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节有几瓶牛奶 华州街道办育英小学 熊晓燕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节有几瓶牛奶( 课本第79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2、数学思考: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3、问题解决:使学生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情感态度: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凑十法的意义。教具准备
2、:小棒、计数器、练习纸、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朋友们,大家每天都能吃到哪些营养早餐呢?(生:鸡蛋、牛奶、面包等)。这些食物可以提供给我们营养,让小朋友们长得高高的,越来越聪明。课件:这两组鸡蛋,哪一组能够快速的看出鸡蛋的个数?说说理由: 10加几,10加几就等于十几。这种零散摆放的就不好数。(体验10加几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自主学习,交流构建(一)谈话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老朋友,(笑笑),笑笑这节课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家来和她打个招呼吧。她今天给大家还带来了礼物“牛奶”,小朋友们喜欢喝吗?我们赶快来看一看吧,请看图片。(出示79页主题图)师:呦,都不是满盒
3、的。左边这一盒差几瓶装满?右边这盒差几瓶装满?学生根据牛奶图说一说。(二)出示导学提示:学习课本79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1、观察主题图,现在左边盒子里有( )瓶牛奶,右边盒子里有( )瓶牛奶? 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你能根据提的“一共有几瓶牛奶”问题,列出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4、你是怎么算的?试着摆一摆,算一算。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三)交流构建新知1、学生叙述图片信息:笑笑共拿来两盒牛奶,左边盒子里装了9瓶牛奶,右边盒子里装了5瓶牛奶。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看图提出问题。(教师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3、结合“一共有几瓶牛奶”数学问题思考后列出算式:9+5= (
4、1)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呢?(2) 9+5为什么等于14?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动手操作:为了能看得更清楚,同学们拿出9根小棒代替9瓶牛奶, 5根小棒代替5瓶牛奶,把自己的想法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交流想法:把自己的想法跟同桌同学说一说。(3)展示汇报: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展示?学生代表上黑板展示。A.我是用小棒数出来的,1,2,314,一共14瓶。B.生上黑板边摆学具边说算理。用9根小棒表示第一盒中的牛奶,5根小棒表示第二盒中的牛奶。从5根里拿出1根放到9这边,9就凑成了10,再用10加4就是14 ,所以9加5等于14。师追问:可是为什么要从5里面拿出1根放到9这边?怎么不拿2根、
5、3根或者其他根呢?(生:9根差1根就凑够10根了 )师将10根一圈。师板书:9+1=10 10+4=14师:看来这一根可不是随便拿的,它是有任务的,你知道它的任务是什么吗?(是和9 凑成10)C.还有其他方法吗?把5凑成10的方法生:从9根里拿出5根放到5这边,5就凑成了10,再用10加4就是14 ,所以9加5等于14。师:为什么要从9根里拿出5根?(把5凑成10)谁能像老师这样把你凑10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生上黑板书写:5+5=1010+4=14(3)黑板上展示的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一种方法是把9凑成10,一种是把5凑成10)小结:像这种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把“9加几”变
6、成“10加几”来算。(4)如果没有小棒,还可以借助什么来算9+5?(计数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A.课件演示:在个位上拨9颗再加5颗。师:这样可以吗?(不可以,因为个位已经超过10颗珠子,所以不能把珠子都放到个位,应该去掉个位上的10颗珠子,再在十位上拨一颗珠子)师:十位上原来没有珠子,现在有一颗,这是为什么?(因为10个一就是1个十,够十就得向十位进一)B.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怎么拨呢?课件演示。(先在个位上拨9颗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一颗,个位满十,把十颗珠子拿下来,在十位上拨一颗,再在个位上拨剩下的4颗,一共是14.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作“满十进一”。 C.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用计数器拨一拨9+5。三、巩固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完成79页做一做。先认真观察,理解图意,再圈一圈,算一算。2、课件:一共有几个小女孩?先独立看题,再交流图意,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四、深化提升。蚂蚁搬家 (9加几的口算)师:小蚂蚁觉着自己的家有点小,想换一座漂亮的大房子,大家想不想帮助她?我们一起来帮蚂蚁搬家吧。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口头计算。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蚂蚁们终于住上了既大又温暖的房子,同学们真了不起。五、总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学生畅谈体会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