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管理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4242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4.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动人口管理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流动人口管理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流动人口管理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流动人口管理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流动人口管理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流动人口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共讲五个问题一、中国城镇化特点与农民工问题一、中国城镇化特点与农民工问题二二、中国流动人口、中国流动人口、农民工现状、农民工现状三、农村流入三、农村流入城市人口的突出城市人口的突出问题与对策问题与对策四、对于市民化七个方面的分析与四、对于市民化七个方面的分析与对策对策五、五、基层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创新创新一、中国城镇化特点与农民工问题1 1、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市民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市民化滞后于城镇化,社会融入成为突出滞后于城镇化,社会融入成为突出问题问题中国工业化的速度并不慢,但是城镇化率低于工业化率,城镇化明显滞后。人口的制度性迁移非常缓慢,51.27

2、%的城镇人口中有约15%15%的的“半城镇化半城镇化人口人口”,流动人口、农民工,流动人口、农民工,没有没有纳入纳入城镇居民的社会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保障和基本公和基本公共服务共服务体系体系,获得与城镇居民,获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机会 。2 2、城乡城乡二元二元结构结构曾对曾对维持中国维持中国经济经济的的高速发展和社会高速发展和社会相对相对稳稳定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阶段亟待转型与重构,以适应新的亟待转型与重构,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发展需求。中国的城镇化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问题,避免了拉美国家出现的贫民窟。但由于没有解决社会融入与市民化问题,进城务工人员没有享受

3、现代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消费能力不高消费能力不高,对经济的拉动能力不强对经济的拉动能力不强。3 3、农业转移人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市民化概念的化概念的提出,是中国城镇化在经历了提出,是中国城镇化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出现的一段快速发展阶段之后出现的新要求,相较于城镇化率从人新要求,相较于城镇化率从人口统计角度的描述口统计角度的描述,社会融入、社会融入、市民市民化水平是衡量以人为本的化水平是衡量以人为本的城乡发展的更为关键的指标城乡发展的更为关键的指标。社会融入与社会融入与市民市民化是指在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和乡村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一部分农民从传产力的提

4、高,一部分农民从传统农业转为现代农业或非农产统农业转为现代农业或非农产业,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并业,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并形成现代文明的生活理念形成现代文明的生活理念。社会融入与社会融入与市民化强调市民化强调的是的是一种权利,即在政治、经济、一种权利,即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享受与市民社会等各个方面享受与市民平等的权益平等的权益。4 4、社会融入与、社会融入与市民化市民化是多途径、多模是多途径、多模式的。式的。社会融入与社会融入与市民化可以在广阔的城乡市民化可以在广阔的城乡连续体的各个层次实现连续体的各个层次实现。社会社会融入和市民化融入和市民化路路的大城市模式的大城市模式社会融入和市民

5、化社会融入和市民化路路的中等城市模式的中等城市模式社会融入和市民化社会融入和市民化路路的小城镇模式的小城镇模式怎样理解农民的就地城镇化?怎样理解农民的就地城镇化?城镇化的城镇化的内涵内涵是是实现农村实现农村生活生活向向现代现代文明文明生活生活的转变。的转变。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市民化的目的也是实现的目的也是实现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要研究多种模式的城镇化。要研究多种模式的城镇化。二、流动人口、农民工现状1 1、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流动人口大幅增加20102010年,大陆居住地与户口登年,大陆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

6、以上的人口口约为约为2.612.61亿亿人,人,比比20002000年增年增加约加约1.171.17亿,增长亿,增长81.03%81.03%。2 2、本地本地农民工增速略快于外出农民工增速略快于外出农民工,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农民工,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数量量减少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1年,去省外务工人数减少,改变了多年来跨省外出农民工比重大于省内务工比重的格局。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的农民工83908390万人,比上年增万人,比上年增加加772772万人,增长万人,增长10.1%10.1%,占外,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出农民工总量的52.9%52

7、.9%;在省外;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务工的农民工74737473万人,比上万人,比上年减少年减少244244万人,下降万人,下降3.2%3.2%,占,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外出农民工总量的47.1%47.1%。3 3、中西部中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纳地区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进一步能力进一步增强增强1 1)在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中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增长较增长较快快。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16537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增长2.0%,占农民工总量的65.4%,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在在中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4384438万人,万人,比上年增加比上年增加3343

8、34万人,增长万人,增长8.1%8.1%,占农民工总量的占农民工总量的17.6%17.6%,比上年提比上年提高高0.70.7个百分点个百分点;在在西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地区务工的农民工42154215万人,万人,比上年增加比上年增加370370万人,增长万人,增长9.6%9.6%,占农民工总量的占农民工总量的16.7%16.7%,比上年提比上年提高高0.80.8个百分点个百分点。3 3、中西部地区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2 2)东部东部地区和地区和中西部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收入地区农民工收入差距差距缩小缩小。2011201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均收入

9、20532053元,比上年增加元,比上年增加357357元,增元,增长长21.0%21.0%;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均收入20062006元,比上年增加元,比上年增加374374元,增元,增长长22.9%22.9%;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均收入19901990元,比上年增加元,比上年增加347347元,增元,增长长21.1%21.1%。3 3)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的农民工比重继续下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工的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农民

10、工的23.1%23.1%和和20.1%20.1%,分别比上年下,分别比上年下降降0.90.9和和0.80.8个百分点个百分点。4 4、新生代新生代成为外出农民工成为外出农民工主体主体“六普六普”数据表明数据表明,20102010年我国年我国流动人口中,比重较大的是流动人口中,比重较大的是“80“80后后”、“90“90后后”,合计占到,合计占到38.5%38.5%,其次是,其次是30304444岁的中青岁的中青年人口,占年人口,占30.7%30.7%。4 4、新生代成为新生代成为外出外出农民工农民工主体主体8080年之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年之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占全部农村从业劳动力的力占全部

11、农村从业劳动力的26.426.4%。但是但是80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已经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工已经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58.458.4%。1 1)新生代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外出从业倾向更高外出从业倾向更高2 2)新生代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懂农农民工基本不懂农业业生产生产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没有从事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没有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和技能,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和技能,60%60%的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基本的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其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其中更有中更有24%24%的新生代农民工从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就没有干过

12、农活来就没有干过农活。3 3)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 “亦工亦农亦工亦农”兼业比例很低兼业比例很低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20092009年平均外出年平均外出从业时间已经达到从业时间已经达到9.99.9个月个月。上上一代农民工在一代农民工在20092009年外出从业年外出从业之外,还从事了农业生产活动之外,还从事了农业生产活动的比例为的比例为29.5%29.5%;而新生代农民;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仅为工的比例仅为10%10%。4 4)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意愿强,强,收入收入和住房是主要障碍和住房是主要障碍在城市定居下来的最主要困难和障碍是:收入太低(67.2%)和住房

13、问题(63.2%)。三、农村流入城市人口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目前城市人口管理模式面临着前所目前城市人口管理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不断进入城市的未有的压力。对于不断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人口管理模式应该如何流动人口,人口管理模式应该如何调整?针对流动人口的不同特点,调整?针对流动人口的不同特点,管理体制应该如何设置?如何实现管理体制应该如何设置?如何实现对城市流动人口引导、管理、服务对城市流动人口引导、管理、服务并举的原则。并举的原则。20032003年年6 6月月2020日,国务院废止日,国务院废止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改为改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城市

14、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员救助管理办法。使得过去在流。使得过去在流动人口管理中所借助的人身强制手动人口管理中所借助的人身强制手段失去法律依据,暂住证制度也因段失去法律依据,暂住证制度也因此受到很大的冲击。此受到很大的冲击。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的的居民身份证法居民身份证法,施行了,施行了1717年的年的居民身份证条例居民身份证条例退退出历史舞台。出历史舞台。新法确定了有限查验、禁止随新法确定了有限查验、禁止随意扣押等原则。意扣押等原则。身份证法出台,外来人员是否携带身份证身份证法出台,外来人员是否携带身份证不再是被检查的重点,对外来人口的检查不再是被检查

15、的重点,对外来人口的检查重点也从身份证转移到暂住证上,因为身重点也从身份证转移到暂住证上,因为身份证法将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的范围进行份证法将警察查验居民身份证的范围进行了详细界定,警察不能随意检查居民的身了详细界定,警察不能随意检查居民的身份证,没有携带身份证的人员也不再被视份证,没有携带身份证的人员也不再被视为为“三无人员三无人员”。1717大报告:大报告:“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1818大报告:大报告:“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人群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流动人口、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就业 流动人口

16、、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关系流动人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关系流动人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人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循环流动模式和迁居模式循环流动模式和迁居模式怎样看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 1、自主原则、自主原则遵循农民自主、自愿自主、自愿的市民化原则,避免过度过度行政行政干预干预、运运动式动式的推进方式。2 2、分类原则、分类原则依据城市规模、经济实力、地理区位、人文要素、产业特色、村民意愿等因素,采取分层次、分层次、分地区、分阶段、多种模式分地区、分阶段、多种模式的社会融入与市民化路径。3 3、综合原则、综合原则统筹考虑统筹考虑户籍、户籍、土地、土地、社会社会保障、就业、住房保障、就业、

17、住房、社会社会条条件件等多方面因素,建立一套较为全面的社会融入、市民化政策体系。1818大报告提出的对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发展协调性增强。乡发展协调性增强。”“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展机制基本形成。”“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人群管理服务。”“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有用之才。”“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加快改革户

18、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城镇化与农村人口转型七个方面的分析与对策城城 市市农农 村村1、就业2、户籍3、社会保障4、住房5、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产业化6、农村建设用地制度7、新型农村社区1、就业问题a a、教育、教育水平低,很少接受正规水平低,很少接受正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新生代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文化文化程度为程度为“中专中专”、“大专及以大专及以上上”的比例分别的比例分别为为9%9%和和6.46.4%,平均平均受教育受教育年限为年限为9.89.8年年。b b、非正规就业

19、占相当比例非正规就业占相当比例。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60-80%,明显低于城镇职工。c、农民工群体能享受的正式社社会保障比例低会保障比例低。d d、由于由于流动群体的不稳定性流动群体的不稳定性,在一些影响较大的群体事件中,在一些影响较大的群体事件中,流动人口占很大比例。流动人流动人口占很大比例。流动人口聚居区犯罪率也较高口聚居区犯罪率也较高。1、就业问题e e、农民工、农民工工作更换频繁,职业地工作更换频繁,职业地位很难向上位很难向上流动流动农民工农民工“短工化短工化”就业趋势研究就业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有显示,有66%66%的人更换过工的人更换过工作,有作,有25%25%的人在近的

20、人在近7 7个月内更换工个月内更换工作,作,50%50%的人在近的人在近1.81.8年中更换了工年中更换了工作。农民工的工作呈现作。农民工的工作呈现“高流动、高流动、水平化水平化”的特征的特征。f f、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强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2010年的抽样年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民工累计外出打工的年调查显示,农民工累计外出打工的年数平均数平均7.017.01年,年,43.3%43.3%的人为的人为5 5年以下,年以下,28.1%28.1%的人的人5 59 9年,年,1010年以上的达年以上的达28.628.6。农民工外出年限越长,返回老家。农民工外出年

21、限越长,返回老家的意愿越低,愿意成为城市居民的概的意愿越低,愿意成为城市居民的概率会增加率会增加。1、就业政策建议a a、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外,、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由国家为由国家为农村就业人口农村就业人口提供提供免费免费的的职业职业技术培训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和就业能力。b b、推进推进建立农民工建立农民工的的职业协会和职业协会和行业行业协会协会。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大社会组织建设。建立职业协会有利于构筑构筑技术技术壁垒,壁垒,规范规范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提高职业水提高职业水平,维护平,维护行业行业内技术人员内技术人员的的工资、工资、福利福利和和待遇待遇。建议恢

22、复八级工制度,增加技术等级的层次。世界技能竞赛奖牌榜日本在整个1960年代占有主导地位,之后一直保持前三名的地位;韩国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只统计与制造业有关的竞赛项目的奖牌,日韩的优势更为明显。2011年中国第一次参赛。1、就业政策建议c c、企业雇主应承担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雇主应承担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给给农民工提供有归属感农民工提供有归属感的的就业和就业和生活生活。实现市民化是分阶段的,首先需要提供稳定的工作合同,目前大部分农民工连稳定的工作都难以保障,更何况其他社会福利体系。d d、为成功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为成功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人才返乡创

23、业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当地就业。1、就业政策建议海底海底捞捞模式模式:激发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畅通的晋升通道:畅通的晋升通道:现有管理人员全部从服务员、传菜员等最基层的岗位做起,尽管都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只要勤奋工作,都有提升的渠道。良好的居住环境:良好的居住环境:为所有员工提供统一的宿舍,必须租住正式小区或公寓中的两、三居室,不能是地下室,并配备空调、电视、电脑。人性化的福利制度:人性化的福利制度:所有岗位除了基本工资之外,都有浮动工资与奖金,并制定多方面的奖励机制,如“员工家属养老金”账户。2、户籍改革问题由于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中“嵌入嵌入”了太多

24、的社了太多的社会利益会利益,以及在人口迁移方面的严格管控,使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的户口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价值化和等级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我国城镇化或市民化的进程。2、户籍改革问题a a、根据根据分类分类指导原则指导原则,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户籍制,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户籍制度度改革改革。率先。率先实现实现市域、省域市域、省域内内的的人口人口自由自由流动流动,再,再逐步推进跨省流动逐步推进跨省流动。(1 1)超大城市超大城市(如北上广):目前全面放开户籍政策仍不太现实,但可以适度降低户籍门槛和准入条件,让一部分高学历、高技术人才有机会落户,特别是给青年大学生更多准入机会,以优化人口结构。(2 2)大中城

25、市大中城市:应进一步放开户籍限制,鼓励和吸纳更多有条件的农民工进城落户,实现市民化。(3 3)小城镇小城镇:应全面放开户籍限制,实现市县范围内人口的自由迁移,让更多的农民工有机会回当地城镇就地或就近实现市民化。2、户籍改革问题b b、逐步逐步剥离户口中附着的各种社会利益,淡化剥离户口中附着的各种社会利益,淡化户户口价值。口价值。将附着在户口上的各种社会福利进行分解,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利益,当前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的相继出台,是一种合理尝试。c c、加强加强中央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利中央统筹,协调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利益,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益

26、,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应制定改革具体方案和时间表,以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3、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保障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保障比例很低。比例很低。缴费缴费难:难:农民工收入低,保费农民工收入低,保费难以承受难以承受转移转移难:难:流动人口由于高流动流动人口由于高流动性导致失保性导致失保表:表:全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全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覆盖面覆盖面(单位:(单位:%)数据来源:2011年全国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流动人口城镇社会保障模式1 1、综合模式综合模式上海、成都针对流动人口的社保“另立门户”。农民工与

27、用人单位的负担较轻;但项目不全、衔接困难。2 2、城城保保模式模式广东、河南、陕西、甘肃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既有的城市社保体系。有利于城乡统筹;但费率偏高,用人单位和农民工都缺乏参保积极性。3 3、广覆盖广覆盖“双低双低模式模式”北京、重庆、青岛低缴费、低保障的流动人口社保模式。有利于与城镇社保接轨,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负担较轻;但限制了部分农民工社会保障待遇的提高。3、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省份探索省内社保统筹目前国内已有一些省份探索省内社保统筹:a a、江苏、江苏:省内:省内统筹统筹2010年1月1日起,养老保险在江苏省范围内“漫游”。省级统筹的主要目标是“五统一”。即在全省范围内实

28、现统一制度政策、统一缴费标准、统一支付项目、统一计发办法、统一管理规程。b b、广东、广东:计划:计划20132013年实现省内统筹年实现省内统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第一,分步骤、分阶段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第一,分步骤、分阶段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阶段现阶段先行先行推进推进省域范围省域范围内内的的社会保障统筹社会保障统筹,江苏、广东等地已开展省内统筹的实验,其经验值得借鉴。逐步制定并完善逐步制定并完善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跨跨省省转移转移续接办法续接办法,可在农民工流出大省和流入大省进行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跨省实验,并逐步向全国推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第二第二、十八大报告提出

29、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实现城镇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在在我我国经济社会国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现的现阶段阶段,“低缴费、低缴费、低保障低保障”的广覆盖的广覆盖“双低模式双低模式”是符合是符合多数地区的保障模式,多数地区的保障模式,可以此为基础,可以此为基础,逐步向城镇居民逐步向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过渡过渡。第三第三、通过立法,通过立法,要求要求企业企业承担承担社会社会责责任,保障农民工任,保障农民工的的基本基本社会社会权益权益。4、农民工住房a a、以单位、以单位或雇主或雇主提供的简易宿舍为主提供的简易宿舍为主,但呈下降但呈下降趋势。趋势。b

30、 b、到县城购房、返乡居住呈上升到县城购房、返乡居住呈上升趋势。趋势。c c、定居意愿强,但住房购买力低,能定居意愿强,但住房购买力低,能支付的房屋租金支付的房屋租金低。低。d d、居住环境较差,难以满足基本生活居住环境较差,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需要。农民工在城镇定居对改善居住条件的期望4、农民工住房流动人口聚居区流动人口聚居区多集中在城郊和城中村,属于管理真空地带,治安、环境较差,但却是农民进城的第一个落脚点。北京朱北京朱房(清华大学往北房(清华大学往北3 3公里)公里)成都中心区成都中心区(八里桥社区)(八里桥社区)北京石景山老山社区北京石景山老山社区4、农民工住房发展建议第第一、由国家

31、一、由国家制定制定政策,鼓励政策,鼓励企业建立单位企业建立单位住房。住房。第二第二、对农民工聚居区、对农民工聚居区,应强化政府在环境卫生、,应强化政府在环境卫生、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责任,垃圾处理等方面的责任,加强加强社区建设和服务,社区建设和服务,增强社区社会资本,形成社区归属感增强社区社会资本,形成社区归属感。第三、规范第三、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住宅和综合服务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住宅和综合服务配套。配套。第四、在中小城镇推行第四、在中小城镇推行购房优惠政策,鼓励购房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农民工返乡购房。工返乡购房。北京石景山流动人口社区北京市石景山流动人口社区北京市石景山流动人口社区“新居民新居民

32、”概概念念 居民式待遇居民式待遇 自治式管理自治式管理 互助式服务互助式服务在流动人口聚居区,通过政府引导、流动人口自愿参与的方式成立流动人口互助组织,实现流动人口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工作新模式。北京石景山流动人口社区定居定居意愿调查意愿调查有定居意愿的群体不仅包括新生代农民工,40多岁、50多岁的农民工也都表示,如果有可能会一直在北京呆下去。“想当然想了,但是谁知道能不能生活得下想当然想了,但是谁知道能不能生活得下去呢,如果生活不下去也只有回老家去了去呢,如果生活不下去也只有回老家去了”。可见,随着年龄的增大,农民工在北京继续找到工作的难度却在加大。因此,有必要引导农民回到家乡所在县城或乡镇

33、工作生活,避免被迫回乡,缺乏生活保障。5、农村土地制度农用耕地宅基地村集体建设用地市民化 征地城市建设用地 农民 市民增减挂钩城乡土地生产要素流动5、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鉴于产业升级的长期性,城镇就业容纳的有限性,必须渐进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反对将农民“赶进城”的政策导向,提高农村财产收入。总体原则:总体原则:保护保护农民的合法财产权益,促进农民的合法财产权益,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在此基础上建立两方面机制:a a、建立建立农民合理分享土地收益的农民合理分享土地收益的机制机制:一一是是农业农业产业化产业化的收益,二的收益,二是是农村农村建设建设用地的用地的收益收益。b b、建立

34、建立农民农民有序有序、有偿有偿、自愿自愿退出退出农村机农村机制。制。产权改革-确权基层民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权赋能-成都统筹城乡2003年:成都提出“三个集中”工业集中、农民集中、耕地集中(空间资源再分配)2004-2007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07年:“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验区”2008年:启动农村产改:确权!推动土地流转2010年:城乡全面的要素流动与用地制度改革 成都“统筹城乡”经验成都“统筹城乡”经验土地“确权”是基础;耕地流转,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级差收益”的合理分配;避免非公益强制征地;目标:耕地总量不减少;又不阻碍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用地需求。5、农业用地和农业

35、产业化a、加快农村土地“确权”,明确农户土地权利,保护农民财产权益。b、探索多元的土地流转方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c、探索农村基层治理结构的改善,加强基层民主,发挥农村村社共同体的作用。以农民和农村合作组织为主体,与社会资本、农业企业进行平等合作,实现农村共同富裕。6、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方向第一、在“增减挂钩”政策下,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立土地产权的转移制度。第二、完善土地征收办法,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第三、建立农民退出农村土地机制,对进城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鼓励获得城镇户籍,由国家或者集体经济组织给予一定补偿后退出农村土地。a、宅基地具有居住功能

36、,鼓励农民在小城镇买房,鼓励政府建立“回购机制”。b、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发展产业,建议采用股份化改造的方式。6、农村建设用地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改革尝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改革尝试近年来,各界对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使用权如何商品化(市场化)的讨论愈发关注。是否可以允许农村集体宅基地使用权自由转让、抵押和出租;是否可以允许集体土地入市,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20052005年广东省颁布广东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年广东省颁布广东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对国家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的相关规定上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破。20132013年年1 1月月181

37、8日日,深圳市,深圳市获国土资源部特批获国土资源部特批,原原农村集体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济组织继受单位合法工业用地可申请进入市场流通。7、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优点优点a、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b、改善、缓解了“农村空心化”的状况。7、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存在问题a a、部分、部分地区地区行政干预行政干预过度过度,违背农民意愿;,违背农民意愿;b b、就业就业没有同步推进,农民生活没有实质性没有同步推进,农民生活没有实质性提高;提高;c c、公共设施公共设施不不完善,完善,存在存在半城市化现象半城市化现象;d d、农民农民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生活方式改变带来其他其他社会问题社会问题;e

38、 e、新型新型社区增加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压力社区增加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压力。河南舞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设目标:建设目标:将全市190个行政村、整合规划为4 4个中心镇个中心镇、1717个中心社个中心社区区。实施效果:实施效果:整体整体推进推进缓慢缓慢,核心地段容易集中,偏远地段很难集中。农民农民只搬新、不拆旧,两头占地情只搬新、不拆旧,两头占地情况严重况严重。原因分析:原因分析:1、城市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发展较慢,政府财政资金短缺。2、新型农村社区缺乏产业支撑,很难吸引年轻人长期居住,就很可能沦为“烂尾楼”,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建议第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推进第一、建设新型农村

39、社区是推进就地就地城镇化、市城镇化、市民化的一种民化的一种方式方式,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不能盲目推进。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不能盲目推进。第二、第二、建设新型建设新型农村农村社区不是简单社区不是简单的的农村农村社区规社区规划划,涉及,涉及农村发展的各项措施:农村发展的各项措施:a、产业先行,解决农民就业和生计来源。b、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加强社区管理。c、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五、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共同点与区别共同点与区别重要理论创新:用重要理论创新:

40、用“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取取代代“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为什么提出社会治理?为什么提出社会治理?什么是什么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什么是什么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的特点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双向互动双向互动”的特点的特点社会治理中社会治理中“多元参与多元参与”特点特点社会治理中合作、协商的特征社会治理中合作、协商的特征公开、透明的治理方式公开、透明的治理方式社会治理与社会治理与法治法治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

41、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社会安定有序。第一、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

42、式化解社会矛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第二、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

43、确权责、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由社会组织承担。对比对比1818大报告:大报告:“引导社会组织健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康有序发展”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成立时直接依法申

44、请登记。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法开展活动。第三、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能化解、权益有保障。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

45、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盾纠纷综合机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访依法终结制度。第四、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

46、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控体系,依法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违法犯罪活动。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流动人口管理及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