制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 “ 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 ” 表明社会习俗进步,故 C 项正确;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民主 共和的新社会,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9.1961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应波浪式向前发展,不要务虚名而招实祸。还号召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把 1961 年搞成一个 “ 实事求是年 ” 。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 ( ) A.纠正党内右倾错误 B.贯彻落实 “ 八字方针 ” C.放缓农业发展速度 D.推动工业快速发展 解析 材料中毛泽东号召社会主义建设实事求是实际是贯彻落实 “ 调整、巩
12、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10.下图是 1988 2006 年我国 FDI(外商直接投资 )占 GDP 的比重情况。下图中的信息反映了【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我国 ( ) A.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B.积极引进与吸收外国的资本 C.对外开放对地区的影响不同 D.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断下降 解析 材料中并没有对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程度差异的相关提及,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图表不难看出,在 1988 2006 年,我国 FDI 占 GDP 的比重在 1994 年前后的巅峰时期也不过只有 0.12 左右,这种比例和份额并不能看出我国引进与吸收外资的力度,故
13、B 项错误;根据图表我们不难看出,对外开放对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故 C 项正确;沿海 地区的开放程度也并不是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11.1979 年 12 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 1969 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这一改变发生的背景是 ( ) A.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完全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解析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故 A 项错误; 1979 年 12 月接受经济援助是对外开放的体现,故 B 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对内
14、改革的表现,材料中呈现的对外开放的内容,故 C 项 错误; “ 完全突破 ” 太过绝对化,中国 1992 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12.“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 由此不可以得出 ( ) 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B.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C.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 D.葡萄牙、西班牙走在新航路开辟的前列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 “ 伊比利亚半岛 ” ,可得知此题主要考查了西班牙、葡萄 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故 A 项正确,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孤立隔绝的状态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 “ 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可知 D 项正确,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