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卖家):flying 文档编号:51730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作业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 1 (2018 长治高三基础调研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 (诸侯国 )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材料表明汉武帝注重加强对地方诸侯的管理,要求其绝对服从,实质也是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该规定反映的是汉武帝对中央集权的强化,排除 A 项; B 项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 C 项实质也 是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故选 D。 答案: D 2

2、 (2018 聊城高三月考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 “ 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 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 A否定了西汉的 “ 推恩令 ”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肯定了西汉的 “ 推恩令 ”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解析: 根据题干中 “ 诸侯稍微 ” 的原因是汉武帝推行 “ 推恩令 ” ,极大削弱了地方王国实力,将大的王国分割成小的侯国,无法同中央对抗,加强 了中央集权,从而达到 “ 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 的效果,主要反映了对西汉的 “ 推恩令

3、 ” 持肯定态度,故 A 项错误, C 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郡国并行制出现问题之后,汉武帝实行削弱诸侯国的措施,排除 B、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 答案: C 3 (2018 鞍山高三模拟 )据资治通鉴 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履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 A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B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 度化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解析: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决策权力分为决策、审议、执行三步运行,门下省具有【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审议、

4、封驳的职能,可参与决策,故 B 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大臣可以对于君主的不当诏令加以限制,是决策正确的保证,故 A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下的门下省具有对诏令的审议和封驳权,而不是监察权,故 C 项错误;分割相权,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专制,故 D 项错误。 答案: B 4 (2018 盘锦高三摸底 )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 “ 权力制衡 ” 的精神。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 ( ) A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 B派遣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C开创三省六部管理体制 D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 解析: 内阁制度创立于明代,与题干时间不符, A 项错误;结合所学,北宋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立通判,对其进

5、行监督,与题干 “ 中枢机构 ” 不符,故 B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开创于隋唐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全国军务归枢密院管理,以削弱宰相的军权,故D 项正确。 答案: D 5 (2018 太原高三诊断 )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 “( 行省 )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 ” 另 据元文类记载,仕于 (元 )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 “ 方伯 (地方长官的统称 )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 这两段材料 ( ) 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解析: 由 “

6、 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 ” 可以看出行省制体现出中央机构的特点;由 “ 方伯 (地方长官的统称 )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 可以看出行省是地方权力机构;综合上述可以看出行省制是具有双重性的权力结构,故本题答案选 C 项; A项错误,行省制体现 的是中央集权; B 项说法错误,与 “ 方伯 (地方长官的统称 )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 ” 不符; D 项说法本身错误。 答案: C 6 (2018 大连高三联考 )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 “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 ?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

7、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 中转站 。 ”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B行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 C行省制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行省制体现分权与制衡 原则 解析: 根据材料,由 “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 ?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 可知,行省是元朝的地方行政机构,行省拥有经济、政治、军事大权,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因此地方权力相对较大,故 C 项正确。根据材料,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不会导致地

8、方势力的膨胀,故 A 项错误。行省制下,行省拥有经济、政治、军事大权,但并不能对中央的权力起到分权的作用,没有起到制衡的作用,故 D 项错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而不是 行省,故 B 项错误。 答案: C 7 (2018 亳州高三评估 )汉武帝时,许昌、薛泽、庄青翟、赵周等为丞相, “ 皆 ? 娖娖 (小心谨慎之意 )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 ” ,于是设立中朝。据此,中朝的设立 ( ) A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专制 B为弥补宰相才干不足 C为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 D与 “ 外朝 ” 相互牵制 解析: 据材料 “ 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 ” ,这说明当

9、时丞相才干不足, “ 于是设立中朝 ” 说明其目的在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故 B 选项正确;虽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中朝与限 制相权、强化专制有关,但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特点,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改变频繁换相的局面,故 C 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弥补宰相才干不足,而不是与 “ 外朝 ” 相互牵制,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B。 答案: B 8 (2018 宝鸡高三质检 )秦和西汉时期,中央实行丞相制;东汉初年,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中枢决策机构;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建立,形成三公、三省两套各具实权的职官系列。据此推断,魏晋南北朝 ( ) A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B宰相制度名存实

10、亡 C决策行政职能分离 D中央职官体制完善 解析 :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两套各具实权的职官系列 ” 意在强调决策行政职能是分离的,即选项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魏晋南北朝中央集权尚未高度强化,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来看魏晋南北朝宰相也具实权,并非名存实亡,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魏晋南北朝中央职官体制尚未完善,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答案: C 9 (2018 菏泽高三诊断 )唐代 “ 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 ,这句话强调了 “ 三省体制 ”( )

11、A大大加强了宰相的执行权力 B促进了集体决策模式的形成 C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解析: 材料认为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制约作用,能够使决策合理化和科学化,故选 D; A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最后由皇帝定夺,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故排除 B、 C。故选 D。 答案: D 10 (2018 珠海高三模拟 )北宋初期,行使检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 “ 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 。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C监 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 D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

12、始改变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御史和丞相 “ 交战于廷 ” ,没有涉及相位之争,排除 B。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的说法错误,排除 C。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于汉武帝时期,排除 D。所以选 A。 答案: A 11 (2018 黄冈高三统测 )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 “ 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 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

13、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 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汉朝朝廷下诏提出,幽州、并州、凉州边界地区人口稀少、边役繁重、士人进仕途径狭窄,主张 “ 抚接夷狄,以人为本 ” ,增加在上述地区举荐孝廉的比例,其目的在于笼络边远地区的百姓人心, D 项正确。题干体现汉代孝廉察举员额分配的变化,与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无关,排除 A。其目的是应付北方民族的威胁,与改变人才南 北分布无关,排除 B。 C 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 答案: D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2 (2018 大同高三评估 )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 “ 有案可稽的唐代 73 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 (包括宗室 )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 56 人,占 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 11 人,占 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 6 人,占 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 微寒 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 ” 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 ( ) A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 B唐 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C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 D唐朝科举考试是九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时作业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