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第一则第一则1.1.(公孙丑问曰:)(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敢问夫子恶乎长恶乎长?”曰: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曰:“难言也。其为气也,难言也。其为气也,至至大大至至刚,刚,以以直养而直养而无害无害,则则塞于塞于天地之间。其天地之间。其为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气也,配义与道,无是是,馁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慊于心,则于心,则馁馁矣。矣。”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恶恶、乎乎、知言知言、以以、无无、袭袭、慊(、慊(qiqi)译文:
2、译文:(公孙丑)问:(公孙丑)问:“冒昧求教,夫子冒昧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擅长什么呢?”(孟子)说:(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问:(公孙丑)问:“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孟子)说:(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最为盛大,为盛大,最最为刚强为刚强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不加损害,就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作为一一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这些,就会,就会委靡不振委靡不振了。这气
3、是积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了了问心有愧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的情况,气就萎缩萎缩了。了。”我故曰,告子我故曰,告子未尝未尝知义,以其知义,以其外之外之也。必也。必有事焉而勿正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心勿忘,勿忘,勿助长助长也。无也。无若若宋人然宋人然。字词:字词:未尝未尝、外之外之、有事有事、正正、无无译文:译文:我因此说,告子我因此说,告子不曾不曾懂义,因为他把义懂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却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养气的事却不要预期(所
4、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它),也不要心中不要忘记(它),也不要促使它促使它生长生长。不要。不要像像宋国人那样宋国人那样。宋人有宋人有闵闵其苗其苗之之不长而不长而揠之者揠之者,芒芒然芒芒然归。归。谓其人谓其人曰:曰:今日今日病病矣,矣,予予助苗长矣。助苗长矣。其子其子趋而往视之趋而往视之,苗,苗则则槁矣。天下槁矣。天下之之不助苗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之者,不耘苗者也;助者,不耘苗者也;助之之长者,揠苗者长者,揠苗者也。也。非徒无益,而又害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之。”字词:字词:闵闵、揠揠、芒芒然芒芒然、病病、徒徒、而而译文:译文:宋国有个宋国有个忧虑忧虑他的禾苗不长
5、而去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子的人,很疲倦地拔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家,回家,对他家里对他家里人说人说:今天今天累坏了累坏了,我我帮助禾苗生长了!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快步跑地去快步跑地去看禾苗,禾看禾苗,禾苗苗已经是已经是枯萎了。枯萎了。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少了,认为(培育工作)没有益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少了,认为(培育工作)没有益处而放弃它的人,就是(种田)不为禾苗除草的人;(违反自然规律)助苗生处而放弃它的人,就是(种田)不为禾苗除草的人;(违反自然规律)助苗生长的人,也就是把禾苗拔高的人。长的人,也就是把禾苗拔高的人。不仅仅不仅仅无益,无益,而且而且反害死了反害死了禾苗。”
6、思考探究思考探究1、何谓、何谓“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有何特点?(用原文回答)“其为气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至大至刚”“”“塞于天地塞于天地”2、如何培养浩然之气?、如何培养浩然之气?配义与道配义与道(坚持正义与道义)(坚持正义与道义)集义所生也,非义袭而取之也集义所生也,非义袭而取之也(坚持不懈)(坚持不懈)3、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问题?(1 1)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不坚持义和道)(不坚持义和道)(2 2)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是集义所在者,非义袭而取之也。(不坚持不懈)(不坚
7、持不懈)4、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什么?、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什么?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说明浩然之气是靠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因此,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然之气一定要培养,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妄自助,不要妄自助长它长它。(3 3)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急于求成)(急于求成)5、“浩然之气浩然之气”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的定义对我们人格的修养有什么启发?养有什么启发?第二则第二则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岂不诚大丈夫哉?一诚
8、大丈夫哉?一怒怒而诸侯惧,而诸侯惧,安安居居而天下而天下熄熄。字词:字词:诚诚、安居安居、熄熄 孟子曰: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丈夫之之冠冠也,父也,父命命之;女子之嫁也,母之;女子之嫁也,母命命之。之。往送往送之门,之门,戒之戒之曰:曰:往之女家往之女家,必必敬敬必必戒戒,无违,无违夫子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字词:字词:焉得焉得、为为、冠冠、命命、戒戒、女女、正正译文译文:景春说: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旦们)一旦发怒发怒诸侯们都会害怕;
9、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安静下来,天下就下来,天下就没有战争。没有战争。”译文译文:孟子说:孟子说:“这哪里能够称作大丈夫呢这哪里能够称作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你没有学过礼吗?男男子子举行举行加冠礼加冠礼,父亲,父亲训导训导他;女子出嫁,母亲他;女子出嫁,母亲训导训导她她去送去送她到她到门口,门口,告诫她告诫她说:说:去到你婆家去到你婆家,一定要一定要恭敬恭敬,一定要,一定要谨慎谨慎,不要,不要违背违背丈夫丈夫!把顺从作为正道的人,是妾妇的道。把顺从作为正道的人,是妾妇的道。居居天下之广居,天下之广居,立立天下之正位,天下之正位,行行天下之大道天下之大道;得志得志与民与民由由之之,不得志,不得
10、志独行其道独行其道;富贵不能;富贵不能淫淫,贫贱不能,贫贱不能移移,威武不能,威武不能屈屈:此之谓大丈夫。:此之谓大丈夫。”字词:字词:广居广居、正位正位、大道大道、由由、淫淫、移移、屈屈译文:译文:居住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即仁)里,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即仁)里,站立站立在天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即礼)上下最正大的位置(即礼)上,行走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即义)上,实现志向(的时候),就(即义)上,实现志向(的时候),就和民众(一起)和民众(一起)遵循遵循仁义道德,仁义道德,不能实现志向,就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富贵不能富贵不能使使我我骄奢
11、淫逸骄奢淫逸,贫贱不能,贫贱不能使使我我改移节操改移节操,威武威武不能不能使使我我屈服意志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这样才叫做大丈夫!”1、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本章关键词是什么?论题是什么?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孟子认为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才称的人才称得上得上“大
12、丈夫大丈夫”。思考探究思考探究 3、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本章开篇提到非常厉害的两人“一怒而诸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公孙衍和张仪,景的公孙衍和张仪,景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认为他春是如何看待公孙衍和张仪的?孟子认为他们称得上们称得上“大丈夫大丈夫”吗?吗?为什么?为什么?景春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景春从内心里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夫的。他判断大丈夫的标准是张仪、公孙衍他们表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现在外面的威势和个人的为所欲为。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孟子认为公孙衍
13、和张仪不是大丈夫。情感上是不认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不认同二人的行为的。说了“以顺为正者,妾妇之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道也”,是用来暗喻反衬此二人,是用来暗喻反衬此二人。4、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历史上哪些人可以称上大丈夫呢?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亮剑亮剑中的李云龙等。中的李云龙等。5、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的气节,它们的共同点在哪儿?共同点在哪儿?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都是对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履。小组
14、比赛小组比赛1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无是,无是,馁馁也。也。馁:萎靡不振。馁:萎靡不振。B.B.岂不岂不诚诚大丈夫哉?诚:确实。大丈夫哉?诚:确实。C.C.今日今日病病矣。矣。病:疲累。病:疲累。D.D.非非徒徒无益。无益。徒:仅仅。徒:仅仅。2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A.敢问夫子恶乎敢问夫子恶乎长长?予助苗予助苗长长矣矣 B.B.是是焉焉得为大丈夫乎得为大丈夫乎 若不阙秦,将若不阙秦,将焉焉取之取之 C.C.非非徒徒无益无益
15、 郯子之郯子之徒徒,其贤不及孔子,其贤不及孔子 D.D.傅说傅说举举于版筑之间于版筑之间 戍卒叫,函谷戍卒叫,函谷举举CB3.3.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句是()A.A.曾曾益其所不能益其所不能曾:通曾:通“增增”,增加。,增加。B.B.入则无法家入则无法家拂拂士士 拂:通拂:通“弼弼”,辅助。,辅助。C.C.困于心,困于心,衡衡于虑于虑衡:通衡:通“横横”,横塞。,横塞。D.D.行有不行有不慊慊于心于心慊:通慊:通“歉歉”,歉疚。,歉疚。D小组比赛小组比赛4 4、从词类活用看,加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从词类活用看,加线的词不同于其他三句
16、的一句是()A.A.居居天下之广居天下之广居 B.B.必先必先苦苦其心志其心志 C.C.威武不能威武不能屈屈 D.D.劳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其筋骨,饿其体肤5.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各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B.B.助之长者,揠苗也。助之长者,揠苗也。C.C.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D.D.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A小组比赛小组比赛A(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4题。题。孟子曰: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
17、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18、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而死于安乐也。”1.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举:被举用,被选拔。B.B.曾益其所不能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曾:同“增增”,增加。,增加。C.C.衡于虑,而后作衡于虑,而后作作:发作。作:发作。D.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在外面,指国外。出:在外面,指国外。C小组比赛小组比赛2.2.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国恒国恒亡亡 河曲智叟河曲智叟亡亡以应以应 B.
19、B.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故虽有名马虽有名马 C.C.故天将降大任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是人也人也 安能辨我安能辨我是是雄雌雄雌 D.D.国国恒亡恒亡 则有去则有去国国怀乡怀乡3.3.下列句子中,与下列句子中,与“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的的“于于”字意思不同的一字意思不同的一句是(句是()A.A.然后知生于忧患然后知生于忧患 B.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C.战于长勺战于长勺 D.D.或重于泰山或重于泰山4.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先经受艰苦磨炼。B.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方面的作用。C.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层次显得很清楚。D.D.本文中心论点是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